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计算

边缘计算与新基建

时间秒杀一切 提交于 2019-11-28 08:14:53
Those who can imagine anything, can create the impossible. – Alan Turing “新基建”的概念,来源于2018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起以往的“稳增长”,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完全不同的表述和概念。这次的新基建概念,具有兼顾稳增长和促创新双重任务,同时还要推动经济新旧动能转换。 —1--- 什么是新基建呢? 新基建的重心再也不是房地产,而是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以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社会建设。 主要涵盖了7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铁和城际轨道、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 5G基站建设 5G不管是从未来承接的产业规模,还是对新兴产业所起的技术作用来看,都是最值得期待的。我国重点发展的各大新兴产业,如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车联网、企业上云等,均需要5G作为产业支撑。 特高压 近期国网公布向社会资本开放特高压投资,通过解决资金问题进一步增加特高压持续建设的确定性。特高压作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键技术,我国已顺利实现巴西美丽山二期特高压直流电力工程和核心设备的出口。我国中长期需求和海外更大的空间将增强设备公司的业绩可持续性。 轨道交通 城市化进程中,轨道交通是关键一环,现在即使是轨道交通相对发达的北上广深,仍有非常大的缺口,并在加紧建设,更别提其他城市了。

边缘计算开源平台

雨燕双飞 提交于 2019-11-27 08:04:56
说明 最近看了一篇关于边缘计算的文章,是由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的硕士、教授,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博士编写的分析研究型文章 通过文章介绍,初步了解了边缘计算的理念和开源平台。由于文章比较长,我也有一些体会,因此记录/总结一下 原文 原文可以读一下 这篇文章 思考总结 文章对边缘计算平台分为3类: 面向物联网端的边缘计算开源平台,主要解决驱动、服务转发、简单快速决策等基础设施问题,让某1个物体联网。这里大量使用了第2代微服务Service Mesh的理念; 面向边缘云服务的边缘计算开源平台,部署在网络运营商的基站、小型数据中心等,由于基站/小型数据中心收集了附近所有物体的联网数据,能给附近所有联网的物体/设备低延迟的提供强大算力,比如:智慧城市里的红绿灯; 面向云边融合的边缘计算开源平台,主旨是为了有更好的云计算/云服务/AI应用,毕竟平台与配备了大量传感器的设备之间的距离更近 目前AI、区块链的热度逐渐消退,而随着5G的发展,边缘计算的未来大有可为.毕竟目前云计算的模式属于中心计算,如果万物互联时代的海量数据的计算仍然按照原有的云计算模式来运转的话,很容易遇到算力瓶颈。因此,我认为将云计算的中心计算【分布式】到边缘计算是未来的趋势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jacobus/p/11263468.html

边缘计算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邮差的信 提交于 2019-11-26 14:00:44
知名创投调研机构CB Insights撰文详述了边缘计算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文章称,云计算已经不足以即时处理和分析由物联网设备、联网汽车和其他数字平台生成或即将生成的数据,这个时候边缘计算能够派上用场。该技术拥有着应用于诸多行业领域和发挥巨大作用的潜力。 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有时更快的数据处理是一种奢侈——有时它生死攸关。 例如,自动驾驶汽车本质上是一台装有轮子的高性能计算机,它通过大量的传感器来收集数据。为了使得这些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运行,它们需要立即对周围的环境做出反应。处理速度的任何延迟都有可能是致命的。虽然联网设备的数据处理现在主要是在云端进行的,但在中央服务器之间来回传送数据可能需要几秒钟的时间。这一时间跨度太长了。 边缘计算则让自动驾驶汽车更快速地处理数据成为可能。这种技术使得联网设备能够处理在“边缘”形成的数据,这里的“边缘”是指位于设备内部或者与设备本身要近得多的地方。 据估计,到2020年,每人每天平均将产生1.5GB的数据量。随着越来越多的设备连接到互联网并生成数据,云计算可能无法完全处理这些数据——尤其是在某些需要非常快速地处理数据的使用场景当中。 边缘计算是云计算以外的另一种可选解决方案,未来它的应用范围很有可能将远不止是无人驾驶汽车。 包括亚马逊、微软和谷歌在内的一些科技巨头都在探索“边缘计算”技术,这可能会引发下一场大规模的计算竞赛

基于边缘计算平台的分析与研究

眉间皱痕 提交于 2019-11-26 11:32:06
摘 要:边缘计算作为万物互联时代的关键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文章首先分析了边缘计算平台在推广中面临的问题;随后从架构出发分析了典型边缘计算平台,并列举了边缘计算应用场景的需求参数,最后提出了一种边缘计算平台分类模型。 物联网应用发展带来终端设备的指数型增加,据思科网络指数预估[1],到 2022 年,网络设备连接量将达到 500 亿,其中物联网终端占比将达到 51% 。由于物联网终端的资源局限,往往需要借助远端的云计算资源为用户提供服务,如果将终端所有数据传输到云中心统一处理后再返回终端,势必给网络链路和数据中心带来极大的压力,也极易导致云中心过载而拒绝服务( DoS ),影响终端用户体验。 因此,研究者们根据分级分层计算的理念和应用实践,逐步提出了边缘计算模式,通过在用户邻近区域提供计算服务,有效减少网络和云计算中心资源压力。边缘计算并不是为了取代云计算,而是对云计算的拓展,为物联网提供更好的计算平台。边缘计算的构架是“端设备—边缘—云”三层模型,三层均可以为应用提供资源与服务,其结构如图 1 所示。 图1 边缘计算逻辑结构图 刘等[2]阐述了边缘计算的定义,通过一些应阐述了边缘计算的定义,通过一些应用实例来分析边缘计算在移动应用和物联网应用上的优势,指出边缘计算的发展方向。吕等 [3] 研究了边缘计算标准化的进展,分析了一些边缘计算应用案例。温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