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

转:“拖延症”

南笙酒味 提交于 2020-04-02 19:38:21
“ 拖延症 ” 上大学以后,我开始有了拖延的毛病。立下目标无数,但时常却动力奇缺,常常在网上浏览着各色的小说和帖子,或是玩很无聊的弱智在线小游戏,却不愿碰专业书本或文献一下,甚至哪怕deadline就在几天之后,只有在deadline之前一点点时间才会因紧迫感而开始着手学习任务。这样下来,学业上总体来说算是马马虎虎,但却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总之,就是无法完全地上进,又不愿彻底地堕落。 拖延的基础,实际上是对自身很高甚至不切实际的期望。如果说完成任务是走过一块一人宽、十米长的厚木板,那么当它放在地面上时,几乎人人都可以轻松地走过。但对结果的高期望则像是将这块木板架到了两座高楼间十层楼高的地方,于是我们会害怕掉下去,即害怕失败或害怕成功(比如我有时偷偷希望实验不要成功,这样我就可以不用面对之后更大强度的后续实验,其实是害怕失败的一种变体),于是我们甚至不敢向前迈上一步。而deadline则是身后的一团火,当它离我们足够近时,害怕被烧着的恐惧感战胜了对掉下去的恐惧感,于是我们一下子冲了过去,在deadline前赶完了任务,尽管质量很难说。 更可怕的是,很多拖延的人(包括我自己)甚至很享受那种deadline过后突然一下放松的感觉,而且拖延的结果有时反而挺好(比如我本科时写实验报告,如果我拖到最后,我往往可能因为能够和其他人讨论并参考其他人的观点而比我先完成要写得更全面更好)。这种时候

《身边的心理学》之保持心理健康

回眸只為那壹抹淺笑 提交于 2020-03-24 12:48:16
  健康不仅仅意味着没有疾病,健康有更多的含义,心理健康同样如此。心理健康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最基本应该包含快乐的含义,即使快乐有时意味着痛苦,我们还是想要快乐,任何人都逃避不了希望快乐的欲望。   少说废话,下面给出保持心理健康的十条建议,排序不分先后,每条都很给力,希望每条都能让你快乐一点,再快乐一点。 一. 接受自己   自我接纳是动机和积极情绪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接纳自己甚至可以帮助我们更容易的接纳别人,而对自己的排斥常常会导致极度的愧疚、羞耻和抑郁。不要再为了寻求别人的接纳而活在别人给我们的定义中,过着虚伪的生活。 相信自己的能力,珍惜自己的独特性,不要低估自己 。 二. 努力斗争克服困难;学会放手   能够有效地面对所面临的挑战和逆境,对保持心里健康甚至是生理健康都是非常关键的。应对逆境时, 对于有办法控制的情境积极应对,对于没办法控制的情境被动应对 。当我们不能改变现实的时候就接受它,比如面对一些天灾人祸,世事无常,这是一个很好的被动应对的方法,这条普通的建议我认为极好的。 三. 保持和家人、朋友的联系   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们的处境略显孤独,所以我们更加渴望联系,也愿意为此作出努力。 有朋友和家人在身边真好,但是只有相处得好,你才会觉得有他们很好 。人们都希望在艰难的时候能够获得亲密的人的帮助和支持,也希望与关切的家人,可信赖的朋友,浪漫的伴侣一起分享彼此珍惜的东西

亲密爱人:《亲密关系 - 通往灵魂的桥梁》读后感

社会主义新天地 提交于 2020-03-21 02:46:47
本文更新版本已挪至 http://www.zhoujingen.cn/blog/3546.html ----------------------------- 最近花了两个早晨的时间读了一本写关于亲密关系的书《亲密关系 - 通往灵魂的桥梁》。 在爱与被爱的过程中,我们都曾经历过痛苦、恐惧,也体验过狂喜与极乐,我们渴望建立永恒真挚的亲密关系,却又害怕再度受伤。 没有人能年复一年地活在火辣、热情、浪漫的亲密关系之中,但我们能在亲密关系的旅途中,学习面对自己最好以及最糟的特质,学习接受和放手,最终找到通往爱和幸福的桥梁。 作者克里斯多福•孟在书中告诉我们如何穿透自我障碍,用爱酿造幸福秘方。这本书让我们在亲密关系中学会放松的享受亲密,而不是感觉自己在牺牲在受伤害,它讲的不仅仅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我觉得它更像是一部认识自我的书,与敏捷个人主题也很相符。虽然只看了一遍,还没有内化,但觉得不错,还是忍不住提笔写下此读书笔记,作为我的第一篇关于亲密的文字。 成长与成熟 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并不是成长,从10年开始思考自我管理,4年的关注自我让我更好地认识了自己,也感到了自己的成长。然而, 一个人要成熟,必须走出去在与人交往中获得,而对亲密关系的学习和实践尤为重要。 正如敏捷个人的使命宣言所说:激发个人成长,走上幸福生活,从自己、家庭、团队开始。关注自我让自己慢慢强大

“你画我猜”心理学分析

别说谁变了你拦得住时间么 提交于 2020-03-18 04:47:44
2012-05-16 23:35 “你画我猜”心理学分析。 简要对我玩过的几个游戏进行下心理学的分析。 首先是最近玩的“你话我猜”的游戏。这个游戏经代美娇同学推荐。完了第三天了,作为用户总结下这个游戏的心理学。 1游戏适合各类人群,只要会打字,会认字,能总鼠标画画就行。当然,不完全满足也可以玩。 2作为画画者,考验人的画画能力。中国人的绘画能力,在小学就被中国的制度所扼杀了。在这里得到了释放和满足。 3作为猜的一方,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在绘画者没有画完之前,猜者可以尽情的想象。 4猜出的人能够得到心理上的被认可。与此同时,当有人猜出来时候,绘画者的能力也得到了认可。给双方以愉悦的心情。 5游戏定位于偏文化层面,所猜的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含着绘画者和猜者的双重智力考验。符合人们普遍希望自己IQ高的心理。 6游戏的画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直接考验了绘画者的对给定关键词的理解与表达能力。这种表达能力不是通过语言,而是以图形的方式来表达出来。所以对文字究竟以什么样得方式表达出来,不同绘画者有不同的线条,颜色,位置,等来表达。 7游戏也给了一些无聊,但是又不愿意过于放纵的人一种释放心理空虚的休闲方式。游戏继承了腾讯一贯的清爽,平易近人的UI界面设计,同时选取音乐声音也符合玩家心理满足的需要,给人以轻松,活泼,同时倒计时的声音也添加了些少许的紧张气氛。 8游戏的可重复性

定律-心理学:吸引定律

谁说胖子不能爱 提交于 2020-03-01 16:48:52
ylbtech-定律-心理学:吸引定律 吸引定律又称“吸引力法则”, 指思想集中在某一领域的时候,跟这个领域相关的人、事、物就会被它吸引而来 。 有一种我们看不见的能量,一直引导着整个宇宙规律性的运转 ,正是因为它的作用地球才能够在46亿年的时间里保持着运转的状态。 也正是因为它的作用, 太阳系乃至整个宇宙中,数以亿计的星球,都能相安无事的停留在各自的轨道上安分地运行 , 这样一种能量引导着宇宙中的每一样事物,也引导着我们的生活,这种能量就是—— 吸引力 。 1. 返回顶部 1、 中文名:吸引定律 外文名:The Law of Attraction 别 称:吸引力法则 出现时间:1877年 范 畴: 超理 相关专家:赵明毅 本 质:心理学 相似定律: 墨菲定律 目录 1 基本含义 2 相似的观点 3 发展过程 4 局限和陷阱 5 涉及概念 6 基本原理 2、 2. 返回顶部 1、 基本含义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人总是倾向于跟自己的同类待在一起。 而能把分散的人集中起来形成一个群体的就是这个群体的灵魂人物 。一般被这个 灵魂 人物召集到一起的分散的人身上,总会有这个灵魂人物的一些影子,也就是说他们具有某种共性, 正是由于这种共性,这个灵魂人物才能把人们吸引过来,从而形成一个团结的群 体。 相似的观点 墨菲定律 “ 墨菲 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是由 爱德华 · 墨菲 (Edward

教育心理学发展

余生长醉 提交于 2020-02-26 06:20:18
历史 1、1877年出版的卡普捷列夫的《教育心理学》。(注意,他不是 教育心理学之父) 2、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该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教育心理学由此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桑代克也因此被称为“ 教育心理学之父 ”。 3、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廖世承(1892-1979) 著名教育家,字茂如,1892 年生,上海嘉定人。 1915 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学校后留学美国。1919 年获勃朗大学哲学博士和教育心理学博士。 指出原则(我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原则,好像是师范院校的办学原则) 第一,师范应以独立设置为原则,附设于大学利少弊多,取消高等师范教育更是无当。 第二,应明确师范学院的使命。廖世承说,师范学院的使命,一是树立普遍的共同的教育信念,二是培养同情与纯爱,三是进行专门职业训练,四是学术方面专科训练,五是倡导实验,六是对社会教育的指导。 第三,师范训练应当严格。培养学生应要求、严格训练,使他们“不单是要知识好、方法好,而且要有专业道德——有责任心、忍耐心、仁爱心、真诚、坦白、乐观、谦虚、公正诸美德。” 第四,要有好的师资。他认为“师范学院之理想教授,须学识宏通,而且富有教学经验,具有教育热情。此种理想难以达到,但对现有教师可量才使用,即学术渊博殚心研究者可教高年级的课;有相当专门学问

积极心态的力量——杨吉

随声附和 提交于 2020-02-22 20:52:24
拿破仑·希尔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星期六的早晨,一个牧师正在为准备第二天的 演讲伤透脑筋,他的太太出去买东西了,小儿子由于没人照看一直在旁吵个不停。牧师随手拿起一本旧杂志,顺手一翻无意间看到一张色彩鲜丽的巨幅图画,那是一 张世界地图。他于是把这一页撕了下来,撕成碎片,丢到了客厅的地板上然后对小儿子说:“强尼,来,把它拼起来,我就给你两毛五分钱。”牧师以为他至少能安 静个半天,怎料不到十分钟,他书房就响起了敲门声,“爸爸,我已经拼好了。”儿子强尼喊道。牧师惊讶万分,他怎么能这么快就拼好了,而且每一片纸头都整整 齐齐地排在一起,整张地图又恢复了原状。“儿子啊,你怎么做到的?”牧师问道。“很简单呀!”强尼说,“这张地图的背面有一个人的图画。我先把一张纸放在 下面,把人的图画放在上面拼起来,再放一张纸在拼好的图上面,然后翻过来就好了。我想,假使人拼得对,地图也该拼得对才是。”听完,牧师忍不住笑了起来, 立马给儿子两毛五的镍币。“儿子呀,你把明天演讲的题目也给了我了。”牧师说道,“假使一个人是对的,他的世界也是对的。” 故事意味深长,希尔想指出,如果你不满意自己的环境,想力求改变,则首先应该改变自己的心态;假如一个人有积极的心态,那么他四周所有的问题都将迎刃而 解。积极的心态是心智的健康和营养,它能让一个人充满自信、受人喜欢、知足常乐、倍感幸福,更重要的是它还能让人改变自我、改变世界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瘦欲@ 提交于 2020-02-22 20:41:26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基本内容   各层次需要的基本含义如下: (1)生理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行的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 这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要。 这一层次的需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 (4)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房东的猫 提交于 2020-02-22 18:59:20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简介    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 出生于纽约市布鲁克林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人格理论家和比较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发起者和理论家,心理学第三势力的领导人。   1926年入康乃尔大学,三年后转至威斯康辛大学攻读心理学,在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指导下,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35年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桑代克学习心理研究工作助理。1937年任纽约布鲁克林学院副教授。1951年被聘为布兰戴斯大学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1969年离任,成为加利福尼亚劳格林慈善基金会第一任常驻评议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转到布兰戴斯大学任心理学教授兼系主任,开始对健康人格或自我实现者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曾任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7),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超个人心理学>>两个杂志的首任编辑。   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   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动手学深度学习2】微分

守給你的承諾、 提交于 2020-02-20 07:49:41
这两天在看《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这本书,导致【动手学深度学习】的学习进度又比计划的慢了,囧。。 转载 http://zh.gluon.ai/chapter_appendix/math.html 来源: CSDN 作者: 大龙2020 链接: https://blog.csdn.net/xyl295528322/article/details/104399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