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leetcode 441.排列硬币(python)

为君一笑 提交于 2019-11-28 16:27:14
1.题目描述 你总共有 n 枚硬币,你需要将它们摆成一个阶梯形状,第 k 行就必须正好有 k 枚硬币。 给定一个数字 n,找出可形成完整阶梯行的总行数。 n 是一个非负整数,并且在32位有符号整型的范围内。 示例 1: n = 5 硬币可排列成以下几行: ¤ ¤ ¤ ¤ ¤ 因为第三行不完整,所以返回2. 示例 2: n = 8 硬币可排列成以下几行: ¤ ¤ ¤ ¤ ¤ ¤ ¤ ¤ 因为第四行不完整,所以返回3. 2. 代码 class Solution: def arrangeCoins(self, n: int) -> int: if n==0: return 0 count = 0 for i in range(n): row = i count = count + row + 1 if count > n: return i if count == n: return i+1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xiaotongtt/p/11415469.html

致初学者:印祖文钞修学次第建议

淺唱寂寞╮ 提交于 2019-11-28 14:17:41
http://mp.weixin.qq.com/s/YPgd1janmFw9t1AB-pGedA 致初学者:印祖文钞修学次第建议 2017-12-09 江西庐山东林寺 印光大师曾经对自己的文稿作过梳理,对初学者给出了修学次第。无独有偶,弘一大师也对《印光法师文钞》作了梳理,拟定了修学次第。下面就把二位大师所拟定的修学次第分享给大家。 (一)印光大师指定的文钞入门篇目 大师在《三编卷三复某某居士书》中开示: 若欲易了,先看与徐女士书。次看与高邵麟书,陈锡周书。然后再看与永嘉某居士二十余书,自可备知。 与徐女士书即《与徐福贤女士书》,本篇和《与陈锡周居士书》两篇的特点是系统开示净土法门宗要信、愿、行;《与高邵麟书》四篇的特点是对净土法门还没有入门者的基础开示,同时有十分重要的十念记数摄心念佛方法;与永嘉某居士二十余书的特点是对信、愿、行,往生四土,念佛三昧修法,处世、子女教育等有比较细致的开示。 以下为大师指示篇目的简略提要。 增广文钞卷一部分: 1.与徐福贤女士书:系统开示信愿行、应读净土经书和自誓受戒法。 2.复高邵麟居士书一:讲改过迁善。 3.复高邵麟居士书二:讲拜经方法和主敬存诚。 4.复高邵麟居士书三:开示净土宗旨、寡过、发愿、普劝等。 5.复高邵麟居士书四:开示烦恼预防方法、净土宗要、摄心念佛、十念记数念佛和佛法实益,须向恭敬中求。 6.与陈锡周居士书

190823——《娱乐至死》

[亡魂溺海] 提交于 2019-11-28 08:48:33
这是一篇摘抄笔记, 随着印刷术影响的减退,政治、宗教、教育和其他任何构成公共事务的领域都要改变其内容,并且用最适用于电视的表达方式去重新定义。 ——技术改变生活,分析几种重要技术对人类发展的影响(例如四大发明,计算机等) 深入一种文化的最有效途径是了解这种文化中用于会话的工具。 ——一开始认为是语言,仔细一读感觉更可能是文字或者电视时代的视频 我年轻时研究过《圣经》,在其中我获得了一种启示:媒介的形式偏好某些特殊的内容,从而能最终控制文化。 ——媒介(即书籍,广播,报纸,电视,网络等)控制文化的典型例子 人们没有直面周遭的事物,而是在不断地和自己对话。 ——人类还一直居住在自己建造的钢筋混凝土里面,时间久了,很多人会忘记世界本来的样子。人类,总是倾向于人造物,是一个比较自恋的物种吧。 自从钟表被发明以来,人类生活中便没有了永恒。 ——很有道理,很有诗意的一句话,当然,也很适合装* 书面文字远不只是一种简单的提醒物:它在现实中重新创造了过去,并且给了我们震撼人心的浓缩的思想,而不是什么寻常的记忆。 ——不信这句话的同学,可以想想历史,想想历史书上的总结/相对论。当然,这里还没有讲完,书面文字还能够创建一个世界(例如金庸系列),甚至于创建一个未来(例如《三体》)。 我们脑中也形成了这样一个概念,那就是要理解一个事物必须引入另一个事物。 ——这里在强调“比喻”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美学心得(第二百零一集)  罗国正

感情迁移 提交于 2019-11-28 07:28:45
美学心得 (第二百零一集) 罗国正 (2019年8月) 2695、以感悟的状态去接触事物,就会增长很多真知。用做公益的心情去跟人打交道,会广结善缘。习惯用审美的态度去观察一切,人生会收到很多美感。人若坚持这样,久而久之,就会拥有真、善、美。 2696、很多美学史、美学书籍都没有提及沈宠绥这个人物,其实他对美学的贡献也蛮大的。我在这里认真、简约地介绍他一下。将他的主要美学观点列出来,我作一些评论。 沈宠绥是明朝末年江苏吴江人,戏曲家。有书这样评他:“其人渊静灵慧,学识广博,于神话传说,无所不通,而尤醉心曲学研究。”他在大量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美学观点。他的主要美学观点如下: 1、“娄东王元美著有《曲藻》行世,魏良辅亦尝寓居彼地,则娄东人士,应不昧昧字面。只缘当年弦索绝无仅有,空谷足音,故但喜丝声婉媚,性务指圆走,至字面之平仄、阴阳,则略而不论,弊在重弹不重唱耳。” 评:重弹不重唱,有的甚至识弹不识唱。这也是导致当时北调衰落的重要原因。当一个社会缺乏言论自由,在残酷的政治现实面前,也影响唱的发展。弹和唱,主要是声音的作用、效果,是依靠人的耳朵所具有的功能到达大脑最终获得实现。耳朵的神经系统离大脑最近,所以对心灵的影响又快又大。其实,任何乐器的声音都代替不了人声,为什么很多人特别喜欢小提琴的声音呢?因为,小提琴的声音近似人声。由此大家都可以感悟到唱是多么的重要

记我的BIBF之旅

旧街凉风 提交于 2019-11-28 06:14:15
我是工科生,所以下面的介绍不会特别专业,只是自己平时喜欢看书,喜欢文创,也比较在意书籍的装帧和设计,因此怀着期待的心情又做了次“假专业”的专业观众。上次是前年的BIBF,去年有事错过,今年与前年相比,真的发展了许多,由其书籍,数字化,还有5G相遇到一起,会迸发出奇妙耀眼的火花。 1、首先列一下自己觉得非常漂亮的书籍。 非常漂亮的书籍 其中最让我信息的是最后一行的书籍——中国古典美学史(全二卷)。回来在当当上搜了一下,特将内容简介摘抄至此。 本书系统梳理中国美学的独特发展历程,将中国古典美学分为奠基期、突破期、鼎盛期、转型期、总结期五个阶段,用五编四十九章内容,对各阶段重要美学思想及其代表人物作翔实介绍,涉及诗歌、绘画、书法、音乐等诸种艺术美学,独创性地概括出一个完整的中国古典美学体系。 从时间上看,自先秦到近代,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各个阶段重要的美学思想及其代表人物,本书都做了翔实介绍,书中还特别分析了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先秦儒道阴阳诸家及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对美学的影响。从范围来看,诗歌、绘画、书法、音乐、戏曲、小说、建筑、园林等诸种艺术美学,本书都做了清晰的梳理。某一历史阶段代表性艺术,如先秦的《诗经》《楚辞》、汉代的赋、唐代的诗、宋代的词、明清的小说戏曲,本书有重点评论。 对于中国古典美中“美”“妙”“味”“兴”“游”“神”“气”“韵”“逸

美学需要读的书

半腔热情 提交于 2019-11-28 04:55:36
美学: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谈美 王国维 车尔尼夫斯基 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荆浩作品、倪瓒作品、郭熙作品 德国学者:美的理论 英国学者:美的历史 利普斯:移情说 鲍姆加登:美学之父,德国美学家《Aesthetic》 艺术: 中国古代《礼记》 英国《科学的艺术》 中国《处理夫妻关系的艺术》 法国布隆戴尔《建筑学教程》 法国夏尔布托提出美的艺术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达尔文 车尔尼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克罗齐:艺术的情感的表现 英国克林伍德《艺术原理》 克莱夫贝尔《艺术》 美国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 德国康拉德费德勒艺术之父 欧文斯登《梵高转》 长书鸿 敦煌学奠基人 王洛宾 名族音乐家 圣经、希腊神话 贡布里奇《艺术发展史》所有语言都翻译了 了解八大山人画看《世说新语》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senior-engineer/p/11392467.html

陌上人如玉

谁都会走 提交于 2019-11-27 18:55:14
青楼斜影疏,良人如初顾。 纤手如玉脂,淡妆胜罗敷。 引君入香堂,言词论今古。 君心诚切切,妾意情楚楚。 盟定三生约,共谱月下曲。 岂料鸳鸯棒,分飞相思苦。 纵有抱柱信,不能容世俗。 君子世无双,陌上人如玉。 不能同世生,但求同归土。 lyucharle,望有朝一日,可你所愿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xct/p/11938015.html

少年派 —— 之 读书

一曲冷凌霜 提交于 2019-11-27 18:28:01
心灵鸡汤之——读书 词语解释 - 隽永: 意味深长,引人入胜 - 余生 经典语录 ### 现代 1. 做什么不重要 重要的是 努力和合适宜 2. 努力可能会撒谎 但绝不会白费 3. 绝大多数人 在这宇宙中 都是砂砾 但有一些人 至少 在这地球上 他能砸出一个坑来 4. 如果 你读了书 有了分辨力 再去 追求自己的梦想 有了自己的观点 就不会 人云亦云了 - 人物: 孔子、苏格拉底、爱因斯坦、埃隆马斯克 ### 古之谚 1.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2. 家有千金,行止有心 3. 膝行而前,以头抢地 4. 君莫欺我不识字,世间安能有此事 5. 堪惊小儿啼,能开长者颐 6. 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人 7. 韵中有慧,文笔留香 8. 人一能之,己百之 人十能之,己千之 果能此道 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Kernel001/p/11372169.html

人生•修养:知行合一

邮差的信 提交于 2019-11-27 02:56:20
http://cache.baiducontent.com/c?m=9d78d513d9d430dc4f9b9e690c66c0166e43f0632bd6a0020fd28438e7735a315010e3ac57520704a2d20a6316dc3a4b9cf22104351421c78cb8fb5daccf855e2f9f5744645bc61f1d895fe9895124b23d8d0ab7f24cf0ba8773c8f281c4df2302970c127af7a1d74741099a31ad4126e4d29a4d155944e9b96661fd5a7529da6340b550f997682858df&p=99769a4786cc45af03a2cf291e4b&newp=8b2a971e9f9a14f344bd9b7a0d0092695803ed633bd6db01298ffe0cc4241a1a1a3aecbf21241207d3c37a6007aa4b57eaf13576340634f1f689df08d2ecce7e74c17e612c00&user=baidu&fm=sc&query=%CA%D8%BE%B2%B4%BF%D2%BB+%D6%AA%D0%D0%BA%CF%D2%BB&qid=874ac00600071477&p1=3 开场白: “人生”这个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