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表

使用ACL、Route-map控制路由过滤

落爺英雄遲暮 提交于 2019-12-06 09:29:44
步骤 1、使用ACL创建将要匹配的路由条目 2、使用route-map匹配ACL 3、在重分布路由(redistribute)时调用route-map Example 演示 使用Standard ACL过滤10.5.1.0/24、10.4.1.0/27路由条目重分布进OSPF 使用Extended ACL过滤10.3.3.0/30、10.2.0.0/24、10.2.1.0/25路由条目重分布进EIGRP 此示例使用的拓扑图 IP地址、动态路由协议及重分布配置 在此只截取部分主要配置以供参考,IP配置省略,只截取路由配置 在配置EIGRP时,可以用network 0.0.0.0 0.0.0.0(可省略为network 0.0.0.0)命令宣告所有路由器上活动接口所在的子网。 配置OSPF时,可以使用network 0.0.0.0 0.0.0.0 area 0命令宣告所在路由器活动接口所在的子网,此命令将宣告所有子网在同一区域。 配置OSPF时,环回接口需在接口下配置ip ospf network point-to-point以真实显示所配置子网信息,如不配置此命令,在路由表中将显示为32位掩码。 ACL 可用ip access-list standard(extended) NAME进入子条目配置匹配列表, 也可用access-list NUM(ACL号)来配置匹配列表

路由策略和策略路由配置与管理-2

安稳与你 提交于 2019-12-06 09:26:50
策略路由基础 “路由策略”( Routing Policy , RP )与“策略路由”( Policy-BasedRouting , PBR )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路由策略”中的“路由”是名词,而“策略”是动词, 操作对象是路由信息 。“路由策略”主要用来实现路由表中的路由过滤和路由属性设置等功能。它通过改变路由属性(包括可达性)来改变网络流量所经过的路径。而“策略路由”中的“策略”是名词,“路由”却变成了动词,是基于策略的路由(这里的“路由”也是动词), 操作对象是数据报文,是在 路由表已经产生 的情况下,不按照路由表进行转发,而是根据需要按照某种策略改变数据报文转发路径 。 一、策略路由概述 传统的路由转发原理是首先根据报文的目的地址查找路由表,然后进行报文转发。但是目前越来越多的用户希望能够在传统路由转发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定义的策略进行报文转发和选路。策略路由正是这样一种可依据用户制定的策略进行报文路由选路的机制。策略路由可使网络管理者不仅能够根据报文的目的地址,而且能够根据报文的源地址、报文大小和链路质量等属性来制定策略路由,以改变报文转发路径,满足用户需求。 策略路由具有如下优点: ①可以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制定策略进行路由选择,增强路由选择的灵活性和可控性 ②可以使不同的数据流通过不同的链路进行发送,提高链路的利用效率。 ③在满足业务服务质量的前提下

静态路由的配置

隐身守侯 提交于 2019-12-06 07:44:48
静态路由 原理概述 由管理员手工配置和维护的,是单向的路由,可实现负载均衡和路由备份。 配置: ip route 目标网段地址目标网段掩码下一跳地址/出接口 ip route-static 192.168.1.0 255.255.255.0 10.0.12.1 浮动静态路由:静态路由备份技术(平时查看路由表不可见,当原有链路断时生效) 缺省路由:目的地址和掩码都为 0 的特殊路由,报文的目的地址无法匹配时按照缺省路由转发(转发给运营商就不管了)。 静态路由实验: 拓扑图: 一、配置 PC 的 IP 因为 PC1 和 PC2 再同一网段,所以之间可以 ping 通 PC1 和 PC3 不在同一网段,所以之间 ping 不通 二、配置路由器 1. 配置端口 E0/0/0 R1: R2: 配置端口 S0/0/0 R1: R2: 测试一下 尝试 PC1pingPC3 发现还是 ping 不通,查看一下 R1 抓包,是有数据传到的;查看 R2 的抓包,发现在有请求包,没有回复包,此时需要创建静态路由。 此时 PC1pingPC3 、 PC4 就可以通了 至此,静态路由的实验已经完成了! 浮动静态路由 及负载均衡 实验: R1 为总部, R2/R3 是两个分部,现需要总部与各个分部都能够通信,且分部之间在通信时,直连链路为主要链路,通过分部的链路为备用链路。本实验使用浮动静态路由实现需求

IPV4地址耗尽,了解IPV6。

送分小仙女□ 提交于 2019-12-06 06:53:22
北京时间 2019 年 11 月 26 日下午,负责互联网资源分配的最后一个信息中心——欧洲网络信息中心(RIPE NCC)宣布耗尽了最后一个 IPv4 地址区块,至此,全球所有 43 亿个 IPv4 地址已全部分配完毕。 IPv4迄今为止已经使用了30多年。最早期的时候,互联网只是设计给美国军方用的,根本没有考虑到它会变得如此庞大,成为全球网络。 进入21世纪后,随着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互联网开始爆发性发展,越来越多的上网设备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连接互联网。这就意味着,需要越来越多的IP地址。 地址不够的问题,其实早在1990年,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小组,成立于1985年底,是全球互联网最具权威的技术标准化组织)就开始规划IPv4的下一代协议。 没错,就是号称可以“给地球上每一颗沙子都分配一个IP的 IPv6 ”。 另外,按照本世纪初专家们的预测,我们IPv4的地址早已枯竭几万次了。之所以能够“苟活”到现在,主要是除了IPv6之外,我们还有一些技术,可以变相地缓解地址不足,例如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 而上个月,在乌镇举办的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中国电信就表示:“中国电信城域网、移动网、骨干网、IDC等均实现了IPv6的商用部署,目前已建成规模最大、业务形态最全的IPv6网络”,

浮动静态路由及负载均衡

情到浓时终转凉″ 提交于 2019-12-06 06:50:16
实验环境 实验拓扑图 实验编址 实验步骤 在各个路由器中进入端口以后,用 ip address 命令来设置各个端口的ip地址。以R1为例。 首先实现两分部之间,总部与两分部之间的通信。在R1,R2,R3上分别进行如下静态路由的配置。 配置完成以后使用命令 display ip routing-table 查看R1的路由表。发现R1上已经存在以主机PC2为目的的路由条目。 此时测试PC1与PC2的连通性,发现两台主机已经可以ping通。 此时可以用 tracert 命令来测试所经过的网关。发现数据经过R1和R3到达PC2的。在PC2上也可以ping通PC1并且是通过R3和R1到达PC1的,这里就不再展示了。 然后在公司总部测试到达两个分部的连通性。均可以正常到达。 我们可以设置路由备份使R3链路故障时,PC1的数据仍然可以通过R2那条链路发送给PC2。 在R1上指定下一条为R2并将优先级设置为100。(默认为60) 再次查看R1的路由表。但是发现路由表中数据没有变化。 使用命令 display ip routing-table protocol static 查看静态路由的路由信息。此时优先级为100 和60的两条链路均已存在。在R3上做相同的配置,使PC2到达PC1时也可以经过两条路径,此处不再展示。 将R1的S1/0/1端口关闭测试备份路由的可行性。使用 tracert

TCP/IP详解 IP路由选择

て烟熏妆下的殇ゞ 提交于 2019-12-06 06:42:59
TCP/IP详解 IP路由选择 在本篇文章当中, 将通过例子来说明IP路由选择器过程 如图所示, 主机A与主机B分别是处在两个不同的子网当中, 中间通过一个路由连接. 如果主机A请求与主机B进行通行, 主机A寻找主机B的位置的过程就可以理解为IP路由的选择过程. 现在主机A的用户通过Ping命令确认与主机B的连通性. Ping命令看似简单, 但是其中IP路由选择的过程还是会有很多的步骤. 具体的步骤如下 : 当主机A上输入12.34.56.78之后, 主机A的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创建一个回应请求数据包, 其数据域中只包含有字母. ICMP协议会将刚刚创建的回应请求数据包(有效负荷)转交给因特网协议(IP协议)。IP协议会对这个数据包进行封装,创建一个数据包。在IP协议创建的数据包中,包括主机A的IP地址,目的主机B的IP地址以及值为01h的协议字段。当数据包达到主机B时,主机B通过判断协议字段01h,将这个有效负荷交给ICMP协议处理。 IP协议创建数据包后,会判断目的主机B的IP地址是处于本地网络中还是处于远程网络。根据IP地址规则,主机A、B属于不同网络。此时IP协议所创建的数据包会被发送到默认的网关。(在每个终端设备中,网络配置中需要包含自身的IP地址,以及默认到的网关地址。在不同网络之间的主机互相通信,依靠的就是网关设备) 如图中所示,默认的网关就是图中的路由器

ipv4和ipv6的区别

…衆ロ難τιáo~ 提交于 2019-12-06 02:54:59
一、IPv6和IPv4都属于“互联网协议”。 二、IPV6与IPV4的区别: 1、IPv6的地址空间更大。 (1)IPv4中规定IP地址长度为32,即有2^32-1个地址。 (2)IPv6中IP地址的长度为128,即有2^128-1个地址。 2、IPv6的路由表更小。 (1)可使路由器能在路由表中,用一条记录表示一片子网。 (2)大大减小了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长度,提高了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速度。 3、IPv6的组播支持以及对流的支持增强。 这使得网络上的多媒体应用有了长足发展的机会,为服务质量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 4、IPv6加入了对自动配置的支持。 5、IPv6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在使用IPv6网络中,用户可以对网络层的数据进行加密并对IP报文进行校验,这极大地增强了网络安全。 6、IPv6允许协议扩充。 7、IPv6使用新的头部格式,简化和加速了路由选择过程,因为大多数的选项不需要由路由选择。 好文要顶 关注我 收藏该文 二、IPV6与IPV4的区别: 1、IPv6的地址空间更大。 (1)IPv4中规定IP地址长度为32,即有2^32-1个地址。 (2)IPv6中IP地址的长度为128,即有2^128-1个地址。 2、IPv6的路由表更小。 (1)可使路由器能在路由表中,用一条记录表示一片子网。 (2)大大减小了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长度,提高了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速度。 3

IP路由__动态路由

六月ゝ 毕业季﹏ 提交于 2019-12-06 02:16:02
IP路由__动态路由 1.使用协议来查找网络并更新路由表的配置,就是动态路由。它比使用静态或默认路由方便,但它需要一定的路由器CPU处理时间和网络链接带宽。路由协议定义了路由器与相邻路由器通信时所使用的一组规则。   在互联网中经常使用两种类型的路由选择协议:内部网关协议(IGP)和外部网关协议(EGP)。IGP用于在同一个自治系统(AS)中的路由器间交换路由选择信息。AS是一个基于共同管理域下的网络集合,   其基本的含义就是在同一个 AS中所有的路由器共享相同的路由表信息。EGP用于在AS之间通信。边界网状协议(BGP)就是EGP的一个示例。 2.管理距离(AD):用来衡量接收来自相邻路由器上路由选择信息的可信度。   管理距离是一个从0~255的整数值,0是最可信赖的,而255则意味着不会有业务量通过这个路由。   如果一台路由器接收到两个对同一远程网络的更新内容,路由器首先要检查的是AD。如果一个被通告的路由比另一个具有较低的AD值,则那个带有较低 AD值的路由将会被放置在路由表中。   如果两个被通告的到同一网络的路由具有相同的AD值,则路由协议的度量值metric(如跳计数或链路的带宽值)将被用做寻找到达远程网络最佳路径的依据。被通告的带有最低度量值的路由将被放置在路由表中。   然而,如果两个被通告的路由具有相同的AD及相同的度量值

IP (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

扶醉桌前 提交于 2019-12-06 01:05:58
IP是Internet Protocol(网际互连协议)的缩 写,是 TCP/IP 体系中的网络层协议。设计IP的目的是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一是解决 互联网 问题,实现大规模、 异构网络 的互联互通;二是分割顶层网络应用和底层网络技术之间的耦合关系,以利于两者的独立发展。根据 端到端 的设计原则,IP只为主机提供一种无连接、不可靠的、尽力而为的数据报传输服务。 简介   编辑 IP是整个TCP/IP协议族的核心,也是构成互联网的基础。IP位于TCP/IP模型的网络层(相当于 OSI 模型的网络层),对上可载送传输层各种协议的信息,例如TCP、UDP等;对下可将IP信息包放到链路层,通过 以太网 、令牌环网络 等各种技术来传送。 为了能适应异构网络,IP强调适应性、简洁性和可操作性,并在可靠性做了一定的牺牲。IP不保证分组的交付时限和可靠性,所传送分组有可能出现丢失、重复、延迟或乱序等问题 主要内容   编辑   IP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IP编址方案、分组封装格式及分组转发规则。 IP分组的转发规则 路由器仅根据网络地址进行转发。当IP数据包经由路由 器转发时,如果目标网络与本地 路由器 直接相连,则直接将数据包交付给目标主机,这称为直接交付;否则,路由器通过 路由表 查找路由信息,并将数据包转交给指明的下一跳路由器,这称为间接交付。路由器在间接交付中,若路由表中有到达目标网络的路由

IPv6和IPv4

陌路散爱 提交于 2019-12-06 01:01:56
一、IPv6和IPv4都属于“互联网协议”。 二、IPV6与IPV4的区别: 1、IPv6的地址空间更大。 (1)IPv4中规定IP地址长度为32,即有2^32-1个地址。 (2)IPv6中IP地址的长度为128,即有2^128-1个地址。 2、IPv6的路由表更小。 (1)可使路由器能在路由表中,用一条记录表示一片子网。 (2)大大减小了路由器中路由表的长度,提高了路由器转发数据包的速度。 3、IPv6的组播支持以及对流的支持增强。 这使得网络上的多媒体应用有了长足发展的机会,为服务质量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平台。 4、IPv6加入了对自动配置的支持。 5、IPv6具有更高的安全性。 在使用IPv6网络中,用户可以对网络层的数据进行加密并对IP报文进行校验,这极大地增强了网络安全。 6、IPv6允许协议扩充。 7、IPv6使用新的头部格式,简化和加速了路由选择过程,因为大多数的选项不需要由路由选择。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uodalu/p/11954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