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

欧拉回路模板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29:01
(1)判断 欧拉回路(把所有边走一遍,最后回到起点) 无向图的所有点度数为偶数, 且联通 有向图的所有点入度=出度, 且联通 欧拉道路( 把所有边走一遍 , 不回到起点) 无向图 所有点的度数为偶数 或者 除了两个度数为奇数外其余的全是偶数。同时要联通(忽略方向) 有向图所有点 出度=入度 或者 一个顶点 出度=入度+1,另一个顶点 入度=出度+1 。 同时要联通(忽略方向) (2)输出路径 int dfs(u) //欧拉回路则从任意点开始, 欧拉道路要从起点开始(出度=入度+1) { REP(i, 0, g[u].size()) { int v = g[u][i]; if(!vis[u][v]) //这条边还没有遍历过 { vis[u][v] = vis[v][u] = 1; //这是无向图, 有向图则改为 vis[u][v] = 1 dfs(v); stack.push(node(u, v)); //注意最后从栈顶输出到栈底 } //这句话一定要在dfs后面 } } 文章来源: 欧拉回路模板

POJ 2186 Popular Cows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28:02
题意是:求其他所有牛都认为是Popular的牛的个数!具体规则在原题中 本题如果没有强联通分量的的知识的话,很容易会想对每一个其他顶点来一遍DFS,如果其他顶点对当前顶点都可达,说明这个顶点是被其他牛认为popular,然而时间复杂度为O(N*M) 有了强联通分量的知识就好办了,对图进行强联通分量分解,至多有一个强联通分量满足条件。在进行强联通分量分解后,可以得到强联通分量拓扑排序后的顺序,唯一能成为解的是拓扑排序最后面的的强联通分量。时间复杂度O(M+N) AC代码: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vector> #include<string.h> #include<algorithm> #include<stdio.h> using namespace std ; const int MAXN= 5e4 + 10 ; int N,M; int A[MAXN],B[MAXN]; int V; vector < int > G[MAXN]; //图的邻接表表示 vector < int > rG[MAXN]; //把边反向后的图 vector < int > vs; //后续遍历后的顶点列表 bool used[MAXN]; //访问标记 int cmp[MAXN]; //所属强联通分量的拓扑序 void add_edge( int from, int

村里安装网络电视了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27:02
今天家里安装网络电视了,是移动的,20元一个月,村中的基本上拉了。中国移动这一搞,又拉了多少客户。 以后过年回家不用偷邻居的wifi了,想想今年在家搞了linux破解wifi。。。不用担心流量了。 我记得2017年3月左右,中国的网民约7.2亿,现在应该不止这个数,全民网络时代真的彻底来了。 问题来了,爸妈也玩微信了,沟通方便了,但是以后朋友圈发东西要注意了。 爸妈接触网络也是好事,毕竟互联网有好多好玩的东西。 文章来源: 村里安装网络电视了

无线通信核心网随笔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26:01
前面的话 : 笔者在通信的核心网岗位已经工作了两三个年头,现在回想起来感觉学到了一些东西,但是仔细想一想感觉什么也没有学到。所以凑这个机会把自己所知道的罗列一下。一方面给自己梳理一下知识脉络,另外对于核心网入门的新人,也希望有一点借鉴。废话不多说了,进入正题。 首先把文章的标题大致解释一下 移动网络的演进过程 大家可以找些资料去了解一下,各种协议巴拉巴拉的,老的协议我看的不多,大致说明如下。移动通信国内最新的商业化技术是4G,前期的演进经过了第一代模拟电话,第二代数字电话GSM,第三代UMTS和第四代LTE。在整个网络的演进过程中,主要是在无线接入侧的技术进行了大量的更新换代,核心网的技术个更迭并不多,顶多是IP化和扁平化演进。 核心网又可以划分到两个领域 ,CS交换域和PS分组域。VoLTE上线之前,简单来说CS域和我们的拨打电话短信相关,PS实现终端的上网和短彩信功能。笔者是PS域方向的,CS域的描述浅尝辄止。 核心网络演进方向为IP化和网络扁平化。 IP化的意义有很多,具体是哪一条刺痛了运营商的神经不深究。大致就是IP化可以大大提升传输设备的复用率,不仅可以降低投资还降低运维难度。另外也说明根据OSI七层模型建立的传输技术可靠性和稳定性已经具备运营商级别。网络扁平化演进主要说的是控制面和用户面的分离

手机黑卡,这个仇我是记下了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22:01
欢迎大家前往 腾讯云+社区 ,获取更多腾讯海量技术实践干货哦~ 深圳X写字楼里,陈坚强眼睛充满血丝的紧盯屏幕,亮光反射在他带着油光的痘痘面庞,嘴角轻笑,“终于要来了,我要秒杀全场”,这双手待命太久。时钟刚刚走到6.18的零点,陈坚强用了这二十年来最快的手速――清空购物车,“据说公司的网比较快,哈哈哈宝贝你们全是我的了”,只见页面弹出“宝贝已被抢光,再去逛逛吧~” “啊,为什么??!” 陈坚强的心,比上次和女朋友分手时还要空旷。0元秒杀iPhoneX,1元龙虾送到家,人生呐。 保洁阿姨从旁经过“小伙子,没买到东西啊,肯定全被黑产用手机黑卡刷走了” “什么是手机黑卡?难道是传说中的秘密武器?” 阿姨看向窗外,向陈坚强娓娓道来…… һ 为了隐藏自己的身份,你们很多人可能都用过小号,手机黑卡就是这样的手机小号。大多数人使用小号只是想避免不必要的骚扰,而黑产使用手机黑卡,却是为了薅羊毛,甚至干一些违法的事情。 为了利益最大化,手机黑卡往往被一种叫“猫池”的设备批量养着使用,通过这种设备手机黑卡即可连上通信网络,收发短信,且全程自动化,在秒杀活动中,速度远快于正常用户。一图胜千言,下图就是黑产用的手机黑卡。 通讯营业厅代理商是手机黑卡的一大来源。一方面是运营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面临着巨大的销售新卡压力,另一方面黑产有着巨大的手机卡需求量,两者很容易就一拍即合。 可能有同学会问,大批量的开卡

运营商劫持(DNS/HTTP302)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22:01
本人以网络技术出身,近两年接触CDN网络,处理了一些CDN方面的网络问题,大多数以运营商丢包,延迟抖动为主,也处理一些硬件故障,比如机械硬盘的读写io测试,内存条兼容性测试,服务器IPMI规划等。这篇文章打算把自己对运营商对资源请求的劫持写下来,这个其实不是很罕见的事例,也不是网上找不到解决办法,也不是无法理解的尖钻技术,只是罗列一下自己的所知。 CDN网络访问拓扑 既然提到了CDN网络,那就顺带提一句吧。 废话不多说,先上图。   这回可以开始废话了吧?:大体的工作逻辑有用户的访问、localdns的解析、CDN资源调度、资源应答。 如果按照这种方式去运营CDN 架构 ,估计CDN行业早就倒闭了,先不说资源调度的好坏,如果有恶意的攻击流量,整个CDN系统就直接可以GG思密达了。 运营商劫持概述 劫持的目的 其实目的很简单,关于运营商劫持,一般运营商也不是无故做劫持,毕竟他们维护服务器,维护相应设备(比如分光器、分流器)也需要成本,运营商主要劫持出省流量,对于“小”运营商来说他们有省内流量考核,跨省访问会增加成本输出,集团控制出省流量,所以劫持往往发生在省间传输上。其次所有运营商都可能会做劫持,目的是减少省骨干网络链路的负载压力,尽可能的减少中继链路、远距离骨干链路,负载能力弱的链路上的流量,则会出现劫持的现象。 劫持的方法 运营商/或者小区宽带会有分光器设备

5G网络的管理、编排与计费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21:02
注: 根据 原文 ,略有删减 2017年12月,3GPP通过两大5G里程碑事件,通过5G NR第一部分规范并完成5G阶段1系统架构。这些成绩的取得,都对新的管理标准提出了要求,因为5G带来更大的网络规模和更加复杂的电信系统。 3GPP管理标准工作组SA5接近达到5G另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根据去年我们完成的对5G网络管理体系架构,分片和计费的研究,我们目前正在进行3GPP Release 15第一阶段的规范工作,包括建立一个新的面向服务的管理架构和所有必要的功能来进行5G网络管理和计费。 SA5的目前的工作还包括其他一些工作/研究项目如QoE测量采集管理和使用RESTful协议的新技术。然而,本文将专注于新的5G Rel-15架构和主要功能,包括计费。 5G网络和网络切片 5G网络的管理编排和网络切片包括以下工作内容:管理概念和架构、服务供给、网络资源模型、故障监控和性能管理、跟踪管理和虚拟化管理等方面。随着这些工作项的输出,SA5为5G网络和网络切片提供了特定的管理接口。运营商可以配置和管理移动网络,以支持由5G使能的各种类型的服务,例如eMBB(增强移动宽带)和URLLC(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这取决于不同的客户需求。在TS 28.530、28.531、28.532和28.533中定义了管理概念、架构和服务供给。 网络切片被看作是5G的关键特性之一,允许垂直行业利用5G网络和服务

LTE-U介绍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19:01
1 为什么需要LTE-U 标准的LTE技术只能部署在授权频谱,不能直接部署在非授权频谱。随着LTE技术和应用的逐步成熟,授权频谱中的数据流量越来越饱和,有必要考虑将流量从授权频谱分流一部分到非授权频谱。经过运营商、设备商和芯片厂商等的共同努力,目前可以将LTE流量分流到非授权频谱的主流技术是:LTE-U、LAA(Licensed Assisted Access)、LWA和MulteFire。 图1 聚合授权频谱和非授权频谱的主流技术 2 LTE-U的优势 最先开发出来的是LTE-U技术,LTE-U的全称是LTE in Unlicensed spectrum,即非授权频谱上的LTE。该技术将LTE部署到非授权频谱,并采用标准LTE空口协议完成通信。 采用LTE-U技术,就可以利用集中调度、干扰协调、HARQ重传、CA载波聚合等技术,可以获得更好的鲁棒性和频谱效率,提供更大的覆盖范围和更好的用户体验。LTE-U可以将授权频段作为主载波,终端跟基站可以在授权频段上建立无线资源控制连接,通过载波感知获取当前空闲的非授权频段资源,实现授权频段和非授权频段的载波聚合,从而有效提升系统的性能和吞吐量,解决室内数据流量的增长需求和频谱匮乏问题。 LTE-U和LTE/LTE-A的差别只是工作在不同的频段,可以使用现有的LTE部署,不需要对网络结构进行改动,只需要对基站进行升级

Neutron中的物理网络详解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19:01
Neutron的模型定义,关于物理网络(provider:physical_network),有三个地方都有所涉及,如下表所示。 应该说,这三处描述仍然不能很好地表达这个物理网络的准确含义。物理网络具体意味着什么呢? 一 物理网络的实际意义 首先,根据运营商网络的使用场景以及表中的三个描述,我们可以得出物理网络的一种理解。如下图所示: 图中,物理网络就是运营商需要匹配的那个网络。综合表中的三个描述,这样的理解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Neutron在创建运营商网络时,特别提到:VLAN和Flat类型的网络,需要参数provider:physical_network,而VXLAN类型的网络则不需要这个参数。 这非常令人困惑!从上图中我们看到,那个所谓的物理网络(名称是“市场部网络”),不过是帮助“人”阅读和理解的,对于实际的网络连接来说,并没有实质的作用。只要VM发送的报文,从br-xx1出去以后,打上VLAN ID=100的标签,到达那个物理网络后,VM与物理网络中的计算机就能互通。这与传入provider:physical_network参数与否有什么关系呢? 这需要从Neutron的实现模型说起,如下图: 我们知道,对于非隧道型网络(VLAN或Flat),br-int外接的网桥一般称为br-ethx。Br-ethx有几个特点。 1 一般来说,一个br-ethx与一个物理网口

Tarjan算法与无向图连通性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15:02
定义:删去该边后,原图分裂成大于1个联通块 求解:对于边 \(x \rightarrow y\) ,若 \(low[y] > dfn[x]\) ,则 \(x \rightarrow y\) 是桥 易错: \(dfs\) 时,带参数 \(faId\) ,表示进入 \(x\) 的边。访问 \(x\) 到达的点时,略过 \(faId\) 定义:没有割边的极大子图 求解:去除所有割边 充要条件/性质: 各边都至少存在于1个简单环中 。(若某边仅在简单路径上,则有割边) 定义:删去该点以及与该点相连的边之后,原图分裂成大于1个联通块 求解: 对于非根节点 \(x\) ,若存在 \(x \rightarrow y\) ,使得 \(low[y] \geq dfn[x]\) ,则 \(x\) 是割点 对于根节点 \(rt\) ,若 \(rt\) 的儿子数大于1,则 \(x\) 是割点 区别:正常的不访问 \(fa\) 的 \(dfs\) 定义:没有割点的极大子图 求解: \(dfs\) 中维护1个栈。若 \(x \rightarrow y\) 时发现 \(x\) 为割点,将栈中元素出队至 \(y\) 。这些元素与 \(x\) 共同构成点双联通分量 区别:一个割点可能属于多个点双联通分量 充要条件/性质: 任意两点都至少包含在1个简单环中 。(假设两点间只有简单路径,则有割点) 通过 缩点 等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