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传出售或再次上市,又转向物联网,Arm还是以前的Arm?

两盒软妹~` 提交于 2020-08-10 07:55:55

  

  前些日子一向低调的芯片设计巨头 Arm 又被带入了公众视野,原因在于其母公司软银又传出将出售 Arm 或将其再次上市的消息。

  在资本市场频频豪赌,以投资阿里、雅虎获得巨大收益而闻名的软银,近年来,又因投资 WeWork 和 Uber 入不敷出而陷入僵局。这次软银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也将 Arm 一同拉入舆论中心。

  但无论是出售或是再次上市,对软银而言更重要的是资本运作 。而对 Arm,最关键的依然是其核心业务 IP 授权,以及如何应对最新拓展的物联网市场。

  不过,Arm 几天前宣布将剥离物联网业务,留给母公司软银,也给出了 Arm 自己的判断。

  Arm 何以成为全球 IP 巨头,进军物联网市场的前景与挑战,本文就来重点来梳理下。

  IP 授权领域,无可争议的霸主之一

  相对于英特尔在 PC 电脑领域的地位、英伟达在游戏领域和 AI 场景应用领域的广为人知,以及高通、苹果及华为在手机领域的瞩目,Arm 作为芯片 IP 设计厂商,在芯片市场,尤其是 AI 芯片被不断炒高的市场环境下并不算高调。

  IP(Intellectual Property)设计作为芯片产业链中的上游,仅负责提供经过验证的、可重复使用的设计模块,以降低芯片冗余设计成本和错误风险。作为芯片设计的根本,IP 核对芯片的成功起着关键的作用。

  

  图 | Arm 的商业模式,及在产业链条中的位置(来源:Arm 官网)

  当前全球核心 IP 主要由 Arm、Synopsys、Cadence 提供,合计占比近 65%,以 Arm Cortex、Synopsys ARC、Cadence Tensilica 为首的 IP 核生态覆盖全球芯片设计行业。

  值得说明的是,Arm 公司采用的是不同于英特尔 X86 的 Arm 架构精简指令集,所以才能在平板电脑和移动手机等领域上,超越英特尔,拿下移动市场。Arm(Ad vanced RISC Machine)架构,采用精简指令集计算机,主打低成本、低功耗和高效。目前世界超过 90% 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 Arm 架构,其在智能音箱等领域也不可或缺。

  Arm 的主要业务从营收上可窥见一斑。根据软银的财报,Arm 的营收来源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针对 IP 授权的前期授权费 (license),包括 Arm 架构和 IP;二是根据每颗芯片售价按比例抽取版税(royalty);另外还有新增的软件服务。

  Arm 在 2018 年 - 2019 年的营收分别为 18.36 亿美元和 18.98 亿美元,2019 年同比增长 3.4%。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全球智能手机增速放缓,Arm 的 IP 授权费用下降。不过,许可收入以及软件和服务收入有所增加。

  

  图 | Arm 2018-2019 主要营收(来源:软银财报)

  Arm 主要授权处理器 IP 包括 CPU、多媒体、物理 IP、系统 IP 等,包含 Cortex-A、R、X 系列。

  
图 | Arm 的主要产品类型,包括 IP 授权和 LOT 产品线(来源:Arm 官网)

  不过,Arm 近几年并非只是平稳地吃到芯片行业增长的红利。除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增长率放缓带来 IP 授权收入增长率下降外,另外,近年来,Arm 由于在新兴的汽车及物联网市场上研发投入过高,还导致了其利润率下降

  

  图 | 2015~2019 年 Arm 研发支出金额变化(单位: 百万美元; 来源: Arm 官网)

  在被软银收购几年中,Arm 在研发上的投入成本逐年加大。其 2017 至 2019 年研发投入均在 7 亿美元以上,占总营收高达 40% 左右。2015 年 Arm 利润为 8.43 亿美元,2019 年净利润仅为 2.76 亿美元。

  物联网业务:Arm 新拓展的 “软件” 市场

  说到 Arm 在物联网业务上的拓展,就不得不提软银在这件事上的野心。

  2016 年,软银巨资收购 Arm,其芯片设计主打的低功耗、高效等能力,被视作打开物联网市场的利器。软银创始人孙正义,此前曾预测“在未来 20 年内,全球将有一万亿设备连接到互联网上”。而设备想要实现物联网能力,就绝对离不开芯片。

  软银还不只看上了 Arm 的芯片设计能力,更想让其在物联网市场提供软件平台产品 。2017 年,Arm 发布 Mbed OS 这一首次触 “软” 的产品。2018 年,推出了完整的 Pelion 软件平台,包括开源嵌入式操作系统 Mbed OS、物联网 SoC(片上系统)解决方案、可实现蜂窝物联网连接的 Kigen SIM 解决方案,旨在帮助制造商管理其联网设备以及这些设备产生的数据,改变现有 IoT 割裂格局,成就一个统一的开发环境。

  

  图 | Arm Pelion 物联网平台产品(来源:Arm 官网)

  但 Arm 可能存在的问题是,以往是以硬件设计能力著称,而对于物联网产品线的软件,可能并没有意识到管理不同的物联网设备、连接协议和数据类型的复杂性和挑战。相对手机统一的大市场,物联网市场过于碎片化,场景细分,涉及如智能家居、工业、楼宇、商场等各种场景,都需要进行各自的适配。

  

  图 | 软银财报中对于 Arm 未来市场份额的规划(来源:软银财报)

  并且,AI、及物联网所致力于打造的 “万物互联” 的世界,其实还远远处于建设中。物联网市场场景还在逐步探索,需求尚未全部打开。而且硬件厂商以及产业链环节的其他企业还处于试探中,Arm 想为所有软件开发者提供平台的愿景恐怕还不能很快实现

  从具体从产业链的角度而言,物联网的产业链又可分为芯片提供商、传感器供应商、无线模组(含天线)厂商、网络运营商(含 SIM 卡商)、平台服务商、系统及软件开发商、智能硬件厂商、系统集成及应用服务提供商等环节。

  以往 Arm 涉及并占据优势的芯片环节,是为芯片提供商们提供 IP 授权,芯片设计者们可以在其上进行二次开发,进行满足自己场景需求的适配。而目前,针对物联网场景,开发者们可能更倾向于在 Arm 提供的 Cortex-M 等处理 IP 上进行二次开发,而不是直接使用其 OS 或物联网平台。

  

  图 | 瑞芯微智能终端硬件产业链及其在该产业链中的位置,其中智能应用处理器芯片为系统级 SoC 芯片,包含完整的系统、软件及算法(来源:瑞芯微招股说明书)

  以中国市场而言,物联网主要芯片厂商包括华为海思、联发科、晶晨半导体、全志科技、瑞芯微等,这些厂商以往都购买 Arm 的 IP,针对细分场景进行自主设计。此外,物联网市场还养活了一批专注做软件的新兴厂商,如中科创达、人人智能等,他们一样瞄准了这个未来会万物互联的世界的各种细分市场。

  Arm 一直稳稳占据产业链上游,占据制高点的 IP 授权仿佛是个铁饭碗。但在物联网产业的软件市场,就没有这么理想,无论是想要抓紧风口的新兴厂商,还是意欲拓展疆土的大厂,都不会想动摇自己的领地

  此外,Arm 此举最直接对标的是另一对手林立的阵营——物联网系统及软件厂商

  为使物联网设备有效运行,物联网的系统及软件一般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OS)是管理和控制物联网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程序,类似智能手机的 IOS、Android,是直接运行在 “裸机” 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

  

  图 | 部分物联网平台厂商及其布局(来源:CB Insights China)

  目前,发布物联网操作系统的主要是一些 IT 巨头,如谷歌、微软、苹果、阿里等。Pelion 的竞争对手包括谷歌的云物联网平台、亚马逊的 AWS loT 和微软的 Azure IoT Central 等。由于物联网目前仍处起步阶段,很多应用软件开发也集中车联网、智能家居、终端安全等通用性较强的领域。

  因而,Arm 的直接竞争对手是谷歌、微软、以及中国境内的华为等,或细分市场深耕已久的厂商。从综合实力来讲,Arm 的软件系统显然并不占据优势,即使想赢得市场份额,恐怕也是一场持久战

  结语

  Arm 在 IP 设计领域的地位无可动摇,也是全球少数几个能分到蛋糕吃的厂家。但从 IP 领域的优势想要向下游延伸,从硬到软,Arm 有好的切入点,但并没有实际的经验和足够强势的实力。即使是 Arm,进入物联网等领域,也不得不从基础做起,IP 硬件设计的优势无法完全复制。

  长期的研发及市场投入是一场消耗战,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各种营收数据。当然,对于 Arm 来说,其主营业务依旧稳定,这并不能动摇其根本。只是在关于未来的长远发展上,Arm 恐怕不能一直跟软银 “豪赌” 了。

  日前,Arm 宣布,计划分拆两项物联网服务业务将把其 IoT 平台和 Treasure Data 业务转让给母公司软银运营,以使自己专注半导体 IP 业务。软银则再次传出将 Arm 卖掉或二次上市的消息。无论如何,在软银的游戏里,行业最关心的依然是 Arm 的主营业务,以及它的独立性。

  Arm 只要在 IP 领域的稳定发展,合理利用优势向 AI、物联网等领域拓展,而不是急于向软件推进,Arm 就依然还是那个 Arm。

  - End -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