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表

RIP补充

允我心安 提交于 2019-12-06 00:59:09
RIP协议是V-D算法在局域网上的直接实现,RIP将协议的参加者分为主动机和被动机两种。主动机主动地向外广播路径刷新报文,被动机被动地接受路径刷新报文。一般情况下,网关作主动机,主机作被动机。 RIP规定,网关每30秒向外广播一个V-D报文,报文信息来自本地路由表。RIP协议的V-D报文中,其距离以驿站计:与信宿网络直接相连的网关规定为一个驿站,相隔一个网关则为两个驿站……依次类推。一条路径的距离为该路径(从信源机到信宿机)上的网关数。为防止寻径回路的长期存在,RIP规定,长度为16的路径为无限长路径,即不存在路径。所以一条有限的路径长度不得超过15。正是这一规定限制了RIP的使用范围,使RIP局限于小型的局域网点中。 对于相同开销路径的处理是采用先入为主的原则。在具体的应用中,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去往相同网络有若干条相同距离的路径。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哪个网关的路径广播报文先到,就采用谁的路径。直到该路径失败或被新的更短的路径来代替。 RIP协议对过时路径的处理是采用了两个定时器;超时计时器和垃圾收集计时器。所有机器对路由表中的每个项目对设置两个计时器。每增加一个新表,就相应的增加两个计时器。当新的路由被安装到路由表中时,超时计时器被初始化为0,并开始计数。每当收到包含路由的RIP消息,超时计时器就被重新设置为0。如果在180秒内没有接收到包含该路由的RIP消息

RIP协议工作原理

ε祈祈猫儿з 提交于 2019-12-06 00:56:29
RIP协议是基于Bellham-Ford(距离向量)算法,此算法1969年被用于计算机路由选择,正式协议首先是由Xerox于1970年开发的,当时是作为Xerox的“Networking Services(NXS)”协议族的一部分。由于RIP实现简单,迅速成为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路由协议。 路由器的关键作用是用于网络的互连,每个路由器与两个以上的实际网络相连,负责在这些网络之间转发数据报。在讨论 IP 进行选路和对报文进行转发时,我们总是假设路由器包含了正确的路由,而且路由器可以利用 ICMP 重定向机制来要求与之相连的主机更改路由。但在实际情况下,IP 进行选路之前必须先通过某种方法获取正确的路由表。在小型的、变化缓慢的互连网络中,管理者可以用手工方式来建立和更改路由表。而在大型的、迅速变化的环境下,人工更新的办法慢得不能接受。这就需要自动更新路由表的方法,即所谓的动态路由协议,RIP协议是其中最简单的一种。 在路由实现时,RIP作为一个系统长驻进程(daemon)而存在于路由器中,负责从网络系统的其它路由器接收路由信息,从而对本地IP层路由表作动态的维护,保证IP层发送报文时选择正确的路由。同时负责广播本路由器的路由信息,通知相邻路由器作相应的修改。RIP协议处于UDP协议的上层,RIP所接收的路由信息都封装在UDP协议的数据报中

路由基础

送分小仙女□ 提交于 2019-12-06 00:55:32
路由基础 要完成对数据包的路由,一个路由器必须至少了解以下内容: 1. 目的地址 2. 项链路由器,并可以从哪里获得远程网络的信息 3. 到所有远程网络的可能路由 4. 到达每个远程网络的最佳路由 5. 如何维护并验证路由信息 在网络上配置IP路由 不同路由类型是 1. 静态路由 2. 默认路由 3. 动态路由 静态路由 用手工的方式将路由添加到每台路由器的路由表中去,这种方式就是静态路由。 静态路由有优点,也有缺点。 有以下优点: 1. 对于路由器的CPU没有管理性开销。 2. 在路由器之间没有带宽占用。 3. 他增加了安全性,因为管理员可以有选择地允许路由之访问特定的网络。 有以下缺点: 1. 管理员必须真正的了解所配置的互联网络,以及每台路由器应该如何正确的连接以正确配置这些路由。 2. 如果某个网络加入到互联的网络中,管理员必须在所有的路由器上通过人工添加对它的路由。 3. 对于大型网络,这几乎不可行,因为静态路由会导致巨大的工作量。 添加静态路由到路由表的语法如下: Ip route [destination_network] [mask] [next-hop_address] [administrative_distance] [permanent] 命令中每个字段的描述: 1. Ip route 用于创建静态路由的命令。 2. Destination_network

tcp/ip协议

泄露秘密 提交于 2019-12-06 00:44:09
1.概览(自下而上的分层) 1.1 链路层(网络接口卡、网关):与线路(网线、集线器等)一起处理物理接口细节。 1.2 网络层(IP层):处理数据包的在网络中的活动,比如数据包的路由: IP(网际协议):为每一个网卡分配一个逻辑地址(IPv4或者IPv6版本)。 ICMP(网际控制消息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是指网络通不通、主机是否可达、路由是否可用等网络本身的消息,并不包含用户数据。 IGMP(Internet组管理协议):把UDP数据包多播到多个主机; ARP(地址解析协议):ip=>mac, R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mac=>ip; 1.3 传输层:为两台主机提供端到端的通信,主要有两个协议: TCP协议:提供高可靠的数据通信,主要进行数据分组、确认收到的分组、设置超时时钟等 UDP协议:只把数据报的分组从一个主机发送到另一个主机,不能保证数据能够达到目的地。 1.4 应用层:处理特定的程序细节,常见应用层协议: Telnet(远程登录协议) FTP(文件传输协议)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DNS(域名解析协议) 2 自下而上的学习 2.1链路层 2.1.1 以太网和IEEE802数据帧格式 一些说明: 目的地址和源地址:为48bit的mac地址(16进制表示为:50-bd

静态路由

时光总嘲笑我的痴心妄想 提交于 2019-12-06 00:40:05
静态路由是指由用户或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当网络的 拓扑结构 或链路的状态发生变化时,网络管理员需要手工去修改 路由表 中相关的静态路由信息。静态路由信息在缺省情况下是私有的,不会传递给其他的 路由器 。当然,网管员也可以通过对 路由器 进行设置使之成为共享的。静态路由一般适用于比较简单的网络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网络管理员易于清楚地了解网络的 拓扑结构 ,便于设置正确的路由信息。 在一个支持DDR(Dial-on-Demand Routing)的网络中,拨号链路只在需要时才拨通,因此不能为 动态路由 信息表提供路由信息的变更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网络也适合使用静态路由。 优点 使用静态路由的另一个好处是 网络安全 保密性高。 动态路由 因为需要 路由器 之间频繁地交换各自的 路由表 ,而对路由表的分析可以揭示网络的 拓扑结构 和 网络地址 等信息。因此,网络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也可以采用静态路由。不占用网络带宽,因为静态路由不会产生更新流量 缺点 大型和复杂的网络环境通常不宜采用静态路由。一方面, 网络管理员 难以全面地了解整个网络的 拓扑结构 ;另一方面,当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 路由器 中的静态路由信息需要大范围地调整,这一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非常高。 常见问题 1)为什么要有默认路由 路由得查看 路由表 而决定怎么转发 数据包 ,用静态路由一个个的配置

路由表的构成

蓝咒 提交于 2019-12-06 00:38:16
1)目的网络地址 2)掩码 3)下一跳地址 4)发送的物理端口 5)路由信息的来源 6)路由优先级 7)度量值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tangchuye/p/11953953.html

Case-17路由表

白昼怎懂夜的黑 提交于 2019-12-06 00:33:23
路由就是指导IP数据包发送的路径信息。 在互联网中进行路由选择要使用路由器,路由器只是根据所收到的数据包头的目的地址选择一个合适的路径,将数据包传送到下一个路由器,路径上最后的路由器 负责将数据包送交目的主机。 路由表:在路由器中保存着各种传输路径的相关数据供路由选择时使用。 路由器根据接受到的IP数据包的目的网段地址查找路由表决定转发路径。 路由表需要保存在子网的标准信息、网上路由个数和要到达此目的的网段需要将IP数据包转发至哪一个下一跳相邻设备地址等内容,供路由器查询使用。 路由表被存放在路由器的RAM上,这意味着路由器如果要维护的路由信息较多时,必须有足够的RAM空间,而且一旦路由器重新启动,那么原来的路由 信号都会消失。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juewuzhiren/p/11953809.html

路由器:用于网络设备互连的计算机设备

天大地大妈咪最大 提交于 2019-12-06 00:23:33
路由器的核心作用是实现网络互连、数据转发:首先,路由器多个三层接口(物理接口、逻辑接口、子接口)连接到不同网络上且路由器的物理接口较少(2-4个);其次,路由器至少向上实现到网络层;再次,路由器必须具有储存、转发、寻径功能。 路由器的基本作用: 路由(寻径):路由表建立、刷新 交换:在网络之间转发分组数据 隔离广播,指定访问规则 异种网络互连 子网间的速率匹配 路由器的每一个接口都是一个网段。 路由表的概念:路由器为执行数据转发路径选择所需要的信息被包含在路由器的一个表项中,称为“路由表”;当路由器检查到包的目的IP地址时,它就可以根据路由表的内容决定应该转发到那个下一个跳地址上去;路由表被存放在路由器的RAM上。 路由表的构成:目的网络地址,掩码,下一条地址,发送的物理端口,路由信息的来源,路由优先级,度量值。 路由表的建立和维护:手动配置的手动维护,自动配置的自动维护。 静态路由包括:目标网段,掩码,下一跳的地址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cgyww/p/11953507.html

ipv4和ipv6的区别

我们两清 提交于 2019-12-06 00:21:33
一、IPv6和IPv4都属于“互联网协议”。 二、IPV6与IPV4的区别: 1、IPv6的地址空间更大。 (1)IPv4中规定IP地址长度为32,即有2^32-1个地址。 (2)IPv6中IP地址的长度为128,即有2^128-1个地址。 2、IPv6的路由表更小。 (1)可使路由器能在路由表中,用一条记录表示一片子网。 (2)大大减小了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长度,提高了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速度。 3、IPv6的组播支持以及对流的支持增强。 这使得网络上的多媒体应用有了长足发展的机会,为服务质量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 4、IPv6加入了对自动配置的支持。 5、IPv6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在使用IPv6网络中,用户可以对网络层的数据进行加密并对IP报文进行校验,这极大地增强了网络安全。 6、IPv6允许协议扩充。 7、IPv6使用新的头部格式,简化和加速了路由选择过程,因为大多数的选项不需要由路由选择。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pe4nut7/p/11953397.html

关于静态路由的一些理解

雨燕双飞 提交于 2019-12-06 00:09:36
使用静态路由的另一个好处是 网络安全 保密性高。 动态路由 因为需要 路由器 之间频繁地交换各自的 路由表 ,而对路由表的分析可以揭示网络的 拓扑结构 和 网络地址 等信息。因此,网络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也可以采用静态路由。不占用网络带宽,因为静态路由不会产生更新流量。 大型和复杂的网络环境通常不宜采用静态路由。一方面, 网络管理员 难以全面地了解整个网络的 拓扑结构 ;另一方面,当网络的拓扑结构和链路状态发生变化时, 路由器 中的静态路由信息需要大范围地调整,这一工作的难度和复杂程度非常高。当网络发生变化或网络发生故障时,不能重选路由,很可能使路由失败。 基本的静态路由举例如图所示,由两个路由器R1和R2组成(接口号和IP地址在图中给出),它们分别连接了各自的网络:R1连接了子网192.168.0.0/24,R2连接了子网192.168.2.0/24 [1] 。 在没有配置静态路由的情况下,这两个子网中的计算机A、B之间是不能通信的。从计算机A发往计算机B的IP包,在到达R1后,R1不知道如何到达计算机B所在的网段192.168.2.0/24(即R1上没有去往192.168.2.0/24的路由表),同样R2也不知道如何到达计算机A所在的网段192.168.0.0/24,因此通信失败。 此时就需要管理员在R1和R2上分别配置静态路由来使计算机A、B成功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