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断服务程序

CC2541蓝牙学习——串口_1

一笑奈何 提交于 2019-12-24 13:04:10
CC2541有两个串行通信接口,分别是USART0和USART1,它们能够分别运行于异步UART模式或者同步SPI模式。两个USART具体同样的功能,可以设置在单独的I/O引脚。 1.UART模式 UART模式提供异步串行接口,在UART模式中,有2种接口选择方式:2线接口和4线接口。 2线接口,使用RXD、TXD。 4线接口,使用RXD、TXD、RTS和CTS。 I/O外设引脚映射如下图所示: 根据上面的外设I/O引脚映射可知 : UART0对应的外部设置IO引脚关系为:位置1:P0_2----RX P0_3----TX 位置2:P1_4----RX P1_5----TX UART1对应的外部设置IO引脚关系为:位置1:P0_5----RX P0_4----TX 位置2:P1_7----RX P1_6----TX UART模式的操作有以下特点。 8位或者9位负载数据 奇校验、偶校验或者无奇偶校验 配置起始位和停止位电平 配置LSB(最低有效位)或MSB(最高有效位)首先传输 独立接收中断 独立收发DMA触发 奇偶校验和帧检验出错状态 UART模式提供全双工传送,也就是说可以同时收发数据,传送一个UART字节包括1个起始位,8个数据位,1个作为可选的第9位数据或者奇偶校验位,再加上1个或者2个停止位。

linux驱动面试题2018(面试题整理,含答案)

吃可爱长大的小学妹 提交于 2019-12-23 21:47:37
linux驱动面试题2018(面试题整理,含答案) 前言: 这篇文章主要是对linux驱动面试题一个整理跟总结,参考了很多网上的资料,基本涵盖linux驱动相关面试内容。我把他们大概的分为三部分:基础部分,同步相关,还有中断部分。中断,同步相关基本都是必问的。下面也会对这几个方面的面试题进行详细的解答,你把下面的面试题弄懂了,应该可以应付大部分linux驱动面试了。要想真正的理解,还的在实践中多动手调试多总结,如果有什么地方错了或者不全,欢迎小伙伴们留言。 一. 基础题: linux中内核空间及用户空间的区别?用户空间与内核通信方式有哪些? https://blog.csdn.net/bingqingsuimeng/article/details/7924756 字符设备和块设备的区别,请分别列举一些实际的设备说出它们是属于哪一类设备 字符设备:字符设备是个能够像字节流(类似文件)一样被访问的设备,由字符设备驱动程序来实现这种特性。字符设备驱动程序通常至少实现open,close,read和write系统调用。字符终端、串口、鼠标、键盘、摄像头、声卡和显卡等就是典型的字符设备。 块设备:和字符设备类似,块设备也是通过/dev目录下的文件系统节点来访问。块设备上能够容纳文件系统,如:u盘,SD卡,磁盘等。 字符设备和块设备的区别仅仅在于内核内部管理数据的方式

中断隐指令

杀马特。学长 韩版系。学妹 提交于 2019-12-22 05:40:27
中断隐指令指CPU响应中断之后,经过某些操作,转去执行中断服务程序的一种操作。 中断隐指令并不是指令系统中的一条真正的指令,它没有操作码,所以中断隐指令是一种不允许、也不可能为用户使用的特殊指令。其所完成的操作主要有: (1)保存断点 为了保证在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毕能正确返回原来的程序,必须将原来程序的断点(即程序计数器(PC)的内容)保存起来。断点可以压入堆栈,也可以存入主存的特定单元中。 (2)暂不允许中断 暂不允许中断即关中断。在中断服务程序中,为了保护中断现场(即CPU主要寄存器的内容)期间不被新的中断所打断,必须要关中断,从而保证被中断的程序在中断服务程序执行完毕之后能接着正确地执行下去。 并不是所有的计算机都在中断隐指令中由硬件自动地关中断,也有些计算机的这一操作是由软件(中断服务程序)来实现的。中断服务程序一般用来保存通用寄存器和状态寄存器的内容。 (3)引出中断服务程序 引出中断服务程序的实质就是取出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送程序计数器(PC)。对于向量中断和非向量中断,因此中断服务程序的方法是不相同的。 来源: CSDN 作者: 网络一线牵 珍惜这份缘 链接: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3838785/article/details/103642332

2019-2020-1 20175307 20175308 20175319 实验二 固件程序设计

淺唱寂寞╮ 提交于 2019-12-22 01:50:35
2019-2020-1 20175307 20175308 20175319 实验二 固件程序设计 小组成员 20175307高士淳 20175308杨元 20175319江野 实验步骤 1.MDK 实验要求 0.注意不经老师允许不准烧写自己修改的代码 1.三人一组 2.参考云班课资源中“信息安全系统实验箱指导书.pdf “第一章,1.1-1.5安装MDK,JLink驱动,注意,要用系统管理员身分运行uVision4,破解MDK(破解程序中target一定选ARM) 3.提交破解程序中产生LIC的截图 4.提交破解成功的截图 实验步骤 下载并运行安装程序,安装MDK MDK安装结束页面,点击安装ULINK驱动 Ulink安装结束后自动退出,安装结束 运行uVision4,点击 文件>>许可证管理 ,复制CID 运行keil-MDK注册机,粘贴CID并选择 ARM ,点击 generate 生成 LIC 将生成的LIC复制到keil4中的LIC输入框中,点击 Add LIC ,破解完成。 2.LED 实验要求 0.注意不经老师允许不准烧写自己修改的代码 1.参考云班课资源中“信息安全系统实验箱指导书.pdf “第一章,1.4” KEIL-MDK 中添加 Z32 SC-000 芯片库,提交安装截图 2.参考云班课资源中“信息安全系统实验箱指导书.pdf “第一章,1.9”完成LED实验

STM32之系统滴答定时器

拥有回忆 提交于 2019-12-21 04:09:19
一、SysTick(系统滴答定时器)概述   操作系统需要一个滴答定时器周期性产生中断,以产生系统运行的节拍。在中断服务程序里,基于优先级调度的操作系统会根据进程优先级切换任务,基于时间片轮转系统会根据时间片切换任务。总之,滴答定时器是一个操作系统的“心跳”。   Cortex-M3在内核部分封装了一个滴答定时器--SysTick,在之前的ARM内核通常是不会把定时器做进内核,定时器都是SOC厂商自己制作的外设。显然,Cortex-M3封装了这么一个定时器,对于将操作系统移植到不同SOC厂商生产的Cortex-M3系类MCU上,带来了极大的方便。Cortex-M3内核统一了这样的一个系统滴答定时器,移植操作系统的时候可以使用内核的定时器,而忽略掉不同厂商生产定时器带来的分歧。 二、SysTick control and status register(STK_CTRL)   SysTick的控制是极其简单的,它的控制和状态都汇聚在同一个寄存器STK_CTRL上。   STK_CTRL的每一位的含义英文解释都是很清晰的,不必多说。需要额外讨论的是COUNTFLAG标志位,这个标志位代表的含义是:当计数为0时,也即STK_VAL计数至0时,此标志位置1。   经过笔者一番摸索,对此位有更多的看法。 COUNTFLAG:    1、此位与SysTick的中断无关,不是中断标志位

Linux 内核 - 中断

我们两清 提交于 2019-12-21 01:13:31
文章目录 中断和异常 中断处理程序 中断上下文 中断和异常 中断使得硬件能够发出通知给处理器。 每个中断都通过一个唯一的数字标识(称为 IRQ 线),不同的设备对应不同的中断。 在处理器执行到由于编程失误而导致的错误指令的时候,或者是在执行期间出现特殊情况(如缺页),必须靠内核来处理的时候,处理器就会产生一个异常。 中断处理程序 中断发生时,内核会执行的一个函数,称为中断处理程序/中断服务例程。 因为中断可能随时发生,即中断处理程序可能随时执行,所以必须确保中断处理程序能够快速执行,以尽快恢复被中断的代码的执行。 为了满足上述目标,一般把中断处理划分为上下两部。 中断处理程序是上半部,它接收到一个中断后,就立即开始执行,但只做有严格时限的工作。这些工作都是在所有中断被禁止的情况下完成的。 允许稍后完成的工作会推迟到下半部,在以后的某个合适的时机,下半部会被执行。 中断处理程序无需是可重入的。当一个给定的中断处理程序正在执行时,相应的中断线在所有处理器上都会被屏蔽掉,以防止在同一中断线上接收另一个新的中断。而其他的中断都是打开的,所以这些不同中断线上的其他中断都能被处理,但当前中断线总是被禁止的。 中断上下文 当执行一个中断处理程序时,内核处于中断上下文中。 中断上下文没有后备进程,所以中断上下文不可以睡眠(如果可以睡眠,那怎么再对它进行重新调度以使其再次运行呢?) 来源: CSDN

系统调用

痞子三分冷 提交于 2019-12-18 22:57:29
由前2篇文章做基础,现在可以理解系统调用了。 用户空间栈&系统空间栈 中断&异常 系统调用定义 系统调用是内核提供的一系列强大的函数。它们在内核中实现,然后通过一定的方式(X86是软中断,也即门陷入)呈现给用户,是用户程序与内核交互的接口。 注意,我们在程序中用调用read、write函数时,这些不是系统调用函数,而是glibc库包装后,进行一些处理,然后再调用系统调用。如果想在程序中直接调用 的 话,需要调用_syscall()函数。 上下文(context) 上下文简单说来就是一个环境,相对于进程而言,就是进程执行时的环境。具体来说就是各个变量和数据,包括所有的寄存器变量、进程打开的文件、内存信息等。 一个进程的上下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用户级上下文、寄存器上下文以及系统级上下文。 用户级上下文: 正文、数据、用户堆栈以及共享存储区; 寄存器上下文: 通用寄存器、程序寄存器(IP)、处理器状态寄存器(EFLAGS)、栈指针(ESP); 系统级上下文: 进程控制块task_struct、内存管理信息(mm_struct、vm_area_struct、pgd、pte)、内核栈。 当发生进程调度时,进行进程切换就是上下文切换(context switch).操作系统必须对上面提到的全部信息进行切换,新调度的进程才能运行。而系统调用进行的模式 切换(mode switch)

【计算机组成原理】 输入/输出系统

依然范特西╮ 提交于 2019-12-18 02:35:31
I/O 系统基本概念 I/O 系统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如下: 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输出设备及通过输入。输出接口才能访问的外存储结构。 接口。在各个外设与主机之间传输数据时进行各种协调工作的逻辑部件。协调包括传输过程中速度的匹配、电平和格式转换等。 输入设备,用于向计算机系统输入命令和文本、数据等信息的部件。键盘和鼠标是最基本的输入设备。 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输出到计算机外部进行显示、交换等的部件。显示器和打印机是最基本的输出设备。 外存设备。指除计算机内存及 CPU 缓存等外的存储器。硬磁盘、光盘等是最基本的外存设备。 一般来说,I/O 系统由 I/O 软件和 I/O 硬件两部分构成: I/O 软件。包括驱动程序、用户程序、管理程序、升级补丁等。通常采用 I/O 指令和通道指令实现 CPU 与 I/O 设备的信息交换。 I/O 硬件。包括外部设备、设备控制器和接口、I/O 总线等。通过设备控制器来控制 I/O 设备的具体动作:通过 I/O 接口与主机(总线)相连。 在输入/输出系统中,经常需要进行大量的数据传输,而传输过程中有各种不同的 I/O 控制方式,基本的控制方式有以下 4 种: 程序查询方式。由 CPU 通过程序不断查询 I/O 设备是否已经做好准备,从而控制 I/O 设备与主机交换信息。 程序中断方式。只在 I/O 设备准备就绪并向 CPU

ARM异常及中断处理介绍(中断是异常的一种)

谁都会走 提交于 2019-12-18 02:27:03
中断 概念 :是一个过程,是CPU在执行当前程序的过程中因硬件或软件的原因插入了另一段程序运行的过程。因硬件原因引起的中断过程的出现时不可预测的,即随机的,而软中断是事先安排好的。 中断源 概念 :可以引起中断的信号源。 异常优先级 ARM处理器中有7种类型的异常,按优先级 从高到低 的排列如下: 复位异常 (Reset)、 数据异常 (Data Abort)、 快速中断异常 (FIQ)、 外部中断异常 (IRQ)、 预取异常 (Prefetch Abort)、 软中断异常 (SWI)、 未定义指令异常 (Undefined interrupt)。 优先级最低的两种异常是软件中断异常和未定义指令异常。因为正在执行的指令不可能既是一条软中断指令,又是一条未定义指令,所以软中断异常和未定义指令异常享有相同的优先级。 注意 在ARM处理器中(Exception)和中断(Interrupt)有些差别,异常主要是从处理器被动接受异常的角度出发,而中断带有向处理器主动申请的色彩。此文中对“异常”和“中断”不做严格区分;两者都是指请求处理器打断正常的程序执行流程,进入特定程序循环的一种机制。 异常 概念 :异常由内部或外部源产生并引起处理器处理一个事件。在处理异常之前,处理器状态必须保留,一遍在异常处理程序完成后,原来的程序能够重新执行。同一时刻可能出现多个异常。 注意 当异常出现时

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

旧时模样 提交于 2019-12-17 19:12:30
title: 计算机组成原理复习 date: 2018-06-28 14:08:04 tags: 课程学习 1.计算机硬件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 2.计算机软件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应用软件,另一类叫系统软件,操作系统属于系统软件类 3.第一代计算机的逻辑部件采用的是电子管,1946-1957年; 第二代计算机的逻辑部件采用的是晶体管,1958-1964年; 第三代计算机的逻辑部件采用的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1965-1971年; 第四代计算机的逻辑部件采用的是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1972至今 4.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构成。 5.计算机系统的三个层次结构由内到外分别是硬件系统,软件系统和应用软件 6.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 程序,经编译程序或解释程序翻译后称为 目标程序 7.将源程序翻译成目标程序的软件是编译器或编译程序 8.程序设计语言一般分为3类: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 9.编译方式是使用编译程序把源程序编译成机器代码的 目标程序 ,并以机器程序 的形式保留 10.简要说明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计算机系统具有层次性,它由多级层次结构组成。从功能上计算机系统可分为五个层次级别: 第一级是微程序设计级。这是一个硬件级,它由机器硬件直接执行微指令。 第二级是一般机器级,也称为机器语言级。它由微程序解释机器指令系统.这一级是硬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