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m开发板

ARM---搭建开发板的开发环境(x210v3s)

穿精又带淫゛_ 提交于 2019-12-03 14:59:25
以x210v3s为例 开发板介绍: 1、x210v3s,由深圳九鼎创展生产,目前已经停产。 2、CPU由三星公司生产叫S5PV210,目前已经停产。 3、S5PV210采用ARMv7架构CortexTM-A8系列。 4、支持android4.0和android2.3,Qt4.8。 5、启动设置:   拨码开关在下:通过USB口启动,   拨码开关在上:是通过SD卡启动,优先内置的SD卡(硬盘),如果内置的SD卡,没有启动信息,则会从外置的SD卡启动。 6、串口:   CPU带了四串口接口,但此开发板只外接了两个串口(UART0和UART2)。   注意,默认 andorid2.3,WINCE 使   用 uart0 作为调试串口,android4.0 和 linux 使用 uart2 作为调试串口。 7、SD卡槽:   有两个SD卡槽,只有右侧可以使用。 8、LED和蜂鸣器:   一个蜂鸣器,有5个LED,其中一个电源指示灯。   用于调试程序。 9、电源:   此开发板采用了电源管理芯片,长按3秒才能开机。   如果没有电源锁定程序,松开后会立即断点。 搭建开发环境的步骤: 1、安装USB转串口的驱动,安装完成后重启。   查看串口信息,设置编号,设置波特率。   右击此电脑->管理->设备管理器->串口->USB-to-Serial->右击属性->端口设置-

TQ2440移植Tslib1.4(ubuntu)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34:01
时间:2018年3月13日 目标环境:tq2440 编译器:arm-linux-4.4.3 现在ubuntu的版本已经更新到了17.04,但是为什么楼主还要使用ubuntu12.04?我之前用的ubuntu16.04(64bit),但是arm-linux-4.4.3是32bit的编译器,很多东西都不兼容,为了兼容,你又不得不在64位的环境下安装32位的库,但是还是有接连不断的error。那么你不得不问?为什么看别人博客的移植教程,没这么多问题。不得不说TQ2440是一个比较老的开发板了,你就不该用ubuntu16.04给他注入新鲜的血液。所以,装个ubuntu12.04吧,这是清华镜像的链接: https://mirrors.tuna.tsinghua.edu.cn/ubuntu-releases/12.04/ 我用的 ubuntu-12.04.5-desktop-i386.iso 。 接下来,准备以下包(网上找找吧,评论里留个邮箱,私发给你) tslib-1.4.tar.gz 这里已经默认已经搭建好arm-linux-gcc 环境(可用 arm-linux-gcc -v 检测,若搭建好,会显示版本信息 ,若没有安装成功,可以参看我的另一篇博客) 1、解压&配置&编译 autoconf automake libtool 2、更改 tslib 配置文件 3、将制作好的 tslib

从零开始的UBOOT的学习11-为Ubuntu安装合适的交叉编译工具链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30:01
从零开始的UBOOT的学习11-为Ubuntu安装合适的交叉编译工具链 参考朱有鹏UBOOT全集 1、我们使用S5PV210的开发板,所以我们需要使用arm-none-linux-gnueabi编译工具链 (1)第一步:获取交叉编译工具链arm-2009q3.tar.bz2 (2)第二步:放置在Ubuntu中的某一个合适的目录下面,这里我们使用/user/local/arm其中里面是没有arm目录的,这里需要我们自己配置和安装arm目录。 (3)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这里就是使用解压的命令: tar -jxvf arm-2009q3.tar.bz2 此时,已经安装好了交叉编译工具链了,但是此时这个交叉编译工具链仅仅只能在这个目录上面使用。 2、使用自己的安装的交叉编译工具链在Ubuntu的所有的目录下面使用 (1)使用Ubuntu中Linux系统自带的环境变量PATH 此处的环境变量就是说明,Ubuntu在执行应用程序中,查找的应用程序源的目录,如果在这些目录中没有找到相应的应用程序,那么Ubuntu就会上报command not found这类的字样。 (2)将工具链导出到环境变量当中: export PATH=/user/local/arm/arm-2009q3/bin:$PATH 当前不管切换到哪个目录下面,都可以执行这个应用程序。 解决方法就是:~/.bashrc中

U盘中文件复制到ARM开发板

倾然丶 夕夏残阳落幕 提交于 2019-11-30 05:54:52
将U盘中的hello文件复制到ARM开发板中(绝大多数操作系统是linux的开发板都适用)。将U盘插到开发板上,会打印出一段信息: sda: sda1 sd 1:0:0:0: Attached scsi generic sg0 type 0 sd 1:0:0:0: [sda] Attached SCSI removable disk 查看/dev下会多出来sda和sda1,这就是你的U盘的设备文件。有的U盘可能会识别为sdb和sdb1,刚刚打印出来的信息也会是sdb # ls /dev 在/mnt下创建一个路径usb(你也可以起别的路径名) # mkdir /mnt/usb 挂载U盘 # mount /dev/sda1 /mnt/usb 复制hello文件到/root下 #cp /mnt/usb/hello /root/hello 卸载U盘 # umount /mnt/usb ———————————————— 版权声明:本文为CSDN博主「小猫的嵌入式」的原创文章,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lucykingljj/article/details/40622045 来源: https://blog.csdn.net/xikangsoon/article/details

DS-5教程-使用ARM DS-5 和DSTREAM仿真器调试裸机程序

一曲冷凌霜 提交于 2019-11-30 03:11:56
1 概述 本文介绍使用ARM DS-5创建一个裸机程序,并用DS-5里面的ARM编译器进行编译,编译之后通过DSTREAM仿真器将程序加载到MYD-SAMA5D34开发板的SRAM(内存)上。 通过DS-5和DSTREAM,就可以对SRAM上的程序进行调试,包括单步调试、全速运行、设置断点、寄存器、变量和函数调用等。 本文的程序是一个简单的打印程序,程序在MYD-SAMA5D34开发板SRAM上运行,通过DSTREAM仿真器的半主机机制将打印信息传送到主机上,在DS-5上显示。 说明:如果是应用程序开发,请跳过这一章节,直接进入《ARM DS-5创建和编译linux应用程序》及其后面的 章节,因为裸机程序和kernel调试部分都用到DSTREAM仿真器,没有则无法进行。直接进行应用程序的开发可以不用DSTREAM仿真器,直接使用DS-5就可以了。 2 设备 编号 设备 数量 用途 1 PC机 1 搭建整个开发平台,包括安装DS-5软件,并通过DS-5编译程序。 2 DS-5开发工具 1 ARM开发工具,在Linux或者Window主机下使用其自带的Gcc编译Linux应用程序。 本文适用 ARM DS-5 的社区版 、30天全功能评估版或者专业版。 DS-5 30天评估板请参考设备介绍中的链接。 3 DSTREAM仿真器 1 在调试开发板时,DSTREAM在PC机和开发板之间

ARM编辑、编译工具

早过忘川 提交于 2019-11-29 23:48:28
手动编译 编译器问题,肯定是GNU的大名鼎鼎的GCC了,与此相关的什么连接器,汇编器也都包含在内了。 针对arm的GCC,当然就是 arm-linux-gcc 了,我所用的版本就是友善之臂光盘自带arm-linux-gcc 4.4.3。也有资料说也可以用arm-elf-gcc,这个与arm-linux-gcc带的c库不同,是uclibc,更精简更适合嵌入式。 手动编译需要我们自己写 Makefile 文件 ,涉及到编译过程的依赖等细节问题。在我们实际开发中,可以不通过这种方式,但是需要了解这个过程。 自动编译 1 、 ADS1.2 ADS 是 ARM 公司的集成开发环境软件, ADS 包括了四个模块分别是: SIMULATOR ; C 编译器;实时调试器;应用函数库 。 特点: √ C 编译器效率极高;支持 C 以及 C++ ,使工程师可以很方便的使用 C 语言进行开发; √ 提供软件模拟仿真功能 ,使没有 Emulators 的学习者也能够熟悉 ARM 的指令系统; (直接就可以在IDE环境下,通过运行自己编写的汇编或C语言,查看ARM系统中寄存器的情况) √ 配合 FFT-ICE 使用, ADS1.2 提供强大的实时调试跟踪功能 , 片内运行情况尽在掌握; √ ADS1.2 需要硬件支持才能发挥强大功能,目前支持的硬件调试器有 Multi-ICE 以及兼容 Multi-ICE

东芝半导体最新ARM开发板——TT_M3HQ开箱评测

荒凉一梦 提交于 2019-11-29 00:48:20
前言 最近从面包板社区申请到一块东芝最新ARM Cortex-M3内核的开发板——TT_M3HQ,其实开发板收到好几天了,这几天一直在构思怎么来写这第一篇评测文章,看大家在社区也都发了第一篇评测,我也趁着周末有时间来写一下开箱报告。了解过东芝的光耦和存储设备,但不知道东芝还有MCU产品,更没有用过相关的开发板,这次有幸能申请到一块最新的M3开发板,非常感谢 面包板社区 、 东芝半导体 、 中科创达 的支持,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东芝MCU的开发和使用。 关于TT_M3HQ 这款TT_M3HQ开发板是 东芝半导体 和国内的 中科创达 强强联手开发的产品,基于东芝ARM Cortex-M3内核的TMPM3HQFDFG微控制器,同时上线的还有基于M4内核TMPM4G9F15FG微控制器的 TT_M4G9 开发板,这两款开发板官方售价均是150元人民币。从板载资源来看,售价150元,价格还是很良心的,就一个主控芯片TMPM3HQFDFG,我在淘宝搜索了一下,价格在 70RMB 左右,而且还板载调试器和USB-TTL芯片,对于开发者来说,只需要一根MicroUSB线即可满足供电、下载、调试的需求,还是非常方便的。 关于东芝的MCU产品 TT_M3HQ开发板采用的TMPM3HQFDFG芯片是属于东芝TXZ3系列MCU,TXZ3系列MCU发布于2016年,采用65nm逻辑工艺

东芝半导体最新ARM开发板——TT_M3HQ开箱评测

点点圈 提交于 2019-11-28 13:32:30
前言 最近从面包板社区申请到一块东芝最新ARM Cortex-M3内核的开发板——TT_M3HQ,其实开发板收到好几天了,这几天一直在构思怎么来写这第一篇评测文章,看大家在社区也都发了第一篇评测,我也趁着周末有时间来写一下开箱报告。了解过东芝的光耦和存储设备,但不知道东芝还有MCU产品,更没有用过相关的开发板,这次有幸能申请到一块最新的M3开发板,非常感谢 面包板社区 、 东芝半导体 、 中科创达 的支持,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东芝MCU的开发和使用。 关于TT_M3HQ 这款TT_M3HQ开发板是 东芝半导体 和国内的 中科创达 强强联手开发的产品,基于东芝ARM Cortex-M3内核的TMPM3HQFDFG微控制器,同时上线的还有基于M4内核TMPM4G9F15FG微控制器的 TT_M4G9 开发板,这两款开发板官方售价均是150元人民币。从板载资源来看,售价150元,价格还是很良心的,就一个主控芯片TMPM3HQFDFG,我在淘宝搜索了一下,价格在 70RMB 左右,而且还板载调试器和USB-TTL芯片,对于开发者来说,只需要一根MicroUSB线即可满足供电、下载、调试的需求,还是非常方便的。 关于东芝的MCU产品 TT_M3HQ开发板采用的TMPM3HQFDFG芯片是属于东芝TXZ3系列MCU,TXZ3系列MCU发布于2016年,采用65nm逻辑工艺

嵌入式linux裸板开发--点亮LED

萝らか妹 提交于 2019-11-28 03:05:46
上一篇文章写的是linux下通过gcc完成程序源文件的编译执行的过程。以及makefile文件的编写,最后在终端平台输出myhello word! 有了这个基础,这次学习的就是通过linux编译生成的代码在ARM上完成硬件实现。因为还不涉及到系统移植,所以还是裸板程序开发。 1.源代码编写 ARM裸板程序需要代码原料主要包括:汇编文件,C文件,makefile文件。每个文件都有各自功能。 (1)汇编文件 完成关看门狗;配置时钟;初始化sdram;设置栈;以及跳转到C函数执行入口(相当于main函数),代码如下(该例程不需要配置时钟和sdram)。 @****************************************************************************** @ File:crt0.S @ 功能:通过它转入C程序 @****************************************************************************** @注:正常汇编程序还需要初始化时钟,SDRAM功能,但对于点亮LED不需要。直接使用12Mhz .text .global _start _start: @程序代码段开始处,各段在链接脚本定义 ldr r0,=0x53000000 @看门狗控制寄存器地址

opencv 移植到迅为IMX6开发板

泄露秘密 提交于 2019-11-27 07:56:26
OpenCV 是目前开源项目中最著名的基于机器视觉方向的图像处理的开发包,目前已经有被移植到嵌入式Linux 环境上。本文介绍了OpenCV 交叉编译的基本步骤。 一、编译环境及库文件 linux 环境:ubuntu12.04 交叉编译:4.3.2 arm 板子:IMX6Q 开发板 libz: libjpeg: libpng: libyasm: opencv: libx264: libxvid: lffmpeg: cmake: 二、opencv-2.4.9 的移植过程 1、libz 的交叉编译: #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arm/4.3.2/arm-none-linux-gnueabi/zlib-install --shared 修改makefile CC=arm-linux-gcc AR=arm-linux-ar RANLIB=arm-linux-ranlib CDSHARED=arm-linux-gcc -shared -wl, -soname,libz.so.1,--version-script,zl lib.map (不一样没关系只改前面编译器) #make #make install 2、libjpeg 的交叉编译: #./configure --host=arm-linux --prefix=/usr/local/arm/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