【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在windows上我们都习惯把硬盘分成至少两个分区,一个C盘用来装系统,一个D盘用来存资料。这样如果要重装系统的话,只要格式化C盘重装系统就好了,D盘的数据并不会丢失。相信这是大多数人在windows上的做法。那么我们如何在Linux实现相同的功能呢?答案就是mount。下面我以知名vps服务商Linode为例,介绍一下如何给你的Linux装一个"D盘"。
假设你已经在Linode上安装了Ubuntu。首先,在你的Linode上建立3个盘,一个是装Ubuntu时自动创建的系统盘,一个是swap盘,还有一个就是专门用来放数据的盘,这里我们给它取名data,如下图
然后在Dashboard编辑你的Configuration Profile
在device列表可以看到/dev/xvda代表Ubuntu系统所在的盘,/dev/xvdb代表swap盘,我们要做的就是把/dev/xvdc设置成data盘。
设置完成后重启Linux。然后ssh到你的Linux。
运行fdisk -l,系统会列出Linux可以识别的所有device
运行df -h,系统显示只有/dev/xvda也就是系统盘被挂载到了根目录/
现在我们挂载我们的data盘(/dev/xvdc)。两种方式:
方式一:mount,这种方式的问题是每次系统reboot就会丢失挂载信息,每次reboot后都要重新挂载
mkdir /data;mount /dev/xvdc /data;
方式二:fstab,这种方式每次系统启动时就会根据fstab里的信息自动进行挂载
mkdir /data; vi /etc/fstab; mount -a
再运行df -h,我们看到/dev/xvdc已经被挂载到了/data目录。
好了,以后当我们想要重装Linux,比如用CentOS替换Ubuntu的时候,我们只要把Ubuntus所在的disk删了,安装CentOS后把data盘重新挂载到CentOS的/data目录,之前放在data盘里面的数据将会完整的保存下来。
来源:oschina
链接:https://my.oschina.net/u/1452390/blog/537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