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数据

linux文件管理03 and 04--2week

风流意气都作罢 提交于 2020-02-26 02:54:42
1.linux系统中一切皆文件: 文件系统及目录结构: /boot:引导文件存放目录,内核文件(vmlinuz)、引导加载器(bootloader, grub)都存放于此目录  /bin:所有用户使用的基本命令;不能关联至独立分区,OS启动即会用到的程序  /sbin:管理类的基本命令;不能关联至独立分区,OS启动即会用到的程序  /lib:启动时程序依赖的基本共享库文件以及内核模块文件(/lib/modules)  /lib64:专用于x86_64系统上的辅助共享库文件存放位置  /etc:配置文件目录  /home/USERNAME:普通用户家目录  /root:管理员的家目录  /media:便携式移动设备挂载点 /mnt:临时文件系统挂载点  /dev:设备文件及特殊文件存储位置  /tmp:临时文件存储位置 # 2.lsblk-列出系统的硬盘 du -sh 查看文件大小 pwd-显示当前目录 --echo '- - -' > /sys/class/scsi_host/host0(host2)/scan --虚拟机增加硬盘命令 --/proc /sys -进程目录 目录颜色:蓝色-目录,yellow-硬件目录,粉色-套接字,棕色-管道文件,l绿色-可执行文件,红色-打包或压缩文件 --定义颜色文件路径:/etc/DIR_COLORS --除了斜杠和NUL

【自然框架】元数据的数据库结构的详细说明和示例(一):项目描述部分

女生的网名这么多〃 提交于 2020-02-25 00:33:48
自然框架在线演示: http://pthuanyu.com/ 【自然框架】PowerDesigner 格式的元数据的表结构 自然框架的源码、Demo、数据库、说明文档的下载,还是老地方: 自然框架的源代码、Demo、数据库、配置信息管理程序下载(2010.02.21更新)  1、  Manage_Function( 节点信息 )    字段名 中文名 类型 大小 默认值 说明 FunctionID 节点ID int 4 1 主键 ParentID 父节点ID int 4 1 员工姓名 ParentIDPath 父节点ID的路径 nvarchar 30 _ 添加、修改时使用 NoteTitle 节点名称 nvarchar 100 _ 节点名称 PowerMark 权限标识 nvarchar 50 _ 一般情况下等于FunctionID NoteLevel 级数 int 4 1 第几级节点 IsShowNote 节点是否显示 bit 1 1 功能节点里面是否显示 IsShowPower 角色是否显示 bit 1 1 角色选择是否显示 Sort 排序 int 4 1 排序。全部节点的总排序 WebURL 网址 nvarchar 100 _ 打开网页的网址 Target 目标 nvarchar 10 _ 目标 这个表就是元数据的“支柱”了。记录了一个项目里都有哪些功能,功能对应的页面

Fabric v1.x 账本与状态数据库

拈花ヽ惹草 提交于 2020-02-20 07:08:01
文章目录 一、Fabric账本 二、区块链 2.1 区块信息 2.2 交易信息 三、世界状态 一、Fabric账本 Fabric账本是有序的、不可篡改的状态转换记录,包括区块链(Blockchain)和世界状态(World stat)两部分。 区块链中保存着不可变的顺序记录,包含配置记录,例如channel的配置;还包含全部交易记录; 世界状态中维护账本的当前状态,方便Appication快速查询 二、区块链 区块链是一个历史交易记录,记录着所有数据对象是如何到达当前状态的。 下图中有4个区块B0、B1、B2、B3,第一个区块B0为创世区块(genesis block),保存一些配置信息,包括Order、peer的信息和证书信息;后面的区块B1、B2、B3则保存着后续交易信息: 2.1 区块信息 区块分为3部分,分别为区块头(Block header)、区块数据(Block Data)、区块元数据(Block Data): 区块头里面包含区块序号(Block number)、当前区块哈希(Current Block Hash)、上一个区块哈希(Previous Block Hash), 区块数据就是一系列交易数据; 区块元数据主要包含区块写入时间、写入的人以及签名。 2.2 交易信息 交易(Transaction)保存着捕获的关于交易的一些基本元数据: transaction

NameNode和SecondaryNameNode

China☆狼群 提交于 2020-02-19 12:48:25
NN和2NN工作机制 NameNode中的元数据是存储在哪里的? 首先,我们做个假设,如果存储在NameNode节点的磁盘中,因为经常需要进行随机访问,还有响应客户请求,必然是效率过低。因此,元数据需要存放在内存中。但如果只存在内存中,一旦断电,元数据丢失,整个集群就无法工作了。因此产生在磁盘中备份元数据的FsImage。 这样又会带来新的问题,当在内存中的元数据更新时,如果同时更新FsImage,就会导致效率过低,但如果不更新,就会发生一致性问题,一旦NameNode节点断电,就会产生数据丢失。因此,引入Edits文件(只进行追加操作,效率很高)。每当元数据有更新或者添加元数据时,修改内存中的元数据并追加到Edits中。这样,一旦NameNode节点断电,可以通过FsImage和Edits的合并,合成元数据。 但是,如果长时间添加数据到Edits中,会导致该文件数据过大,效率降低,而且一旦断电,恢复元数据需要的时间过长。因此,需要定期进行FsImage和Edits的合并,如果这个操作由NameNode节点完成,又会效率过低。因此,引入一个新的节点SecondaryNamenode,专门用于FsImage和Edits的合并。 nn和2nn工作机制 第一阶段:NameNode启动 (1)第一次启动NameNode格式化后,创建Fsimage和Edits文件。如果不是第一次启动

java锁(转)

感情迁移 提交于 2020-02-17 17:13:23
Java中锁分类 锁的分类 公平锁/非公平锁 可重入锁 独享锁/共享锁 互斥锁/读写锁 乐观锁/悲观锁 分段锁 偏向锁/轻量级锁/重量级锁 自旋锁(java.util.concurrent包下的几乎都是利用锁) CAS 它是解决轻微冲突的多线程场景下使用锁造成性能损耗的 一种机制 。先是 比较 ,如果不符合预期,则 重试 。它有三个操作因素: 内存位置 , 预期原值 与 新值 。如果内存位置的值与预期原值相等,则处理器将该位置值更新为新值,如果不相等,则获取当前值,然后进行不断的轮询操作直到成果达到某个阙值退出。 AQS 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 简称AQS是一个抽象同步框架,可以用来实现一个依赖状态的同步器。JDK1.5中提供的 java.util.concurrent 包中的大多数的同步器 (Synchronizer) 如 Lock, Semaphore, Latch, Barrier 等,它们都是基于 java.util.concurrent.locks.AbstractQueuedSynchronizer 这个类的框架实现的。 乐观锁/悲观锁 乐观锁 :乐观锁是一种乐观思想,认为 读多写少 ,遇到并发的可能性低,每次拿数据时候并 不会上锁 ,因为认为不会被别人修改。但是更新的时候会判断有没有人会更新这条数据,采取写的时候先 读取版本号然后加锁

快速学习-HBase简介

筅森魡賤 提交于 2020-02-17 11:40:02
第1章 HBase简介 1.1 什么是HBase HBase的原型是Google的BigTable论文,受到了该论文思想的启发,目前作为Hadoop的子项目来开发维护,用于支持结构化的数据存储。 官方网站:http://hbase.apache.org – 2006年Google发表BigTable白皮书 – 2006年开始开发HBase – 2008年北京成功开奥运会,程序员默默地将HBase弄成了Hadoop的子项目 – 2010年HBase成为Apache顶级项目 – 现在很多公司二次开发出了很多发行版本,你也开始使用了。 HBase是一个高可靠性、高性能、面向列、可伸缩的分布式存储系统,利用HBASE技术可在廉价PC Server上搭建起大规模结构化存储集群。 HBase的目标是存储并处理大型的数据,更具体来说是仅需使用普通的硬件配置,就能够处理由成千上万的行和列所组成的大型数据。 HBase是Google Bigtable的开源实现,但是也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Google Bigtable利用GFS作为其文件存储系统,HBase利用Hadoop HDFS作为其文件存储系统;Google运行MAPREDUCE来处理Bigtable中的海量数据,HBase同样利用Hadoop MapReduce来处理HBase中的海量数据;Google

元数据(MetaData)

梦想的初衷 提交于 2020-02-14 16:33:23
元数据是用来描述数据的数据(Data that describes other data)。单单这样说,不太好理解,我来举个例子。 下面是契诃夫的小说《套中人》中的一段,描写一个叫做瓦莲卡的女子: (她)年纪已经不轻,三十岁上下,个子高挑,身材匀称,黑黑的眉毛,红红的脸蛋--一句话,不是姑娘,而是果冻,她那样活跃,吵吵嚷嚷,不停地哼着小俄罗斯的抒情歌曲,高声大笑,动不动就发出一连串响亮的笑声:哈,哈,哈! 这段话里提供了这样几个信息:年龄(三十岁上下)、身高(个子高挑)、相貌(身材匀称,黑黑的眉毛,红红的脸蛋)、性格(活跃,吵吵嚷嚷,不停地哼着小俄罗斯的抒情歌曲,高声大笑)。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就可以大致想像出瓦莲卡是个什么样的人。推而广之,只要提供这几类的信息,我们也可以推测出其他人的样子。 这个例子中的"年龄"、"身高"、"相貌"、"性格",就是元数据,因为它们是用来描述具体数据/信息的数据/信息。 当然,这几个元数据用来刻画个人状况还不够精确。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填过《个人情况登记表》之类的东西吧,其中包括姓名、性别、民族、政治面貌、一寸照片、学历、职称等等......这一套元数据才算比较完备。 在日常生活中,元数据无所不在。有一类事物,就可以定义一套元数据。 喜欢拍摄数码照片的朋友应该知道,每张数码照片都包含EXIF信息。它就是一种用来描述数码图片的元数据。按照Exif 2

元数据

僤鯓⒐⒋嵵緔 提交于 2020-02-14 16:22:05
元数据是用来描述数据的数据(Data that describes other data)。单单这样说,不太好理解,我来举个例子。 下面是契诃夫的小说《套中人》中的一段,描写一个叫做瓦莲卡的女子: (她)年纪已经不轻,三十岁上下,个子高挑,身材匀称,黑黑的眉毛,红红的脸蛋--一句话,不是姑娘,而是果冻,她那样活跃,吵吵嚷嚷,不停地哼着小俄罗斯的抒情歌曲,高声大笑,动不动就发出一连串响亮的笑声:哈,哈,哈! 这段话里提供了这样几个信息:年龄(三十岁上下)、身高(个子高挑)、相貌(身材匀称,黑黑的眉毛,红红的脸蛋)、性格(活跃,吵吵嚷嚷,不停地哼着小俄罗斯的抒情歌曲,高声大笑)。有了这些信息,我们就可以大致想像出瓦莲卡是个什么样的人。推而广之,只要提供这几类的信息,我们也可以推测出其他人的样子。 这个例子中的"年龄"、"身高"、"相貌"、"性格",就是元数据,因为它们是用来描述具体数据/信息的数据/信息。 当然,这几个元数据用来刻画个人状况还不够精确。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都填过《个人情况登记表》之类的东西吧,其中包括姓名、性别、民族、政治面貌、一寸照片、学历、职称等等......这一套元数据才算比较完备。 在日常生活中,元数据无所不在。有一类事物,就可以定义一套元数据。 喜欢拍摄数码照片的朋友应该知道,每张数码照片都包含EXIF信息。它就是一种用来描述数码图片的元数据。按照Exif 2

NN和2NN工作机制

会有一股神秘感。 提交于 2020-02-14 13:41:00
1、NameNode中的元数据是存储在哪里的? 首先,我们做个假设,如果存储在NameNode节点的磁盘中,因为经常需要进行随机访问,还有响应客户请求,必然是效率过低。因此,元数据需要存放在内存中。但如果只存在内存中,一旦断电,元数据丢失,整个集群就无法工作了。因此产生在磁盘中备份元数据的FsImage。 这样又会带来新的问题,当在内存中的元数据更新时,如果同时更新FsImage,就会导致效率过低,但如果不更新,就会发生一致性问题,一旦NameNode节点断电,就会产生数据丢失。因此,引入Edits文件(只进行追加操作,效率很高)。每当元数据有更新或者添加元数据时,修改内存中的元数据并追加到Edits中。这样,一旦NameNode节点断电,可以通过FsImage和Edits的合并,合成元数据。 但是,如果长时间添加数据到Edits中,会导致该文件数据过大,效率降低,而且一旦断电,恢复元数据需要的时间过长。因此,需要定期进行FsImage和Edits的合并,如果这个操作由NameNode节点完成,又会效率过低。因此,引入一个新的节点SecondaryNamenode,专门用于FsImage和Edits的合并。 2、NN和2NN工作机制详解: Fsimage:NameNode内存中元数据序列化后形成的文件。 Edits:记录客户端更新元数据信息的每一步操作(可通过Edits运算出元数据

第 7 章 Spark 核心组件解析

允我心安 提交于 2020-02-12 21:14:32
上篇: 第 6 章 Spark 内存管理 1、BlockManager数据存储与管理机制 BlockManager是整个Spark底层负责数据存储与管理的一个组件,Driver和Executor的所有数据都由对应的BlockManager进行管理。 Driver上有BlockManagerMaster,负责对各个节点上的BlockManager内部管理的数据的元数据进行维护,比如block的增删改等操作,都会在这里维护好元数据的变更。 每个节点都有一个BlockManager,每个BlockManager创建之后,第一件事即使去向BlockManagerMaster进行注册,此时BlockManagerMaster会为其长难句对应的BlockManagerInfo。 BlockManager运行原理如下图所示: BlockManagerMaster与BlockManager的关系非常像NameNode与DataNode的关系,BlockManagerMaster中保存中BlockManager内部管理数据的元数据,进行维护,当BlockManager进行Block增删改等操作时,都会在BlockManagerMaster中进行元数据的变更,这与NameNode维护DataNode的元数据信息,DataNode中数据发生变化时NameNode中的元数据信息也会相应变化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