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

人生哲理 |南怀瑾最经典的50句话

偶尔善良 提交于 2020-01-10 00:28:57
南怀瑾一生勤读不辍,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诸子百家、天文历法、医药武艺、诗词曲赋,对儒释道经典皆有很深体悟。南师的著作虽然天马行空、旁征博引,但一言一语无不体现出那种贯通全盘、直达根本的气质。我们从中挑选出了极具眼界和人生智慧的50段话,但愿大家能从中对中国文化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感知,对人生的修行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1、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2、儒家是粮店,道家是药店,佛家是百货店 中国文化历史,在秦汉以前,由儒、墨、道三家,笼罩了全部的文化思想。到唐宋以后,换了一家,成为儒释道三家。这三家又笼罩着中国文化思想,一直到中华民国立国初期。迨发生了五四运动,当时想“打倒孔家店”,在中国文化的主流上,起了一阵漪涟,一度有所变化,又影响了几十年。佛学像百货店,有钱有闲,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根本不逛也可,但社会需要它;道家像药店,它包括了兵家、纵横家的思想,乃至天文、地理、医药,一个国家、民族生病,非去这个药店不可;儒家的孔孟思想是粮店,是天天要吃的,要深切了解中国文化历史的演变、将来怎么办,就要研究四书。 3、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灵魂 我们祖先晓得语言三十年一变,所以把语、文分开,把语言变成独立文字,因此中国五千年文化,用古文保留下来,两年功夫,只要学通中国字

中西文化在思维方式上的差异

Deadly 提交于 2019-12-25 01:08:44
摘要:中西方由于不同的哲学、地理、历史、文化渊源,思维方式体现出许 的差异。中西方的思维方式差异主要表现为:感性直觉思维与理性逻辑思维 整体优先与注重分析;伦理思维与科学思维;归纳与演绎。本论文主要从文 渊源来分析上述提到的中西方的思维方式的差异中的最后一点。 关键词:思维;差异;归纳与演绎。 所谓思维方式,就是思维主体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借助于思维形式认识和把握对象本质的某种手段、途径和思路,并以较为固定的、习惯的形式表现出来。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及至影响外部世界)起决定性作用。思维方式表面上具非物质性,象人的思想一样,无色无形,不可捕摸,它主要由后天环境(文化及教育的)影响所致;思维方式其实又具物质性,大脑皮层对相同事物的反映,会引起皮层“突触”产生某种化学反应和物理(生物电)脉冲,并按“既定路径”来变化传递,在大脑中形成一定的观念(思想)。这种非物质性和物质性的交相影响,“无生有,有生无”,就能够构成思维方式演进发展的矛盾运动。 归纳与演绎是自然科学中重要的逻辑推理方法,其推理方向正好相反。作为统一体的两个侧面,归纳和演绎都属于哲学思维方法的层次。归纳和演绎作为思维形式化的方法,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1)演绎必须以归纳为基础,因为作为演绎的出发点的一般原理往往是由归纳得出来的。(2)归纳需要以演绎为指导,人的认识一般是从研究个别对象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