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工智能走上战场,“苏莱曼尼事件”或成常态
当地时间 2020 年 1 月 3 日凌晨,时任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少将,卡西姆 · 苏莱曼尼于伊拉克巴格达国际机场被美军使用无人机刺杀身亡,时年 62 岁。 当人们都在关注世界局势的未来走向时,一家专注于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军事领域的公司——摄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摄星智能)却从专业角度出发,对整个刺杀过程进行了模拟复盘,尝试将人工智能技术加入到整个刺杀行动当中。 假如 “人工智能” 参与刺杀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内容仅是摄星智能公司的推演,不代表美军真的使用或未使用这些技术。 1. 情报获取 美军将从其谍报网(线人、信号情报、网络情报)获取的信息汇总到 AI 系统,通过技术手段进行甄别、筛选,最终得出结论:苏莱曼尼将于 2020 年 1 月 3 日 1 时左右抵达巴格达国际机场。 2. 战法制定 以 “斩首” 苏莱曼尼为目的进行策略生成。 因为事发地点位于伊拉克,属美军势力范围,所以可以直接从科威特基地(距事发地点 530 公里)派出无人机进行事前的侦查行动,配合卫星数据进行拟态环境构建,确认“战场约束空间”。 图 | 拟态环境构建 使用 AI 系统分析敌我、战场信息,根据预定时间制定具体的策略,包括出发时间、无人机型号、数量、分工、搭载弹量以及路径规划等等。 3. 方案执行 无人机于预定的时间到达指定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