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例模型

UML系列图--用例图

耗尽温柔 提交于 2020-02-13 03:55:27
此博客转载自http://www.cnblogs.com/Yogurshine/archive/2013/01/14/2859248.html UML-Unified Model Language 统一建模语言 ,又称标准建模语言。是用来对 软件 密集系统进行可视化 建模 的一种语言。 在UML系统开发中有三个主要的模型:   功能模型: 从用户的角度展示系统的功能,包括用例图。   对象模型: 采用对象,属性,操作,关联等概念展示系统的结构和基础,包括 类图 、对象图、包图。   动态模型: 展现系统的内部行为。 包括序列图,活动图,状态图。 UML的重要内容可以由以下五种类图定义 用例图 :从用户角度描述系统功能,并指各功能的操作者。 静态图 :包括类图,包图,对象图。 类图:描述系统中类的静态结构 包图:是包和类组成的,表示包与包之间的关系,包图描述系统的分层结构 对象图:是类图的实例 行为图 :描述系统动态模型和对象组成的交换关系。包括状态图和活动图 活动图:描述了业务实现用例的工作流程 状态图:是描述状态到状态控制流,常用于动态特性建模 交互图: 描述对象之间的交互关系 顺序图:对象之间的动态合作关系,强调对象发送消息的顺序,同时显示对象之间的交互 合作图:描述对象之间的协助关系 实现图: 配置图:定义系统中软硬件的物理体系结构 UML包括用例图、类图、构件图、部署图

什么是验证?

荒凉一梦 提交于 2020-02-10 17:21:50
一、什么是验证? 比如,我们设计了一件shirt,我么要确认它的袖子是否一样长、尺寸和颜色是否是客户所需、扣子是否有缺损等,若都满足,则判定合格,这个过程就是验证。 二、我们进行验证,除了有验证计划,还需要构建测试平台。(DUT:被测器件) 三、为了直观的看到芯片验证在整个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下面直接给出 芯片完整开发流程 。 1、新的芯片项目都是首先从市场人员与目标客户沟通开始的。这中间,市场人员会收集客户对于芯片的要求(主要包括功能、尺寸、功耗、性能),这些指标会被记录在 设计结构和产品文档 中去。 2、客户关心的系统层面的功能要求会被系统设计人员按照功能进一步划分为各个独立的子系统模块,这些子系统如果本身过于庞大,也会被进一步划分为功能模块,直到被划分的尺寸可以被小的设计团队进行硬件设计,并交付设计 功能描述文档 。 3、硬件工作人员将模块初步完成RTL级(寄存器级别,Register Transfer Level)的 硬件描述语言文件 。硬件设计人员一般会按照芯片的功能模块划分来分成不同的功能小组,同时系统设计人员的数目也会随着系统复杂程度的升高而增加。在硬件设计过程中,硬件设计工程师会将具体的功能描述文本通过逻辑翻译成为硬件描述语言(HDL,Hardware Description Language),目前使用广泛的HDL语言VHDL和Verilog均被各个大的EDA

UML——系统分析师UML实务手册读书笔记

二次信任 提交于 2020-02-07 08:47:51
1. 系统分析员的位置 2. MDA 开发程序 MDA(Model-Driven Architecture)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CIM (Computation Independent Model)——聚焦于系统环境及需求,但不涉及系统内部的结构与运作细节。 PIM (Platform Independent Model)——聚焦于系统内部细节,但不涉及实现系统的具体平台。 PSM (Platform Specific Model)——聚焦于系统落实于特定具体平台的细节。 3. 基金模拟项目案例 开源工具: StarUML 1) CIM-1 :定义业务流程 (业务用例图) 输入:业务需求(访谈业务人员) 输出:(1)业务用例图;(2)业务用例简述 图1 银行用例图 2) CIM-2 :分析业务流程 (活动图) 输入:CIM-1业务用例模型中每一个业务用例 输出:用例工作流程的活动图 图2 一般流程的活动图 图3 首购流程的活动图 图4 定期定额流程的活动图 3) CIM-3 :定义系统范围 (系统用例图) 输入:CIM-1和CIM-2的生成文件 u CIM-2活动图中的每一个动作,都可能称为CIM-3的系统用例 u CIM-1中的业务执行者,以及CIM-2中的动作负责人。都可能成为CIM-3的系统执行者 输出:(1)系统用例图;(2)系统用例简述。 按角色归并

GANFuzz:A GAN-based industrial network protocol fuzzing framework

烂漫一生 提交于 2020-02-04 19:03:56
GANFuzz:A GAN-based industrial network protocol fuzzing framework 1.简介 1.GANFuzz,提出了一种新的测试用例生成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模糊框架。 2.为了提高代码覆盖率和测试深度,提出了三种从不同维度对协议消息进行分类的聚类策略,利用这三种策略,所学习的生成模型可以生成更为多样化和格式良好的测试用例。 3.在实验中,使用GANFuzz原型测试了几个Modbus-TCP模拟器,成功地揭示了一些新的缺陷和已知的问题。 2.背景知识 GAN RNN作为generator CNN作为discriminator 3.方法 3.1 步骤 1.对msg进行聚类。在给定一个真实的协议msg集作为训练数据的情况下,我们采用三种聚类策略来提供三种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分类。对于每一种策略,我们所关注的特征和功能w.r.t协议消息是不同的。它允许我们从不同的维度进行模糊处理。它有助于提高代码覆盖率和测试深度。 2.学习协议语法。我们使用生成对抗网络和SeqGan算法对将协议语法学习问题进行建模为估计生成模型的过程。通过深度学习训练,生成模型从真实的协议消息中自动揭示协议语法。 3.生成测试用例。学习的生成模型能够生成类似于真实协议消息的序列。利用生成模型可以生成模糊测试用例。 3.2 聚类msg NoClustering

UML用例图笔记

亡梦爱人 提交于 2020-02-03 21:51:29
UML用例图介绍 用例图主要用来描述角色以及角色与用例之间的连接关系。说明的是谁要使用系统,以及他们使用该系统可以做些什么。一个用例图包含了多个模型元素,如系统、参与者和用例,并且显示这些元素之间的各种关系,如泛化、关联和依赖。 【用途】:帮助开发团队以一种可视化的方式理解系统的功能需求。 一般在用户需求部分予以描述,本文主要记录本人在画UML图时经常忘记的知识点。 关联 关联关系用于用户和用例之间,为一条直线。直接从用户小人连到用例椭圆上即可。表示用户可以使用的用例。 泛化 就是通常理解的继承关系,子用例和父用例相似,但表现出更特别的行为;子用例将继承父用例的所有结构、行为和关系。子用例可以使用父用例的一段行为,也可以重载它。父用例通常是抽象的。在实际应用中很少使用泛化关系,子用例中的特殊行为都可以作为父用例中的备选流存在。 上面说的是啥意思呢,主要是说泛化可用于继承,但是一般不怎么用。要使用泛化关系可以直接将子用例的特殊项给作为父用例备选,然后在连线上下功夫就行了。 泛化线的箭头为空心三角箭头,意为“继承于”。 包含(include) 包含关系用来把一个较复杂用例所表示的功能分解成较小的步骤。包含关系对典型的应用就是复用,也就是定义中说的情景。但是有时当某用例的事件流过于复杂时,为了简化用例的描述,我们也可以把某一段事件流抽象成为一个被包含的用例;相反,用例划分太细时

面向对象知识点总结

喜夏-厌秋 提交于 2020-02-02 19:32:35
第一章复杂性 1.软件复杂性的原因: 问题域的复杂的性; 管理费用开发过程的困难性 软件中随处可能出现的灵活性 描述离散系统行为困难。 2.控制系统复杂性的方法: 分解方法(算法分析和面向对象分解)、抽象的方法 3.复杂系统一般具有如下属性: 层次结构:复杂系统的架构是它所有的组件以及这些组件之间的层次结构的函数。 相对本原(primitives):组成系统的基础组件决定于观察者 分离关注:组件内与组件间的联系分离开来。 共同模式:复杂系统具有共同的模式,复用。 稳定的中间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系统变得稳定,同时为构建更为复杂系统而作为稳定的中间形式,复杂系统变得更加复杂。 第二章面向对象基础 1.面向对象技术的三个特征:(或基本机制) 封装,隐藏内部实现 继承,复用现有代码 多态,改写对象行为 2.面向对象技术的四个特征:(或基本机制) 抽象,分离变与不变 封装,隐藏内部实现 继承,复用现有代码 多态,改写对象行为 3.Java中抽象类与接口的联系与区别 相同点:1)都有未实现的方法;2)都不能用于创建对象(实例);3)一个具体的类继承或实现它们时,需要对未实现的方法提供具体实现。 不同点:1)接口中的方法都是未实现的,而抽象类中可以有实现的方法;2)接口中没有构造函数和属性,但抽象类中有;3)一个类只能继承一个抽象类,但可以实现多个接口。 4

怎么保证测试用例的覆盖率

我们两清 提交于 2020-02-01 20:34:18
转自:http://www.51testing.com/html/71/n-865171-2.html 可参考:http://www.cnblogs.com/TestWorld/p/5211043.html 待总结.. 一、测试用例的切面设计   所谓测试切面设计,其实就是测试用例大项的划分。测试用例划分的经典方法是瀑布模型,也就是从上到下,逐渐细分,大模块包括小模块,小模块包括更小的模块。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我们还要从更多的角度切入系统,从不同的角度把系统切分成一块一块的,来进行测试,从而确保测试大项的完整性。   1、功能点切面   这是最常见的切面,通常我们认为页面上的一个按钮就是一个功能点。然后我们可以根据功能的复杂程度,按每个功能;或一个功能点分多页;或多个功能点合成一页来进行用例的撰写。   2、特定切面   除此以外,还有一种特定切面的划分方法,也是用例撰写时经常会用到的。所谓的特定切面,就是忽略掉表面上的功能点,而关注测试对象的某一个面。比如我们的内部管理系统提供了销售录入导入、注册录入导入等功能,从菜单划分上对应了七八个功能点。但这些功能处理后台有个共同的处理项就是授权记录的生成,这时我们就可以把“授权记录生成”单独拿出来做一个测试项,而在其它测试项中涉及这一部分的用例就不必再一一撰写。此外象一些界面共通的操作用例单独写成一页,也是一种特定切面

黑盒测试总结

点点圈 提交于 2020-02-01 13:34:26
在过去的几周里,我们学习了黑盒测试,今天对黑盒测试进行总结。 黑盒测试: 方法概述:    这种方法是把测试对象看做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和内部特性,只依据程序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检查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它的功能说明。黑盒测试又叫做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 测试目标:   (1)检查程序功能能否按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测试各个功能是否有遗漏,检测性能等特性要求是否满足。   (2)检测人机交互是否错误,检测数据结构或外部数据库访问是否错误,程序是否能适当地接收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出结果,并保持外部信息(如数据库或文件)的完整性。   (3)检测程序初始化和终止方面的错误。 黑盒测试的方法分为: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因果图法 由于等价类划分法在前面已经介绍过,在此不再赘述,详见: http://www.cnblogs.com/yueyingky/p/4357729.html 下面介绍边界值分析法: 概念:   边界值分析法就是对输入或输出的边界值进行测试的一种黑盒测试方法。通常边界值分析法是作为对等价类划分法的补充,这种情况下,其测试用例来自等价类的边界。 使用边界值分析法的原因:   无数的测试实践表明,大量的故障往往发生在输入定义域或输出值域的边界上,而不是在其内部。因此,针对各种边界情况设计测试用例,通常会取得很好的测试效果。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知识点

本秂侑毒 提交于 2020-02-01 11:16:17
面向对象软件工程知识点 1.封装是指把对象的(A)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独立的对象。 A.属性和操作 B.信息流 C.消息和事件 D.数据的集合 2.状态图和活动图建立了UML面向对象开发过程中的对象动态(B)模型。 A.交互 B.状态 C.体系结构 D.软件复用 3.UML的(C)模型图由活动图、顺序图、状态图和合作图组成。 A.用例 B.静态 C.动态 D.系统 4.在UML的需求分析建模中,对用例模型中的用例进行细化说明应使用(A)。 A.活动图 B.状态图 C.配置图 D.构建图 5.设计模式就是对(D)的描述或解决方案,往往直接对应一段程序代码。 A.某个构件 B.成熟的设计 C.一个用例 D.特定问题 6.类和对象都有属性,它们的差别是:类描述了属性的类型,而对象的属性必须有(C)。 A.正负号 B.动作 C.具体值 D.私有成员 7.顺序图的模型元素有(A)、消息、生存线、激活期等,这些模型元素表示某个用例中的若干个对象和对象之间所传递的消息,来对系统的行为建模。 A.对象 B.箭头 C.活动 D.状态 8.状态图可以表现(B)在生存期的行为、所经历的状态序列、引起状态转移的事件以及因状态转移而引起的动作。 A.一组对象 B.一个对象 C.多个执行者 D.几个子系统 9.使得在多个类中能够定义同一个操作或属性名,并在每一个类中有不同的实现的一种方法是(B)。 A.继承

軟件需求分析說明書模板

夙愿已清 提交于 2020-02-01 07:19:13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模板 修订历史 版本 说明 编制 批准 批准日期 1.1 初次编写 SEPG 目 录 1. 引言 1 1.1. 背景 1 1.2. 参考资料 1 1.3. 假定和约束 1 1.4. 用户的特点 1 2. 功能需求 1 2.1. 系统范围 1 2.2. 系统体系结构(二层架构的系统可剪裁本小节) 1 2.3. 系统总体流程 2 2.4. 需求分析 2 2.4.1. XXXXXXX(功能需求名称) 2 2.4.1.1. 功能描述 2 2.4.1.2. 业务建模 2 2.4.1.3. 用例描述 3 2.4.1.4. 用户界面 5 2.4.2. XXXXXXX(功能需求名称) 5 3. 非功能需求 5 3.1. 性能要求 5 3.1.1. 精度 5 3.1.2. 时间特性要求 6 3.1.3. 输人输出要求 6 3.2. 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6 3.3. 安全保密性要求 6 3.4. 灵活性要求 6 3.5. 其他专门要求 6 4. 运行环境规定 6 4.1. 设备 6 4.2. 支持软件 7 4.3. 接口 7 4.4. 控制 7 5. 需求跟踪 7 6. 签批单 7 1. 引言 1.1. 背景 说明: a.待开发的软件系统的名称; 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及实现该软件的计算中心或计算机网络; C.该软件系统同其他系统或其他机构的基本的相互来往关系。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