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化血红蛋白是什么

点点圈 提交于 2020-01-29 08:53:40

一、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

血液中的葡萄糖和血红蛋白可以发生不可逆的结合,糖化血红蛋白就是指被葡萄糖结合了的那一部分血红蛋白。当血液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相对较高。人体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3个月,在红细胞死亡前,其中的糖化血红蛋白含量也会保持相对不变。所以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反映的是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

二、糖化血红蛋白是糖尿病监测的“金标准”

目前,临床上评估和监测糖尿病的指标有血糖(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有何差别呢?

血糖指的是血液中的葡萄糖含量,空腹血糖是指在隔夜空腹(至少8~10小时未进任何食物,可以饮水)、早餐前的血糖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指的是进餐后2个小时的血糖水平。

无论是空腹血糖还是餐后2小时血糖,都是“瞬间血糖”,容易受进食及糖代谢相关因素的影响,数值不稳定,不能反映整体的血糖水平。比如说,某人的血糖平时不太高,但检测前几天饮食控制不好,可能空腹和餐后血糖都较高;同样,某人的血糖平时较高,但检测前严格的控制了饮食,可能空腹和餐后血糖都不太高。前者误认为病情较重,而后者往往低估了病情。

而糖化血红蛋白可以稳定可靠地反映近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且受抽血时间,是否空腹,是否使用胰岛素等因素干扰不大。因此,国际糖尿病联盟明确规定糖化血红蛋白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

美国糖尿病协会建议血糖控制满意且稳定的糖尿病患者至少1年测2次糖化血红蛋白;若血糖控制不满意且需调整方案者,应一年测4次。另外计划怀孕的糖尿病妇女,初期每月测一次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满意后,应每6~8周测1次,直到受孕。

美国糖尿病学会建议糖尿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应控制在7%以下。

三、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的临床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长期稳定的特点决定了它的临床意义:

1、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总体控制情况的指标。

2、与血糖值相平行。血糖越高,糖化血红蛋白就越高,所以能反映血糖控制水平。

3、血糖是不断波动的,每次检查只能反映当时的血糖水平,而糖化血红蛋白则是逐渐生成的,短暂的血糖升高不会引起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反过来,短暂的血糖降低也不会造成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

4、糖化血红蛋白相当稳定,不易分解,所以能很好地反映较长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程度。

5、有助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认识。

四、尽管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血糖水平直接相关,但二者的数值无法换算。 不过,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与平均血糖的变化间有一个推测值,糖化每升高1%,推测血糖升高1.6mmol/L,但仅供参考。

 

注意:

脉搏可影响血糖起伏高低

  最新研究表明,脉搏跳动太快患糖尿病风险高。日本科学家针对脉搏快慢与身体代谢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他们分别测量了每分钟60次以下、60—69次、70—79次和80次以上四组志愿者的情况。研究人员发现,脉搏每分钟跳80次以上的人与脉搏每分钟跳60次以下的人比较,前者发生肥胖的几率为后者的1.34;发生胰岛素抵抗的几率高12倍,患糖尿病的几率高4.39倍。

  研究负责人表示,正常人的脉搏和心跳是一致的。心跳由交感神经系统来调节,交感神经系统不受意识的控制,它可以调节大肠、血管的功能,影响汗液的分泌和血糖起伏的高低。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