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组

Python语言学习前提:基础语法

ⅰ亾dé卋堺 提交于 2020-01-22 17:37:45
一、变量 1.变量:存储数据。存储数据需要对应内存空间,基于变量的数据类型,解释器会分配指定内存,决定什么数据被存储到内存中。 变量数据类型:整数、小数、字符。 2.变量赋值:变量在使用前必须赋值,赋值的变量才被创建。 #!/usr/bin/env python student = 8000 #整数型 miles = 150.0 #浮点型 name = "crystal" #字符串 print student print miles print name 3.多个变量赋值 1)创建变量,值为1,三个变量被分配在相同的内存空间上。 a = b = c = 1 2)多个对象指定多个变量 a, b, c = 100, 150.0, "crytsal" 二、标准数据类型 1.python有五个标准数据类型:Numbers(数字)、string(字符串)、List(列表)、Tuple(元组)、Dictionary(字典) 2.Numbers(数字):int(有符号整型)、long(长整形【也可代表八进制和十六进制】)、float(浮点型)、complex(复数) 1)int var1 = 11 var2 = 12 2)long var3 = 51924361L 3)float var4 = 5.20 4)complex var5 = 3.14j 3. string(字符串):由数字、字母

[原创]多表连接(join)小结

生来就可爱ヽ(ⅴ<●) 提交于 2020-01-22 06:49:39
参考:《sql查询初学者指南》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基础 内链接就是对表A和表B以元组为单位做一个笛卡尔积,记为表C,然后在C中挑选出满足符合on 语句后边的限制条件的条目。 左连接就是在内连接的基础上,将A中有但C中没有的元组也加上。由于C的列数比A的列数多,所以这新增的元组左边照搬a,右边为null。 右链接就是在内连接的基础上,将B中有但C中没有的元组也加上。由于C的列数比B的列数多,所以这新增的元组右边照搬B,左边为null。 所谓的full join ,就是在join的结果d后边先加上left join 要加的项,再加上right join 要加的项 所谓的交叉连接(select * from tableName1 cross join tableName2)和select * from tableName1, tableName2是一样的,都是得到笛卡尔积。可以用select * from table1,table2 where....模拟join操作。 所谓的自身连接是指同一个表自己与自己进行连接。这种一元连接通常用于从自反关系(也称作递归关系)中抽取数据。例如人力资源数据库中雇员与老板的关系。 直接写join就是内连接,相当于inner join, inner可省 写left join或者right join就是外连接,outer可省 例子 有两表A和B A B

【Python基础学习笔记day14】python高级变量类型+元组+字典+字符串+公共方法+Python 内置函数+切片+运算符+成员运算符+完整的 for 循环语法+应用场景

倖福魔咒の 提交于 2020-01-22 05:18:07
高级变量类型 文章目录 高级变量类型 目标 知识点回顾 01. 列表 1.1 列表的定义 1.2 列表常用操作 del 关键字(科普) 关键字、函数和方法(科普) 1.3 循环遍历 1.4 **应用场景** 02. 元组 2.1 元组的定义 创建空元组 元组中 **只包含一个元素** 时,需要 **在元素后面添加逗号** 2.2 元组常用操作 2.3 循环遍历 2.4 应用场景 元组和列表之间的转换 03. 字典 3.1 字典的定义 3.2 字典常用操作 3.3 循环遍历 3.4 **应用场景** 04. 字符串 4.1 字符串的定义 4.2 字符串的常用操作 1) 判断类型 - 9 2) 查找和替换 - 7 3) 大小写转换 - 5 4) 文本对齐 - 3 5) 去除空白字符 - 3 6) 拆分和连接 - 5 4.3 字符串的切片 索引的顺序和倒序 05. 公共方法 5.1 Python 内置函数 5.2 切片 5.3 运算符 成员运算符 5.4 完整的 for 循环语法 应用场景 目标 列表 元组 字典 字符串 公共方法 变量高级 知识点回顾 Python 中数据类型可以分为 数字型 和 非数字型 数字型 整型 ( int ) 浮点型( float ) 布尔型( bool ) 真 True 非 0 数 —— 非零即真 假 False 0 复数型 ( complex )

python的列表、元组、字符串、字典、集合

柔情痞子 提交于 2020-01-21 15:20:10
主要内容: 1.列表、元组操作 2.字符串操作 3.字典操作 4.集合操作 1.列表、元组 列表: 列表是我们最以后最常用的数据类型之一,通过列表可以对数据实现最方便的存储、修改等操作 定义列表 1 1 dog_list = ['小白','小黑','小狗'] View Code 通过下标访问列表 1 1 dog_list[1]#正向访问 2 2 dog_list[-1]#反向访问 View Code 切片:取多个元素 1 1 dog_list[:2] #如果是从头开始取,0可以忽略,跟上句效果一样 2 2 dog_list[2:] #如果想取最后一个,必须不能写-1,只能这么写 3 3 dog_list[2:-1]#不想取最后一个就写-1 4 4 dog_list[::2] #后面的2是代表,每隔一个元素,就取一个 View Code 追加元素 1 1 dog_list.append('小绿') View Code 指定位置插入 1 1 dog_list.insert(2,'小红') View Code 删除元素 1 1 dog_list.remove("小红") #删除指定元素 2 2 dog_list.pop("小红") #删除指定元素,不写则默认删除最后一个 3 3 del dog_list #删除列表 View Code 扩展 1 dog_list.extend('旺仔')

Python 变量类型

旧城冷巷雨未停 提交于 2020-01-21 09:42:01
Python 变量类型 变量存储在内存中的值。这就意味着在创建变量时会在内存中开辟一个空间。 基于变量的数据类型,解释器会分配指定内存,并决定什么数据可以被存储在内存中。 因此,变量可以指定不同的数据类型,这些变量可以存储整数,小数或字符。 变量赋值 Python中的变量不需要声明,变量的赋值操作既是变量声明和定义的过程。 每个变量在内存中创建,都包括变量的标识,名称和数据这些信息。 每个变量在使用前都必须赋值,变量赋值以后该变量才会被创建。 等号(=)用来给变量赋值。 等号(=)运算符左边是一个变量名,等号(=)运算符右边是存储在变量中的值。例如: #coding=utf-8 #!/usr/bin/python counter = 100 # 赋值整型变量 miles = 1000.0 # 浮点型 name = "John" # 字符串 print counter print miles print name 以上实例中,100,1000.0和"John"分别赋值给counter,miles,name变量。 执行以上程序会输出如下结果: 100 1000.0 John 多个变量赋值 Python允许你同时为多个变量赋值。例如: a = b = c = 1 以上实例,创建一个整型对象,值为1,三个变量被分配到相同的内存空间上。 python开发IT交流群:887934385

浅析深拷贝与浅拷贝

牧云@^-^@ 提交于 2020-01-21 01:32:21
01 深拷贝与浅拷贝 1. 定义解释 简单理解, 深拷贝和浅拷贝就是拷贝内容的层次深度不同。深拷贝全部都是新的(递归),浅拷贝只有第一层是新的。 指向 a = [11, 22] 指在内存中开辟一个空间,存储[11, 22]这个列表,a 指向这个空间的内存地址。 b = a , 表示b 也指向这个内存地址,没有开辟新的内存空间。 id(a) = id(b) 另外: a == b (True) 内容相同, a is b (True) 内存地址相同 浅拷贝 浅拷贝只是单纯地拷贝要拷贝的东西的指向,但是不拷贝指向的内存地址中的内容。(拷贝C的快捷方式) import copy a = [11, 22] b = [33, 44] c = [a, b] e = copy.copy(c) id(e) = id(c) id(e) Out[41]: 2447913914184 id(c) Out[42]: 2447914220744 id(e[0]) Out[43]: 2447913762952 id(c[0]) Out[44]: 2447913762952 # 在c中新增一个数值,e不会改变 c.append(55) c Out[47]: [[11, 22], [33, 44], 55] e Out[48]: [[11, 22], [33, 44]] # 但是在a中新增一个数值,则e也会改变 a

python元组

笑着哭i 提交于 2020-01-21 01:01:24
元组的定义和使用 元组中元素的值不允许改变,元组和列表之间可以相互转换 元组的创建时间和占用空间都优于列表 t = ( 'KB' , 38 , True , '四川成都' ) print ( t ) # 获取元组中的元素 print ( t [ 1 ] ) print ( t [ 3 ] ) # 遍历元组中的值 for member in t : print ( member ) # 重新给元组赋值 # t[0] = '王大锤' # TypeError # 变量t重新引用了新的元组原来的元组将被垃圾回收 t = ( '王大锤' , 20 , True , '云南昆明' ) print ( t ) # 将元组转换成列表 person = list ( t ) print ( person ) # 列表是可以修改它的元素的 person [ 0 ] = '李小龙' person [ 1 ] = 25 print ( person ) # 将列表转换成元组 fruits_list = [ 'apple' , 'banana' , 'orange' ] fruits_tuple = tuple ( fruits_list ) print ( fruits_tuple ) 运行结果 ( 'KB' , 38 , True , '四川成都' ) 38 四川成都 KB 38 True 四川成都 (

Python基础介绍(一):变量的类型及应用方法

Deadly 提交于 2020-01-21 00:23:54
Python基础(一) 变量的类型及应用方法 变量的类型: Numbers(数字): * int(有符号整型) * float(浮点型) * long(长整型) * complex(复数) Bool类型: * True(真) * False (假) String(字符串) List(列表) Tuple(元组) Dictionary(字典) Set(集合) 查看变量的类型: type(变量名) 常用的数据类型转换 : 函数 说明 int(x) 将x转换为一个整数 float(x) 将x转换为一个浮点数 str(x) 将对象 x 转换为字符串 tuple(s) 将序列 s 转换为一个元组 list(s) 将序列 s 转换为一个列表 eval(str) 用来计算在字符串中的有效Python表达式,并返回一个对象 运算符 算术运算符 运算符 描述 实例 + 加 两个对象相加 a + b 输出结果 30 - 减 得到负数或是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 a - b 输出结果 -10 * 乘 两个数相乘或是返回一个被重复若干次的字符串 a * b 输出结果 200 / 除 b / a 输出结果 2 // 取整除 返回商的整数部分 9//2 输出结果 4 , 9.0//2.0 输出结果 4.0 % 取余 返回除法的余数 b % a 输出结果 0 ** 指数 a**b 为10的20次方, 输出结果

Python 中星号作用:解包&打散

微笑、不失礼 提交于 2020-01-20 01:10:29
python中’*’和’**’的使用分两个方面,一个是计算,另一个是参数传递过程中元素的打包和解包。 计算方面 ‘*’和’**’在python中最常见的作用分别是‘相乘’和‘乘幂’,如下: >>> a = 2 >>> b = 3 >>> c = 5*6 >>> d = 4**3 >>> e = a*b >>> f = a**b 传递、打包、解包方面 函数的可变参数 对函数传递的参数进行打包(成元组tuple或字典dictionary)和拆解(分解成单个元素),其中元组的打包和解包使用单星号‘*’,字典的打包和拆解使用’**’。 打包 ,就是将传递给函数的任意多个(也可以是零个)非关键字参数/关键字参数打包成一个元组/字典(元组只能接收非关键字参数,字典只能接收关键字参数) 当函数的参数前面有一个星号*的时候表示这是一个可变的位置参数,两个星号**表示是可变的关键字参数。 def foo(*args, **kwarg): for item in args: print item for k,v in kwarg.items(): print k,v print 30*'=' if __name__ == '__main__': foo(1, 2, 3, a=4, b=5) foo(2, 3, a=4, b=5, c=1) 输出如下: C:\Users\BigTree\AppData

Python基础之元组及range

时光总嘲笑我的痴心妄想 提交于 2020-01-19 20:31:44
元组 元组 Python中的数据类型之一 元组 -- tuple 元组: tu = (1,2,3,"alex") 支持索引 tu(1) 支持切片 tu[1:3] print(tu.count(3)) #统计 #4 print(tu.index(3)) # 通过元素的名称 获取元素的索引 就是下标 2 # for i in tu: # print(i) 总结:元组是一个有序,可迭代,但不可变数据类型 # a = (10) # 当小括号中没有出现逗号时,数据类型就是括号中数据类型本身 # a = ("alex") # 当小括号中没有出现逗号时,数据类型就是括号中数据类型本身 # a = ("alex",) # 这是一个元组 # a = () # 这是元组 # a = (1,2,3) # 这是元组 # 元组的应用场景: # 不可变: 1.为了防止误操作时修改数据,元组中存放一些重要数据 2.配置文件中存储数据 rang 范围 通过range达到循环数字 for i in range(1,5): print(type(i)) 查看i是什么数据类型 输出结果是 <class 'int'> <class 'int'> <class 'int'> <class 'int'> range( ) 和切片很像 range(起始位置,终止位置,步长) lst = list(range(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