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面

操作系统原理之磁盘调度

僤鯓⒐⒋嵵緔 提交于 2020-01-01 07:49:07
首先介绍主要的的四种磁头调度算法 (一)先来先服务算法(FCFS) 1、算法思想:按访问请求到达的先后次序服务。 2、优点:简单,公平。 3、缺点:效率不高,相邻两次请求可能会造成最内到最外的柱面寻道,使磁头反复移动,增加了服务时间,对机械也不利。 4、例子: 假设磁盘访问序列:98,183,37,122,14,124,65,67。读写头起始位置:53。求:磁头服务序列和磁头移动总距离(道数)。 由题意和先来先服务算法的思想,得到 下图所示的磁头移动轨迹。由此: 磁头服务序列为:98,183,37,122,14,124,65,67 磁头移动总距离=(98-53)+(183-98)+|37-183|+(122-37)+|14-122|+(124-14)+|65-124|+(67-65)=640(磁道) (二)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算法(SSTF) 1、算法思想:优先选择距当前磁头最近的访问请求进行服务,主要考虑寻道优先。 2、优点:改善了磁盘平均服务时间。 3、缺点:造成某些访问请求长期等待得不到服务。 4、例子:对上例的磁盘访问序列,可得磁头移动的轨迹 如下图。请同学自己给出磁头服务序列并计算磁头移动总距离。 (三) 扫描算法(电梯算法)(SCAN) 1、算法思想:当设备无访问请求时,磁头不动;当有访问请求时,磁头按一个方向移动,在移动过程中对遇到的访问请求进行服务

汇编 ---- 第二章 计算机的启动

爱⌒轻易说出口 提交于 2019-12-27 11:49:42
第一节 程序是如何跑起来的 双击程序运行 双击程序 --> 发送请求给操作系统 --> 操作系统根据当前的内存情况为程序分配内存 --> 操作系统将程序加载到内存中 --> 操作系统根据其他程序运行情况在适当情况下提交给处理器 --> 处理器执行程序 程序需要根据操作系统的要求来进行编写,不同的操作系统对程序有不同的要求,故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软件是不互相兼容的 是否可以绕过操作系统使程序运行起来? 可以 理由:详见本章第五节 第二节 计算机的启动和重启 计算机在启动或者重启的时候,处理器会对寄存器执行一个初始化操作 代码段寄存器 CS 的值被初始化为 FF FF 其他寄存器( IP )的值被初始化为 00 00 初始化工作完成后,处理器会立刻开始机器周期的循环 第三节 BIOS 1MB 并不是指内存大小,而是指处理器可以访问的空间(寻址空间)的大小,与计算机实际内存之间并没有直接联系 1MB 的寻址空间从物理上被分为了三大部分: 大部分用于访问内存( 640KB ) 剩余部分分给了只读存储器ROM( 64KB )和外围板卡( 320KB ) ROM(Read-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 BIOS(Basic Input Output System):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跳转指令: 作用:改变 CS 和 IP 的值,让处理器从ROM较低的位置处执行 执行 jmp F000

磁盘分区格式化和文件系统管理

倖福魔咒の 提交于 2019-12-27 07:10:15
一、硬盘分区 1.每个扇区,512字节 2.每个磁道划分为63个扇区 3.逻辑磁头(盘面)数设为255个 4.一个柱面的大小=255x63x512字节=8 MB 5.硬盘或分区的容量=柱面的大小x柱面数 磁面( head ) 1.硬盘一般是由一片或几片圆形薄膜叠加而成。每个圆形薄膜都有两个"面"(Side),这两个面都是用来存储数据的。 2.依次称为0面、1面、2面……由于每个面都专有一个读写磁头,也常用0头(head)、1头……称之。 3.硬盘面数(或头数),少的只有2面,多的可达数十面。 track------ 磁道 ----- 一个圈 1.读写硬盘时,磁头不动,磁盘是旋转的,则连续写入的数据是排列在一个 圆周上的。我们称这样的圆周为一个磁道(Track)。 2.磁头不动,就是在一个磁道上读写 3.磁头移动,就会在不同磁道上读写 cylinder---- 柱面 --------- 外观象一个圆筒子 各面上磁道号相同的 磁道合起来,称为一个柱面(cylinder)距轴的距离相同的一组track cylinder也是磁盘分区时的最小单位,分区是按磁道和柱面连续分布的 Sector 一个track上可以容纳数KB的数据,而主机读写时往往并不需要一次读写那么多,于是,磁道又被按512字节划分成若干段,每段称为一个扇区(Sector)。 一个扇区size是固定的512字节 硬盘启用过程

云存储答案

混江龙づ霸主 提交于 2019-12-21 05:04:21
文章目录 一、存储架构(DAS、NAS、SAN) 1. 云存储的分类 2. 云存储系统架构 3.三种架构比较 4. 分别是如何访问的 5.三种存储架构的优缺点 二、硬盘接口、内部结构 1、硬盘相关术语以及三维坐标 2、硬盘容量的计算 3、硬盘的接口类型 4、存储系统评价指标 三、数据保护 1、RAID相关知识 2、数据保护的方法 四、分布式存储系统 1、有哪四类分布式存储系统 2、Hadoop的组成部分 3、HDFS 5、分布式数据库有哪几类节点? 五、云存储的实现架构 一、存储架构(DAS、NAS、SAN) 1. 云存储的分类 非可管理型云存储 面向 普通用户 限定了存储容量和使用方式 使用成本低 操作简单 可管理型云存储 主要面向 开发人员 将存储空间呈现为原生磁盘,提供给用户进行配置和管理 2. 云存储系统架构 3.三种架构比较 存储架构 组成部分 数据类型 典型应用 DAS(直连附加存储) 服务器,SAS线,存储设备 块级 任何 NAS(网络附加存储) 服务器,网络,存储设备 文件级 文件服务器 SAN(区域网络存储) 服务器,网络,存储设备 块级 数据库应用 4. 分别是如何访问的 DAS使用FC,SCSI,SAS线直接进行连接 NAS通过 NFS (Linux)或者是 CIFS (windows)协议去访问网络文件 SAN通过以太网或者是FC进行连接

磁道、柱面、扇区、磁盘簇、寻道时间、旋转延迟、存取时间

社会主义新天地 提交于 2019-12-05 16:34:40
1.磁道 以盘片中心为圆心,用不同的半径,划分出不同的很窄的圆环形区域,称为磁道。 2.柱面 上下一串盘片中,相同半径的磁道所组成的一个圆柱型的环壁,就称为柱面。 3.扇区 磁盘上的每个磁道被等分为若干个弧段,这些弧段便是磁盘的扇区.扇区是磁盘最小的物理存储单元 4.磁盘簇(windows) windows将相邻的扇区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簇,然后再对簇进行管理 5.寻道时间 磁头从开始移动到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所需要的时间 6.旋转延迟 首先,读写头沿径向移动,移到要读取的扇区所在磁道的上方,这段时间称为寻道时间(seek time)。 然后,通过盘片的旋转,使得要读取的扇区转到读写头的下方,这段时间称为旋转延迟时间(rotational latency time)。 例:一个7200(转 /每分钟)的硬盘,每旋转一周所需时间为60×1000÷7200=8.33毫秒,则平均旋转延迟时间为8.33÷2=4.17毫秒(最多旋转1圈,最少不用旋转,平均情况下,需要旋转半圈)。 7.存取时间 平均寻道时间与平均旋转延迟时间之和称为平均存取时间(average access time) 来源: oschina 链接: https://my.oschina.net/u/96486/blog/11288

memory开发1——基本概念

僤鯓⒐⒋嵵緔 提交于 2019-12-05 15:32:12
【RAM】 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也叫主存,是与CPU直接交换数据的内部存储器。 特点:随时从任何一个指定的地址写入(存入)或读出(取出)信息,读写速度快,但已丢失(停电丢失) 常做电脑内存,掉电后内存中的数据就没有了。 【ROM】 只读存取存储器,Read-Only Memory 特点:其特性是一旦储存资料就无法再将之改变或删除。不丢失。 常做电脑BIOS存储,基本不修改。掉电也不丢失。 【闪存】 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 是一种电子式可清除程序化只读存储器的形式,允许在操作中被多次擦或写的存储器。这种科技主要用于一般性数据存储,以及在计算机与其他数字产品间交换传输数据,如U盘,SD卡。 【HDD】 机械硬盘 每个扇区包括 512 个字节的数据。 有了扇区(sector),有了柱面(cylinder),有了磁头(head),显然可以定位数据了,这就是数据定位(寻址)方式之一,CHS(也称3D),对早期的磁盘(上图所示)非常有效,知道用哪个磁头,读取哪个柱面上的第几扇区就OK了。 3D很难定位寻址,新的寻址模式:LBA(Logical Block Addressing)。 LBA(逻辑扇区号)=磁头数 × 每磁道扇区数 × 当前所在柱面号 + 每磁道扇区数 × 当前所在磁头号 + 当前所在扇区号 – 1 【SSD】 Solid

Linux 块设备驱动框架分析

倖福魔咒の 提交于 2019-12-05 14:32:02
Linux块设备驱动框架分析 1、块设备简介 块设备,I/O设备的一种,其将信息存储在固定大小的块中,每一块都有固定的地址,可在设备的任意位置读取一定长度的数据。典型的有硬盘、U盘、SD卡等。 本文将以硬盘为例,对硬盘的结构属性进行简单介绍。 硬盘的物理结构主要由盘体、控制电路、接口部件等组成。而硬盘的内部结构一般是指盘体的内部结构。盘体是一个密封的交替,里面包含磁头、盘片等部件。硬盘驱动器采用高精度、轻型磁头驱动/定位系统。这种系统磁头可以在盘面上快速移动。硬盘的数据管理是基于逻辑结构的。 硬盘的逻辑结构如图所示,由盘面、磁道、柱面以及扇区构成。 盘面号:硬盘的盘片一般有两个盘面,分为上、下盘面,个别硬盘盘面为单数。每一个盘面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进行编号,得到盘面号(也叫磁头号)。每一个盘面对应一个读写磁头。 磁道:硬盘在格式化时,会被划分成很多同心圆,这些同心圆的轨迹成为磁道。 柱面:所有盘面的同一个磁道构成一个圆柱,称为柱面。硬盘数据的读写按照从上往下并按照柱面进行。同一个柱面的磁头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全部读完后,才会切换到下一个柱面。磁头之间的切换是通过电子切换,而柱面的切换则是通过机械实现的。由于电子切换速度比机械切换的速度快,所以按照柱面读写,而不是按照盘面来读写。 扇区:磁道被划分为一段段圆弧,称之为扇区。外圈磁道的圆弧的线速度比内圈磁道圆弧的线速度高

linux 使用fdisk分区扩容

筅森魡賤 提交于 2019-12-03 17:13:06
标签:fdisk分区 概述 我们管理的服务器可能会随着业务量的不断增长造成磁盘空间不足的情况,在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增加磁盘空间,本章主要介绍如何使用fdisk分区工具创建磁盘分区和挂载分区,介绍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原有的磁盘的剩余空间增加分区,第二种是对新添加的磁盘进行分区操作。 扩展空间 查看当前分区信息 fdisk -l 上图的红色标记显示当前sda总共有3916个柱面,而目前只使用了2611个柱面,现在就将剩下的柱面创建分区。 创建分区 使用:fdisk 磁盘文件 fdisk /dev/sda 1.输入m查看帮助。 a :设置可引导标记 b :修改bsd的磁盘标签 c :设置DOS操作系统兼容标记 d :删除一个分区 l :显示已知的分区类型,其中82为Linux swap分区,83为Linux分区 m :显示帮助信息 n :增加一个新的分区 o :创建一个新的空白的DOS分区表 p :显示磁盘当前的分区表 q :退出fdisk程序,不保存任何修改 s :创建一个新的空白的Sun磁盘标签 t :改变一个分区的系统号码(比如把Linux Swap分区改为Linux分区) u :改变显示记录单位 v :对磁盘分区表进行验证 w :保存修改结果并退出fdisk程序 x :特殊功能 2.输入n创建分区 询问我们是要创建主分区还是扩展分区,主分区最多只能创建4个

柱面投影、拼接视差、球面投影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32:02
1. 图像拼接传统做法: 特征点提取:sift、surf、orb等特征点提取; 基于特征点的配准:RANSAC方法剔除匹配点并拟合图像变换矩阵(全局单应性矩阵); 图像融合:先确定缝合线,再利用加权融合、多频带融合的方法融合; 方法:除了按照上文提到的顺序利用opencv进行拼接,还可以用opencv自带的stitch类,拼接很方便,效果也很好。 2.图像拼接出现的问题: 对于大视差的物体(可以理解为离摄像头比较近的物体,或者待拼接的图片上有远景有近景) 可采用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基于缝合线的方法,可以参看确定Seam- Driven 、Content preserving warp 、Parallax-toleranting stitching 这三种方法,很经典的。 二是采用基于网格优化及网格约束的方法,代表有DHW、SVAS,APAP,SPHP、AANAP等方法,可以下载他们的相关论文看。 3.视频拼接出现的问题: 视频拼接除了图像拼接的大视差问题,还有移动的物体经过重合区域会出现重影的问题,现在解决的办法比较推荐的有 Video Stitching with Spatial-Temporal Content-Preserving Warping 这篇论文,提出加时空域约束项,时空域3D缝合线的方法,效果很好。 待拼接的两幅图像之间的变换模型是平移模型

Linux系统下创建LV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1:59:42
Linux系统下创建LV(逻辑卷)并挂载 在Linux系统下,我们往往会遇到扩充磁盘的情况。普通情况下需要新加一块盘,重分区、格式化、数据复制、卸载就分区、挂载新分区等繁琐的步骤。其实,我们可以在安装系统时使用LVM来管理我们的文件系统,这样就可以弹性调整文件系统的容量。好了,说了这么多,赶快介绍如何创建LV(逻辑卷)吧! 工具/原料 Linuxϵͳ 方法/步骤 1 新加磁盘启动系统后,查看现有磁盘使用情况 命令 df -h 2 查看现有磁盘情况,我们发现系统已经有一个10G的磁盘sdb,这个磁盘共有1305个柱面,每个柱面大小是8225280 bytes (大约8M) 但是还没对其分区 命令 fdisk -l 3 对磁盘sdb进行分区: 命令: fdisk /dev/sdb 如果不知道 fdisk 里面的具体操作,可输入 m 进行帮助。最常用的是 n(新建)d(删除)p(打印)q(退出)t(修改系统标识符)w(写入并退出) 建立新的分区: 输入 p 输入 n 新建分区 输入 p 为建立主分区(此时的p是在n后的,不是打印) 输入 1 为建立第一个主分区 分区起始位置可以直接回车,默认是1 650 (因为每个柱面约8M,650柱面约是5G,本实验只用5G,剩余的做增加LV实验用) 输入 p /dev/sdb1, 但是 此分区为 Linux 格式 改变系统标识符: 输入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