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和 rust 设计模式对比

倾然丶 夕夏残阳落幕 提交于 2021-02-16 19:06:45

定义

工厂模式可分为三类:

  1. 简单工厂模式
  2. 工厂方法模式
  3. 抽象工厂模式

简单工厂模式

属于创建型模式,不属于 23 种 GOF 设计模式之一,由一个工厂对象决定创建出哪一种产品类实例,逻辑为定义一个工厂类,根据传入的参数不同返回不同的产品实例,被创建的实例具有共同的父类或接口。

工厂方法模式

跟简单工厂模式的区别就是,定义了一些工厂子类,每个工厂子类都可以创建相对应的产品类实例,而不用工厂父类去根据参数创建,一般在产品类比较多的情况下,不想太多复杂的逻辑封装在工厂父类里面,可以用这种模式。

抽象工厂模式

顾名思义,把工厂抽象出来,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组合工厂创建产品实例的逻辑,通常为创建多个产品实例类。抽象工厂一旦要增加创建产品实例的逻辑,就需要修改抽象工厂接口的具体产品组合逻辑,所以并不符合开闭原则,如果是需要频繁增加(修改)产品实例的话,要衡量是否采用这种模式

基本结构

工厂模式从源码上总的来说可以分为 4 部分:

抽象产品: 通过声明接口(特性),定义了产品的业务方法。

具体产品: 通过 implement 接口(特性),定义了业务方法的具体逻辑。

抽象工厂: 按照相应的业务逻辑,声明了创建产品对象的业务方法(多数为组合方式)。

具体工厂: 通过 implement 接口(特性),定义了创建产品对象的具体逻辑。

结构设计的关键点:

  • 产品只负责产品对象的创建,其他什么都不关心, 也与其他的产品不会产生任何业务逻辑上的关联
  • 工厂要根据具体的业务需求去决定是否需要抽象,不要为抽象而抽象,抽象出工厂是为了更优雅的源码结构

适用场景

  • 需要统一的逻辑来创建产品实例
  • 各种产品实例创建逻辑很接近
  • 不用关心产品实例的创建过程
  • 需要有统一的入口去联动产品的创建
  • 抽象工厂模式不符合开闭原则,故不适应于需要频繁增加(修改)产品的场景

如以上内容有不对之处请指导修正,谢谢。

范例代码

源码地址: https://github.com/halokid/rust-cookbook/tree/master/design_patterns/factory

trait Product {
  fn convert(&self, _: String) -> String;
}

trait Factory {
  fn create_product(&self) -> Box<dyn Product>;

  
  fn convert(&self, s: String) -> String {
    self.create_product().convert(s)
  }
}


struct ProductX;
impl Product for ProductX {
  fn convert(&self, s: String) -> String {
    println!("ProductX convert: {}", s.to_uppercase());     
    return s.to_uppercase()
  }
}

struct ProductY;
impl Product for ProductY {
  fn convert(&self, s: String) -> String {
    println!("ProductY convert: {}", s.to_lowercase());     
    return s.to_lowercase()
  }
}


struct FactoryAll;
impl Factory for FactoryAll{
  fn create_product(&self) -> Box<dyn Product> {
    
    Box::new(ProductY) as Box<dyn Product>      
  }
}


fn main() {
  let f = FactoryAll;
  println!("{}", f.convert("HaloKid".to_string()))
}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