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墙和系统安全防护和优化

為{幸葍}努か 提交于 2019-12-18 18:32:31

防火墙基本定义

防火墙本身需要具有较高的抗攻击能力,应设置于系统和网络协议的底层,访问与被访问的端口必须设置严格的访问规则,以切断一切规则以外的网络连接。其次,在建筑学上,建筑物的防火安全性,是由各相关专业和相应设备共同保证的。而在计算机系统上,防火墙的安全防护性能是由防火墙、用户设置的规则和计算机系统本身共同保证的。
防火墙技术的功能主要在于及时发现并处理计算机网络运行时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数据传输等问题,其中处理措施包括隔离与保护,同时可对计算机网络安全当中的各项操作实施记录与检测,以确保计算机网络运行的安全性,保障用户资料与信息的完整性,为用户提供更好、更安全的计算机网络使用体验。

功能:

入侵检测功能

网络防火墙技术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入侵检测功能,主要有反端口扫描、检测拒绝服务工具、检测CGI/IIS服务器入侵、检测木马或者网络蠕虫攻击、检测缓冲区溢出攻击等功能,可以极大程度上减少网络威胁因素的入侵,有效阻挡大多数网络安全攻击。

网络地址转换功能

利用防火墙技术可以有效实现内部网络或者外部网络的IP地址转换,可以分为源地址转换和目的地址转换,即SNAT和NAT。SNAT主要用于隐藏内部网络结构,避免受到来自外部网络的非法访问和恶意攻击,有效缓解地址空间的短缺问题,而DNAT主要用于外网主机访问内网主机,以此避免内部网络被攻击。

网络操作的审计监控功能

通过此功能可以有效对系统管理的所有操作以及安全信息进行记录,提供有关网络使用情况的统计数据,方便计算机网络管理以进行信息追踪。

强化网络安全服务

防火墙技术管理可以实现集中化的安全管理,将安全系统装配在防火墙上,在信息访问的途径中就可以实现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监管。

另外还有以下等作用:

  • 过滤进出网络的数据
  • 管理进出访问网络的行为
  • 封堵某些禁止业务
  • 记录通过防火墙信息内容和活动
  • 对网络攻击检测和告警

类型及原理

应用代理技术

应用代理(Application Proxy)技术是指在web服务器上或某一台单独主机上运行代理服务器软件,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监听和检测,并对访问内网的数据进行过滤,从而起到隔断内网与外网的直接通信的作用,保护内网不受破坏。在代理方式下,内部网络的数据包不能直接进入外部网络,内网用户对外网的访问变成代理对外网的访问。同样,外部网络的数据也不能直接进入内网,而是要经过代理的处理之后才能到达内部网络。所有通信都必须经应用层代理软件转发,应用层的协议会话过程必须符合代理的安全策略要求,因此在代理上就可以实现访问控制、网络地址转换(NAT)等功能。

完全内容检测技术

完全内容检测技术防火墙综合状态检测与应用代理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基于多层检测架构,把防病毒、内容过滤、应用识别等功能整合到防火墙里,其中还包括IPS功能,多单元融为一体,在网络界面对应用层扫描,把防病毒、内容过滤与防火墙结合起来,这体现了网络与信息安全的新思路,(因此也被称为“下一代防火墙技术”)。
它在网络边界实施OSI第七层的内容扫描,实现了实时在网络边缘布署病毒防护、内容过滤等应用层服务措施。完全内容检测技术防火墙可以检查整个数据包内容,根据需要建立连接状态表,网络层保护强,应用层控制细等优点,但由于功能集成度高,对产品硬件的要求比较高。

状态检测技术

状态检测技术是防火墙近几年才应用的新技术。传统的包过滤防火墙只是通过检测IP包头的相关信息来决定数据流的通过还是拒绝,而状态检测技术采用的是一种基于连接的状态检测机制,将属于同一连接的所有包作为一个整体的数据流看待,构成连接状态表,通过规则表与状态表的共同配合,对表中的各个连接状态因素加以识别。这里动态连接状态表中的记录可以是以前的通信信息,也可以是其他相关应用程序的信息,因此,与传统包过滤防火墙的静态过滤规则表相比,它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状态检测包过滤和应用代理这两种技术仍然是防火墙市场中普遍采用的主流技术,但两种技术正在形成一种融合的趋势,演变的结果也许会导致一种新的结构名称的出现。

包过滤技术

基于协议特定的标准,路由器在其端口能够区分包和限制包的能力叫包过滤(Packet Filtering)。其技术原理在于加入IP过滤功能的路由器逐一审查包头信息,并根据匹配和规则决定包的前行或被舍弃,以达到拒绝发送可疑的包的目的。过滤路由器具备保护整个网络、高效快速并且透明等优点,同时也有定义复杂、消耗CPU资源、不能彻底防止地址欺骗、涵盖应用协议不全、无法执行特殊的安全策略并且不提供日志等局限性。

系统安全防护和优化

  • 网络安全,对系统在网络安全区域划分、网络访问控制、网络边界恶意代码过滤和攻击检测、网络设备日志审计、网络设备防护、运维安全审计、网络设备和服务器工作状态监控等方面进行网络安全加固。
  • 主机安全,对主机的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进行安全加固,保障主机安全,确保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应用服务。
  • 应用安全,从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应急广播内容的使用与存储、安全审计、通信完整性与保密性、软件容错以及资源控制等方面进行安全加固,保障系统应用层面的安全。
    审计安全,完成系统的日志集中管理、安全风险的监控分析和处理,提高防范安全风险和威胁的能力,保证业务系统能够长期、可靠地运行。
  • 数据安全,保障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存储的保密性。
  • 系统备份恢复,对应用服务器及数据库服务器等重要服务器进行双机热备,对数据进行定期备份。
  • 定期应急演练,根据实际需要,定期进行系统的应急模拟演练。通过演练,检查系统的稳定性,保证紧急情况下的系统可用性。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