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网掩码

ip 子网掩码、网络地址、广播地址计算

拜拜、爱过 提交于 2019-11-30 18:59:53
例: 已知ip 16.158.165.91/22 子网掩码 根据22 得知子网掩码占22位 即: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 == 255.255.252.0 网络地址=ip地址and子网掩码 即: 16.158.165.91=00010000.10011110.‭10100101‬.01011011 and 255.255.252.0=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 网络地址= 00010000.10011110.10100100.00000000 =16.158.164.0 广播地址《 子网掩码取反后 与网络地址 或运算 得到广播地址 》 子网掩码取反 255.255.252.0=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 得到: 00000000.00000000.00000011.11111111=0.0.3.255 或运算 网络地址 00010000.10011110.10100100.00000000 =16.158.164.0 结果: 00010000.10011110.10100111.11111111=16.158.167.255 即 16.158.165.91/22 子网掩码:255.255.252.0 网络地址:16.158.164.0 广播地址:16

在Linux虚拟机下测试TCP/IP连接

↘锁芯ラ 提交于 2019-11-30 11:54:17
两台主机可以互通的条件是: 两台主机在一个网段中。 如何判断两台电脑是否在一个网段中: 1、发送方将目的ip与自己的子网掩码进行&运算,如果与自己ip运算结果相同,则在同一个网段中 2、接收方将发送方ip与自己的子网掩码进行&运算,如果与自己ip运算结果相同,则在同一个网段中 当双方都判断在同一网段中,才会互通。 网关: 如果发送方与接收方不在同一网段中,则把数据包交给网关,网关会发送广播。 即网关是用于不同网段之间的通信 示例: 两台虚拟机进行通讯。先前配置:设置两台虚拟机的网络适配器,保证两台主机的网络都是连接仅主机模式(或自定义的VMnet1) 1、 一号计算机: ip:172.25.0.10 子网掩码(Netmask):255.255.255.0 (24) 网关:空 二号计算机: ip:172.25.0.11 子网掩码(Netmask):255.255.255.0 (24) 网关:空 结果:一号计算机能够ping通二号计算机,二号计算机能够ping通一号计算机。 原因:两台主机处在同一个网段中。都是172.25.0.X 2、 一号计算机: ip:172.25.1.10 子网掩码(Netmask):255.255.255.0 (24) 网关:空 二号计算机: ip:172.25.0.11 子网掩码(Netmask):255.255.255.0 (24) 网关:空 结果

计算机网络知识简单介绍

谁说我不能喝 提交于 2019-11-30 08:03:58
一、网络基础 1.网络指的是什么?   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通过物理链接介质(网络设备)连接到一起。   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基于网络协议通信(网络协议就相当于计算机界的英语) 2.osi七层协议: 互联网协议按照功能不同分为osi七层或tcp/ip五层或tcp/ip四层 每层运行常见物理设备: 3.五层模型讲解 物理层: 由来: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要想通信,就必须接入internet,言外之意就是计算机之间必须完成组网。 功能:主要基于电器特性发送高低电压,高电压对应数字1,低电压对应数字0(提供电信号) 数据链路层: 1.由来:单纯的电信号0和1没有任何意义,必须规定电信号多少位 2.功能:定义了电信号的分组方式 3.以太网协议ethernet:早期的时候各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分组方式,后来形成了统一的标准,即以太网协议ethernet 4.以太网协议ethernet规定:       1.一组电信号构成一个数据包,叫做“帧”       2.每一数据帧分成:报头head和数据data两部分           head包含:发送者/源地址,6个字节 接受者/目标地址,6个字节 数据类型:6个字节           data包含:数据包的具体内容(最短64字节,最长1500字节)     5.mac地址:ethernet规定接入internet的设备都必须具备网卡

IP网段的判断

断了今生、忘了曾经 提交于 2019-11-29 23:22:49
一、 OSI七层模型 表示 说明 作用 应用层 HTTP、ftp 协议 表示层 UTF-8 将应用层协议翻译成计算机可识别的语言 会话层 管理传输层 传输层 TCP/UDP 建立以及断开连接 网络层 IP 1、寻址;2、身份确认 数据链路层 MAC物理地址 两设备间的互相通信 物理层 传输媒介 将0/1转换成光/电信号 说明: 1、物理地址(MAC): 网卡唯一的身份识别,由12位的十六进制数组组成。 (PS:每个设备全世界只能找到一个) 寻找方法: 2、数据发送时,是由物理层到应用层逐一打包,而接收时从应用层到物理层层层解封。 二、IP 1、说明 IP(Internet Protocol):网络协议 IP地址一般组成范围: [0~254].[ 0~254].[ 0~254].[ 0~254] 2.子网掩码 作用:划分网段。 一般有: 255.255.255.0 255.255.0.0 255.0.0.0 Question: 怎么查看两个网是否处于同一网段? 1)将IP地址和子网掩码(十进制)转化为二进制; 2)将转化后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进行“与”运算; 3)将运算后的结果转化为十进制; 4)将两个网转化后的十进制进行对比,看是否相同,相同为同一网段,不同反之。 Eg: 例如,有两台主机,主机一的IP地址为222.21.160.6,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92

IP协议详解

我怕爱的太早我们不能终老 提交于 2019-11-29 22:08:46
IP协议详解 目录 Internet地址结构 表示IP地址 基本的IP地址结构 IP协议 IPv4首部 IP转发 IP分片 回到顶部 Internet地址结构 表示IP地址 目前的IP版本有4和6。 目前最流行的就是IPv4,有十进制和二进制两种表示方法。分别是: 点分四组十进制。每一组范围是[0~255],如:255.255.255.255 二进制。如: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11111111 IPv6地址长度是128位, 由8块(或8个字段)组成,每一块都包含四个16进制数,每块由冒号分隔。 有以下特点: 1、一个块中前导的0不必书写。 2、全0的块可以省略,并用符号::代替。 3、IPv6可以兼容IPv4地址,即可以用IPv6格式表示IPv4地址。 表示方式为:IPv6块值为ffff,其后面紧跟“点分四组”的格式。如: ::ffff:10.0.0.1 可以代表IPv4:10.0.0.1 4、IPv6的低32位通常采用点分四组(就是上面那样)的表示法。 基本的IP地址结构 分类寻址 IPV4被分为五大类:ABCDE A类为:点分四组中的第一组地址范围为0~127的IP地址。已二进制来看就是“首位为0” B类:128~191.二进制首位为10 C类:192~223.二进制首位为110 D类:224~239.二进制首位为1110 E类:240~255

简述计算机网络

自古美人都是妖i 提交于 2019-11-29 19:20:18
一、c/s架构和b/s架构 c/s架构:客户端和服务器 eg:QQ、微信 c端-----------------------网络---------------------s端 c端:就是客户端 s端:有固定IP,并且稳定一直在运行,支持高并发 b/s架构:浏览器和服务器 eg:京东、天猫 其实b/s架构的本质也是c/s架构 二、网络协议 什么是网络? 网络就是网络连接介质+网络协议 网络协议 OSI七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OSI五层协议: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2.1 物理层 主要是010101的高低压电信号 2.2 数据链路层 通过etherner协议(以太网协议,,定义了以太网的分组方式)把物理层的电信号分组,每一组叫一个数据报/数据帧。 每一数据帧分成报头head和数据data两部分。 | 报头(18字节) | data(46-1500) | ​ 报头(固定18字节):发送者占6位,接收者占6位,数据类型占6位 mac地址 :发送者,接收者地址,就是mac地址,每个网卡都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总长度为48位2进制,12位16进制数表示(前六位是厂商编号,后六位是流水线号) 广播:同一个局域网内通信,会出现广播风暴 2.3 网络层 IP:主要有IPV4和IPV6 IPV4:32位2进制,用点分十进制表示

ubuntu上不了网的解决方法

纵然是瞬间 提交于 2019-11-29 17:15:48
最近新装了个Ubuntu10.10 发现上不了网,折腾了很久,在网上找了很多办法都不行,最后试了一招居然管用了。特此总结下Ubuntu了网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环境: Ubuntu 10.10 网络: 通过一个Modem(常说的“猫”)接路由器(多个人连到路由器上)访问外网 使用Ubuntu系统默认的Auto eth0配置不能打开网页,因此一步步找错误原因。 第一步: 打开终端命令行界面(“应用程序”--》”附件“--》”终端“),【 注意这里最好使用命令行终端,因为使用系统自带的网络测试工具,可用由于你是离线安装的而不能正常显示结果导致误判原因。】 在命令行里输入: ping 127.0.0.1 -c 6 ping命令会发送6个数据包测试你的网卡是否正常,网卡驱动是否正确安装,观察 有多少个包received,若全部收到,则表示网卡和驱动都装好了,否则去找你的网卡驱动或者换个网卡。 正确的界面如图: 第二步: 在第一步测试正确的基础上,测试你与路由器是否在同一个局域网。 通常路由器都会设定的局域网是192.168.1.1~192.168.1.255 ,如有不同参照自行修改。 在终端命令行输入:ifconfig 出现一下信息: 可以看到有一项: inet 地址: 192.168.1.118 这项是路由器给你分配的192.168.1.1局域网的内部地址。若出现上面的局域网地址

IP地址规划

不问归期 提交于 2019-11-29 16:50:22
  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缩写为IP Adress,是一种在Internet上的给主机统一编址的地址格式,也称为网络协议(IP协议)地址。它为互联网上的每一个网络和每一台主机分配一个逻辑地址,常见的IP地址,分为IPv4与IPv6两大类,当前广泛应用的是IPv4。 一、IP地址分类 1、A类地址 A类地址第1字节为网络地址(最高位固定是0),另外3个字节为主机地址。 A类地址范围:1.0.0.0 - 126.255.255.255,其中0和127作为特殊地址。 A类网络默认子网掩码为255.0.0.0,也可写作/8。 A类网络最大主机数量是256×256×256-2=166777214(减去1个主机位为0的网络地址和1个广播地址)。 2、B类地址 B类地址第1字节(最高位固定是10)和第2字节为网络地址,另外2个字节为主机地址。 B类地址范围:128.0.0.0 - 191.255.255.255。 B类网络默认子网掩码为255.255.0.0,也可写作/16。 B类网络最大主机数量256×256-2=6554。 3、C类地址 C类地址第1字节(最高位固定是110)、第2字节和第3个字节,另外1个字节为主机地址。 C类地址范围:192.0.0.0 - 223.255.255.255。 C类网络默认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

Python学习日记(二十九) 网络编程

痞子三分冷 提交于 2019-11-29 12:44:24
早期的计算机通信需要有一个中间件,A要给B传东西,A必须要把信息传给中间件,B再把从中间件中拿到信息 由于不同机器之间需要通信就产生了网络 软件开发的架构 1.C/S架构 服务器-客户机,即Client-Server架构,C/S架构通常采取两层结构.Sever负责数据的管理,Client负责完成与用户的交互任务 这里来说Client主要是某个应用软件的exe文件,程序要在安装后,才能运行在用户电脑上。 例如:QQ、微信、网易云音乐等 2.B/S架构 浏览器端-服务器,即Browser-Sever,B/S架构是WEB兴起后的一种网络架构模式,WEB浏览器是客户端最主要的应用软件.这种模式统一了客户端,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服务器上,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客户机上只要安装一个Browser,服务器安装Oracle、SQL Sever等数据库.浏览器通过Web Sever同数据库进行数据交互,这样就大大简化了客户端电脑载荷,减轻了系统维护与升级的成本和工作量,降低了用户的总体成本(TCO)。 例如:百度、知乎、豆瓣、博客园等 3.B/S架构和C/S架构之间的关系 B/S架构是C/S架构的一种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基础网络概念 早期:联机 想要实现通信就必须要网卡和网线,每个网卡上都有一个全球唯一的MAC地址 MAC地址 :英文名为Media Access Control

TCP/IP

﹥>﹥吖頭↗ 提交于 2019-11-29 12:31:50
1、TCP/IP模型 TCP/IP协议通信的过程其实就是数据入栈出栈的过程。入栈就是数据发送方每层不断的封装首部和尾部,添加一些传输的信息,保证能传输到目的地、出站就是数据接收方每层不断的拆除首部和尾部,得到最终的传输数据。 下图是以http协议来说明: 二、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负责的是0、1比特流与物理设备电压高低、光的闪灭之间的互换。 数据链路层负责的就是将这些0、1序列划分为数据帧,然后从一个节点(主机)传输到另一个节点(主机)。这些节点是通过MAC来唯一标识的(MAC,物理地址,一个主机有一个MAC地址)。 封装成帧:把网络层数据报加头和尾,封装成帧,帧头包括了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 透明传输:0比特填充、转义字符; 可靠传输:在出错率很低的链路上很少用(因为一根线连着彼此,当然不会出错),在 无线链路WLAN 会保证可靠传输; 差错检测(CRC):接受者检测错误,如果发现错误,就丢弃该帧; 三、网络层 1、IP协议 IP协议是TCP/IP协议的核心,所有的TCP,UDP,IMCP,IGMP的数据 都以IP数据格式 传输。 要注意的是, IP不是可靠的协议 ,这是说,IP协议 没有提供一种数据未传达以后的处理机制 ,这被认为 是上层协议:TCP或UDP要做的事情 。 1.1 IP地址 数据链路层中通过MAC地址来识别两个不同的节点,在IP层(网络层)通过IP地址来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