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文件系统

GFS分布式文件系统集群(实例!!!)

坚强是说给别人听的谎言 提交于 2019-12-18 23:44:29
GFS分布式文件系统集群项目 群集环境 卷类型 卷名称 卷类型 空间大小 Brick dis-volume 分布式卷 40G node1(/b1)、node2(/b1) stripe-volume 条带卷 40G node1(/c1)、node2(/c1) rep-volume 复制卷 20G node3(/b1)、node4(/b1) dis-stripe 分布式条带卷 40G node1(/d1)、node2(/d1)、node3(/d1)、node4(/d1) dis-rep 分布式复制卷 20G node1(/e1)、node2(/e1)、node3(/e1)、node4(/e1) 实验准备 1、为四台服务器服务器每台添加4个磁盘 2、修改服务器的名称 分别修改为node1、node2、node3、node4 [root@localhost ~]#hostnamectl set-hostname node1 [root@localhost ~]# su 3、将四台服务器上的磁盘格式化,并挂载 在这里我们使用脚本执行挂载 #进入opt目录 [root@node1 ~]# cd /opt #磁盘格式化、挂载脚本 [root@node1 opt]# vim a.sh #! /bin/bash echo "the disks exist list:" fdisk -l |grep

Linux磁盘管理

让人想犯罪 __ 提交于 2019-12-18 16:44:11
df命令 1.查看文件系统硬盘使用情况,linux硬盘不能直接使用必须有挂载点。 2.df -h 是适当的显示磁盘的单位 3.df -i 查看磁盘inode信息,inode满了,即使磁盘有空间也写不进去 du命令 1.查看一个目录或文件大小,为什么用ls 和 du 查看文件的大小不一样呢。  因为磁盘存储有一个块儿的概念,最小块儿是4k,不满足4k的也按4k。 磁盘分区 1.查看磁盘命令,还可以给磁盘分区 fdisk -l 把系统中有的磁盘列出来 2.如果新插入了硬盘需要reboot重启主机 3.重启机器后可以看到新加的磁盘显示出来了。 4.fdisk /dev/sdb 给磁盘分区 5.-n 新建分区 -p 打印分区表 -d 删除分区 p 建立主分区 l 逻辑分区 6.主分区建立成功 7,逻辑分区从sdb5开始,逻辑分区一定是连续的,sdb5 6 7 磁盘格式化(只有格式化的分区才能被挂载) 1.center os支持的文件系统格式 cat /etc/filesystems 2.mount 命令查看磁盘是什么系统 / 和 boot 都是xfs [root@bogon ~]# mount|grep 'xfs' /dev/mapper/centos-root on / type xfs (rw,relatime,seclabel,attr2,inode64,noquota)

6.分区规划和使用

老子叫甜甜 提交于 2019-12-18 00:20:12
扇区默认的大小512字节 一块硬盘的“艺术”之旅 • 识别硬盘 => 分区规划 => 格式化 => 挂载使用 毛坯楼层 => 打隔断 => 装修 =>入驻 一、识别硬盘 虚拟机server: [root@server0 ~]# lsblk #查看当前系统识别的硬盘 NAME MAJ:MIN RM SIZE RO TYPE MOUNTPOINT vda 252:0 0 10G 0 disk └─vda1 252:1 0 10G 0 part / vdb 252:16 0 10G 0 disk [root@server0 ~]# 二、分区规划 分区模式:MBR 主引导记录的模式 MBR分区类型:主分区、扩展分区、逻辑分区 最多只能有4个主分区 至多只能有一个扩展分区 逻辑分区可以有无数个,需要建立在扩展分区之上 划分3个主分区,一个扩展分区,n个逻辑分区 最大的空间支持2.2TB GRT分区最大支持18EB eg: [root@server0 ~]# fdisk /dev/vdb n 创建新的分区----->回车----->回车---->回车----->在last结束时 +2G p 查看分区表 n 创建新的分区----->回车----->回车---->回车----->在last结束时 +2G d 删除分区 w 保存并退出 [root@server0 ~]# ls /dev/vdb[1

CentOS系统启动流程你懂否

空扰寡人 提交于 2019-12-17 16:51:10
一、Linux内核的组成 相关概念: Linux系统的组成部分:内核+根文件系统 内核:进程管理、内存管理、网络协议栈、文件系统、驱动程序。 IPC(Inter-Process Communication进程间通信):就是指多个进程之间相互通信,交换信息的方法。Linux IPC基本上都是从Unix平台上继承而来的。主要包括最初的Unix IPC,System V IPC以及基于Socket的IPC。另外,Linux也支持POSIX IPC。 运行中的系统环境可分为两层:内核空间、用户空间; 内核空间:内核代码(系统调用) 用户空间:应用程序(进程或线程) 内核设计流派: 单内核设计:把所有的功能集成于同一个程序;(Linux) 微内核设计:每种功能都使用一个单独的子系统实现;(Windows solarls) Linux内核特点: (1)支持模块化:.KO(kernel object) (2)支持模块运动时动态装载或卸载 组成部分: 核心文件:/boot/Vmliuz-VERSION-release ramdirk: CentOS5:/boot/initrd-VERSION-release.img CentOS6,7:/boot/initramfs-VERSION-release.img 二、CentOS系统启动流程 总体启动顺序: POST(加点自检)-->Boot

10-1 磁盘存储和文件系统

好久不见. 提交于 2019-12-16 19:07:39
磁盘存储和文件系统 管理分区 列出块设备: lsblk 创建分区使用: fdisk 创建MBR分区 gdisk 创建GPT分区 parted 高级分区操作 重新设置内存中的内核分区表版本: partprobe partx -a(增加);partx -d(删除)(CentOS6) kpartx 分区工具fdisk和gdisk gdisk /dev/sdb 类fdisk 的GPT分区工具 fdisk -l [-u] [device...] 查看分区 fdisk /dev/sdb 管理分区 子命令: p 分区列表 t 更改分区类型 n 创建新分区 d 删除分区 v 校验分区 u 转换单位 w 保存并退出 q 不保存并退出 同步分区表: 查看内核是否已经识别新的分区 cat /proc/partations centos6通知内核重新读取硬盘分区表 新增分区用: partx -a /dev/DEVICE kpartx -a /dev/DEVICE -f: force 删除分区用: partx -d --nr M-N /dev/DEVICE CentOS 5,7: 使用partprobe partprobe [/dev/DEVICE] 文件系统 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用于明确存储设备或分区上的文件的方法和数据结构;即在存储设备上组织文件的方法

文件系统的简单操作

隐身守侯 提交于 2019-12-16 13:16:35
(整理自《鸟哥的Linux私房菜》书籍) 1. 磁盘与目录的容量 • df:列出文件系统的整体磁盘使用量; • du:评估文件系统的磁盘使用量(常用在推估目录所占容量) 2. 实体链接与符号链接: ln 在 Linux 底下的链接文件有两种,一种是类似 Windows 的快捷方式功能的文件,可以让你快速的链接到目标文件(或目录); 另一种则是透过文件系统的 inode 连结来产生新档名,而不是产生新文件!这种称为实体链接 (hard link)。 § Hard Link ( 硬链接) 硬链接只是在某个目录下新增一个文件链接到某 inode 号码的关连记录而已。 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我系统有个 /root/crontab 他是 /etc/crontab 的实体链接,也就是说这两个档名连结到同一个 inode , 自然这两个文件名的所有相关信息都会一模一样(除了文件名之外)。实际的情况可以如下所示: 你可以发现两个档名都连结到 34474855 这个 inode 号码,是否文件的权限/属性完全一样呢? 一样的,因为这两个文件名其实指向的是一模一样的文件。而且你也会发现第二个字段由原本的 1 变成 2 了! 那个字段称为链接,这个字段的意义为:『有多少个档名链接到这个 inode 号码』的意思。 如果将读取到正确数据的方式画成示意图,就类似如下画面: 上图的意思是,你可以透过 1 或 2

Linux常用命令全集

风流意气都作罢 提交于 2019-12-16 12:32:19
系统信息 arch 显示机器的处理器架构(1) uname -m 显示机器的处理器架构(2) uname -r 显示正在使用的内核版本 dmidecode -q 显示硬件系统部件 - (SMBIOS / DMI) hdparm -i /dev/hda 罗列一个磁盘的架构特性 hdparm -tT /dev/sda 在磁盘上执行测试性读取操作 cat /proc/cpuinfo 显示CPU info的信息 cat /proc/interrupts 显示中断 cat /proc/meminfo 校验内存使用 cat /proc/swaps 显示哪些swap被使用 cat /proc/version 显示内核的版本 cat /proc/net/dev 显示网络适配器及统计 cat /proc/mounts 显示已加载的文件系统 lspci -tv 罗列 PCI 设备 lsusb -tv 显示 USB 设备 date 显示系统日期 cal 2007 显示2007年的日历表 date 041217002007.00 设置日期和时间 - 月日时分年.秒 clock -w 将时间修改保存到 BIOS 关机 (系统的关机、重启以及登出 ) shutdown -h now 关闭系统(1) init 0 关闭系统(2) telinit 0 关闭系统(3) shutdown -h hours

linux nand flash常用命令

孤街浪徒 提交于 2019-12-16 11:43:25
使用命令前用cat /proc/mtd 查看一下mtdchar字符设备;或者用ls -l /dev/mtd* #cat /proc/mtd dev: size erasesize name mtd0: 00c00000 00020000 “ROOTFS” mtd1: 00200000 00020000 “BOOTLOADER” mtd2: 00200000 00020000 “KERNEL” mtd3: 03200000 00020000 “NAND ROOTFS partition” mtd4: 04b00000 00020000 “NAND DATAFS partition” 为了更详细了解分区信息用mtd_debug命令 #mtd_debug info /dev/mtdX (不能使用mtdblockX, mtdblockX 只是提供用來 mount 而已) mtd.type = MTD_NORFLASH mtd.flags = mtd.size = 12582912 (12M) mtd.erasesize = 131072 (128K) mtd.oobblock = 1 mtd.oobsize = 0 mtd.ecctype = (unknown ECC type – new MTD API maybe?) regions = 0 命令:flash_erase 作用

Linux的文件系统

旧街凉风 提交于 2019-12-16 10:57:38
  linux文件系统支持多种不同的文件系统。如ext,ext2,ext3,ext4之类的文件系统.   linux引入了虚拟文件系统VFS,屏蔽了各种文件系统的差别,为处理各种不同的文件系统提供了 统一的接口。 一 Linux的文件系统的结构   linux的文件系统是树形结构的。   /表示根目录,.当前目录,..上级目录,../..上上级这些就不用说了    需要注意的是   linux文件系统区分大小写,而且linux的文件没有扩展名的概念,也就是说 扩展名和文件类型无关。   目录大致就这样 2 Linux的inode   显然linux的目录也是一个文件。    linux对于文件的管理方法和Unix相同,文件名和文件控制信息分开管理。    inode实质上是系统管理的目录项,每个文件对应一个inode,每个inode有唯一的编号,叫做 inode号。    故而Linux的目录项由文件名和inode号两部分组成。    3 linux的文件类型    使用file命令识别文件类型 4 linux的文件访问权限 5 Linux的虚拟文件系统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theda/p/12044172.html

文件系统管理——挂载命令

烈酒焚心 提交于 2019-12-16 09:51:40
Linux中的移动硬盘、光盘、软盘等都要挂载之后才能使用,挂载就是将设备的设备文件名和挂载点联系起来的过程。 1、mount:显示已经挂载的设备: 2、挂载命令: mount -t 文件系统 -L卷标名\ -o特殊选项 设备文件名 挂载点 -t 文件系统:加入文件系统类型来指定挂载的类型,ext3、ext4、iso9660等文件系统 -L卷表明:挂载指定卷标的名称,而不是安装设备文件名挂载 将光盘挂载到指定的挂载点。 3、卸载命令: umount 设备文件名\挂载点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zhai1997/p/120468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