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

查找计算机视觉顶会CVPR/ECCV/ICCV论文的方法大全

末鹿安然 提交于 2020-09-27 23:22:53
点击上方“ 3D视觉工坊 ”,选择“星标” 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来源:OpenCV学堂 计算机视觉论文 http://www.cvpapers.com/ 查历年的CVPR论文,到2020截至 https://openaccess.thecvf.com/CVPR2020https://openaccess.thecvf.com/CVPR2019https://openaccess.thecvf.com/CVPR2018https://openaccess.thecvf.com/CVPR2017https://openaccess.thecvf.com/CVPR2016https://openaccess.thecvf.com/CVPR2015 ICCV跟ECCV是每两年一届,分别是奇数年跟偶数年 往年ICCV的论文 http://openaccess.thecvf.com/ICCV2019http://openaccess.thecvf.com/ICCV2017https://openaccess.thecvf.com/ICCV2015 往年ECCV的论文 https://openaccess.thecvf.com/ECCV2018 查论文与代码 https://paperswithcode.com/ 这几个网站可以经常看看: ICCV: http://www.informatik

中国造车新势力 “三强” 聚美股,谁能成为下一个特斯拉?

最后都变了- 提交于 2020-09-27 06:03:26
  2020 年是造车新势力冲刺资本市场最适宜的窗口。   小鹏汽车于 8 月 27 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此次上市发行价为 15 美元,首日收涨超 41%,最新市值约 149.6 亿美元。至此,小鹏汽车成为继蔚来、理想之后,第三家在美上市的中国造车新势力,中国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 “三强” 力量终于会师美股。   小鹏汽车 CEO 何小鹏在上市现场表示:“目前的估值都是浮云。电动车赛道才刚起步,现在领先一小步没有足够的价值,重要的是如何在十年以上的长线获得成功。”      图 | 小鹏汽车市值波动   今年以来,美国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的股价累计涨幅约 370%,一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汽车企业,市值突破 4000 亿美元大关,约等于 2 个丰田、9 个通用、14 个福特,而特斯拉的销量只是这些传统汽车巨头的九牛一毛,这一反差,凸显出资本市场对电动汽车企业根本性的态度转变。   在这样的背景下,来自中国的造车新势力 “蔚来” 和“理想”近期的股价涨幅都非常乐观。   小鹏虽然是后发上市,但产品方面同时兼有 SUV 和运动轿车产品,占据着一定独特市场优势,且背后有阿里、高瓴、红杉、小米、IDG、晨兴资本、卡塔尔投资局等一众明星资方助推,势能有过之而无不及。      特斯拉用了 17 年时间从死亡边缘挣扎到行业之巅,作为一个阶段性的事件

从6大应用场景,看边缘计算落地生根

一个人想着一个人 提交于 2020-09-27 04:40:41
云计算现状 过去十几年的发展,云计算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技术层、决策层、高级管理层人员所理解并接受,私有云、公有云、混合云的高速发展,使得业务入云已经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的事实标准。企业云计算的落地,利用云计算中心的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网络、超融合等技术,将数据汇聚到云中心处理,并对云上业务集中管理,提供云原生的能力,为企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并逐渐降低运维成本。 随着 5G 通信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实时性强的业务开始兴起,如自动驾、AR/VR、智能家居、工业自动化等,传统的云计算加端业务的集中式处理模型很难满足大量数据传输和实时处理的需求。因此,云边端的处理模型应运而生,即边缘计算。 边缘计算 (图片来自: https://www.lanner-america.com/blog/4-edge-computing-technologies-enabling-iot-ready-network-infrastructure-2018/ ) 边缘计算作为云计算的延伸与补充,具有如下特点: 低延时 计算能力下沉,将数据处理服务运行在靠近数据生产的源,省去了网络延迟,及时地响应中断请求,提高时效性。 低带宽 由于数据在边缘端处理,不需要传输到云端,或是预处理去除冗余数据后传入云端,省去了大量数据的传输,极大缓解了中心云的带宽压力。 数据安全 数据极短距离的传输

阿里正式进军机器人赛道,首款物流机器人“小蛮驴”来了!

跟風遠走 提交于 2020-09-26 04:39:54
9 月 17 日云栖大会,阿里巴巴发布第一款物流机器人“小蛮驴”,同时发布机器人平台,正式进军机器人赛道。小蛮驴机器人集成了达摩院最前沿的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具有类人认知智能,大脑应急反应速度达到人类 7 倍。据悉,阿里巴巴已注册成立小蛮驴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推进机器人的研发和量产落地。 小蛮驴是阿里巴巴第一款轮式机器人,外形酷萌,身手灵活,能轻松处理复杂路况,能聪明选择最优路径,遇到紧急情况,“大脑”反应速度达到人脑 7 倍。这款机器人还相当耐苦耐劳,充 4 度电就能跑 100 多公里,每天最多能送 500 个快递,雷暴闪电、高温雨雪以及车库、隧道等极端环境均不影响其性能。阿里巴巴达摩院院长张建锋介绍,这款机器人很快将在社区、学校、办公园区大规模使用。 小蛮驴的超强性能源于阿里巴巴达摩院的前沿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技术。达摩院自研的感知算法让机器人能够识别厘米级障碍物,高精定位算法让机器人能在无 GPS 环境下实现厘米级定位,意图预测算法则赋予了机器人超强意图识别能力,只用 0.01 秒就能判别 100 个以上行人和车辆的行动意图,机器人还拥有大脑决策、小脑冗余、异常检测刹车等五重安全设计,确保最高安全性能。 “物流配送需求正在极速爆发,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每天将产生 10 亿个配送订单。”张建锋在发布现场说,末端物流是整个物流体系中成本最高、效率最低的环节

李飞飞:我怎样走上AI研究之路

此生再无相见时 提交于 2020-09-25 08:03:29
点击上方“ 3D视觉工坊 ”,选择“星标” 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来源: cnbc 编辑:肖琴 转载自:新智元 【导读】 近日,李飞飞接受CNBC专访,针对AI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确保AI以人为本等问题做出回答。李飞飞认为,智能和价值观都可以由人类灌输给机器。 李飞飞一直是人工智能积极力量的拥护者。 李飞飞的最新角色是斯坦福大学新成立的“以人为本AI研究院”的联合主任,该研究院专注于机器学习潜在用途的研究和教育,目标是找到AI能够改善人们生活的方式。 “人工智能已经发展成熟。它已经从一个利基技术领域转变成我们社会未来的主要驱动力。” 未来机器会超越人类吗?李飞飞坚持认为,机器的智能和价值观都来源于人类。 “我们在行业中看到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也看到这一点。在斯坦福大学,我们认识到,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引导它为人类社会带来最大的积极影响,有必要发挥思想领导力。” 这个新研究院的想法诞生于2016年,当时李飞飞站在自家车道上,与邻居、斯坦福大学的前教务长兼哲学家 John Etchemendy 交谈。 他们讨论到AI缺乏多样性,以及该领域如何狭隘地专注于工程和算法。他们认为,需要就技术如何帮助所有人展开更广泛的讨论。 现在,该研究院汇集了来自不同学科的研究人员和学者——如经济学、商学、政治学和计算机科学——研究AI对工作的影响以及人们如何重新掌握技能等课题。 “我认为

“空中”汽车指日可待!

心已入冬 提交于 2020-09-24 06:02:56
作者| 贝爽 出品| 雷锋网 作为智慧交通的另一种解决方案,“飞行汽车”正在一点点走进现实。 近日,日本SkyDrive公司首次载人飞行试验成功,其代号SD-03飞行汽车 在10米高空盘旋4分钟后成功着陆。 据了解,在全球100多个飞行汽车项目中,SkyDrive是试飞成功当中为数不多的一个。该公司负责人福泽智宏(Tomohiro Fukuzawa)表示,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这辆飞行汽车将在2023年投入生产,全面实现商业化。 01 史上最小飞行汽车 8月25日,SkyDrive公司于在丰田试验场进行了首次试飞。丰田试验场是日本最大的试验场之一,也是该汽车公司项目研发的所在地。这是日本历史上首次公开展示飞行汽车。 在演示视频中,一名试飞员操作SD-03飞行汽车在测试基地成功起飞。 从远处看,像科幻电影中常见的飞行器一样,这辆飞行汽车的外观极具未来感,项目设计总监Takumi Yamamot说,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 Progressive”这个词。 这辆飞行汽车长2.9米,宽1.3米,占用的空间仅为两辆停放的汽车,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电动垂直飞行汽车。 不同于无人机,这辆汽车可以垂直起飞和着陆,不需要长跑道和起降架,同时它也可以在空中灵活转体。 此次测试飞行的高度为10米,持续了大约4分钟。目前它的续航能力仅能够支撑5-10分钟,下一阶段会将飞行时长延长到30分钟。 经测试

钢铁侠马斯克的野望:实现载人航天,开源特斯拉自动驾驶!

我怕爱的太早我们不能终老 提交于 2020-08-20 08:48:18
作者 | 硬核云顶宫 责编 | 夕颜 出品 | CSDN(ID:CSDNnews) 最近,“钢铁侠”马斯克旗下的航天公司SpaceX,在空间探测方面的突破性进展不断,先是在6月13日其搭载三颗Planet Labs的地球观测卫星的最新型号火箭猎鹰9号发射升级,这也是人类首次实现“拼火箭”的壮举,而北京时间 8 月 2 日,载有Bob Behnken 和 Doug Hurley两位宇航员的“龙飞船”,也成功结束了为期两个月的国际空间站任务,在墨西哥湾成功降落,完成回归,这也标志着有史以来首次商业载人航天项目的圆满成功。 而且在自动驾驶方面钢铁侠也在前天正式在Twitter上宣布, “对外开放软件的授权许可,并提供动力总成和电池” 。消息一经发布就获得了热烈的讨论,甚至有网友将此举比成当年林纳斯对于Linux内核的开源级别相同的重大事件,不过笔者这里想说由于Tesla自动驾驶的级别比较低,而且并未使用激光雷达等精确定位技术,因此哪怕是马斯克本人都要求驾驶员在使用Tesla的自动驾驶功能时需要全神贯注,并且手也不能离开方向盘。而如果完全依赖于Telsa自动驾驶,其实经常爆出事故,甚至在今年5月份的FaceBook还爆出一国内Model 3在开启AutoPilot的情况下,大白天径直撞向了一辆大货车的录像。 当时这里并不是要质疑马斯克征服太空的雄心壮志,或是SpaceX的黑科技水平

互联网掀起农家乐,巨头上演AI掘金战

好久不见. 提交于 2020-08-20 07:50:40
配图来自Canva **前有网易、阿里AI养猪,后有腾讯AI养鹅,互联网大佬们纷纷玩起了“农家乐”,互联网的生意在尖端技术的引领之下频频跨界,巨头之间的较量也从线上延伸至线下。**自古“民以食为天”,缺什么都不能缺粮食,技术赋能农业生产必然会成为解决未来民生问题的重要方式,为互联网公司的发展插上新翅膀。 现代农业插上AI翅膀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最重要的经济支柱之一,人口日益增长对粮食产量和粮食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驱动着传统农业正在朝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展开创新。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农业技术已经渐渐渗透到整个生产过程,AI农业释放的强大能量将会彻底打破传统农业的僵局。 国家统计局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目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失较为严重,去年农村适龄劳动力数量仅为3.13亿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6%,远远低于城市适龄劳动人口,同时农村老龄化的水平则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传统农业长期以来都是以人力参与为主,然而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农业人口的缺口和老龄化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AI技术的到来犹如“及时雨”,一方面依靠AI技术充分释放了劳动生产力,为农村人力缺口找到了替代方案。 另一方面AI技术也推动了农业升级转型,从粗放的农耕方式变成智慧化生产,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AI技术的落地打开了新的窗口。 农业农村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发布的《中国数字乡村发展报告(2019)

自动驾驶发展到了哪个阶段?七大应用场景走进现实

早过忘川 提交于 2020-08-20 07:08:18
来源: 智车科技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发,百度、京东、美团等在各地提供无人配送、无人清扫服务。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自动驾驶商业化得到了很好的实践验证。 当自动驾驶技术渐渐走入现实场景,那么我们不禁要问这项技术究竟进展到何种阶段?实现完全无人驾驶还需要多久?未来还有哪些问题和挑战?5月1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线上召开“自动驾驶商业应用场景高端研讨会“,正式发布了由百人会智能网联研究院联合“自动驾驶城市示范与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员企业共同推出的七大应用场景研究成果《自动驾驶应用场景与商业化路径系列研究报告》。 百人会智能网联研究院朱雷博士介绍了自动驾驶在七个应用场景的研究成果,以及现在行业发展存在的痛点问题,对自动驾驶不同场景的商业化进程进行了全面分析。 场景一:自动驾驶出租车 第一个场景当属于自动驾驶出租车,这是一个环保安全的应用场景。 Robo-taxi经过多年发展,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美国、荷兰和日本都已经开始允许开展无人车测试。Waymo在亚利桑那州已经开始了没有安全员的Robo-taxi服务,国内部分企业也开始在向真正全无人的出租车开展尝试。 在硬件成本方面,尤其是激光雷达,国内品牌的工艺技术进步代替了国外的激光雷达。整个成本下降到原来的1/4,甚至于1/10。随着未来固态激光雷达的发展,使用寿命会增加更长,使用成本上也会进一步下降。预计整车价格已进入百万以内

从“解耦”视角,论为什么特斯拉正走向衰落?

北城余情 提交于 2020-08-20 02:12:46
云栖号资讯:【 点击查看更多行业资讯 】 在这里您可以找到不同行业的第一手的上云资讯,还在等什么,快来! 你好,这是我在【物女心经】专栏写的第187篇文章。 已故哈佛商学院著名教授兼“颠覆性创新理论”的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Clayton Christensen)在接受采访时曾说: “在行业的早期阶段,当产品的功能和可靠性仍不足以满足客户需求时,专有解决方案几乎总是正确的,因为它使创新团队以最优化的方式,将所有组件集成在一起。 “但是,一旦技术成熟并走向更好,行业标准就会出现,逐步衍生并推进各种接口的标准化,这使得该领域内的公司可以专注于整个系统的各个部分,并使产品更加模块化。那时,早期领导者的竞争优势就消失了,定义模块化组件的公司具有更强的盈利能力。” 这种产品成熟度提升之后逐步模块化解耦的思路,与畅销书《雪崩效应》中的论述极为相似, 这本书中提到,任何一种技术或者产品,表面上看起来是浑然一体的,但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它其实是由若干不同的部分组成的,可以将它小心的拆分开来。通过拆解,采用分而治之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技术或者产品的推进风险。 在物女心经专栏往期文章《为什么说物联网平台是“解耦思维”的集大成者?》中,我曾经详细介绍过解耦思维,一个基本理念是在已经观察到的几乎全部领域,随着技术和产品成熟度的提升,将会伴随硬件与软件之间、控制与执行之间、系统与组件之间的逐步解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