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文件系统

Linux常用命令大全

人盡茶涼 提交于 2019-12-16 03:49:28
系统信息 arch 显示机器的处理器架构(1) uname -m 显示机器的处理器架构(2) uname -r 显示正在使用的内核版本 dmidecode -q 显示硬件系统部件 - (SMBIOS / DMI) hdparm -i /dev/hda 罗列一个磁盘的架构特性 hdparm -tT /dev/sda 在磁盘上执行测试性读取操作 cat /proc/cpuinfo 显示CPU info的信息 cat /proc/interrupts 显示中断 cat /proc/meminfo 校验内存使用 cat /proc/swaps 显示哪些swap被使用 cat /proc/version 显示内核的版本 cat /proc/net/dev 显示网络适配器及统计 cat /proc/mounts 显示已加载的文件系统 lspci -tv 罗列 PCI 设备 lsusb -tv 显示 USB 设备 date 显示系统日期 cal 2007 显示2007年的日历表 date 041217002007.00 设置日期和时间 - 月日时分年.秒 clock -w 将时间修改保存到 BIOS 关机 (系统的关机、重启以及登出 ) shutdown -h now 关闭系统(1) init 0 关闭系统(2) telinit 0 关闭系统(3) shutdown -h hours

Linux常用命令大全

自闭症网瘾萝莉.ら 提交于 2019-12-16 03:34:47
Linux常用命令大全(非常全!!!) 最近都在和Linux打交道,感觉还不错。我觉得Linux相比windows比较麻烦的就是很多东西都要用命令来控制,当然,这也是很多人喜欢linux的原因,比较短小但却功能强大。我将我了解到的命令列举一下,仅供大家参考: 系统信息 arch 显示机器的处理器架构 uname -m 显示机器的处理器架构 uname -r 显示正在使用的内核版本 dmidecode -q 显示硬件系统部件 - (SMBIOS / DMI) hdparm -i /dev/hda 罗列一个磁盘的架构特性 hdparm -tT /dev/sda 在磁盘上执行测试性读取操作 cat /proc/cpuinfo 显示CPU info的信息 cat /proc/interrupts 显示中断 cat /proc/meminfo 校验内存使用 cat /proc/swaps 显示哪些swap被使用 cat /proc/version 显示内核的版本 cat /proc/net/dev 显示网络适配器及统计 cat /proc/mounts 显示已加载的文件系统 lspci -tv 罗列 PCI 设备 lsusb -tv 显示 USB 设备 date 显示系统日期 cal 2007 显示2007年的日历表 date 041217002007.00 设置日期和时间 - 月日时分年

磁盘分区与挂载

依然范特西╮ 提交于 2019-12-15 17:43:39
(整理自《鸟哥的Linux私房菜》基础篇) 1. 观察磁盘分区的状态 1.1lsblk 列出系统上的所有磁盘列表 lsblk可以看成list block device的简称,就是列出所有存储设备的意思。 我们来谈谈默认输出的信息有哪些: • NAME:就是装置的文件名啰!会省略 /dev 等前导目录 • MAJ:MIN:其实核心认识的装置都是透过这两个代码来熟悉的!分别是主要:次要装置代码 • RM:是否为可卸除装置 (removable device),如光盘、USB 磁盘等等 • SIZE:容量 • RO:是否为只读装置 • TYPE:是磁盘 (disk)、分区槽 (partition) 还是只读存储器 (rom) 等输出 • MOUTPOINT:挂载点 1.2 blkid 列出装置的 UUID 等参数 虽然 lsblk 已经可以使用 -f 来列出文件系统与装置的 UUID 数据,不过,直接使用 blkid 也可以来找出装置的 UUID。 1.3 parted 列出磁盘的分区表类型与分区信息(此命令也可以进行分区) 2. 磁盘分区: gdisk/fdisk MBR 分区表请使用 fdisk 分区, GPT 分区表请使用 gdisk 分区。 这两个工具软件的操作很类似,执行了该软件后,可以通过该软件内部的说明数据来操作。 下面先以GPT的gdisk为例: 你应该要通过 lsblk

Linux常用命令大全

匆匆过客 提交于 2019-12-15 17:37:17
Linux常用命令大全(非常全!!!) linux命令手册(官方文档) 菜鸟教程 系统信息 arch 显示机器的处理器架构 uname -m 显示机器的处理器架构 uname -r 显示正在使用的内核版本 dmidecode -q 显示硬件系统部件 - (SMBIOS / DMI) hdparm -i /dev/hda 罗列一个磁盘的架构特性 hdparm -tT /dev/sda 在磁盘上执行测试性读取操作 cat /proc/cpuinfo 显示CPU info的信息 cat /proc/interrupts 显示中断 cat /proc/meminfo 校验内存使用 cat /proc/swaps 显示哪些swap被使用 cat /proc/version 显示内核的版本 cat /proc/net/dev 显示网络适配器及统计 cat /proc/mounts 显示已加载的文件系统 lspci -tv 罗列 PCI 设备 lsusb -tv 显示 USB 设备 date 显示系统日期 cal 2007 显示2007年的日历表 date 041217002007.00 设置日期和时间 - 月日时分年.秒 clock -w 将时间修改保存到 BIOS 关机 (系统的关机、重启以及登出 ) shutdown -h now 关闭系统 init 0 关闭系统 telinit 0

Linux文件系统管理

爱⌒轻易说出口 提交于 2019-12-15 16:51:15
(整理自《鸟哥的Linux私房菜》书籍) 1. 文件系统特性 我们都知道磁盘分区完毕后还需要进行格式化(format),之后操作系统才能够使用这个文件系统。 为什么需要进行『格式化』呢?这是因为每种操作系统所设定的文件属性/权限并不相同, 为了存放这些文件所需的数据,因此就需要将分区槽进行格式化,以成为操作系统能够利用的文件系统格式(filesystem)。 一个可被挂载的数据为一个文件系统而不是一个分区槽。 文件系统是如何运作的? 这与操作系统的文件数据有关。较新的操作系统的文件数据除了文件实际内容外, 通常含有非常多的属性,例如 Linux 操作系统的文件权限(rwx)与文件属性(拥有者、群组、时间参数等)。 文件系统通常会将这两部份的数据分别存放在不同的区块,权限与属性放置到 inode 中,至于实际数据则放置到 data block 区块中。还有一个超级区块 (superblock) 会记录整个文件系统的整体信息,包括 inode 与 block 的总量、使用量、剩余量等。 每个 inode 与 block 都有编号,至于这三个数据的意义可以简略说明如下: • superblock:记录此 filesystem 的整体信息,包括 inode/block 的总量、使用量、剩余量, 以及文件系统的格式与相关信息等; • inode:记录文件的属性,一个文件占用一个 inode

Linux 文件系统简介(FHS:Filesystem Hierarchy Standard)

耗尽温柔 提交于 2019-12-15 07:47:15
一,linux的目录结构 /bin:所有用户都可以使用的可执行程序 /sbin:系统管理员使用的可执行程序 /boot:引导加载器必须用到的静态文件:kernel,initramfs,grub等。 /dev:设备文件和特殊文件(虚拟设备等)。设备有2种 字符设备(线性设备,有顺序依次处理):逐个字符处理。比如,显示器,键盘等 块设备(随机设备,无顺序跳跃处理):多个字符一起处理。比如,硬盘等 /etc:进程的配置文件。必须是文本文件。它下面必须有以下4个目录 opt:Configuration for /opt X11:Configuration for the X Window system(optional) sgml:Configuration for SGML(optional) xml:Configuration for XML(optional) /home:用户使用的家目录的集中位置。 /root:管理员的家目录。 /lib:为系统启动或者/bin和/sbin目录下的可执行程序提供共享库,以及为内核提供内核模块。 libc.so.*:动态链接的C库。 ld*:运行时的链接器/加载器 /lib/modules目录:用于存放内核模块的目录。 /lib64:64系统的动态库文件 /media:便携式设备挂载点,比如cdrom,软盘,u盘等 /mnt:其他文件系统的临时挂载点

Linux磁盘和文件系统管理

久未见 提交于 2019-12-15 07:11:37
查看硬盘分区:fdisk-l。 硬盘创建分区:fdisk 硬盘名字 n:新建分区 w:保存退出 p:列出硬盘分区 d:删除分区 t:更改类型 重新读取分区:partprobe 硬盘名称 创建文件系统(格式化硬盘) 1) 创建EXT3分区:mkfs -t ext3 分区名称 或 mkfs.ext3 分区名称 2) 创建FAT分区:mkfd -t vfat -F 32 分区名称 3) 创建swap文件系统(虚拟内存) mkswap 分区名 创建swap文件系统 swapon 分区名 启用swap swapoff 分区名 关闭swap 手工挂载:mount 硬盘名称 文件名(挂载位置) 手工卸载:umout 硬盘名称/文件名(挂载位置) 查看挂载情况:mount 自动挂载文件:/etc/fstab/ 设备名 挂载点 文件系统类型 挂载参数(default) 0 0 第一个0:代表是否需要dump备份,1代表需要,0代表不需要 第二个0:代表系统启动时检测磁盘的优先级;0代表不检测,1代表优先检测,2代表其次 实现光盘自动挂载 tail -1 /etc/fstab /dev/cdrom /mnt iso9660 defaults 0 0 9. 查看硬盘使用情况:df -hT 10. cat /proc/meminfo :查看内存使用情况 来源: CSDN 作者: feiteng2019

【linux】根文件系统相关知识

流过昼夜 提交于 2019-12-15 01:09:32
根文件系统什么时候挂载?先将**/dev/ram0**挂载,而后执行/linuxrc.等其执行完后。切换根目录,再挂载具体的根文件系统.根文件系统执行完之后,也就是到了Start_kernel()函数的最后,执行init的进程,也就第一个用户进程。对系统进行各种初始化的操作。 /bin :该目录下的命令可以同时被root和一般账号所使用。 /sbin :该目录下存放 系统命令 ,即只有 系统管理员(root) 能够使用的命令,系统命令还可以存放在 /usr/sbin,/usr/local/sbin 目录下,/sbin目录中存放的是 基本的系统命令 ,它们用于启动系统和修复系统。 /dev :该目录下存放的是设备文件。 /etc :该目录下存放着系统主要的配置文件。 /lib :该目录下存放共享库和可加载的驱动程序。 /home :对于每个 普通用户 ,在/home目录下都有一个以用户名命名的子目录,里面存放 该用户相关的配置文件 。 /root : 系统管理员(root)的主目录, 对应普通用户/home下的某个子目录 。 /usr :里面存放的是共享、 只读的程序和数据 。 /var : 与/usr目录相反,/var目录中存放可变的数据 ,比如spool目录(mail,news)。 /proc : 里面的目录,文件都是由内核临时生成的,用来 表示系统的运行状态

Linux常用命令大全

半世苍凉 提交于 2019-12-15 00:37:45
Linux常用命令大全(非常全!!!)最近都在和Linux打交道,感觉还不错。我觉得Linux相比windows比较麻烦的就是很多东西都要用命令来控制,当然,这也是很多人喜欢linux的原因,比较短小但却功能强大。我将我了解到的命令列举一下,仅供大家参考: 系统信息 arch 显示机器的处理器架构 uname -m 显示机器的处理器架构 uname -r 显示正在使用的内核版本 dmidecode -q 显示硬件系统部件 - (SMBIOS / DMI) hdparm -i /dev/hda 罗列一个磁盘的架构特性 hdparm -tT /dev/sda 在磁盘上执行测试性读取操作 cat /proc/cpuinfo 显示CPU info的信息 cat /proc/interrupts 显示中断 cat /proc/meminfo 校验内存使用 cat /proc/swaps 显示哪些swap被使用 cat /proc/version 显示内核的版本 cat /proc/net/dev 显示网络适配器及统计 cat /proc/mounts 显示已加载的文件系统 lspci -tv 罗列 PCI 设备 lsusb -tv 显示 USB 设备 date 显示系统日期 cal 2007 显示2007年的日历表 date 041217002007.00 设置日期和时间 - 月日时分年.秒

Linux磁盘术语描述

亡梦爱人 提交于 2019-12-14 21:57:01
文章目录 Linux磁盘术语描述 什么是磁盘 软盘(Floppy Disk) 硬盘 硬盘的接口类型 IDE SATA SCSI 光纤通道 SAS 非DOS分区 主分区 扩展分区 分区格式 FAT16 FAT32 NTFS ext2、ext3 什么是格式化 低级格式化低级格式化 高级格式化高级格式化 Linux磁盘术语描述 什么是磁盘 磁盘就是计算机的外部存储器设备,即将圆形的磁性盘片装在一个方的密封盒子里,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磁盘表面划伤,导致数据丢失。简单地讲,就是一种计算机信息载体,也可以反复地被改写。磁盘有软盘和硬盘之分: 软盘(Floppy Disk) 软盘是个人计算机(PC)中最早使用的可移介质。软盘的读写是通过软盘驱动器完成的。软盘驱动器设计能接收可移动式软盘,目前常用的就是容量为1.44MB的3.5英寸软盘。软盘存取速度慢,容量也小,但可装可卸、携带方便。作为一种可移贮存方法,它是用于那些需要被物理移动的小文件的理想选择。 硬盘 硬盘是电脑主要的存储媒介之一,由一个或者多个铝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组成。碟片外覆盖有铁磁性材料。硬盘有固态硬盘(SSD 盘,新式硬盘)、机械硬盘(HDD 传统硬盘)、混合硬盘(HHD 一块基于传统机械硬盘诞生出来的新硬盘)。SSD采用闪存颗粒来存储,HDD采用磁性碟片来存储,混合硬盘(HHD: Hybrid Hard Di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