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浅谈管理与用人——《资治通鉴》读后感作文3500字

烂漫一生 提交于 2019-12-03 23:13:34
浅谈管理与用人——《资治通鉴》读后感作文3500字: 作者:姜柄匡;伟大巨作《资治通鉴》,简称《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这部长篇历史巨作,遵循着“有资于治道”的宗旨,选择了浩瀚历史典籍中的治国理政、选人用人的具体历史事件。 本人第一遍习读《资治通鉴》即为其选人用人的道理入迷,随着对《资治通鉴》更加熟悉,一直想以此为题写篇心得。本文从两个方面来讲述,一是《资治通鉴》这本书里本身存在的选人用人之道,二是通过阅读《资治通鉴》同时结合其他国学经典思考怎样做领导与用人,最后当然就是谈谈2019年的愿望了。现提笔一试,望各位同道笑纳勿攻击哈。 一、《资治通鉴》告诉我们的选人、用人之道 1.司马光的人才观 《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第一卷就用了大量的篇幅讲选人、用人的故事。在智伯之亡后面有一段人才论,如果不能得到君子与圣人,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摘录如下(写得太经典了,无法删简):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

2019第37周六

六眼飞鱼酱① 提交于 2019-11-29 14:25:19
最近在听《资治通鉴》,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千年之前司马光主持编纂的这本史书从三家分晋开始到北宋开始这一千多年的历史人物故事。 什么秦皇汉武、楚汉相争、文景之治、昭宣中兴……能人成事者多,善始善终者少。凡结局好者多能深刻反思自己,有大格局、知人善任,得人心,失败多反思自身原因,成功多归结于外部环境,和别人分享胜利成果,失败者则相反。比如项羽,个人能力很强,但爱面子、不会用人,乌江自刎时还埋怨天要亡他。 读史使人明智,爱好历史的朋友有时间一定要读读《资治通鉴》。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doit8791/p/11519547.html

一本书读懂中国史

天大地大妈咪最大 提交于 2019-11-28 15:14:50
华夏源头   远古文明   夏“”家天下“   殷商盛象   西周灭亡 中原争霸   春秋争霸   战国争雄 九州一统   天下归秦   西汉盛衰   东汉挽歌 离析与交融   三国鼎立   西晋醒风   东晋偏安   南北朝并立 乾坤变换   隋朝兴衰   大唐气象   五代十国 王朝更迭   宋朝大业   大元帝国   明的集权与裂变   清朝兴衰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chaoc/p/11411932.html

【转】王安石变法

我的梦境 提交于 2019-11-27 01:24:10
公元1127年,距离王安石发起他那著名的变法运动,已经过去了五十八年; 距离司马光废除这些变法,也过去了四十一年; 距离另一位反对变法的苏东坡去世,相隔了二十六年。 这三人,在中国历史上享有同样伟大的名声,并且一度是相互倾慕的好朋友。因为这场变法,三人渐行渐远,终于彻底葬送了友情,并且成为政治上的死敌。 司马光和王安石在殊死搏斗中,于公元1086年同年去世。 假如他们能够多活一些年头,看到公元1127年的惨剧,那么,王安石可能会责问司马光和苏东坡:为什么不支持自己变法图强? 而伟大历史学家司马光和大诗人苏东坡,很有可能会一起痛斥享有伟大文学家与政治家盛誉的王安石:这一切,都是你王安石惹的祸! 据说,直到今天,在以中国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国外汉学界里,王安石的知名度和受关注程度,属于最高的一类;史学大家黄仁宇先生认为:对其褒贬评析,遂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一大题目,影响、左右着国际视听。 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行将结束时,王安石的名字,曾经一度突然以极高的频率出现在大陆各类传媒之上,使即便完全不知道熙宁变法为何物、与宋朝历史研究丝毫不搭界的普通中国人,也知道世界无产阶级的导师列宁曾经教导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当时,正值中国大陆开展“批林批孔”运动,王安石作为法家的杰出代表和孔夫子的对立面而备受赞扬与推崇。今天,我们知道这不是事实。 事实上,王安石曾经被看作孔孟之道的杰出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