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服务器

ORACLE数据库黑/白名单

被刻印的时光 ゝ 提交于 2020-02-25 15:58:22
Linux服务器防火墙白名单设置 登上服务器,编辑防火墙配置文件    vi /etc/sysconfig/iptables    把需要访问本台服务器的其他服务器ip地址,以及本台服务器需要开放的端口号添加上   如下: # Firewall configuration written by system-config-firewall # Manual customization of this file is not recommended. *filter :INPUT ACCEPT [0:0] :FORWARD ACCEPT [0:0] :OUTPUT ACCEPT [0:0] #这里开始增加白名单服务器ip(请删除当前服务器的ip地址) -N whitelist -A whitelist -s 192.168.111.xxx -j ACCEPT -A whitelist -s 192.168.111.xxx -j ACCEPT -A whitelist -s 192.168.111.xxx -j ACCEPT -A whitelist -s 192.168.111.xxx -j ACCEPT -A whitelist -s 192.168.111.xxx -j ACCEPT #这里结束白名单服务器ip -A INPUT -m state --state

部署Memcache服务

旧城冷巷雨未停 提交于 2020-02-25 15:26:17
博文结构 Memcache简介 Memcache工作流程 Memcache调度算法 Memcache实现原理 安装Memcache 一.Memcache简介 Memcache是一套自由、开源、高性能、分布式的高速缓存系统。由于Memcache通过在内存中缓存数据和对象来减少读取数据库的次数。目前被许多网站使用以提升网站的访问速度,尤其对于一些大型的、需要频繁访问数据库的网站访问速度提升效果十分显著。 memcache是一套分布式的高速缓存系统,可以提高网站访问的速度,尤其是对于一些大型的公司或者频繁访问数据库的网站访问速度提升效果十分显著,memecache是一个开源免费的软件,memcache通过键值对的方式将数据缓存在内存当中,减少从后端数据库读取数据的次数。 二.Memcache工作流程 MemCache 虽然被称为”分布式缓存”,但是 MemCache 本身完全不具备 分布式的功能,MemCache 集群之间不会相互通信(与之形成对比的,比如 JBoss Cache,某 台服务器有缓存数据更新时,会通知集群中其他机器更新缓存或清除缓存数据),所谓的” 分布式”,完全依赖于客户端程序的实现,就像上面这张图的流程一样。 同时基于这张图,理一下 MemCache 一次写缓存的流程: (1)应用程序输入需要写入缓存的数据; (2)API将Key输入路由算法模块

MySQL 逻辑架构

眉间皱痕 提交于 2020-02-25 12:07:46
1.MySQL整体逻辑架构 mysql 数据库的逻辑架构如下图: 第一层,即最上一层 ,所包含的服务并不是MySQL所独有的技术。它们都是服务于C/S程序或者是这些程序所需要的 :连接处理,身份验证,安全性等等。 第二层值得关注 。这是MySQL的核心部分。通常叫做 SQL Layer。在 MySQL据库系统处理底层数据之前的所有工作都是在这一层完成的,包括权限判断, sql解析,行计划优化, query cache 的处理以及所有内置的函数(如日期,时间,数学运算,加密)等等。各个存储引擎提供的功能都集中在这一层,如存储过程,触发器,视 图等。 第三层包括了存储引擎 。通常叫做StorEngine Layer ,也就是底层数据存取操作实现部分,由多种存储引擎共同组成。它们负责存储和获取所有存储在MySQL中的数据。就像Linux众多的文件系统 一样。每个存储引擎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陷。服务器是通过存储引擎API来与它们交互的。这个接口隐藏 了各个存储引擎不同的地方。对于查询层尽可能的透明。这个API包含了很多底层的操作。如开始一个事 物,或者取出有特定主键的行。存储引擎不能解析SQL,互相之间也不能通信。仅仅是简单的响应服务器 的请求。 连接管理和安全 在服务器内部,每个client连接都有自己的线程。这个连接的查询都在一个单独的线程中执行。这些线程轮流运行在某一个CPU内核

windows下体验Redis

血红的双手。 提交于 2020-02-24 04:32:01
Redis 是一个高性能的key-value数据库, 使用内存作为主存储,数据访问速度非常快,当然它也提供了两种机制支持数据持久化存储.比较遗憾的是,Redis项目不直接支持Windows,Windows版项目是由微软开放技术团队建立和维护一个实验性项目(支持32,64位),所以并不适用生产环境,但可在Windows环境下用于开发测试。 1.下载安装 猛戳 这里 就到了开源首页,下载源码包,解压ZIP包后进入msvs\bin\release文件夹有三个文件分别对应32,64位,windows服务三个版本,在这里我们选择64位为例,解压redisbin64.zip 到D:\redis2.4 , 这里主要用到redis-server.exe和redis-cli.exe, redis-server用于运行Redis服务器,redis-cli是命令行客户端,通过它连接Redis服务器,并使用Redis命令进行各种操作. 2.服务启动配置 复制源码包根目录下redis.conf到D:\redis2.4,打开CMD命令提示符,输入以下命令启动redis服务 启动: redis-server redis.conf 这样redis服务就启动成功了 配置: 更改redis的配置需要修改redis.conf文件,以下是它一些主要的配置注释 #是否作为守护进程运行 daemonize no #Redis

【Redis】主从复制

霸气de小男生 提交于 2020-02-23 22:53:50
一、概述 1、redis的复制功能是支持多个数据库之间的数据同步。一类是主数据库(master)一类是从数据库(slave),主数据库可以进行读写操作,当发生写操作的时候自动将数据同步到从数据库,而从数据库一般是只读的,并接收主数据库同步过来的数据,一个主数据库可以有多个从数据库,而一个从数据库只能有一个主数据库。 2、主从复制应用场景:集群(多台服务器)、读写分离 3、通过redis的复制功能可以很好的实现数据库的读写分离,提高服务器的负载能力。主数据库主要进行写操作,而从数据库负责读操作。 4、什么是读写分离 读和写分库连接,读一个库,写一个库。互不影响,增加整体吞吐量。 主服务器可以做写,从服务器可以读。 读写分离问题:集群同步问题。(redis已经自带) 二、主从复制过程 见下图:  155609  当一个从数据库启动时,会向主数据库发送sync命令 主数据库接收到sync命令后会开始在后台保存快照(执行rdb操作),并将保存期间接收到的命令缓存起来 当快照完成后,redis会将快照文件和所有缓存的命令发送给从数据库。 从数据库收到后,会载入快照文件并执行收到的缓存的命令。 三、配置 修改从服务器 Redis配置文件(注意修改的是 从服务器 ) redis.conf: slaveof 192.168.33.130 6379 #这里是 主服务器的ip地址和redis端口号

浅谈CMDB

◇◆丶佛笑我妖孽 提交于 2020-02-20 20:43:33
CMDB和运维自动化 一、运维 运维,指的是对已经搭建好的网络,软件,硬件进行维护。运维领域也是细分的,有硬件运维和软件运维 硬件运维 主要包括对基础设施的运维,比如机房的设备,主机的硬盘,内存这些物理设备的维护 软件运维 主要包括系统运维和应用运维,系统运维主要包括对OS,数据库,中间件的监控和维护,这些系统介于设备和应用之间,应用运维主要是对线上业务系统的运维 讨论的主要是软件运维的自动化,包括系统运维和应用运维的自动化 二、软件运维 传统运维 日常工作繁琐 日常运维工作是比较繁琐的,研发同学会经常需要到服务器上查日志,重启应用,或者是说今天上线某个产品,需要部署下环境。这些琐事是传统运维的大部分工作 应用运行环境不统一 在部署某应用后,应用不能访问,就会听到开发人员说,在我的环境运行很好的,怎么部署到测试环境后,就不能用了,因为各类环境的类库不统一 还有一种极端情况,运维人员习惯不同,可能凭自己的习惯来安装部署软件,每种服务器上运行软件的目录不统一 运维及部署效率低下 想想运维人员需要登陆到服务器上执行命令,部署程序,不仅效率很低,并且非常容易出现人为的错误,一旦手工出错,追溯问题将会非常不容易 无用报警信息过多 经常会收到很多报警信息,多数是无用的报警信息,造成运维人员经常屏蔽报警信 另外如果应用的访问速度出了问题,总是需要从系统、网络、应用、数据库等一步步的查找原因

大型网站系统架构分析

試著忘記壹切 提交于 2020-02-18 01:50:31
千万级的注册用户,千万级的帖子,nTB级的附件,还有巨大的日访问量,大型网站采用什么系统架构保证性能和稳定性? 首先讨论一下大型网站需要注意和考虑的问题。 数据库海量数据处理 :负载量不大的情况下select、delete和update是响应很迅速的,最多加几个索引就可以搞定,但千万级的注册用户和一个设计不好的多对多关系将带来非常严重的性能问题。另外在高UPDATE的情况下,更新一个聚焦索引的时间基本上是不可忍受的。索引和更新是一对天生的冤家。 高并发死锁 :平时我们感觉不到,但数据库死锁在高并发的情况下的出现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文件存储的问题 :大型网站有海量图片数据、视频数据、文件数据等等,他们如何存储并被有效索引?高并发的情况下IO的瓶颈问题会迅速显现。也许用RAID和专用存贮服务器能解决眼下的问题,但是还有个问题就是各地的访问问题,也许我们的服务器在北京,可能在云南或者海南的访问速度如何解决?如果做分布式,那么我们的文件索引以及架构该如何规划。 接下来讨论大型网站的底层系统架构,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毋庸置疑,对于规模稍大的网站来说,其背后必然是一个服务器集群来提供网站服务,例如,2004年eBay的服务器有2400台,估计现在更多。当然,数据库也必然要和应用服务分开,有单独的数据库服务器集群。对于像淘宝网这样规模的网站而言,就是应用也分成很多组。 下面

大型网站系统架构分析

馋奶兔 提交于 2020-02-18 01:50:12
千万级的注册用户,千万级的帖子,nTB级的附件,还有巨大的日访问量,大型网站采用什么系统架构保证性能和稳定性? 首先讨论一下大型网站需要注意和考虑的问题。 数据库海量数据处理 :负载量不大的情况下select、delete和update是响应很迅速的,最多加几个索引就可以搞定,但千万级的注册用户和一个设计不好的多对多关系将带来非常严重的性能问题。另外在高UPDATE的情况下,更新一个聚焦索引的时间基本上是不可忍受的。索引和更新是一对天生的冤家。 高并发死锁 :平时我们感觉不到,但数据库死锁在高并发的情况下的出现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文件存储的问题 :大型网站有海量图片数据、视频数据、文件数据等等,他们如何存储并被有效索引?高并发的情况下IO的瓶颈问题会迅速显现。也许用RAID和专用存贮服务器能解决眼下的问题,但是还有个问题就是各地的访问问题,也许我们的服务器在北京,可能在云南或者海南的访问速度如何解决?如果做分布式,那么我们的文件索引以及架构该如何规划。 接下来讨论大型网站的底层系统架构,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毋庸置疑,对于规模稍大的网站来说,其背后必然是一个服务器集群来提供网站服务,例如,2004年eBay的服务器有2400台,估计现在更多。当然,数据库也必然要和应用服务分开,有单独的数据库服务器集群。对于像淘宝网这样规模的网站而言,就是应用也分成很多组。 下面

大型网站系统架构分析

泪湿孤枕 提交于 2020-02-18 01:49:48
千万级的注册用户,千万级的帖子,nTB级的附件,还有巨大的日访问量,大型网站采用什么系统架构保证性能和稳定性? 首先讨论一下大型网站需要注意和考虑的问题。 数据库海量数据处理 :负载量不大的情况下select、delete和update是响应很迅速的,最多加几个索引就可以搞定,但千万级的注册用户和一个设计不好的多对多关系将带来非常严重的性能问题。另外在高UPDATE的情况下,更新一个聚焦索引的时间基本上是不可忍受的。索引和更新是一对天生的冤家。 高并发死锁 :平时我们感觉不到,但数据库死锁在高并发的情况下的出现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文件存储的问题 :大型网站有海量图片数据、视频数据、文件数据等等,他们如何存储并被有效索引?高并发的情况下IO的瓶颈问题会迅速显现。也许用RAID和专用存贮服务器能解决眼下的问题,但是还有个问题就是各地的访问问题,也许我们的服务器在北京,可能在云南或者海南的访问速度如何解决?如果做分布式,那么我们的文件索引以及架构该如何规划。 接下来讨论大型网站的底层系统架构,来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毋庸置疑,对于规模稍大的网站来说,其背后必然是一个服务器集群来提供网站服务,例如,2004年eBay的服务器有2400台,估计现在更多。当然,数据库也必然要和应用服务分开,有单独的数据库服务器集群。对于像淘宝网这样规模的网站而言,就是应用也分成很多组。 下面

Windows Azure使用必读

元气小坏坏 提交于 2020-02-17 14:52:25
目前在IT界,云这个概念的第一意思不再是词典里的解释了。不过它们还是有相同点的——也许确实会酝酿出一块大蛋糕,可也是飘在天上,众神分食之,与我等P民无关。所谓云,不过是网络时代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而并非划时代的技术质变,so,我一直保持既不排斥亦不主动接触的立场。but,最近我有个个人服务器快到期了,于是也打算尝试一番。 现在比较知名的云服务有很多,国内的首推阿里云,而作为.Neter, Windows Azure 也是一种选择。本人同时申请了两者的免费试用体验,对于阿里云,在申请阶段博主被折腾得够呛,后面可能会写一篇吐槽的随笔;相对来说,Windows Azure价格昂贵,不过既然是免费体验(90天),试试亦无妨。 目前Windows Azure在国内由世纪互联运营,比较坑的是很多服务国内还没有开始运营。另外不能使用微软账号登录Windows Azure管理门户,而是使用在注册域名时填写的用户ID。假如您注册的域名是xxxx.partner.onmschina.cn,那么您的登录账号就是“用户ID@xxxx.partner.onmschina.cn”。不出意外的话,申请之后两三天,你就能收到一份告知通过的邮件。 前几天又去Windows Azure中国首页看了下,发现官网已经不再接受新的试用申请,应该说博主搭了一趟末班车,运气!(截止到博主发文,Windo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