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我的大学四年——郭天祥

空扰寡人 提交于 2019-11-28 18:01:17
处大学的第八个学期,眼睁睁看着我大学四年最后的时光一点点逝去,再看看身边很多学生一天天的把时间就这样白白的荒费掉,我在内心里替他们惋惜,在即将结束我的大学本科生涯之际,在这里将我的大学四年生活与大家分享一下,也许能让有些同学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少走点弯路,大家要相信,大学,真的是很好的学习地方。 我2002年考入哈尔滨工程大学信通学院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在已经是我在本科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了。在我刚入校的时候对电子类知识一点也不懂,因为以前我比较喜欢经商,第一志愿报了经管学院,结果没被录取,被调到信通学院了,现在想来也挺好,刚上大学时认为在大学里当班长,或者能在学生会里混个什么小官当当就很好了,所以我从上大一就开始加入学校的学生会,还有系里的学生会,总竞选班干部什么的,后来也如了我的愿,官当了不少,大一时候根本不知道大学里要学什么东西,天天就是上课,那时一节课也不敢逃,天天上课、然后吃饭、回宿舍。周末还找几个同学诳诳街什么的,日子过得很平谈,但也感觉很充实,可能还带着刚离开高中校园的那种兴奋吧。 一年就这样过去了,接着就大二了,上学期也一样的过,和大一没什么区别,没有特别的事,天天打篮球,踢足球。等到大二下学期时,有一天我突然觉悟了,我想起了我曾经的梦想、我的追求、我的理想,想想我的将来会是什么样?我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那我必须在这方面学有所成,两年都快过去了,我是学电子的

Markdown入门

醉酒当歌 提交于 2019-11-28 17:52:53
##第一部分:测试 ### ABC #### ABC ```c++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a; int main() { scanf("%d", &a); printf("hello world\n"); return 0; }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百度一下](https://www.baidu.com/ ) <div align = center> <img src="https://i.imgur.com/klAVqnM.jpg" alt= "picture" style="zoom:40%" /> </div> ![olVgTEfMIUYKJJFKws5cnpA5](https://i.imgur.com/klAVqnM.jpg) <p align="center"><img src="https://latex.codecogs.com/gif.latex?\sum_{i=1}^n%20i%20\mu(i)"/></p> - Red - Green - Blue 1. 红色 2. 绿色 3. 蓝色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书名 | 作者 | 出版社 -----|-----|-----

Markdown入门

ⅰ亾dé卋堺 提交于 2019-11-28 17:50:29
第一部分:测试 ABC ABC #include<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a; int main() { scanf("%d", &a); printf("hello world\n"); return 0;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百度一下 Red Green Blue 红色 绿色 蓝色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大学语文 徐绍建 武汉大学出版社 算法竞赛入门经典训练指南 刘汝佳 清华大学出版社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齐民友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部分:感想 比我想象的棒很多,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写不好文档了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lfri/p/11417632.html

学习之学习--混沌大学商学院--第一课--HHR计划

隐身守侯 提交于 2019-11-28 17:26:20
《学习之学习》 第一课:混沌初开 李善友 1,课程目标:建立个人的多元思维模型,帮助企业找到创新驱动的增长战略。 2,创新:第二曲线创新,创新理论之父熊彼特。 3,核心课:第二曲线,非连续性,第一性原理;创新管理课:产品创新,营销创新,运营创新,模式创新,组织创新,战略创新;创新思维课:物理学思维,生物学思维,美学思维。 ----第一课,作业---- 未来一年(4个月)的学习目标: (1)建立自己的多元思维模型; (2)19年之前学完混沌的课程;(一个月三课)学分做到top3。 (3)为以后的创业路打好基本功,20年,恰谈HHR。 (4)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学习和思考。 第二课:思维模型: 第三课:刻意练习 第四课:逻辑思考: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yueyebigdata/p/11416129.html

论学历的重要性,不要在跟我说什么学历不要了!

久未见 提交于 2019-11-28 16:34:33
我本科学校是渣渣二本,研究生学校是985,现在毕业五年,校招笔试、面试,社招面试参加了两年了,就我个人的经历来说下这个问题。 这篇文章很长,但绝对是精华,相信我,读完以后,你会知道学历不好的解决方案,记得帮我点赞哦。 先说结论,无论赞不赞同,它本质就是这样:对于技术类工作而言,学历五年以内非常重要,但有办法弥补。五年以后,不重要。 目录: 张雪峰讲述的事实 我看到的事实 为什么会这样 非一流毕业生校招怎么办 非一流毕业生社招怎么办 一、张雪峰讲述的事实 腾讯娱乐的《演说家》节目播出后,“教育界的相声家”张雪峰老师又双叒上热搜了。 只不过这次不是讲段子,而是针对考研和学历问题和节目嘉宾“怼”了起来··· 张雪峰认为,考研是一种提升改变的机会 一辩 局座张召忠 在张雪峰老师讲述完自己的观点之后,局座发问:“马云、马化腾、乔布斯等都没有考研,学历并不高,怎么论证这一点呢?” 张雪峰老师回答说:“那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时代不同,环境不同了。再者,乔布斯本身是从常青藤名校退学的,你要先达到名校这个高度,而在中国要考名校是很难的。” 考了名校还不读?河南、山东考生听了想打人… 二答 鲁豫 鲁豫问张雪峰老师:你是因为真的相信考研会改变一些人的人生还是因为自己做这行所以才这么说? 张雪峰老师连续说了三遍:我是真的相信!还举了一个老家齐齐哈尔大学的例子。 我们进入社会后发现,几乎所有的大企业

计算机专业要不要读研?

[亡魂溺海] 提交于 2019-11-28 16:34:00
最近在博客上看到有许多的文章,在讨论计算机学生要不要读研、计算机专业读研的优势在哪里等等这一类的文章,我作为一名计算机系的研究生,其实还是有些许感慨的,看到这类文章不知道大家心中作何感想,反正我心里是很难堪的,现在的形势风云变化,谁能知道读研到底有没有用呢,那么我想来说说自己的观点,希望大家不要介怀。 首先呢,从我自身的考研的角度来说。其实,我觉得考研还是有用的,对于一些高考失利的学生来说,如果能够在本科读完之后继续读研那信心可算是很强大了;对于专科的同学来说,也切莫伤心,要知道,我们这一届的学生中,还是有几个专接本、本读硕这样来的,我不知道他们是为何要这样,是对高学历的追求、对工作的厌烦或者是迫于当前的工作形势来把大把的时间作用在学习上,我并不是不认可这样的做法,而是在我看来无论哪种形势,都最好能够上一个比较好些的学校进行学习,否则,岂不是浪费了这3年的时光了嘛。对我来说,进行读硕的好处就是接触到了现在比较火热的人工智能,其实,在我上本科的时候,都不知道计算机是干什么的,等到我本科毕业后,也不知道硕士是干什么的,等真正的进入之后,才能了解其中的真谛。硕士虽然读三年,少了三年社会工作经验,但是,其中的一段时间是进行校外实习的,如果抓的好的话,倒也无所谓,而且,硕士的同学也免不了有些大神级别的存在,可以与其为友,等以后工作,我们可以互相帮助。 对于不读硕的童鞋来说

一位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生的求职经历和感想

大兔子大兔子 提交于 2019-11-28 16:33:33
我的周围充斥着计算机专业‘工作经验比学历要重要’的观点,我从来都不否认,但是考研不仅仅是为了一纸文凭而已,考研是努力博取继续进修的机会,在学习更丰富更高层次的理论知识的同时,还争取时间付诸实践,锻炼专业技能。据工信部统计,虽然中国学习IT的学生很多,但IT人才仍然非常奇缺,因为在在IT人才中出现了严重的瓶颈,即大多数IT人员为基层人才,中高级人才还是供不应求。鉴于这一客观事实,考研还是很有必要的。 老师告诉我考学术型研究生是为了做学术研究,然而硕士研究生只是初级研究生,学术研究能力还较为薄弱,学术研究项目其实只能是由博士来做,这么来说的话考取学术型研究生就是为了考博,当然, 还有另外一个选择,做高校教师。这一理论是有事实根据的,其实国家硕士研究生发展中心对学术型研究生的定性就是考博做学术研究或做高校教师。但是莘莘学子并不了解国家对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目的,只是盲目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所以大学毕业感觉竞争力不够强,于是继续考研、攻读硕士学位充实自己,这种想法固然是好的,但是不了解真实情况,没能获得预期的实效。由于2009年以前的学术型硕士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硕士研究生是学术型的课程但是大部分确是不读博士出去找工作,大部分的单位都反映学术型硕士专业技能太差,工程研究能力弱,又没有什么学术研究能力,学术研究型项目其实也只能由博士来做,而所谓的学术型硕士根本没有什么研究能力。教育部觉得形势严峻

谈谈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差距

萝らか妹 提交于 2019-11-28 12:28:47
常听周围的人议论学历的重要性,在这我也想说一说。虽然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就业环境、工作待遇在现在的社会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我觉得这并不是个本质的差别。学历和收入本来就不成正比,没有上过大学的百万富翁也不在少数,Bill gates就大学没读完就创业了,但他却是世界上物质上最富有的人。 个人认为本科和研究生最大的差别在于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再学习的能力,这也是好多科研单位在同样的情况下更喜欢招研究生的一个原因。 现在国内的计算机相关方面研究生的教育,给大家最大的影响就是觉得多学几门科,给导师廉价打工,好多在读研究生也这样认为。学习是枯燥的,但是大多数人还是很认同终身学习的观点,我个人也非常赞同这种观点。国内的这种研究生教育模式其实是仿造国外的大学教育模式而来。我们从小到大,都是老师灌输着学,课堂上老师会把所有的知识点给你强调到,而在国外老师交给学生的是学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美国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普遍比中国学生的动手能力强,美国世界级的大科学家也比中国要多。现在的研究生,老师一般也是给学生布置一些项目,然后指导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具体的办法要自己在实践中自己去摸索。这就是我说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一般的本科习惯了老师的灌输学习模式,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偏弱。 由于个人爱好、家庭环境、就业压力等各种不同的原因,大学毕业后,有的人选择了工作,有的人选择了继续上学。但不论怎样

我们普通大学生和国内一流大学的学生差距到底在哪里?

别来无恙 提交于 2019-11-28 12:28:12
我们普通大学生和国内一流大学的学生差距到底在哪里?是因为我们的智商低,然后像滚雪球一样,越拉越大?我想不是的。当我听完腾讯今年在南大的暑假实习生招聘宣讲会之后,我总结了一些感悟。 最大的感受是氛围的差距。在整个宣讲会的过程中,如主持人的发言,游戏开发,产品经理,HR的发言和提问环节中同学们的发言中,我可以隐约的体会到某种叫做“情怀”的东西,暂且叫做南大校友的相互支持,这种东西太可贵了。在我的学校,只能在少数的几个老师和学生身上感受到,而这里几乎每位老师和学生都有一种情怀的传达。这种幸福完全消解了类似开会过程中的痛苦,再加上会上的各种独立思想的碰撞。然后,我再想想我与老师和同学们也就是仅仅局限于程序编写和技术细节的帮助。 然后就是平台的差距。在一般的大学,哪怕是211大学,有含金量的计算机类比赛并不多,甚至是没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不配合,学院不提倡。就算我们主动要求去参加比赛,也做不出来一些比较有价值的东西。所以这些机会和资源都流向国内的顶级大学的部分学生手里。他们通过高水平团队,高视野角度,高压力比赛或项目中得到提升,而我们普通学生想学习课外前沿技术途径可能也就是网上的教程,线下的培训机构。虽然这两者的平台差距在程序员的我眼里并没有什么,但是当我面对腾讯招聘暑假实习生之后,我才深深的感到差距是真真切切存在的。 最后就是学生态度、视野的差距。我们和985学生应该拥有不一样的期待值

太牛了!西工大研究生一期Science发了3篇文章!

岁酱吖の 提交于 2019-11-28 11:56:48
近期,西北工业大学生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下文简称“生态中心”)以西北工业大学为通讯作者单位在国际顶级期刊《科学(Science)》杂志同一期发表三篇研究长文(Research article),并以“反刍动物基因组”为专栏,登上了当期封面! 值得注意的是,这三篇文章的共同一作分别包括该校生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博士生林泽山、杨月、夏文豪,硕士生张晨州等。其中,博士生 林泽山这一次就斩获2篇 一作,而作为硕士生的 张晨州 获得一篇一作,均属超乎寻常! 在此之前,我们报道过华侨大学在读博士一作发了一篇Nature,学校直接奖励50万。很多学校也都有这个级别的奖励规定,甚至在珠海,奖励高达100万。如果按此计算, 博士生 林泽山一成果或 可换算成200万! 同一学校、同一研究中心同期发表3篇Science,本身就很罕见,而且需要了解的是,他们这个研究中心,成立也才三年多,真的不容易! 据悉,这一研究在国际上首次对反刍动物基因组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揭示了反刍动物部分重要特性的基因密码。其中,西北工业大学为两篇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另一篇论文是第一通讯作者单位。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些成果的产出中,生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所培养的研究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成果不仅标志着我校在生态与环境保护领域基础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更标志着我校在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