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道带宽

高移动毫米波系统的深度学习协调波束成形

柔情痞子 提交于 2019-12-05 09:15:34
高移动毫米波系统的深度学习协调波束成形 摘要:支持高移动性的毫米波(mmWave)系统,可实现广泛的重要应用,如车载通信和无线虚拟/增强现实。但是,在实践中意识到这一点需要克服一些挑战。首先, 窄波束的使用和mmWave信号对阻塞的敏感性 极大地影响了高移动链路的 覆盖范围和可靠性 。其次,密集mmWave部署中的高移动用户需要频繁地在基站(BS)之间进行 切换 ,这与关键控制和延迟开销相关。此外,在大型天线阵列mmWave系统中 识别最佳波束成形向量 需要相当大的训练开销,以上都显著影响了这些移动系统的效率。在本文中,开发了一种新颖的集成机器学习和协调波束成形的解决方案,以克服这些挑战并实现高移动性mmWave应用。在所提出的解决方案中,许多分布式协调BSs同时为一个移动用户服务。该用户理想地需要仅使用 全向或准全向波束模式 来发送将在协调BSs处联合接收的一个 上行链路训练导频序列 。这些接收的信号不仅为用户位置绘制了定义签名,而且还为其与周围环境的交互绘制了定义签名。然后,开发的解决方案利用深度学习模型来学习如何使用这些签名来预测BSs处的波束成形向量。这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解决方案,支持具有可靠覆盖,低延迟并且可忽略的训练开销的高移动mmWave应用程序。基于精确射线追踪的广泛仿真结果表明

CDMA与OFDM之技术比较

情到浓时终转凉″ 提交于 2019-12-05 06:06:00
频谱利用率、支持高速率多媒体服务、系统容量、抗多径信道干扰等因素是目前大多数固定宽带无线接入设备商在选择CDMA(码分多址)或OFDM(正交 频分复用)作为点到多点(PMP)的关键技术时的主要出发点。而这两种技术在这些方面都各有所长,因此设备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权衡利弊,进行综合分析,从 而做出最佳选择。   CDMA技术是基于扩频通信理论的调制和多址连接技术。OFDM技术属于多载波调制技术,它的 基本思想是将信道分成许多正交子信道,在每个子信道上使用一个子载波进行调制,并且各个子载波并行传输。OFDM和CDMA技术各有利弊。CDMA具有众 所周知的优点,而采用多种新技术的OFDM也表现出了良好的网络结构可扩展性、更高的频谱利用率、更灵活的调制方式和抗多径干扰能力。下面主要从调制技 术、峰均功率比、抗窄带干扰能力等角度分析这两种技术在性能上的具体差异。   ——调制技术。一般来说,无线系统中频谱效率可以通过采用16QAM(正交幅度调制)、64QAM乃至更高阶的调制方式得到提高,而且一个好的通信系统应该在频谱效率和误码率之间获得最佳平衡。   在CDMA系统中,下行链路可支持多种调制,但每条链路的符号调制方式必须相同,而上行链路却不支持多种调制,这就使得CDMA系统丧失了一定的灵活性。并且,在这种非正交的链路中,采用高阶调制方式的用户必将会对采用低阶调制的用户产生很大的噪声干扰。  

NB-IOT无线帧结构和下行物理信道

扶醉桌前 提交于 2019-12-04 18:19:49
NB-IOT Downlink OFDM参数 1. 下行基于OFDMA, FF点数=128,基带采样速率1.92MHz,子载波间距15kHz,有效带宽180kHz=1PRB OFDMA:     正交频分多址,OFDMA是OFDM技术的演进,将 OFDM 和 FDMA 技术结合。在利用OFDM对信道进行父载波化后,在部分子载波上加载传输数据的传输技术。OFDM是一种调制方式;OFDMA是一种多址接入技术,用户通过OFDMA共享频带资源,接入系统。 OFDMA又分为子信道(Subchannel)OFDMA和跳频OFDMA。 子信道OFDMA 子信道OFDMA将整个OFDM系统的带宽分成若干子信道,每个子信道包括若干子载波,分配给一个用户(也可以一个用户占用多个子信道)。 OFDM子载波可以按两种方式组合成子信道:集中式和分布式,如下图所示。 集中式和分布式 集中式将若干连续子载波分配给一个子信道(用户),这种方式下系统可以通过频域调度(Scheduling)选择较优的子信道(用户)进行传输,从而获得多用户分集增益。另外,集中方式也可以降低信道估计的难度。但这种方式获得的频率分集增益较小,用户平均性能略差。 分布式系统将分配给一个子信道的子载波分散到整个带宽,各子载波交替排列,从而获得频率分集增益。但这种方式下信道估计较为复杂,也无法采用频域调度,抗频偏能力也较差。

NB-IoT技术优势及特点

和自甴很熟 提交于 2019-12-04 18:12:30
1、 NB-IOT多输入多输出技术 NB-IoT可以利用多天线技术 抑制信道传输衰弱 ,获得 分集增益 、空间 复用增益 和 阵列增益 ,在发送端和接收端均采用多天线实现信号 同时发送和接收 ; 因此就形成了一个并行的多空间信道,充分利用空间信道传输资源,在不增加系统带宽和天线发射总功率的条件下提供空间分集增益,在多径衰落信道中提高传输的可靠性,也即是实现信息的多输入多输出。 NB-IoT的多输入多输出技术还采用了 预编码或波束成型技术 , 可以确保一个或多个指定方向上的能量形成一个 阵列增益 ,允许在不同方向上的多个用户同时获得服务 ,NB-loT的多输入多输出技术可以突破传统的单输入单输出信道容量存在的瓶颈问题,充分利用空间信道的弱相关性形成空间复用增益,在多个相互独立的空间信道上传递不同类型的数据流, 不需要增加物理带宽 ,就可以成倍地增大NB-IoT的容量 2、 NB-IOT自适应技术 NB-IoT采用 自适应技术 ,可以保证通信质量达到最优化,根据信道的传输环境的变化,适时地改变NB-loT的发送、接收参数。目前常用的自适应技术包括 自适应资源分配技术 、 自适应编码调制技术 、 自适应功率控制技术 和 自适应重传技术 。 3、 NB-IoT多载波聚合传输技术 NB-IoT采用了 多载波聚合传输技术 ,其是一种 正交频分复用 技术,可以将信道划分为多个正交的信道

计算机网络学习笔记: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核能气质少年 提交于 2019-12-03 20:45:35
本文是《计算机网络》的自学课程,视频地址为: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7486689。仅做个人学习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概述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数据发送模型 从层次上来看数据的流动 路由器检查数据链路层看是不是给自己的,如果是的话再看网络层决定走哪个口发出去。然后到数据链路层进行重新封装以比特流传递。 我们这一章只看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的信道模型 链路与数据链路 链路指的是物理的线路 网卡+链路=数据链路 帧 数据链路层传输的是帧 在数据链路层加上开始和结束,进入物理层进行传输。到了对方节点的数据链路层再把开始和结束去掉 数据链路层像一个数据管道 三个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封装成帧 MTU:最大传输单元,以太网中不能超过1500字节 接收端如果没有接收到帧开始符或者结束符,就会把这个帧扔掉,因为这不是一个完整的帧。 透明传输 如果传输的数据不是仅由“可打印字符”组成时(在传输二进制文件的时候常常发生),就会出现问题 解决方法:转义 最后处理数据的话需要再去掉 差错控制 判断错误的方法: 计算公式如下: 加n位0 除一个(n+1)位数,这个数随意选 做模二除法(每一位做异或运算,注意这不是二进制除法!) 最后传递的是:原本的数据+余数 接收方收到后用这个数再对那个(n+1)位数做除法,如果余数是0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09:02
1、物理层的任务 2、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 3、常用的宽带接入技术,主要是ADSL和FTTx 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 传输数据比特流 ,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物理层的作用是要尽可能地 屏蔽 掉不同传输媒体和通信手段的差异 主要任务: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 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包括三大部分:源系统(或发送端、发送方)、传输系统(或传输网络)和目的系统(或接收端、接收方) 常用术语 数据―― 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 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信号―― 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信号―― 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码元―― 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信道 ―― 一般用来表示向某一个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 来自信源的信号。像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于基带信号 调制分为两大类 基带调制:仅对基带信号的波形进行变换,使它能够与信道特性相适应。变换后的信号仍然是基带信号。把这种过程称为编码 带通调制:使用载波进行调制

【0】计算机网络《物理层》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32:01
版权声明:原创作品,受法律保护,盗版必究 https://blog.csdn.net/jjf_jianFeng/article/details/90245442 ⑴【看待物理层】: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链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具体的传输媒介。研究的是传输方法(方式)、传输方式转换、和传输媒介的功能性。 可以将物理层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机械特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 ⑵【数据传输方式】:在计算机内部多采用并行传输方式,在数据通信线路(传输媒介)上的传输方式一般为串行传输 ⑶【数据通信系统模型】:源系统(发送端)→传输系统(传输网络)→目的系统(接收端) 源系统=源点+发送器; 源点:产生要传输的数据,又称信源。 发送器:编码数字比特流,典型的发送器就是调制器。 目的系统=接收器+终点。 接收器:接受信号,并将信号转化为能被目的设备处理的信号,典型的接收器就是解调器。 终点:获取接收器传来的数据比特流,完成相应的输出。 注:源系统和目的系统之间可以是单一传输线,也可以是复杂的。网络系统。 ⑸【信道】:表示向某一方向传送信息的媒体,一条通信电路往往包含一条发送信道和一条接收信道。 通信的三种基本方式:单向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双向同时通信。 ⑷【基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常称为基带信号,基带信号往往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一些直流成分

对天基宽带通信系统的思考与关键技术探索

半世苍凉 提交于 2019-12-02 19:43:12
摘 要 :随着信息共享范围和带宽的不断提升,天基宽带通信系统引起了科研界和工业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军天基通用数据链的发展,并从工作频段和波形体制两个方面对可用的技术和工作体制进行分析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天基宽带通信系统中的若干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天基宽带通信系统;波形体制;链路建模;自适应调制;数字预失真 引 言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和“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不断推进,基于卫星的天基通信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其独特的技术优势,能够在远离国土范围的区域扩展信息互联和保障的范围。随着数据量的指数级增长,能够支持声音、图像、视频、互联网和企业级大规模数据流的天基宽带通信载荷系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首先介绍了美军天基通用数据链的发展,并从工作频段和波形体制两个方面对可用的技术和工作体制进行分析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天基宽带通信系统中的若干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1 美军天基数据链发展简述 2001年美军首次提出天基通用数据链(CDL)概念。通用数据链作为美军取得高度成功的数据链系列,原应用于空基ISR平台,用于实现空集平台与陆地/海上指挥平台和情报中心之间的大容量态势共享,其功能和天基情报侦察监视(ISR)平台的需要非常相似,因此将通用数据链的概念、技术和应用向天基拓展不仅可以节省重新研制天基数据链系统的成本和时间,还可以直接利用美军现役的通用数据链空基

数字通信之信源编码、信道编码、调制

生来就可爱ヽ(ⅴ<●) 提交于 2019-11-30 21:54:05
信源编码 信源编码就是将复杂的信源信息如文字、声音、图像、视频等用数字信号来表示的过程。信源编码的作用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追求的目标是经济、有效但完整的用数字表达信源信息,不同的信息内容有不同的数字编码算法。 波形编码: 波形编码就是以数字序列编码的方式尽可能重新构建信源的波形。在时间轴上对模拟信源按一定的速率进行采样,然后将幅度样本分段量化,并用数字序列表示。解码是其反过程,将收到的数字序列恢复成模拟信号。 语音的波形编码就是在信源端以波形逼近为原则对语音信号进行采样、量化、压缩编码,解码端根据这些编码后的数字序列恢复出语音信号的波形。 波形编码具有语音质量好,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需要高质量语音的环境。但波形编码的缺点是信息量大,要求的编码速率高,一般在16~64kbit/s之间,在传输时占用较多的带宽资源。应用:固网交换机中采用的PCM编码方式就是波形编码。 参数编码: 参数编码是分析并提取信源信息模型中必要的、关键的但不是全部的特征参数,将上述参数信息通过采样、量化、编码,然后合成发送出去;在接收端通过接收到的参数取值的编码,还原出信源信息。 比如说移动系统中语音参数编码就是从听觉的角度来确定能够重现语音的关键参数;在接收端利用这些特征参数信息重新合成语音。参数编码具有压缩比大、编码速率低、传输带宽占用少的优点,一般在2.4kbit/s以下;缺点是计算量大

(经典文章)Information capacity and power control in single-cell multiuser communications(1995)

两盒软妹~` 提交于 2019-11-30 06:13:50
摘要:本文在用户衰落被完美测量的情况下,提出一种可最大程度提高单小区多用户通信平坦衰落的信息容量的功率控制。主要特征为:在任何特定的时刻,只有一个用户在整个带宽上进行传输,并且在信道良好时为用户分配更多的功率,而在信道不良时为用户分配更少的功率。另外,这些特征与衰落的统计无关。 本文给出了单径瑞利衰落情况下的数值结果。 结果表明,可以在理想功率控制(高斯)信道上实现容量的增加,尤其是在用户数量很大的情况下。 通过检查对立信令的误码率,结果显示了衰落信道上多用户通信中的固有多样性。 引言: 在当今使用的多用户蜂窝系统中,位于一个小区中的用户与该小区的中央基站之间存在两条主要的通信链路,即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上行链路是指从用户到基站的信息流,它是经典多用户信道或多对一通信问题的示例(请参见[I])。下行链路是相反的情况,即从基站到用户的信息流。这是广播频道或一对多通信问题的示例(再次参见[I])。最近,人们对确定此类系统的容量非常感兴趣。在[21中,针对非衰落的高斯信道解决了单小区和多小区系统中的上行链路信道的信息容量。[31]表明在线性小区和六边形阵列中建模的多小区情况下,上行信道的容量没有衰减。关于衰落信道容量的最新工作包括[41,[51]。在[61]中,考虑了在平均功率约束下最大化单用户瑞利衰落信道容量的最佳功率控制方案。在这里,我们通过考虑单小区通信系统中的上行链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