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经方学习心得

 ̄綄美尐妖づ 提交于 2019-11-26 16:55:14

中医博大精深,这两年学习中医偶有心得,总结记录下来供中医学习者参考。

首先,阅读经典。正所谓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厚积而薄发。中医博大精深,是中国哲学和医学两大系统的有机结合,五行、阴阳、中药等基础理论还是要有的,所以,对于零基础的中医爱好者或医学工作者,还是先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如果再想挑战一下,想阅读下经典,可以读一下《医学入门》,这样对中医理论就有了一个系统的了解。这个可以作为SCRUM敏捷软件开发中所说的Sprint 0.

想学习好中医,坚实的基础还是有的,古语有云“秀才学医,如瓮里捉鸡”。所以《易经》还是要好好学习,《黄帝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等必读(作为学习中医的Sprint 1)。

这些大部头的医学书读起来、理解起来都有有难度的,想读一遍就理解深刻是不太可能的,否则刘河间也不需要花半辈子读《内经》了。个人有两点心得:

1)不要一本一本死扣,要循序渐进,争取在每一遍的通读中都有所深入,一次一次迭代(搞软件习惯了术语了),花同样的时间,较快地通读三遍,比仔细读一遍的效果要好很多(别抬扛!具体多长时间算长,多快算快,因人而异,自己试一下就知道了),之后理解就不一样了,这个原理可能跟艾宾豪斯记忆曲线的理论有关系。

2)对于同样的知识,找三本以上的书来读,虽然都是名医,每个人的知识结构不一样,讲述方式也不一样,每个人理解的能力也不一样,换一本换一个说法可能会换个角度理解。比如读《内经》,一遍下来连把字儿认全都有困难,如果读完《内经》再读《太素》、《内经知要》、《素问悬解》理解就要丰富不少。中医辩证要记忆,更要理解,光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

学习《易经》还是要理解,建议读一下曾仁强的书,系统地理解一下阴阳五行,后面理解五脏的相生相克,五行辩证是非常有用的,这个基本功一定还是要非常熟练的。《难经》有一本《难经译释》非常好,解释非常详尽,读一遍收获颇丰。读《伤寒论》原文很枯燥,很难理解,扣太细了又容易思路混乱,黄元御《伤寒悬解》非常推荐,条理清晰,言简意赅,鞭辟入里,对理解伤寒非常有用。《神农本草经》由于成书较早,很多药已经很少使用甚至不用,但其对药的气味、配伍、分类、功效、主治等中药主要知识的结构还是多数适用至今。而且《本经》与《内经》的主旨要目的应该是养生和防病,而不是治病,所以《内经》讲病的养生和病理较多,而对治病,尤其是汤药(毒药)讲得很少,而《本经》的上品药也是就是现在的“药食同源”,以延年益寿为重。

接下来就可以学习诊断,《脉经》、《濒湖脉学》必读,学会把脉诊断才算入门,正所谓“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然后就是望诊和舌诊,由于古代没有影像资料,这方面传承比较困难,光靠语言表达准确很难,最好还是看《中医诊断学》、《中医舌诊临床图解》,图文并茂理解起来比较容易,记忆也比较深刻。《中医诊断学》还比较系统地介绍了问诊。

学了四诊,才只是初步的“数据采集”,根据中医理论,如何进行辩证,如何确定病因病机,做好治疗的准备,如何系统地运用这些知识,《四圣心源》、《诸病源侯论》读一下,收获会很大。

然后再是方药治疗,学习中药、学习方药还是要实践,当然一开始不能拿附子、首乌、雷公藤、细辛等“高级”药来试,还是有点儿危险,即使不要命,对身体也会有损伤。可以拿“药食同源”的中药开始“食疗”,“四君子汤”就是不个不错的开始。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饮食作息不规律,对脾胃伤害比较大,拿它补一补也是不错的(记得把原方中的人参换成太子参,人参、党参虽然药力比较足,但补多了可能会导致血压升高,有高血压还是要注意一下)。《老中医》中翁泉海的女儿出场背的就是《汤头歌诀》中的开头部分“四君子汤”,把“四君子汤”被放在该书的第一个肯定也不是偶然。然后就是各种药的性味归经不断学习。

《药性赋》是要记,毕竟常用的中药也不是很多(参见中药那么多,哪些用处最多?),可经典方剂就不少了。且不说上述各书中的数百附方,仅《千金药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方》、《太平圣惠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方剂专著中的药方更是成千上万,如何快速学习,有重点地学习这些药方,这就需要借助科技手段了。

微信小程序“岐黄智康”有两个学习中医方剂非常高效的功能:

1)相似处方:先在“经典方剂”中通过一个关键词或多个关键词(按中药或病证、功效等)搜索到某个处方,在药方的介绍后面会给出与此方类似的处方,这些相似处方是在小程序在中医经典中收集的近5万首经典方剂中通过AI算法匹配出的,方便学习者互相参考,或对中药功效有新的认识,对配伍有新的理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智能解方:可以输入自己的药方,通过AI技术,小程序会分析该处方的功效、配伍,并给出相似的经典方剂,方便参考,修正、优化自己的处方,学习更高效。

自学中医,学习养生,不敢和大师名医高谈阔论,只是把自己学习心得记下来分享,希望对中医爱好者和初学中医的医学工作者有用。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标签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