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时间

iOS底层原理-8.卡顿及优化

若如初见. 提交于 2020-01-22 13:17:07
文章目录 1. 卡顿的原因 2. 卡顿优化 3.卡顿的检测 1. 卡顿的原因 GPU的渲染是通过cpu计算好的结果给GPU来进行渲染的,每一帧的画面都得经过CPU计算然后渲染到GPU,在CPU计算的时候GPU就可能出现大量的等待时间; GPU渲染如果慢于CPU,可能导致CPU计算好的数据无法渲染; 2. 卡顿优化 cpu 尽量使用轻量级的对象,eg:如果不需要使用事件,可以使用CALayer代替UIView; 尽量不要频繁修改view的属性 尽量提前计算好布局,在有需要的时候一次性调整,不要多次修改; Autolayout会比设置frame 🎺更多的CPU资源; 控制线程的并发数量; 尽量把耗时操作放入子线程; 大图的解码放到子线程,渲染放到主线程; gpu 尽量避免短时间内大量图片的显示;多张图能合成一张尽量使用一张图显示; 尽量避免离屏渲染; layer.shouldRasterize=yes ,设置阴影 3.卡顿的检测 主要根据运行时 Runloop的运行逻辑 进行监听,第三方:LXDAppFluecyMoniltor; 来源: CSDN 作者: 简简单单_hosten 链接: https://blog.csdn.net/lym594887256/article/details/104068196

Linux查看CPU和内存使用情况

隐身守侯 提交于 2020-01-22 12:22:38
Linux查看CPU和内存使用情况 top命令   top命令是Linux下常用的性能分析工具,能够实时显示系统中各个进程的资源占用状况,类似于Windows的任务管理器。   运行 top 命令后,CPU 使用状态会以全屏的方式显示,并且会处在对话的模式 -- 用基于 top 的命令,可以控制显示方式等等。退出 top 的命令为 q (在 top 运行中敲 q 键一次)。    内容解释: 第一行(top):   15:24:36 系统当前时刻   14 days 系统启动后到现在的运作时间   3 users 当前登录到系统的用户,更确切的说是登录到用户的终端数 -- 同一个用户同一时间对系统多个终端的连接将被视为多个用户连接到系统,这里的用户数也将表现为终端的数目   load average 当前系统负载的平均值,后面的三个值分别为1分钟前、5分钟前、15分钟前进程的平均数,一般的可以认为这个数值超过 CPU 数目时,CPU 将比较吃力的负载当前系统所包含的进程 第二行(Tasks):   288 total 当前系统进程总数   1 running 当前运行中的进程数   287 sleeping 当前处于等待状态中的进程数   0 stoped 被停止的系统进程数   0 zombie 僵尸进程数 第三行(Cpus):   7.3% us 用户空间占用CPU百分比  

Android性能优化典范

梦想的初衷 提交于 2020-01-21 13:32:03
2015年伊始,Google发布了关于 Android性能优化典范的专题 ,一共16个短视频,每个3-5分钟,帮助开发者创建更快更优秀的Android App。课程专题不仅仅介绍了Android系统中有关性能问题的底层工作原理,同时也介绍了如何通过工具来找出性能问题以及提升性能的建议。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Android的渲染机制,内存与GC,电量优化。下面是对这些问题和建议的总结梳理。 0)Render Performance 大多数用户感知到的卡顿等性能问题的最主要根源都是因为渲染性能。从设计师的角度,他们希望App能够有更多的动画,图片等时尚元素来实现流畅的用户体验。但是Android系统很有可能无法及时完成那些复杂的界面渲染操作。Android系统每隔16ms发出VSYNC信号,触发对UI进行渲染,如果每次渲染都成功,这样就能够达到流畅的画面所需要的60fps,为了能够实现60fps,这意味着程序的大多数操作都必须在16ms内完成。 如果你的某个操作花费时间是24ms,系统在得到VSYNC信号的时候就无法进行正常渲染,这样就发生了丢帧现象。那么用户在32ms内看到的会是同一帧画面。 用户容易在UI执行动画或者滑动ListView的时候感知到卡顿不流畅,是因为这里的操作相对复杂,容易发生丢帧的现象,从而感觉卡顿。有很多原因可以导致丢帧,也许是因为你的layout太过复杂

Android性能优化典范

混江龙づ霸主 提交于 2020-01-21 13:31:43
http://www.cnblogs.com/xitang/p/4239818.html 0)Render Performance 大多数用户感知到的卡顿等性能问题的最主要根源都是因为渲染性能。从设计师的角度,他们希望App能够有更多的动画,图片等时尚元素来实现流畅的用户体验。但是Android系统很有可能无法及时完成那些复杂的界面渲染操作。Android系统每隔16ms发出VSYNC信号,触发对UI进行渲染,如果每次渲染都成功,这样就能够达到流畅的画面所需要的60fps,为了能够实现60fps,这意味着程序的大多数操作都必须在16ms内完成。 如果你的某个操作花费时间是24ms,系统在得到VSYNC信号的时候就无法进行正常渲染,这样就发生了丢帧现象。那么用户在32ms内看到的会是同一帧画面。 用户容易在UI执行动画或者滑动ListView的时候感知到卡顿不流畅,是因为这里的操作相对复杂,容易发生丢帧的现象,从而感觉卡顿。有很多原因可以导致丢帧,也许是因为你的layout太过复杂,无法在16ms内完成渲染,有可能是因为你的UI上有层叠太多的绘制单元,还有可能是因为动画执行的次数过多。这些都会导致CPU或者GPU负载过重。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工具来定位问题,比如可以使用HierarchyViewer来查找Activity中的布局是否过于复杂,也可以使用手机设置里面的开发者选项

Android性能优化典范

空扰寡人 提交于 2020-01-21 13:31:14
2015年伊始,Google发布了关于 Android性能优化典范的专题 , 一共16个短视频,每个3-5分钟,帮助开发者创建更快更优秀的Android App。课程专题不仅仅介绍了Android系统中有关性能问题的底层工作原理,同时也介绍了如何通过工具来找出性能问题以及提升性能的建议。主要从三个 方面展开,Android的渲染机制,内存与GC,电量优化。下面是对这些问题和建议的总结梳理。 0)Render Performance 大多数用户感知到的卡顿等性能问题的最主要根源都是因为渲染性能。从设计师的角度,他们希望App能够有更多的动画,图片等时尚元素来实现流畅的用 户体验。但是Android系统很有可能无法及时完成那些复杂的界面渲染操作。Android系统每隔16ms发出VSYNC信号,触发对UI进行渲染, 如果每次渲染都成功,这样就能够达到流畅的画面所需要的60fps,为了能够实现60fps,这意味着程序的大多数操作都必须在16ms内完成。 如果你的某个操作花费时间是24ms,系统在得到VSYNC信号的时候就无法进行正常渲染,这样就发生了丢帧现象。那么用户在32ms内看到的会是同一帧画面。 用户容易在UI执行动画或者滑动ListView的时候感知到卡顿不流畅,是因为这里的操作相对复杂,容易发生丢帧的现象,从而感觉卡顿。有很多原 因可以导致丢帧

CPU亲和性

让人想犯罪 __ 提交于 2020-01-21 09:12:46
cpu亲和性 CPU 亲和性(affinity) 就是进程要在某个给定的 CPU 上尽量长时间地运行而不被迁移到其他处理器的倾向性,Linux 内核进程调度器天生就具有被称为 软 CPU 亲和性的特性,这意味着进程通常不会在处理器之间频繁迁移,开发人员可以编程实现 硬 CPU 亲和性, 即设置进程或者线程到指定的cpu上执行 实例代码 C语言实例代码,CPU2核 # define _GNU_SOURCE # include <stdio.h> # include <sched.h> # include <unistd.h> int main ( ) { int cpus ; cpu_set_t setMask ; cpu_set_t getMask ; cpus = sysconf ( _SC_NPROCESSORS_CONF ) ; printf ( "cpu num:%d\n" , cpus ) ; CPU_ZERO ( & setMask ) ; CPU_SET ( 0 , & setMask ) ; // CPU_SET(1, &setMask); // CPU_SET(2, &setMask); // 多设置一个没什么用 if ( sched_setaffinity ( 0 , sizeof ( setMask ) , & setMask ) ) { return 1 ;

CUDA C编程权威指南 第一章

断了今生、忘了曾经 提交于 2020-01-21 05:05:46
基础 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是NVIDIA提出 CPU和GPU是的PCI-Express总线相连 cpu CPU则负责管理设备端的资源; CPU核心比较重,用来处理非常复杂的控制逻辑,以优化串行程序执行。 CPU线程:操作系统必须交替线程使用启用或关闭CPU执行通道以提供多线程处理功能。上下文的切换缓慢且开销大 gpu GPU用来提高计算密集型应用程序中并行程序段的执行速度, GPU代表了一种众核架构(many cores),包含多线程、MIMD(多指令多数据)、SIMD(单指令多数据),以及指令级并行。英伟达称:SIMT(单指令多线程) GPU核心较轻,用于优化具有简单控制逻辑的数据并行任务,注重并行程序的吞吐量。 GPU线程,GPU上的线程是高度轻量级的。 GPU性能 GPU容量特征:1. CUDA核心数 2. 内存大小 GPU性能评估: 1. 峰值计算性能,用GFlops(每秒十亿次浮点运算),TFlops(每秒万亿次浮点运算) 2. 内存带宽读取或写入数据的比率,GB/s 带宽是单位时间内可处理的数据量,通常表示为MB/s或GB/s。 吞吐量是单位时间内成功处理的运算数量,通常表示为gflops(即每秒十亿次的浮点运算数量) 异构架构 异构应用包含:主机代码和设备代码

linux --监控系统性能 vmstat

微笑、不失礼 提交于 2020-01-21 03:45:39
vmstat命令是最常见的Linux/Unix监控工具,可以展现给定时间间隔的服务器的状态值,包括服务器的CPU使用率,内存使用,虚拟内存交换情况,IO读写情况。这个命令是我查看Linux/Unix最喜爱的命令,一个是Linux/Unix都支持,二是相比top,我可以看到整个机器的CPU,内存,IO的使用情况,而不是单单看到各个进程的CPU使用率和内存使用率(使用场景不一样)。 一般vmstat工具的使用是通过两个数字参数来完成的,第一个参数是采样的时间间隔数,单位是秒,第二个参数是采样的次数,如: root@ubuntu:~# vmstat 2 1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1 0 0 3498472 315836 3819540 0 0 0 1 2 0 0 0 100 0 2表示每个两秒采集一次服务器状态,1表示只采集一次。 实际上,在应用过程中,我们会在一段时间内一直监控,不想监控直接结束vmstat就行了,例如: root@ubuntu:~# vmstat 2 procs -----------memory---------- --

linux性能监控命令

空扰寡人 提交于 2020-01-21 03:43:18
1, Top命令: 用于按一定的顺序显示所有正在运行而且处于活动状态的实时进程,而且会定期更新显示结果。这条命令显示了CPU的使用率、内存使用率、交换内存使用大小、高速缓存使用大小、缓冲区使用大小,进程PID、所使用命令以及其他。它还可以显示正在运行进程的内存和CPU占用多的情况。 derek@ubox:~$ top -H top - 22:00:25 up 1 min, 1 user, load average: 1.08, 0.37, 0.13 Threads: 222 total, 1 running, 221 sleeping, 0 stopped, 0 zombie %Cpu(s): 3.9 us, 0.4 sy, 0.0 ni, 93.7 id, 0.0 wa, 0.0 hi, 2.1 si, 0.0 st KiB Mem : 1016124 total, 250380 free, 193484 used, 572260 buff/cache KiB Swap: 1046524 total, 1046524 free, 0 used. 655092 avail Mem PID USER PR NI VIRT RES SHR S %CPU %MEM TIME+ COMMAND 1410 _apt 20 0 47084 5856 5416 S 7.6 0.6 0:01.61

linux性能监控工具

匆匆过客 提交于 2020-01-21 03:37:47
工具 简单介绍 top 查看进程活动状态以及一些系统状况 vmstat 查看系统状态、硬件和系统信息等 iostat 查看CPU 负载,硬盘状况 sar 综合工具,查看系统状况 mpstat 查看多处理器状况 netstat 查看网络状况 iptraf 实时网络状况监测 tcpdump 抓取网络数据包,详细分析 mpstat 查看多处理器状况 tcptrace 数据包分析工具 netperf 网络带宽工具 dstat 综合工具,综合了 vmstat, iostat, netstat 等多个信息 通常我们期望CPU能到达以下目标: (1)CPU利用率,如果CPU有100%利用率,那么应该到达这样一个平衡:65%-70%User Time,30%-35%System Time,0%-5%Idle Time; (2)上下文切换,上下文切换应该和CPU利用率联系起来看,如果能保持上面的CPU利用率平衡,大量的上下文切换是可以接受的; (3)可运行队列,每个可运行队列不应该有超过1-3个线程(每处理器),比如:双处理器系统的可运行队列里不应该超过6个线程。 Linux vmstat命令实战详解 vmstat命令是最常见的Linux/Unix监控工具,可以展现给定时间间隔的服务器的状态值,包括服务器的CPU使用率,内存使用,虚拟内存交换情况,IO读写情况。这个命令是我查看Linu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