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05.王阳明-知行合一

天大地大妈咪最大 提交于 2019-12-23 04:57:53
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 — 度阴山 — 序章 心学诞生的前夜 龙场悟道 2015-3-22 22:02 归根结底,就是要“存天理,灭人欲”。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来说明“天理”和“人欲”。饿了吃饭是“天理”,但非要吃鱼翅鲍鱼,这就是“人欲”;困了睡觉是“天理”,但非要有美女陪睡,这就是“人欲”;一个人如果饿了非不吃饭,困了非不睡觉,这也是“人欲”,虽然它不是不合理的欲望,但却是不合理的行为,因为你违反了人的生理规律。由此可知,天理其实就是满足我们生存下来最基本的需求,除此之外的都是人欲。 2015-3-22 22:03 为什么要存天理去人欲呢?另一位理学大师张载给出了答案: 为天地立心(为社会重建精神价值),为生民立命(为民众确立生命意义),为往圣继绝学(为前圣继承已绝之学统),为万世开太平(为万世开拓太平之基业)。 评注: 有道理 2015-3-22 22:07 孔子之后,儒家分为六派(李斯为代表的小康派,孟子为代表的大同派,董仲舒为代表的天人感应派,孟子、荀子和告子为代表的心性派,荀子为代表的考证派,司马迁为代表的记篡派),其中有两派在日后发扬光大,一派是天人感应派,在两汉时期威风八面;另一派则是心性派,多年以后,它改头换面而成为理学。 2015-3-22 22:11 第一章 为什么悟道的是王阳明 王阳明像背书一样回答:“ 圣人就是那些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知行合一

杀马特。学长 韩版系。学妹 提交于 2019-12-05 14:53:47
知行合一,知而不行,非真知也。 我理解的知行合一,也就是上面的译文,如果一种道理你知道了却无法做到,那么你也算是没有真正领悟这个道理。也就是前面一段时间很流行的一句话:“我这知道了很多道理,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之所以过不好这一生,是因为 没有去做,没有做的原因是并没有真正理解你所知道的道理。知和行就好比 知道了如何写一手好字,自然行动起来就能写得一手好字。相反,你写不出一手好字,就算知道再多写字的技巧也不能算你真的知道,而是 纸上谈兵而已。 也就是,我们想了解,洞悉一个人的想法、价值观,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而要看他长期做了什么。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honkerzh/p/11929426.html

知行合一

回眸只為那壹抹淺笑 提交于 2019-11-27 02:55:27
我曾经练习过三年的截拳道。前段时间受电视剧《李小龙传奇》的影响,有一种冲动,想打几拳。一个空拳出去,意识、速度和标准还蛮可以,就是拳面内部有点隐隐作痛。好久没活动,四肢跟不上意识了。 截拳道讲究意识领悟和肢体的反应融为一体,强调潜意识在搏斗中的巨大作用。如果你想打到一个人,你必须毫不犹豫地发起进攻,用意识来带领你的四肢活动。当你看到对方的一个空档,你对这个这个空档的进攻必须是快而有效的。所以,必须通过不断的训练提高四肢的适应度,不断地观察和思考,形成无意识的大脑反应。最终的结果是达到无我的状态。 这个理念和王明阳的“知行合一”是一致的。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说一个主体的道德活动从意念、动机的方萌未萌之际到付诸实践的过程乃至完成,是一个整体统一的过程。简而言之,道德意念的动机世界与道德实践的现实世界,应是一个和谐完整统一的世界。道德意念(特别是出于心性体认的道德意念)一旦萌动,即是行,也就是已经开始行动,而采取多种形式、措施将道德意念转化为具体行为,则是主体道德活动的业已完成。这就是阳明所说“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圣学只一个功夫,知行不可分作两事。”“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行本为一体,之所以分开说是一种不得已而采用的思维方法,目的是为了加深主体的体认体知,提高主体的道德修养。 “知行合一”是指导我们工作

知行合一

隐身守侯 提交于 2019-11-25 18:59:37
知行合一,知而不行,非真知也。 我理解的知行合一,也就是上面的译文,如果一种道理你知道了却无法做到,那么你也算是没有真正领悟这个道理。也就是前面一段时间很流行的一句话:“我这知道了很多道理,但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之所以过不好这一生,是因为 没有去做,没有做的原因是并没有真正理解你所知道的道理。知和行就好比 知道了如何写一手好字,自然行动起来就能写得一手好字。相反,你写不出一手好字,就算知道再多写字的技巧也不能算你真的知道,而是 纸上谈兵而已。 也就是,我们想了解,洞悉一个人的想法、价值观,不要看他说了什么,而要看他长期做了什么。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honkerzh/p/119294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