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表

静态路由的优点

我怕爱的太早我们不能终老 提交于 2019-12-05 23:58:54
静态路由是指由用户或 网络管理员 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当网络的拓扑结构或链路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网络管理员需要手工去修改 路由表 中相关的静态路由信息。静态路由信息在缺省情况下是私有的,不会传递给其他的 路由器 。当然, 网管员 也可以通过对路由器进行设置使之成为共享的。静态路由一般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网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网络管理员易于清楚地了解网络的拓扑结构,便于设置正确的路由信息。 在一个支持DDR(dial-on-demand routing)的网络中,拨号链路只在需要时才拨通,因此不能为动态路由信息表提供路由信息的变更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也适合使用静态路由。 优点: 使用静态路由的另一个好处是网络安全 保密性 高。动态路由因为需要路由器之间频繁地交换各自的路由表,而对路由表的分析可以揭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网络地址等信息。因此,网络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也可以采用静态路由。不占用网络带宽,因为静态路由不会产生更新流量。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a-1187629089/p/11951785.html

路由基础

回眸只為那壹抹淺笑 提交于 2019-12-05 23:54:36
路由基础 要完成对数据包的路由,一个路由器必须至少了解以下内容: 1. 目的地址 2. 项链路由器,并可以从哪里获得远程网络的信息 3. 到所有远程网络的可能路由 4. 到达每个远程网络的最佳路由 5. 如何维护并验证路由信息 在网络上配置IP路由 不同路由类型是 1. 静态路由 2. 默认路由 3. 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 用手工的方式将路由添加到每台路由器的路由表中去,这种方式就是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有优点,也有缺点。 有以下优点: 1. 对于路由器的CPU没有管理性开销。 2. 在路由器之间没有带宽占用。 3. 他增加了安全性,因为管理员可以有选择地允许路由之访问特定的网络。 有以下缺点: 1. 管理员必须真正的了解所配置的互联网络,以及每台路由器应该如何正确的连接以正确配置这些路由。 2. 如果某个网络加入到互联的网络中,管理员必须在所有的路由器上通过人工添加对它的路由。 3. 对于大型网络,这几乎不可行,因为静态路由会导致巨大的工作量。 添加静态路由到路由表的语法如下: Ip route [destination_network] [mask] [next-hop_address] [administrative_distance] [permanent] 命令中每个字段的描述: 1. Ip route 用于创建静态路由的命令。 2. Destination_network

RIP结构

删除回忆录丶 提交于 2019-12-05 23:39:43
使用R I P报文中列出的项, RIP主机可以彼此之间交流路由信息。这些信息存储在路由表中,路由表为每一个知道的、可达的目的地保留一项。每个目的地表项是到达那个目的地的最低开销路由。 注意每个目的地的表项数可以随路由生产商的不同而变化。生产商可能选择遵守规范,也可以对标准进行他们认为合适的“强化”。所以,用户很可能会发现某个特殊商标的路由器为每一个网络中的目的地存储至多4条相同费用的路由。 每个路由表项包括以下各域: 目的IP地址域 距离-向量度量域 下一跳IP地址域 路由变化标志域 路由计时器域 注意虽然RFC 1058是一个开放式标准,能支持大量互连网络地址结构,然而它是由IETF设计用于Internet中自治系统内的协议。如此,使用这种形式RIP的自然是网络互联协议。 1. 目的IP地址域 任何路由表中所包含的最重要信息是到所知目的地的I P地址。一旦一台RIP路由器收到一个数据报文,就会查找路由表中的目的I P地址以决定从哪里转发那个报文。 2. 度量标准域 路由表中的度量域指出报文从起始点到特定目的地的总耗费。路由表中的度量是从路由器到特定目的地之间网络链路的耗费总和。 3. 下一跳IP地址域 下一跳IP地址域包括至目的地的网络路径上下一个路由器接口的IP地址。如果目的IP地址所在的网络与路由器不直接相连时,路由器表中才出现此项。 4. 路由变化标志域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区别

耗尽温柔 提交于 2019-12-05 20:56:48
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的区别:静态路由一般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网络;动态态路由应用在复杂的网络环境 具体区别: 1、动态路由是与静态路由相对的一个概念,指路由器能够根据路由器之间的交换的特定路由信息自动地建立自己的路由表,并且能够根据链路和节点的变化适时地进行自动调整。 当网络中节点或节点间的链路发生故障,或存在其它可用路由时,动态路由可以自行选择最佳的可用路由并继续转发报文。 2、使用静态路由的好处是网络安全保密性高。动态路由因为需要路由器之间频繁地交换各自的路由表,而对路由表的分析可以揭示网络的拓扑结构和网络地址等信息。 因此,网络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也可以采用静态路由。不占用网络带宽,因为静态路由不会产生更新流量。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iufuyang/p/11946558.html

私网IP地址

天大地大妈咪最大 提交于 2019-12-05 20:43:19
创建IP寻址方案的人也创建了私网IP地址。这些地址可以被用于私有网络,在Internet没有这些IP地址,Internet上的路由器也没有到私有网络的路由表。 A类:10.0.0.0 255.0.0.0,保留了1个A类网络。 B类:172.16.0.0 255.255.0.0~172.31.0.0 255.255.0.0,保留了16个B类网络。 C类:192.168.0.0 255.255.255.0~192.168.255.0 255.255.255.0,保留了256个C类网络。 PS:私网地址访问Internet需要做NAT或PAT网络地址转换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zlnb/p/11946179.html

route初探

ぐ巨炮叔叔 提交于 2019-12-05 20:36:16
使用linux 下的 route 命令来 显示 和 编辑 路由表 一.使用route命令 查看 路由表 在ubuntu系统下输入 route -n 命令 route命令的输出项及含义如下 目标 目标网段或者主机 网关 网关地址,”*” 表示目标是本主机所属的网络,不需要路由 子网掩码 网络掩码 标志 些主要标记如下: U 路由是活动的 H 目标是一个主机 G 路由指向网关 R 恢复动态路由产生的表项 D 由路由的后台程序动态地安装 M 由路由的后台程序修改 ! 拒绝路由 跃点 路由距离,到达指定网络所需的中转数 引用 路由项引用次数(linux 内核中没有使用) 使用 此路由项被路由软件查找的次数 接口 该路由表项对应的输出接口 例如本输出的第一项: 代表含义即为默认路由的网关为192.168.1.1。子网掩码0.0.0.0 。标志UG含义 路由是活动的,目标指向网关(其实就是默认路由)。接口为wlp3s0 根据路由表的目标不同,可以将路由类型分为3类 主要是根据标志里面的不同来区分,可以区分为 主机路由 , 网络路由 , 默认路由 主机路由 主机路由是路由选择表中指向单个主机的路由记录。主机路由的标志字段为H。例如,在下面的示例中,本地主机通过IP地址192.168.1.1的路由器到达IP地址为10.0.0.10的主机。 Destination Gateway Genmask

IP 层转发分组的流程

笑着哭i 提交于 2019-12-05 20:30:40
假设:有四个 A 类网络通过三个路由器连接在一起。每一个网络上都可能有成千上万个主机。 可以想象,若按目的主机号来制作路由表,每一个路由表就有 4 万个项目,即 4 万行(每一行对应于一台主机),则所得出的路由表就会过于庞大。 但若按主机所在的网络地址来制作路由表,那么每一个路由器中的路由表就只包含 4 个项目(每一行对应于一个网络),这样就可使路由表大大简化。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hy55/p/11945492.html

网络相关的命令工具研究报告-route命令

元气小坏坏 提交于 2019-12-05 20:20:34
1. route命令功能介绍 route命令用于显示和操作IP路由表。要实现两个不同的子网之间的通信,需要一台连接两个网络的路由器,或者同时位于两个网络的网关来实现。在Linux系统中,设置路由通常是 为了解决以下问题:该Linux系统在一个局域网中,局域网中有一个网关,能够让机器访问Internet,那么就需要将这台机器的IP地址设置为 Linux机器的默认路由。 要注意的是,直接在命令行下执行route命令来添加路由,不会永久保存,当网卡重启或者机器重启之后,该路由就失效了;要想永久保存,可以保存到配置文件。linux 默认 只支持一条默认路由,当重新启动网口时,会把其他默认路由去掉,只剩下一条该网口生成的默认路由。当然可以通过 route 命令手动添加多条默认路由,如果多条路由一样,则选择最开始找到的路由(排在前面的路由)。 2. route命令使用手册 2.1 命令格式 以下是Linux下route使用手册。 route [-CFvnee] route [-v] [-A family] add [-net|-host] target [netmask Nm] [gw Gw] [metric N] [mss M] [window W] [irtt I] [reject] [mod] [dyn] [reinstate] [[dev] If] route [-v] [-A

IPv4与IPv6的区别

大憨熊 提交于 2019-12-05 19:52:57
IPv6与IPv4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IPv6的地址空间更大。IPv4中规定IP地址长度为32,即有2^32-1个地址;而IPv6中IP地址的长度为128,即有2^128-1个地址。夸张点说就是,如果IPV6被广泛应用以后,全世界的每一粒沙子都会有相对应的一个IP地址。 2.IPv6的路由表更小。IPv6的地址分配一开始就遵循聚类(Aggregation)的原则,这使得路由器能在路由表中用一条记录(Entry)表示一片子网,大大减小了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长度,提高了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速度。 3.IPv6的组播支持以及对流的支持增强。这使得网络上的多媒体应用有了长足发展的机会,为服务质量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 4.IPv6加入了对自动配置的支持。这是对 DHCP协议 的改进和扩展,使得网络(尤其是局域网)的管理更加方便和快捷。 5.IPv6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在使用IPv6网络中,用户可以对网络层的数据进行加密并对IP报文进行校验,这极大地增强了网络安全。 扩展资料: IPv6是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设计的用于替代现行版本IP协议(IPv4)的下一代IP协议,号称可以为全世界的每一粒沙子编上一个网址。由于IPv4最大的问题在于网络地址资源有限,严重制约了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IPv6的使用,不仅能解决网络地址资源数量的问题,而且也解决了多种接入设备连入互联网的障碍。

路由表的构成

喜夏-厌秋 提交于 2019-12-05 19:42:49
1.目的网络地址( Destination):用于标识IP包要到达的目的逻辑网络或子网地址。 2.掩码(Mask):与目的地址一起来标识目的主机或路由器所在的网段的地址。将目的地 址和网络掩码“逻辑与”后可得到目的主机或路由器所在网段的地址。 3下一跳地址( Gateway):与承载路由表的路由器相接的相邻的路由器的端口地址,有时 我们也把下一跳地址称为路由器的网关地址。 4.发送的物理端口( Interface):数据包离开本路由器去往目的地时将经过的接口。 5.路由信息的来源( Owner):表示该路由信息是怎样学习到的。路由表可以由管理员手工 建立(静态路由表);也可以由路由选择协议自动建立并维护。路由表不同的建立方式 即为路由信息的不同学习方式。 6.路由优先级( Priority):也叫管理距离,决定了来自不同路由来源的路由信息的优先权。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724795211qqq/p/11942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