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

“寻找聪明公司”第五站圆满结束MIT和金隅智造工场再添新名片

∥☆過路亽.° 提交于 2020-09-29 08:04:53
  相信这些场景你一定不会感到匪夷所思:餐厅内的服务员寥寥无几,下单、备菜、传菜等机械性的工作完全交由机器人操作;“黑灯”工厂生产线前,不同机器协同工作,从原材料到最终成品,整个生产流程一气呵成,无需工人值守;工程师通过大屏幕实时监控车间运作情况,智能化生产管理让制造过程一览无余……   智能制造建设如火如荼。从 “制造大国” 到“智造强国”,智能技术与制造行业的交叉引发商业创新井喷的同时,智能制造领域科创力量不断壮大,“智造未来”已不再是梦想,智能制造变革正在发生!   为了凝聚智能制造相关领域的科创力量,9 月 17 日,由金隅智造工场联合《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中国共同发起的 “寻找聪明公司” 项目路演活动如期召开,经过前期的活动报名与定向邀请,本次共带来 10 家优质项目路演,数十家知名投资机构的代表、多位行业专家热情到场,多方进行了深入互动交流,共话智能制造美好前景。      图 | 金隅智造工场 “寻找聪明公司” 路演活动现场   聚焦大信息及智能制造,打造创新产业园区先锋   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北京乃至全国,金隅智造工场可以说是先锋代表。   以老旧工业厂房改造升级理念打造的金隅智造工场,位于北京西三旗核心区域,多方资源在此汇聚,让金隅智造工场远超出传统产业园区的范畴,已成为北京市智能制造领域新地标。   金隅智造工场是由金隅集团投资建设

全面推广自动驾驶还不成熟:无人驾驶还要跨过三道坎

限于喜欢 提交于 2020-09-29 07:05:17
9月16日消息,在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预测自动驾驶将在五年后全面商用。虽然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发展几年了,几大互联网巨头都在”闭门造车”,但是目前无人驾驶还未能得到市场认可。大众对无人驾驶车辆还是持观望态度,若要全面推广自动驾驶技术,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下无人驾驶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阻碍,可以说是无人驾驶商业化的三道坎。 第一道坎:无人驾驶的市场 自动驾驶车辆的核心是技术水平,无人驾驶牵涉到导航、避障等核心技术。现在无人驾驶车辆的造价肯定比普通车辆高很多,而且现在大众对自动驾驶的接受程度不够。以目前的技术水准,无人驾驶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隐患,难以做到真正的智能驾驶。面对复杂的城市道路交通,无人驾驶若不能做到智能操作,那无疑就是十分鸡肋的技术。如果要全面推广无人驾驶品牌的私家车,就必须考虑到普通用户的购买力。 第二道坎:无人驾驶的基建 虽然现在一些无人驾驶车辆已经通过了道路检测,但离真正上路还有一段距离。车辆离开驾驶员,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在路上违规了属于谁的责任,发生事故谁该买单等等。如果道路上出现大量无人驾驶的车辆,那么就肯定需要一套完善的基建设施,包括:技术维护平台、交通管理平台等。没有这些基建设施,无人驾驶很难全面推广。所以无人驾驶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还必须得到相关部门的支持。 第三道坎:改变驾驶的习惯 随着私家车的逐渐普及,国内已经形成了汽车文化

前菜鸟ET实验室总监:搞了五年,为什么无人配送还未普及?

前提是你 提交于 2020-09-28 18:49:09
      无人快递车领域,在芯片和传感器玩家逐渐拥挤,技术也逐渐走向成熟的同时,汽车制造业这边,国内却还没有适用于无人配送的,无驾驶室版本的汽车推出。 谷祖林认为,无人车制造工艺的缺乏未来会成为阻碍无人快递车落地的最大障碍。 8月初,曾任菜鸟ET实验室总监的谷祖林离开了阿里“回流”制造业,要打造第一家拥有汽车生产资质的无人汽车制造商。    撰文 | 徐丹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成熟,最后一公里无人配送成为了技术落地的前锋市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终端无人配送的市场在2000亿左右。庞大的市场空间和“自动驾驶练兵场”功能加持下,BAT已经悉数入局,顺丰、中通等快递巨头和不少创业公司也都来入场掘金。   国内无人配送从2015年开始起步,2018年第一次爆发。2018年前后京东的无人配送机器人在人民大学完成首秀,第三代菜鸟小G plus在杭州西溪园区完成了往返10.5公里的末端配送路测,算是将无人配送带到了公众视野。今年的疫情中,无人配送车、无人消毒车也成了战役的排头兵。   但今天穿梭在大街小巷的似乎依然是骑着三轮车的快递小哥。各大小厂商发展了这么多年,为什么无人车始终没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8月初,从阿里菜鸟ET离职的谷祖林加入了一家新能源汽车开发企业矩阵科技,离职前,谷祖林是菜鸟ET实验室总监,也是菜鸟物流无人车的产品和运营主导者。   离开互联网公司

“IPv6+”,构建全场景的智能联接,支撑数字化未来

醉酒当歌 提交于 2020-09-28 17:52:37
8月28日,2020中国IPv6发展论坛&第三期“IPv6+”产业沙龙在北京的下一代互联网及重大应用技术创新园成功举行。本次论坛由推进IPv6规模部署专家委员会主办,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赛尔网络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承办,以“协同贯通、创新发展”为主题,汇聚了来自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运营商、通信设备商、互联网企业、标准组织、高校、大企业等行业组织的20多位专家,共同分享中国当前IPv6的研究新进展和商用部署成果,研讨基于“IPv6+”的创新技术未来在中国的发展方向,共同推进IPv6在中国各行各业的规模化部署。 IPv6可以提供海量的IP地址,是万物互联必须的基础技术,也是我国新基建所需的关键基础技术之一。我国政府于2017年印发了《推进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IPv6商用网络,满足我国技术产业创新发展、网络安全能力强化的迫切需要,基于IPv6打造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络。同时,随着5G、云计算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泛在网络时代已然来临。海量的智能终端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连接无所不能的算力,将会是未来智能化社会的基础,这也导致网络的规模和复杂度剧增,对网络智能化的需求也与日俱增。为了满足未来泛在智能互联的需求

杭州将迎来自动驾驶网约车,元戎启行宣布明年对外开放Robo-taxi试运营

本小妞迷上赌 提交于 2020-09-28 13:37:38
  继广州、长沙、上海之后,杭州也将迎来自动驾驶网约车。   8 月 19 日,总部位于深圳的自动驾驶公司元戎启行宣布与曹操出行合作,进行自动驾驶车辆的测试运营,目标是在 2022 年杭州亚运会期间提供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现阶段,元戎启行和曹操出行在杭州共有 5 辆自动驾驶测试车,根据公司公布的计划,2020 年下半年,双方合作的自动驾驶车队数量预计将扩大到 10 辆,并且接入曹操出行。预计在 2021 年,双方将面向公众提供自动驾驶试乘服务,在 2022 年亚运会举办期间,将车队规模扩大到数百辆级别。      在此次合作中,元戎启行开发了新一代的传感器套件解决方案——DeepRoute-Sense II。相较第一代,DeepRoute-Sense II 在结构设计上实现了降低风阻,7 颗摄像头全部嵌于车顶盒内部。除了车辆顶部的三颗激光雷达,还在车辆前端安装了一颗固态激光雷达。元戎启行表示,该方案两侧的激光雷达,最小可探测距离为 0.1 米,能精准感知近距离的物体,解决车辆近距离盲区问题;在水平视场角保持 360° 的基础上,能对近距离盲区进行覆盖。      近一年以来,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法规的推进, Robo-taxi 开始出现在国内各个城市的街头,在特定区域内对公众开放乘坐。   在此之前,文远知行接入高德地图,在广州黄埔区和开发区对外开放运营。AutoX

高校宣布已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教育部回应!

梦想与她 提交于 2020-09-28 12:21:27
点击上方“3D视觉工坊”,选择“星标” 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来源:中新网、 科学网(刘如楠) 编辑:双一流高校 今天(9月24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针对近期专家评议认为清华大学等高校已全面建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双一流建设首轮的建设时间是从2016年到2020年,今年是首轮建设的收官期,所以最近一段时间各有关高校按照相关的要求,分别组织专家在对建设的成效进行自评。 因此现在是主要依托专家阶段性的进行的自我总结,自我评估 。 续梅表示, 经过这5年的建设,相关建设学校不断在汇聚优质的资源,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的成果。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国家高等教育的整体实力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要实现到本世纪中叶一流的大学,一流的学科,不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都要进入世界的前列,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还有很艰巨的任务,所以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 9月21日,清华大学官网发布消息称,“双一流”周期总结大会的评议专家组一致认为, 清华大学已经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 同时, 中国人民大学表示,整体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 北京大学则表示,全面实现了“双一流”建设近期目标;而根据北京大学官方公布的近期目标,就是到2020年,学校整体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今年是首轮“双一流”建设收官之年。按照

重磅直播|大规模点云可视化技术

五迷三道 提交于 2020-09-28 11:28:23
点击上方“3D视觉工坊”,选择“星标” 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大家好,本公众号现已开启线上视频公开课,主讲人通过B站直播间,对3D视觉领域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并在微信群内完成答疑。 往期精彩: 第一期:东北大学李奇 《基于深度学习的物体抓取位置估计》 第二期:上海交通大学沈毅君 《相机标定的基本原理与经验分享》 第三期:西安交通大学潘浩洋 《基于点云的三维物体表示与生成模型》 第四期:北京科技大学李阳阳《 求职经验分享 》 第五期:ChaucerG《 聊聊目标检测和秋招那些事 》 第六期:镭神智能创始人雷祖芳《 基于激光雷达的感知、定位导航应用 》 第七期:东北大学龚益群《 图像对齐算法 》 第八期:武汉大学李迎松博士《 立体视觉之立体匹配与实战 》 第九期:北京中科慧眼CTO崔峰《 深度相机与应用 》 第十期:博众精工技术总监杨军超《 结构光编码与三维重建技术 》 第十一期:熵智科技高磊博士 《结构光3D相机光机核心技术及3D成像性能分析》 主讲人对该领域的核心和主流技术进行了详解,干货满满,线下的答疑更是赢得了同学们的好评。 本期由河海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在读研究生李子宽分享,分享的主题为 《 大规模点云可视化技术 》 ,主讲人会对该领域的核心和主流技术进行详细讲解,欢迎大家参与线上讨论。 我们举办的线上直播分享,旨在更加详细和清晰地传播3D视觉技术,主讲人主要来自特邀嘉宾和星球成员

8~10万项目需求|全景相机机外拼接合成图像

蹲街弑〆低调 提交于 2020-09-28 08:51:12
点击上方“ 3D视觉工坊 ”,选择“星标” 干货第一时间送达 项目需求: 手机APP实现全景相机机外拼接合成图像 需求内容: 实现单鱼眼镜头拍多张图合成全景图 1、APP页面可以参考全景相机同行的布局来做。 2、APP内嵌入相机SDK,可操作及查看下载等相机各种功能和设置。(我方提供相机相关SDK代码) 3、APP内嵌入拼接合成软件,可以自动识别并校正拼接合成多张图为全景图,自动渲染及消除拼接色差,重影,错位和曝光等。APP在合成全景图时可在全景图中间位置插入一张图片盖住三角架。用户也可自行更换该图片。下载合成时可自由选择保存全景图的路径可存在手机上、相机内或两者同步保存。 4、单镜头相机连接手机APP 拍照时,在手机上可看到拍照数量在增加并将图片自动按合成规则排列出来,可做成一个缩略图大概看到拍摄进程及结果。 5、APP内建全景播放器可随意切换观看模式:平铺模式、360模式、小行星模式,VR模式,水晶球模式,四分割模式等。 6、APP增加录屏模式,可以在打开全景时将观看实时效果录下来并保存在手机固定文件夹里。 7、另外如有可能也将相机有关标定校正一起开发。 工作环境: 相机主要在室内拍摄,环境有较暗和杂光现象需要在算法上进行优化 项目经费: 8万~10万 项目周期: 2个月 项目阶段: 项目已立项,资金已到位 希望供应商: 1、 有相应的技术积累 ,对全景拼接合成有较深理解

马斯克终成乔布斯

北城以北 提交于 2020-09-28 01:45:13
作者 | 张小旺 来源 | 字母榜(ID:wujicaijing) 2015年,乔布斯曾经的密友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在接受《国家地理》采访时,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当今世界谁能填补乔布斯留下的空缺? 史蒂夫答:“我认为,具备像乔布斯一样前瞻能力的人可能有上百万个,但谁能将它们变成能够改变我们生活的真实产品呢?我从很多方面观察了埃隆·马斯克,他追求的领域都是其他人直言因为这样或是那样的理由无法取得成绩的领域,比如太阳能、Space X、特斯拉汽车等等。” 8月29日,马斯克又在一个“无法取得成绩的领域”实现了划时代的突破。在15万直播用户围观下,马斯克旗下脑机接口公司Neuranlink举行发布会,展示了公开可实际运作的Neuranlink设备Link V0.9和自动植入手术机器人V2。 利用手术机器人V2,可以将硬币大小的Link V0.9植入到人类颅顶的大脑皮层部分,完成脑机接口的植入。机器将获得大脑内部的电极信号,传输到手机、电脑等设备上,实时完成脑-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现场,马斯克通过三只此前已植入Neuralink设备的实验猪进行了演示,结果显示,这些猪的大脑活动可以通过无线传输到附近的电脑,当马斯克抚摸它们的鼻子时,实验猪的大脑神经元有所反应。 马斯克直播展示脑机接口 硬币大小芯片植入猪脑 这意味着,脑机互联这种被认为完全颠覆键盘鼠标的下一大人机交互方式

发展5G应该实事求是 不能片面追求账面数据

岁酱吖の 提交于 2020-09-27 23:57:01
目前,三大电信运营商都已发布上半年财报。数据整体看起来很美,其中5G用户数最有意思,截至2020年6月底,中国移动5G套餐客户达到7020万户,***率为7.42%;中国电信5G套餐用户3784万户,***率为11.02%;中国联通并未公布具体的5G用户数。 如果将中国移动与中国电信的5G用户数简单相加,可知5G用户数已经超过1亿户,这还是在没有计算联通5G用户数据的情况下。但笔者注意到,据工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目前我国5G手机销量为8623万部,其中5G用户达到6600万户。 虽然存在部分用户同时开通移动和电信5G套餐的可能,但以笔者的切身感受来看,这种情况并非主流。那么,为何电信运营商统计的5G用户数与工信部发布的数据存在如此巨大的差距呢? 原来,移动和电信统计的是开通了5G资费套餐的用户数,而工信部统计的则是拥有5G手机且使用5G网络的用户数。 笔者认为,出现这样的数据打架情况,主要是因为运营商对5G用户数据的过分追求。要知道,开通了5G套餐,并不意味着一定能用到5G网络。这样的数据,在很大程度上是“失真”的,不仅不能准确反映电信运营商的真实运营能力,反倒可能成为其经营的拖累,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宏观决策。 发展5G固然重要,也是大势所趋,但运营商应该正视现实,用内容和服务吸引用户而不是去片面追求数据好看。须知5G需要巨大的投入,而且运营成本较4G明显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