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道带宽

MIMO的文章

好久不见. 提交于 2019-12-18 01:51:32
MIMO技术原理 概念 现状简介 移动通信 多入多出(MIMO)或多发多收天线(MTMRA)技术是无线移动通信领域智能天线技术的重大突破。该技术能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成倍地提高通信系统的容量和频谱利用率,是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必须采用的关键技术。 那么MIMO技术究竟是怎样的? 实际上多进多出(MIMO)技术由来已久,早在1908年马可尼就提出用它来抗衰落。在70年代有人提出将多入多出技术用于通信系统,但是对无线移动通信系统多入多出技术产生巨大推动的奠基工作则是90年代由AT&T Bell实验室学者完成的。1995年Teladar给出了在衰落情况下的MIMO容量;1996年Foshinia给出了一种多入多出处理算法——对角-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D-BLAST)算法;1998年Tarokh等讨论了用于多入多出的空时码;1998年Wolniansky等人采用垂直-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V-BLAST)算法建立了一个MIMO实验系统,在室内试验中达到了20 bit/s/Hz以上的频谱利用率,这一频谱利用率在普通系统中极难实现。这些工作受到各国学者的极大注意,并使得多入多出的研究工作得到了迅速发展。 一句话,MIMO(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系统就是利用多天线来抑制信道衰落。根据收发两端天线数量,相对于普通的SISO(Single-Input

第三章CDMA的原理与应用(2)

落花浮王杯 提交于 2019-12-17 04:04:25
CDMA的应用 1空中接口 1.1概述 1.2物理信道结构 1.2.1上行物理信道结构 1.2.2下行物理信道结构 2自适应CDMA 2.1传统功率控制 2.2自适应功率控制 2.2.1功率控制原则 2.2.2例子 基于 W − C D M A W-CDMA W − C D M A 完全可以满足 U M T S / I M T − 2000 UMTS/IMT-2000 U M T S / I M T − 2 0 0 0 的需求。 1空中接口 1.1概述 WCDMA在无线接口上有三种信道:物理信道,传输信道和逻辑信道 WCDMA空中接口的主要参数 码片速率:3.84Mchip/s 扩频系数:256到4可变(上行),调制符号速率变化范围:960ksymbol/s到15ksymbol/s,512到4可变(下行),调制符号速率变化范围960ksymbol/s到7.5ksymbol/s 工作频带 信道安排:标称信道间隔为5MHz,中心频率必须是200khz的整数倍 无线帧:帧长10ms,分为15个时隙,每时隙2560chip 1.2物理信道结构 一个无线帧(10ms)由15个时隙组成,其长度为38400chip,一个时隙长度为2560chip。 1.2.1上行物理信道结构 专用上行物理数据信道:DPDCH,专用上行物理控制信道DPCCH,他们是在一个时隙内并行传输的。 如何并行传输呢

第二章 物理层

旧城冷巷雨未停 提交于 2019-12-16 21:02:56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物理层解决如何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即: 机械特性: 例接口形状,大小,引线数目 电气特性:例规定电压范围(-5V到+5V) 功能特性:例规定-5V表示0,+5V表示1 过程特性:也称规程特性,规定建立连接时各个相关部件的工作步骤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2.1 相关术语: 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 数据(data) ——运送消息的 实体 。 信号(signal) ——数据的 电气 的或 电磁 的表现。 " 模拟信号 "——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 连续 的。 " 数字信号 "——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 离散 的。 码元(code) —— 在使用时间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则代表 不同离散数值 的基本 波形 就成为码元。 在数字通信中常常用时间间隔相同的符号来表示一个 二进制数字 ,这样的时间间隔内的信号称为 二进制码元 。 而这个间隔被称为 码元长度 。1码元可以携带nbit的信息量 2.2.2 有关 信道 的几个基本概念 信道一般表示向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所以咱们说平常的通信线路往往包含一条发送信息的信道和一条接收信息的信道。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 —— 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通信的双方

计算机网络 第二章

喜你入骨 提交于 2019-12-16 05:31:19
第二章 物理层 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1.物理层解决如何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 传输媒体 上传输 数据比特流 ,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2.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即: 机械特性:接口形状、大小、引线数目 电气特性:电压范围(-5V到+5V) 功能特性:-5V表示0,+5V表示1 过程特性:即规程特性,规定建立连接时各个相关部件的工作步骤, 2.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1.数据通信模型: 2.相关术语: 通信的目的–传输信息 数据–传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数据的电气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信号–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信号–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码元–在使用时间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则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就是码元。(010101:1是一个码元,0也是一个码元)在数字通信中常常用时间间隔相同的符号表示一个二进制数字,这样的时间间隔内的信号称为二进制码元(最大值为1,最小值为0)。这个间隔长度称为码元长度。1码元可以携带nbit的信息量。(若1码元携带3bit信息量,则最大值为111,最小值为000;若1码元携带4bit信息量,则最大值为1111,最小值为0000。) 3.信道:向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同时发送(也不能同时接收)。 双向同时通信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爱你&永不变心* 提交于 2019-12-15 17:20:52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一般是指它的几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但除了这些重要的性能指标外, 还有一些非性能特征(nonperformance characteristics) 也对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一、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 (1)速率 比特(bit)源于binary digit,意思是一个”二进制数字“,因此一个比特就是二进制数字中的一个l或0。 网络技术中的速率指的是 数据的传送速率 , 它也称为 数据率 (data rate) 或 比特率 (bit rate)。 速率的单位是 bit/s(比特每秒) (或b/s,有时也写为bps, 即bit per second)。 当数据率较高时, 就常常在bit/s的前 面加上一个字母。 例如, k(kilo)= 103 =千, M(Mega) = 106 =兆, G(Giga) = 109 =吉, T (Tera)= 1012 =太。 (2)带宽 宽本来是指某个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信号的带宽是指该信号所包含的各种不同频率成分所占据的频率范围。 在计算机网络中 ,带宽 用来表示网络中某通道传送数据的能力, 因此网络带宽表示 在单位时间内网络中的某信道所能通过的 “最高数据率 ” 。带宽的单位就是 数据率的单位bit/s的, 是 “比特每秒“。一条通信链路的“带宽”越宽,其所能传输的”最高数据率“也越高。 (3)吞吐量 吞吐量

计算机网络原理学习资源——网络中带宽、宽带、传输速率

冷暖自知 提交于 2019-12-15 13:36:31
宽带: 宽带是一种相对的描述方式 宽带是名词,说明网络的传输速率速很高 。 宽带是一种相对的描述方式,包含带宽的概念,频率的范围愈大,也就是带宽愈高时,能够发送的数据也相对增加。 宽带是描述信号或者电子线路包含或能够同时处理较宽的频率范围,带宽是标识总线和内存性能的指标之一。 带宽: 一般用来描述两种对象,一个是信道(Channel),另一个是信号(signal)。对于信道来说,又可分为两种,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对信号来说,也可分为两种,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 对模拟信道,使用信道的频带宽度来衡量。如果一个信道,其最低可传输频率为f1的信号,最高可传输频率为f2的信号,则该模拟信道的带宽是:模拟信道的带宽 = f2 - f1 (f2 > f1)描述模拟信道带宽时,带宽的单位是Hz。 对于数字信道的通信能力,使用信道的最大传输速率来衡量。如果一个数字信道,其最大传输速率是100Mbps,我们称其带宽为100Mbps。描述数字信道带宽时,带宽的单位是bps( bit per second) 信号的带宽:模拟信号的带宽是指信号的波长或频率的范围,用于衡量一个信号的频率范围,单位是Hz(每秒种电波的重复震动次数)。一般的电信号(模拟信号),都是由各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所组成,对于这个电信号来说,其包含的电磁波的频率范围,称为这个电信号的带宽。比如人的声波信号,其绝大部分的能量,集中在300Hz

TCP IP 详解卷1:协议

走远了吗. 提交于 2019-12-15 00:25:01
目录 1.术语解释 2.体系结构原则 3.互联网的组成 3.1核心部分 3.1.1数据交换 3.1.2复用技术 3.1.3虚电路与数据报 3.1.4端到端论点 3.1.5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3.2边缘部分 3.2.1网络应用的设计 4.设计与实现 4.1分层 4.2复用,分解,封装 4.3OSI模型与TCP/IP模型对照 5.标准化进程 6.与Internet体系结构相关的攻击 1.术语解释 协议族: 一系列相关协议的集合 协议族的体系结构或参考模型: 指定一个协议族中的各种协议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划分需要完成的任务的设计 因特网(Internet): 因特网是一个拥有遍布全球的大约20亿用户(2010年,占全球人口的30%)的广域网 2.体系结构原则 Internet体系结构在几个目标的指导下建立。首要目标是“发展一种重复利用已有的互联网的技术”。其本质即,Internet体系结构应该将多种网络互联起来,并在互联的网络上同时运行多个应用。 基于这个首要目标,Clark提供了以下二级目标列表: Internet通信在网络或网关失效时必须能持续。 Internet必须支持多种类型的通信服务。 Internet体系结构必须兼容多种网络。 Internet体系结构必须允许对其资源的分布式管理。 Internet体系结构必须是经济有效的。 Internet体系结构必须允许低能力主机的连接。

习题总结——物理层

ぐ巨炮叔叔 提交于 2019-12-06 10:18:22
1、物理层要解决哪些问题?物理层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物理层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物理层要尽可能地屏蔽掉物理设备和传输媒体,通信手段的不同,使数据链路层感觉不到这些差异,就可以使数据链路层只需要考虑完成本层的协议和服务。 (2)给其服务用户(数据链路层)在一条物理的传输媒体上传送和接收比特流(一般为串行按顺序传输的比特流)的能力,为此,物理层应该解决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问题,而不是具体的传输媒体。 (3)完成传输方式的转换。因为计算及内部是以并行的方式传输,但数据在通信线路上是串行传输(逐个比特按照时间顺序传输)。 (4)在两个相邻系统之间唯一地标识数据电路。 物理层的主要特点: (1)由于在OSI之前,许多物理规程或协议已经制定出来了,而且在数据通信领域中,这些物理规程已被许多商品化的设备所采用,加之,物理层协议涉及的范围广泛,所以至今没有按OSI的抽象模型制定一套新的物理层协议,而是沿用已存在的物理规程,将物理层确定为描述与传输媒体接口的机械,电气,功能和过程特性。 (2)由于物理连接的方式很多,传输媒体的种类也很多,因此,具体的物理协议相当复杂。 物理层的特性: a、物理特性:各种规格的接插件。 b、电气特性:电压范围。 c、功能特性:电平电压的意义。 d、过程特性: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时间出现的顺序。 2、归层与协议有什么区别? 用于物理层的协议也常称为规程,因此

CSMA/CD技术的原理及算法分析

房东的猫 提交于 2019-12-06 02:16:28
简介 CSMA /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即带碰撞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技术,是一种争用型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采用半双工通信,最早应用于总线型局域网。在传统的共享以太网中,所有的节点共享传输介质。如何保证传输介质有序、高效地为许多节点提供传输服务,就是以太网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要解决的问题。也被称为共享介质的灵魂。 CS:载波侦听: 在发送数据之前进行监听,以确保线路空闲,减少冲突的机会。 MA:多点接入: 每个站点发送的数据,可以同时被多个站点接收。 CD:碰撞检测: 边发送边检测,发现冲突就停止发送,然后延迟一个随机时间之后继续发送。冲突的检测由于两个站点同时发送信号,经过叠加后,会使线路上电压的摆动值超过正常值一倍。据此可判断冲突的产生。 原理 1、终端设备不停的检测共享线路的状态,只有在空闲的时候才发送数据,如果线路不空闲则一直等待。 2、发送过程中,若其他设备也同时发送数据,则其发送的数据必然产生碰撞,导致线路上的信号不稳定,终端设备检测到这种不稳定之后,马上停上发送自己的数据,然后再发送一连串干扰脉冲,然后等待一段时间之后再进行发送。 缺点:带宽窄,冲突检测机制,传输时间必须大于延迟时间导致物理长度限制51.2μs的冲突检测窗口,1位在2500m,加上四个中继器的往返时间

ip总结

瘦欲@ 提交于 2019-12-06 02:12:41
1. 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因特网是网络的网络。 2. 分类: 根据作用范围分类: 广域网 WAN (Wide Area Network) 局域网 LAN (Local Area Network) 城域网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个人区域网 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 根据使用者分类: 公用网 (public network) 专用网 (private network) 3.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速率: 速率即数据率 (data rate) 或比特率 (bit rate) 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速率的单位是 b/s ,或 kb/s, Mb/s, Gb/s 等。 带宽: “带宽” (bandwidth) 本来是指信号具有的频带宽度,单位是赫(或千赫、兆赫、吉赫等)。 现在“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比特每秒”,或 b/s (bit/s) 。 吞吐量: 吞吐量 (throughput) 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吞吐量更经常地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吞吐量受网络的 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 时延: 时延主要包括: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