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中记录代理IP以及真实客户端、apache只记录指定URI的日志

痞子三分冷 提交于 2019-12-07 02:54:06

apache 日志中记录代理IP以及真实客户端

  • 默认情况下log日志格式为: LogFormat "%h %l %u %t "%r" %>s %b "%{Referer}i" "%{User-Agent}i"" combined
  • 其中%h 是记录访问者的IP,如果在web的前端有一层代理,那么这个%h其实就是代理机器的IP,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 在这种情况下, %{X-FORWARDED-FOR}i 字段会记录客户端真实的IP。所以log日志改为: LogFormat "%h %{X-FORWARDED-FOR}i %l %u %t "%r" %>s %b "%{Referer}i" "%{User-Agent}i"" combined

apache只记录指定URI的日志

例如:把类似请求 www.aaa.com/aaa/... 这样的请求才记录日志。

  • 在httpd.conf 或者 相关的虚拟主机配置文件中添加
SetEnvIf Request_URI "^/aaa/.*" aaa-request
CustomLog "|/usr/local/apache/bin/rotatelogs -l /usr/local/apache/logs/aaa-access_%Y%m%d.log 86400" combined env=aaa-request

apache的日志是可以自动切割的。

  • 方法一: 使用 cronolog 为每一天建立一个新的日志 CustomLog "|bin/cronolog logs/access_%Y%m%d.log" combined
  • 也可以按小时 CustomLog "|bin/cronolog logs/access_%Y%m%d%h.log" combined
  • 方法二:使用 rotatelogs 每一天记录一个日志 CustomLog "|bin/rotatelogs -l logs/access_%Y%m%d.log 86400" combined
  • 每小时 CustomLog "|bin/rotatelogs -l logs/access_%Y%m%d%H.log 3600" combined

再看apache rotatelogs语法

rotatelogs [ -l ] logfile [ rotationtime [ offset ]] | [ filesizeM ]

  • -l 使用本地时间代替GMT时间作为时间基准。注意:在一个改变GMT偏移量(比如夏令时)的环境中使用-l会导致不可预料的结果。所以一定要加上-l 否则出现的日志时间和实际时间是相差8小时的。
  • logfile 它加上基准名就是日志文件名。如果logfile中包含”%”,则它会被视为用于strftime()的格式字符串;否则它会被自动加上以秒为单位的”.nnnnnnnnnn”后缀。这两种格式都表示新的日志开始使用的时间。
  • rotationtime 日志文件滚动的以秒为单位的间隔时间。
  • offset 相对于UTC的时差的分钟数。如果省略,则假定为”0″并使用UTC时间。比如,要指定UTC时差为”-5小时”的地区的当地时间,则此参数应为”-300″。
  • filesizeM 指定以filesizeM文件大小滚动,而不是按照时间或时差滚动。

apache日志记录客户端请求的域名

正常情况下,没有必要记录这一项,毕竟大都根据虚拟主机来设置相应的访问日志,但也有个别的情况,比如 ServerName *.abc.com 这样泛解析的形式,所以有必要记录一下用户请求的域名到底是哪个。 而apache的LogFormat 中正好有一项值满足了这个需求。即 %V 这里是大写的V ,小写的v 记录的是咱们在虚拟主机中设置的ServerName ,这个的确是没有必要记录的。

标签
易学教程内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或用户发布的内容,如有违反法律规定的内容欢迎反馈
该文章没有解决你所遇到的问题?点击提问,说说你的问题,让更多的人一起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