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

Linux挂载详解

亡梦爱人 提交于 2020-03-31 19:06:49
原文地址: http://www.cnblogs.com/irisrain/p/4201947.html 一 、linux文件结构    文件结构是文件存放在磁盘等存贮设备上的组织方法。主要体现在对文件和目录的组织上。目录提供了管理文件的一个方便而有效的途径。   linux使用标准的目录结构,在安装的时候,安装程序就已经为用户创建了文件系统和完整而固定的目录组成形式,并指定了每个目录的作用和其中的文件类型。    linux采用的是树型结构。最上层是根目录,其他的所有目录都是从根目录出发而生成的。微软的DOS和windows也是采用树型结构,但是在DOS 和windows中这样的树型结构的根是磁盘分区的盘符,有几个分区就有几个树型结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但是在linux中,无论操作系统管理几个磁盘分区,这样的目录树只有一个。从结构上讲,各个磁盘分区上的树型目录不一定是并列的。    如果这样讲不好理解的话,我来举个例子:    有一块硬盘,分成了4个分区,分别是/;/boot;/usr和windows下的fat对于/和/boot或者/和/usr,它们是从属关系;对于/boot和/usr,它们是并列关系。    如果我把windows下的fat分区挂载到/mnt/winc下,那么对于/mnt/winc和 /usr或/mnt/winc和/boot来说

Linux下Nginx服务Rewrite和Proxy_Pass

自古美人都是妖i 提交于 2020-03-31 18:53:15
Nginx_Rewrite 一、介绍 Rewrite根据nginx提供的全局变量或自己设置的变量,结合正则表达式和标志位实现url重写和者重定向。 Rewrite和location类似,都可以实现跳转,区别是rewrite是在同一域名内更改url,而location是对同类型匹配路径做控制访问,或者proxy_pass代理到其他服务器。 Rewrite和location执行顺序: 执行server下的rewrite 执行location匹配 执行location下的rewrite 二、语法和参数说明 1.rewrite语法格式 rewrite <regex> <replacement> <flag>; 关键字 正则表达式 代替的内容 重写类型 Rewrite:一般都是rewrite Regex:可以是字符串或者正则来表示想要匹配的目标URL Replacement:将正则匹配的内容替换成replacement Flag:flag标示,重写类型: - last:本条规则匹配完成后,继续向下匹配新的location URI规则;相当于Apache里德(L)标记,表示完成rewrite,浏览器地址栏URL地址不变;一般写在server和if中; - break:本条规则匹配完成后,终止匹配,不再匹配后面的规则,浏览器地址栏URL地址不变;一般使用在location中; -

Linux目录解释(蛮全)

孤街醉人 提交于 2020-03-31 18:52:50
/bin:bin是binary(二进制)的缩写。这个目录是对UNIX系统习惯的沿袭,存放着使用者最经常使用的命令。例如:cp,ls,cat。 /boot:这里存放的是启动LINUX时使用的一些核心文件。 /dev:dev是device(设备)的缩写。这个目录下是所有LINUX的外部设备,其功能类似DOS下的.sys和Win下的.vxd。在LINUX中设备和文件是用同种方法访问的。例如:/dev/hda代表第一个物理IDE硬盘。 /etc:这个目录用来存放所有的系统管理所需要的配置文件和子目录。 /home:用户的主目录,比如说有个用户叫liubin,那他的主目录就是/home/liubin也可以用~liubin表示,说到这 里,打个岔,你现应该明白在我们访问一些个人网页(如http://www.liubin.net/~liubin)的时候,~liubin就是表示访问 www.liubin.net站点中的用户liubin的用户主目录。 如果这个网站的操作系统是LINUX,那就是表示/home/liubin。 /lib:这个目录里存放着系统最基本的动态链接共享库,其作用类似于Windows里的.dll文件。几乎所有的应用程序都需要用到这些共享库。 /lost+found:这个目录平时是空的,当系统不正常关机后,这里就成了一些无家可归的文件的避难所。对了,有点类似于DOS下的.chk文件

Linux下各目录及其作用

微笑、不失礼 提交于 2020-03-31 18:17:54
目录及其作用 /:根目录,一般根目录下只存放目录,不要存放件,/etc、/bin、/dev、/lib、/sbin应该和根目录放置在一个分区中 /bin: /usr/bin: 可执行二进制文件的目录,如常用的命令ls、tar、mv、cat等。 /boot:放置linux系统启动时用到的一些文件。/boot/vmlinuz 为 linux 的内核文件,以及 /boot/gurb。建议单独分区,分区大小100M即可 /dev:存放linux系统下的设备文件,访问该目录下某个文件,相当于访问某个设备,常用的是挂载光驱 mount /dev/cdrom /mnt。 /etc:系统配置文件存放的目录,不建议在此目录下存放可执行文件,重要的配置文件有 /etc/inittab、/etc/fstab、/etc/init.d、/etc/X11、/etc/sysconfig、/etc/xinetd.d修改配置文件之前记得备份。 注:/etc/X11 存放与 x windows 有关的设置。 /home:系统默认的用户家目录,新增用户账号时,用户的家目录都存放在此目录下,~表示当前用户的家目录,~edu 表示用户 edu 的家目录。建议单独分区,并设置较大的磁盘空间,方便用户存放数据 /lib: /usr/lib: /usr/local/lib:系统使用的函数库的目录,程序在执行过程中

linux目录

人走茶凉 提交于 2020-03-31 18:16:03
/: 根目录,一般根目录下只存放目录,不要存放文件,/etc、/bin、/dev、/lib、/sbin应该和根目录放置在一个分区中 /bin:/usr/bin: 可 执行二进制文件的目录,如常用的命令ls、tar、mv、cat等。 /boot: 放置linux系统启动时用到的一些文件。/boot/vmlinuz为linux的内核文件,以及/boot/gurb。 建议单独分区,分区大小100M即可 /dev: 存放linux系统下的设备文件,访问该目录下某个文件,相当于访问某个设备,常用的是挂载光驱mount /dev/cdrom /mnt。 /etc: 系统配置文件存放的目录,不建议在此目录下存放可执行文件,重要的配置文件有/etc/inittab、/etc/fstab、/etc/init.d、/etc/X11、/etc/sysconfig、/etc/xinetd.d修改配置文件之前记得备份。 注:/etc/X11存放与x windows有关的设置。 /home: 系统默认的用户家目录,新增用户账号时,用户的家目录都存放在此目录下,~表示当前用户的家目录,~test表示用户test的家目录。 建议单独分区,并设置较大的磁盘空间,方便用户存放数据 /lib:/usr/lib:/usr/local/lib: 系统使用的函数库的目录,程序在执行过程中

Linux内核学习第五周 系统调用

╄→尐↘猪︶ㄣ 提交于 2020-03-31 13:56:33
一、实验截图 二、系统调用流程图: 三、总结:系统调用过程分析 linux 的系统调用过程:用户程序 →C 库(即 API ): INT 0x80 →system_call→系统调用服务例程→内核程序。我们常说的用户 API 其实就是系统提供的 C 库。 系统调用是通过软中断指令 INT 0x80 实现的,而这条 INT 0x80 指令就被封装在 C 库的函数中。软中断和我们常说的硬中断不同之处在于,软中断是由指令触发的,而不是由硬件外设引起的。 INT 0x80 这条指令的执行会让系统跳转到一个预设的内核空间地址,它指向系统调用处理程序,即 system_call 函数。系统调用处理程序 system_call 并不是系统调用服务例程,系统调用服务例程是对一个具体的系统调用的内核实现函数,而系统调用处理程序是在执行系统调用服务例程之前的一个引导过程,是针对 INT 0x80 这条指令,面向所有的系统调用的。简单来讲,执行任何系统调用,都是先通过调用 C 库中的函数,这个函数里面就会有软中断 INT 0x80 语句,然后转到执行系统调用处理程序 system_call , system_call 再根据具体的系统调用号转到执行具体的系统调用服务例程。 system_call 函数是怎么找到具体的系统调用服务例程的呢?通过系统调用号查找系统调用表 sys_call_table

linux安装redis

ぐ巨炮叔叔 提交于 2020-03-31 12:31:35
1 。进入根目录 wget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3.0.2.tar.gz (下载完成之后就在根目录下,是个压缩包) 解压 tar -xvf redis-3.0.2.tar.gz 解压完成之后也在根目录 包名就是redis-3.0.2 编译 ,因为里面的程序都是用C编写的,需要编译才能被LINUX执行 。进入解压之后的包redis-3.0.2,编译指令 :make 4 编译完成之后会在 redis-3.0.2/src 里面生成一堆文件 5 安装: 在 redis-3.0.2/里面执行 make PREFIX=/usr/local/redis install 指定安装位置在/usr/local/redis目录下 安装完成之后 /usr/local/redis/bin 里面有若干文件,其中 redis-server 是服务器端程序,redis-cli是客户端程序 配置 回到根目录进入 redis-3.0.2/ 里面有个配置文件 redis.conf 需要移动到 usr/local/redis 里面 cp redis.conf /usr/local/redis 完成之后进入 /usr/local/redis 可以看到跟bin目录同级存在的有个redis.conf ==================================

itop4412开发板编译QtE5.7源码

陌路散爱 提交于 2020-03-31 10:54:42
该章节用到的文件可以在网盘的“iTOP4412 开发板资料汇总(不含光盘内容)\iTOP- 4412 开发板系统源码及镜像(其他)\QtE5.7 移植资料\iTOP-4412-QtE-移植 QtE5.7 系 统.zip”文件中找到。 7.2.3.1 编译器版本 编译 QtE5.7 用到的编译器是: “arm-2014.05-29-arm-none-linux-gnueabi-i686-pc-linux-gnu.tar.bz2” 将编译器拷贝到“/usr/local/arm”目录下,并解压。 使用命令“cd”(一定要使用 root 账户),接着使用“vim .bashrc”命令,打开环境 变量配置文件。修改环境变量配置文件最底行(取消注释),如下图所示。 <ignore_js_op> 接着还需要更新一下环境变量,如下图所示,使用命令“source .bashrc”。 <ignore_js_op> 最后做一下环境变量测试。 重启下控制台后,在 Ubuntu 控制台中输入“arm-none-linux-gnueabi-gcc -v”,然 后回车,会出现如下图所示内容。 <ignore_js_op> 7.2.3.2 编译触摸 解压源码 tslib-1.4.tar.gz,然后执行如下命令。 cd tslib ./autogen.sh ./configure CC=arm-none-linux

ovirt安装linux虚拟机,并安装ovirt guest agent代理程序

这一生的挚爱 提交于 2020-03-31 10:52:24
1.新建虚拟机 2.操作系统选择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7.x x64,优化目标选择服务器,名称为centos7.7,网卡选择ovirtmgmt,实例镜像处点击创建,新建一个虚拟磁盘。 3.磁盘大小分配20G,接口保持默认VirtIO-SCSI,存储域选择共享存储,分配策略选择预分配的,最后点击确定。 4.点击左边系统界面,给虚拟机分配内存、cpu 5.来到引导选项,附加cd,选择CentOS7.7的镜像,然后点击确定。 6.点击只运行一次 7.在这里将光驱移动到第一个选项。 8.按ESC进入boot menu 9.按1,从光驱启动 10.已经进入到CentOS的安装界面 11.安装好了之后,虽然能正常使用,但是并没有获取到这台虚拟机的ip地址,需要安装ovirt guest agent的代理程序。 12.进入命令行,输入 yum install centos-release-ovirt43 yum install ovirt-guest-agent-common 进行安装 13.安装好agent之后,就获取到虚拟机的ip地址了。 来源: 51CTO 作者: wx57a148bba0841 链接: https://blog.51cto.com/964678615/2483310

Linux默认有7个运行级

二次信任 提交于 2020-03-31 08:40:06
从运行级0到运行级6,每一个运行级所对应的含义如下: 运行级0:关机。 运行级1:单用户模式,系统出现问题时可使用这种模式进入系统维护,典型的使用场景是在忘记root密码时可进入此模式修改root密码。 运行级2:多用户模式,但是没有网络连接。 运行级3:完全多用户模式,这也是Linux服务器最常见的运行级。 运行级4:保留未使用。 运行级5:窗口模式,支持多用户,支持网络。 运行级6:重启。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Juvenile/p/12602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