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adm

linux系统磁盘管理(磁盘阵列)

孤者浪人 提交于 2021-01-27 02:07:46
##1、磁盘阵列简介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即独立硬盘冗余阵列,简称磁盘阵列。磁盘阵列是由很多价格较便宜的磁盘,以硬件(RAID卡)或软件(MDADM)形式组合成一个容量巨大的磁盘组,利用多个磁盘组合在一起,提升整个磁盘系统效能。利用这项技术,将数据切割成许多区段,分别存放在各个硬盘上。其中RAID卡有自己的cpu,由它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也由它来进行分配和维护,处理速度快。服务器启动时,就会有显示进入配置Riad的提示。 RAID比单硬盘有以下一个或多个方面的好处:增强数据集成度,增强容错功能,增加处理量或容量,磁盘阵列对于电脑来说,看起来就像一个单独的硬盘或逻辑存储单元。 ##2、RAID 分类 RAID有很多种类型本章只举4例供大家了解RAID技术! RAID类型 说 明 最低磁盘个数 空间利用率 各自的优缺点 RAID0 条带卷 2+ 100% 读写速度快,不容错 RAID1 镜像卷 2 50% 读写速度一般,容错 RAID5 带奇偶校验的条带卷 3+ (n-1)/n 读写速度快,容错,允许坏一块盘 RAID10 RAID1的镜像+RAID0的条带 4 50% 读写速度快,容错 RAID 中主要有三个关键概念和技术:镜像( Mirroring )、数据条带( Data Stripping )和数据校验( Data

学习Linux的第9天

百般思念 提交于 2021-01-24 14:45:06
一、du命令:du -sh * 查看当前目录下的文件大小 二、添加交换分区 mkswap /dev/sdb1 free -m swapon /dev/sdb1 free -m vim /etc/fstab /dev/sdb1 swap swap defaults 0 0 三、磁盘容量配额 redhat 5/6 usrquota redhat 7/8 uquota mount | grep /boot xfs_quota -x -c 'limit bsoft=3m bhard=6m isoft=3 ihard=6 abc' /boot edquota -u abc 四、软硬方式链接 软链接(symbolic link):相当于windows里的快捷方式,删除掉原始文件,链接文件失效。 硬链接(hard link):原始文件被删除,新文件可正常使用 ln命令:用于创建链接文件,格式“In [选项] 目标”。 参数:-s (软链接),不带-s(硬链接) ln -s ini.cfg 1.cfg ln ini.cfg 1.cfg 五、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RAID 0 RAID 1 RAID 5 RAID 10 mdadm命令:用于管理Linux系统中的软件RAID磁盘阵列,格式为“mdadm [模式]

使用 RAID 与 LVM 磁盘阵列技术

随声附和 提交于 2021-01-10 14:56:01
###1.RAID(独立冗余磁盘阵列,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 RAID技术通过把多个硬盘设备组合成一个容量更大、安全性更好的磁盘阵列,并把数据切割成多个区段后分别存放在各个不同的物理硬盘设备上,然后利用分散读写技术来提升磁盘阵列整体的性能,同时把多个重要数据的副本同步到不同的物理硬盘设备上,从而起到了非常好的数据冗余备份效果,但是它也相应地提高了成本支出。 RAID技术的设计初衷是减少因为采购硬盘设备带来的费用支出,但是与数据本身的价值相比较,现代企业更看重的则是RAID技术所具备的冗余备份机制以及带来的硬盘吞吐量的提升。也就是说,RAID不仅降低了硬盘设备损坏后丢失数据的几率,还提升了硬盘设备的读写速度,所以它在绝大多数运营商或大中型企业中得以广泛部署和应用。 下面来看RAID 0、RAID 1、RAID 5和RAID 10这四种最常见的RAID磁盘阵列的方案。 ####1.1 RAID 0 RAID 0技术把多块物理硬盘设备(至少两块)通过硬件或软件的方式串联在一起,组成一个大的卷组,并将数据依次写入到各个物理硬盘中。这样一来,在最理想的状态下,硬盘设备的读写性能会提升数倍,但是若任意一块硬盘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系统的数据都受到破坏。通俗来说,RAID 0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硬盘数据的吞吐速度,但是不具备数据备份和错误修复能力

RAID与LVM磁盘阵列技术

*爱你&永不变心* 提交于 2021-01-10 05:55:51
RAID磁盘冗余阵列 部署磁盘阵列 损坏磁盘阵列及修复 磁盘阵列+备份盘 LVM逻辑卷管理器 部署逻辑卷 扩容逻辑卷 缩小逻辑卷 逻辑卷快照 删除逻辑卷 RAID磁盘冗余阵列 1988年 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研究提出该技术 R AID技术通过把多个硬盘设备组合成一个容量更大、安全性更好的磁盘阵列,并把数据切割成多个区段后分别存放在各个不同的物理硬盘设备上,然后利用分散读写技术来提升磁盘阵列整体的性能,同时把多个重要数据的副本同步到不同的物理硬盘设备上,从而起到了非常好的数据冗余备份效果 ,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RAID技术确实具有非常好的数据冗余备份功能,但是它也相应地提高了成本支出 硬件速度排名顺序 : cpu 南桥北桥 内存 硬盘 硬盘一直是计算机发展瓶颈 ,所以出现众多磁盘技术 ,阵列,SSD,DC闪存 RAID核心 特性:( 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可用性 -- 安全 高性能 -- 速度 RAID 分类: RAID0 组成条件:两块硬盘 数据写入规则:双盘均分差异化写入 优势:读写速度提高两倍以上 劣势:没有备份,安全性降低,数据容易丢失 成本:不变, 100% 利用 RAID1 组成条件:两块硬盘 数据写入规则:双盘同时写入双份 优势:安全性提升两倍 劣势:数据双份分布写入cpu速度下降

RAID与LVM磁盘阵列技术

无人久伴 提交于 2021-01-08 08:38:30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冗余磁盘阵列) RAID概念: RAID技术通过把多个硬盘设备组合成一个容量更大、安全性更好的磁盘阵列,并把数据切割成多个区段后分别存放在各个不同的物理硬盘设备上,然后利用分散读写技术来提升磁盘阵列整体的性能,同时把多个重要数据的副本同步到不同的物理硬盘设备上,从而起到了非常好的数据冗余备份效果 1. RAID 0 (最少2块)   概念:RAID 0技术把多块物理硬盘设备(至少两块)通过硬件或软件的方式串联在一起,组成一个大的卷组,并将数据依次写入到各个物理硬盘中。 优点:RAID 0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硬盘数据的吞吐速度,在最理想的状态下,硬盘设备的读写性能会提升数倍 缺点:不具备数据备份和错误修复能力,若任意一块硬盘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系统的数据都受到破坏 2. RAID 1(最少2块) 概念:RAID 1技术把两块以上的硬盘设备进行绑定,在写入数据时,是将数据同时写入到多块硬盘设备上(可以将其视为数据的镜像或备份)。当其中某一块硬盘发生故障后,一般会立即自动以热交换的方式来恢复数据的正常使用。 优点:RAID 1有极高的安全性,当一块硬盘坏掉后完全不会影响到系统的数据,推荐应用场景:系统盘,对于读写速度要求不高的情景下使用 缺点:贵,浪费!设备利用率下降,加入RAID 1的硬盘越多

红帽linux网络课程学习贴

自古美人都是妖i 提交于 2021-01-01 06:30:33
一、RAID磁盘冗余阵列 目前已有的RAID磁盘阵列的方案至少有十几种,而RAID 0、RAID 1、RAID 5与RAID 10这4种最常见的方案。 1. RAID 0 RAID 0技术把多块物理硬盘设备(至少两块)通过硬件或软件的方式串联在一起,组成一个大的卷组,并将数据依次写入到各个物理硬盘中。这样一来,在最理想的状态下,硬盘设备的读写性能会提升数倍,但是若任意一块硬盘发生故障将导致整个系统的数据都受到破坏。通俗来说,RAID 0技术能够有效地提升硬盘数据的吞吐速度,但是不具备数据备份和错误修复能力。如下图所示,数据被分别写入到不同的硬盘设备中,即disk1和disk2硬盘设备会分别保存数据资料,最终实现提升读取、写入速度的效果。 2. RAID 1 尽管RAID 0技术提升了硬盘设备的读写速度,但是它是将数据依次写入到各个物理硬盘中,也就是说,它的数据是分开存放的,其中任何一块硬盘发生故障都会损坏整个系统的数据。因此,如果生产环境对硬盘设备的读写速度没有要求,而是希望增加数据的安全性时,就需要用到RAID 1技术了。 在下图所示的RAID 1技术示意图中可以看到,它是把两块以上的硬盘设备进行绑定,在写入数据时,是将数据同时写入到多块硬盘设备上(可以将其视为数据的镜像或备份)。当其中某一块硬盘发生故障后,一般会立即自动以热交换的方式来恢复数据的正常使用。 RAID

软raid实现

女生的网名这么多〃 提交于 2020-12-03 15:47:55
几种raid类型,我就不在这里赘述了,企业一般都是用raid卡,所以一般使用软raid的非常少,但是也有用的,所以就写一个软raid的实验吧,其实用处不大。 实验环境:centos6.9 需要的硬件:5块硬盘,或者5个分区勉强当做试验也行。 #添加两个小技巧 测试磁盘读速 dd if=a_big_file of=/dev/null bs=1M count=2048 可以测试每秒的读速度 dd if=/dev/zero of=a_big_file bs=1M count=2048 可以测试每秒的写速度 一、我们先做创建raid10的试验 1、创建raid设备 注意: 在创建raid前,应该先查看磁盘是否被识别,如果内核还为识别,创建Raid时会报错: cat /proc/partitions 如果没有被识别,可以执行命令: kpartx /dev/sdb或者partprobe/dev/sdb [ root@joker- 7 - 01 ~ ] # mdadm -C /dev/md0 -a yes -l 10 -n 4 -x 1 /dev/sdc /dev/sdd /dev/sde /dev/sdf /dev/sdg mdadm: Defaulting to version 1.2 metadata mdadm: array /dev/md0 started. #上面命令 -a 表示

17 RAID与mdadm管理命令

核能气质少年 提交于 2020-11-29 11:52:37
  在"14 磁盘及文件系统管理详解"中,我们详细介绍了磁盘的工作原理,但是,有一点我们一定要明白,作为现在存储数据的主要设备,机械磁盘早就是上个世纪的产品,而它的读写速度与内存、CPU比起来已经不在一个级别上,但是当前“大数据”背景下,我们有大量的数据需要进行存储,这样对磁盘的要求更加高了。   为了解决,或者是缓解磁盘读写存储速度慢,以及保证数据的冗余性,我们创建了RADI技术,同时,通过mdadm命令来管理软RAID。这一节内容,我们就来详细了解RAID技术和mdadm管理命令。 硬盘的分类(接口)   我们说电脑的核心部件为CPU、内存和I/O总线;他们之间的大概工作过程如下图:     1、我们要知道,系统要实现某一个应用的功能,就需要对应的启动这个应用的进程。而这个进程的运行与否,则取决于内核进程。所以,第一步,我们需要将内核进程调用CPU上,让内核进程调用你要实现的那个应用的进程内容。而这些进程内容默认都是存储在内存中的;     所以,我们说内存的大小直接决定了进程运行的快慢;     【这里要注意的是,我们的内存将进程分为一个一个的“页面”,而“页面”的大小正好就是2^n,所以,我们的磁盘上的数据块(block)的大小,也是以2^n来进行存储的,就是为了方便内存调用】     2、内核进程决定调用的哪个普通进程,比如,我要运行“mkdir”创建目录,则这个时候,

centos7制作radi1

馋奶兔 提交于 2020-10-24 06:20:50
1、查看当前作你要radi1的磁盘 2、考虑将两块盘sdb、sdc做成一个raid1;需要删除/dev/sdb、/dev/sdc原有分区,并创建新的分区 删除/dev/sdb、/dev/sdc原有分区操作 并创建/dev/sdb、/dev/sdc新的分区新分区操作 最终分区表如下图 fdisk -l /dev/sdb /dev/sdc 3、开始创建RAID1 yum -y install mdadm mdadm -C /dev/md1 -ayes -l1 -n2 /dev/sd [ b,c ] 1 cat /proc/mdstat #查看raid1状态 fdisk -l | grep /dev/md1 #查看分区 参数解释: –create 表示要创建raid –auto=yes /dev/md1 新建立的软件磁盘陈列设备为md0,md序号可以为0-9 –level=1 磁盘阵列的等级,这里是RAID1 –raid-devices=2 用于构建RAID的磁盘的个数 /dev/sd[b-c]1 磁盘阵列所使用的设备 4、格式化radi1 mkfs.ext4 /dev/md1 5、建立挂载点并挂载 mkdir /data mount /dev/md1 /data 6、设置开机自动挂载 首先需要创建/etc/mdadm.conf,执行以下命令: echo DEVICE /dev/sd {

mdadm异常处理

此生再无相见时 提交于 2020-10-06 08:52:06
/dev/sda /dev/sdb -> /dev/md1 (raid1 ext4) 系统启动后,当一个md1无法挂载,e2fsck命令无效 操作: mdadm --stop /dev/md1 mdadm --assemble --run --force --update=resync /dev/md1 /dev/sda /dev/sdb # sda 为removed状态,sdb正常,md1为降级状态,此时md1能够工作了 mdadm --manage /dev/md1 -a /dev/sda # 把sda重新加入md1,开始重建sda,等待重建完成 # 第一次重建失败 mdadm --manage /dev/md1 -r /dev/sda # 再试一次 mdadm --manage /dev/md1 -a /dev/sda # 最后重建成功 来源: oschina 链接: https://my.oschina.net/redhands/blog/4288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