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例模型

UML的使用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15:02
软件工程项目这周要交一个设计文档,其中涉及UML图的画法,根据上课给的ppt做一个记录。 有关于UML的介绍在这里不再赘述,直接开整! 当然必要的介绍必不可少,这里先介绍UML的基本模型,之后的介绍将按照下图的顺序进行。 之后简单介绍一下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原则。这部分是我对之前知识的一个复习,想看UML的朋友可以直接跳到下一章。 瀵硅薄 对象是包含现实世界物体特征的抽象实体,它不仅表示具体的事物,还可以表示具体的规则或者事件。举个例子,公费医疗报销系统中的报销用户就是一个对象。 对象具有 ״̬ ,也就是对象还拥有 属性 。举例来说,报销用户有姓名、年龄、单位等等状态。 对象中还包括 操作 ,我们称之为 方法 ,操作用来改变对象的状态。举例来说,报销用户中的操作可能是对自己个人信息的修改。 对象大体可以分为5类:分别是物理对象,角色,事件,交互和规格说明。 物理对象 多表示现实生活中最容易被抽象的对象,比如报销系统中的某个单位的学生或者老师就是物理对象; 角色 举例来说,报销系统中,某个单位的学生老师的角色都是报销用户。 事件 这里的理解不太确定,个人理解是事件对象的作用是对出现的事件相关的状态进行存储,以便后续操作中读取。 交互 交互表示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它的实际应用是在实体之间是多对多的关系时,使用交互对象可以简化为两个一对多的关系。个人理解

一次搞懂建模语言UML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08:02
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 (UML)又称统一建模语言或标准建模语言,它是一个支持模型化和软件系统开发的图形化语言,为软件开发的所有阶段提供模型化和可视化支持,包括由需求分析到规格,到构造和配置。 UML分类 (1)静态模型(系统结构): 用例图、类图、对象图、构件图、部署图 (2)动态模型(系统行为):状态图、活动图、顺序图、协作图 UML中有4种事务: (1)结构事务:名词、静态部分、物理元素。 (2)行为事务:动词、动态部分、行为。 (3)分组事务:包。 (4)注释事务:注解。 用例图是指由参与者(Actor)、用例(Use Case),边界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用于描述系统功能的视图。用例图(User Case)是外部用户(被称为参与者)所能观察到的系统功能的模型图。用例图是系统的蓝图,用于需求分析阶段。用例图呈现了一些参与者,一些用例,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主要用于对系统、子系统或类的功能行为进行建模。 用例之间的关系 (1)包含 (include) 关系 父用例包含子用例,父用例执行,子用例必然被执行 当两个或多个用例中共用一组相同的动作,这时可以将这组相同的动作抽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子用例,供多个基用例所共享。因为子用例被抽出,基用例并非一个完整的用例,所以include关系中的基用例必须和子用例一起使用才够完整,子用例也必然被执行

工程实践用例建模Use Case Modeling

烂漫一生 提交于 2019-12-02 23:54:53
用例建模就是通过对软件需求的调研,从具体的功能性需求中抽象出用例模型的工作过程。参与者和用例由对功能性需求的分析来确定,用例图是参与者和用例的可视化表示。用例图中的四种关系:   1.关联:建立参与者与用例通信的渠道,当然关联可以是双向的,可以是单向的。箭头的方向表示消息的传递方向。   2.依赖:一个用例受到另一个用例的影响。   3.包含:基USE CASE图本用例的行为包含了另一个用例的行为   4.扩展:扩展用例是基本用例的一个扩展   5.泛化:存在于Actor和Use case之间,例如数学老师是老师的泛化,从特殊指向一般。 用例建模的作用: 用例模型是一种标准的语言,是开发人员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媒介,可以精确地定义软件需求,出现歧义的可能性很小,这可以保证用户和开发人员对需求理解的一致性。用例模型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可以驱动软件的分析和设计逐步细化。最后,测试过程中那些关注软件功能的测试用例,往往也是根据用例模型来确定的。 用例步骤: 确定系统边界 确定参与者 找出所有的用例 确定每个用例的级别 撰写用例的文字描述 画出以整个系统为对象的顺序图 我的工程实践的目的是手势识别,模拟键盘鼠标操作等,下图展示了项目的部分用例图。只是手势交互业务建模,不是对系统建模。                                           

如何设计接口测试用例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32:01
接口测试的流程   接口测试也是属于 功能测试 ,所以跟我们以往的功能测试流程并没有太大区别,测试流程依旧是:1.测试接口文档(需求文档) 2.根据接口文档编写 测试用例 (用例编写完全可以按照以往规则来编写,例如等价类划分,边界值等设计方法) 3. 执行测试,查看不同的参数请求,接口的返回的数据是否达到预期。 接口测试和功能测试一样,流程也大致遵守V模型,请看下图 为什么要写用例 理清思路,避免漏测和重复测 提高测试效率 跟进测试进度 告诉领导做过 跟进重复性工作 更好的记录问题,发现问题,复现问题 同时这也是是接口测试流程中的一个产物(测试用例)   上面七点,结合自己测试实际经验,应该来说是很好理解和认同的。有用例,自己做到心中有数,不要一个测试点重复测好多次,就有思路,避免漏掉测试点。跟着用例测试,避免随机测试那种没有目的性的测试,提高测试效率。有用 例,上级问你完成的进度,你好用数据回答。有用例,用来标记你执行的结果,证明你做过测试。避免将来发生问题,人家说你没有测试,有数据和证据说话。有用例,测出问题你可以根据用例将问题轻而易举的浮现出来,不至于等你反馈或 者复现的问题时,你忘记是如何操作才回出现问题。接口测试也需要重复跑,跑几轮,或者用自动化天天跑。这样的重复性工作,用例可以保证每次重复做的是一样的情况。 接口主要设计用例点 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设计接口用例:功能

用例建模Use Case Modeling

六月ゝ 毕业季﹏ 提交于 2019-12-02 21:49:59
我的工程实践是印章检测,通过生成含有印章的文本图像,使用适合的目标检测算法训练模型,再利用训练好的模型检测出印章的位置以及类别。Include为用例之间包含关系,extend为用例之间扩展关系。 1. Abstract use case 首先针对项目进行分析,得到的抽象用例有:生成数据集、检测目标和显示结果。 生成数据集:生成数据集是整个项目的基础,需要在数据集上对模型进行训练。 检测目标:在训练好的模型上,对一个新输入的图片进行检测,识别是否有相关的印章 显示结果:对于识别到的印章,显示其分类 2.用例图 3. High Level use case 在不同的抽象用例中,需要对用例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得到高级用例。如生成数据集,它包括了“选择背景”和“选择印章”两项用例,这些都是对生成数据集进一步的细分。 4. Expanded use case分析 生成图片:是对生成文本行的扩展,将生成的文本行转成图片。 加噪图像:对图片进行加噪,这样才可以在之后的模型训练中让模型的泛化能力更强。 处理图像:图像在训练之前可以统一图像大小、分辨率,从而使训练速度加快。 分析准确率:通过对准确率进行分析来判断模型的性能,可以作为微调模型的依据。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yll333/p/11762508.html

用例建模Use Case Modeling

故事扮演 提交于 2019-12-02 19:25:48
我的工程实践的题目是基于OpenGL ES 2.0的车载虚拟表盘软件的开发,是一个纯开发的项目,这个软件主要是面向房车的用户,因为这款软件的功能包括控制车载系统的灯光,有睡眠,夜晚,日常等模式,还有显示电压和水压,包括车内外温度等信息最后在界面上面显示出来。对于此次工程实践我选择用例建模: 用例建模的定义 :用例方法完全是站在用户的角度上(从系统的外部)来描述系统的功能的。在用例方法中,我们把被定义系统看作是一个黑箱,我们并不关心系统内部是如何完成它所提供的功能的。用例方法首先描述了被定义系统有哪些外部使用者(抽象成为Actor),这些使用者与被定义系统发生交互;针对每一参与者,用例方法又描述了系统为这些参与者提供了什么样的服务(抽象成为Use Case),或者说系统是如何被这些参与者使用的。所以从用例图中,我们可以得到对于被定义系统的一个总体印象。 用例建模的主要步骤 : 确定业务参与者——可以是与系统有交互的外部硬件、软件、组织、人等。 确定业务需求用例——参与者需要系统提供的完整功能。 创建用例图——标识参与者与用例之间、用例与用例之间的关系 1.抽取Abstract use case 此次工程实践的项目通过用例建模得到的Abstract use case为 主题选择、语音控制、灯光控制、车内信息管理、异常报警。 2.用例图 3.High level use case

用例建模Use Case Modeling

…衆ロ難τιáo~ 提交于 2019-12-02 18:17:27
   我的工程实践题目是基于情感词典的文本情感分析,下面是以我的工程实践为例,对业务进行建模的用例图。由参与者(Actor)、用例(Use Case),边界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构成的用于描述系统功能的视图。Include为用例之间包含关系,extend为用例之间扩展关系。   我的工程实践主要是以购物评论作为数据集进行分析。对购物评论进行情感分类,就是按照评论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倾向进行分析、处理、归纳和推理 ,判别评论中用户想要表达的观点 、喜好、感受以及对商品或者商家服务的态度 ,进而为用户提供更有效和更可靠的商品信息,辅助用户做出合理的决策,提高网上购物效率和服务质量。目前,针对评论文本情感分类的研究主要是将购物评论分为两类,即正向情感评论和负向情感评论。也有部分研究是将其分为三类,即正向情感评论、负向情感评论和中性情感评论。购物评论的情感分类研究属于文本情感分类研究的一个分支。 主要的高级用例(High level use case)为获取数据集,构建情感词典,情感分析。 获取数据集Expanded use case:爬虫抓取,通过API接口获取,以及下载公开数据集。 构建情感词典Expanded use case:使用的是一种基于情感词典与机器学习中 SVM 分类技术相结合的电影评论文本情感分析方法。首先,构造基础情感词典、领域情感词典、否定词词典和程度副词词典

如何开发有效的可复用测试用例,又如何使用和管理?

佐手、 提交于 2019-12-02 06:42:21
在软件测试过程中,一个成熟的团队一般都有自己的公共测试用例库。公共测试用例库即可复用的测试用例库。今天我们就讨论一下如何开发有效的可复用测试用例,并学会如何使用和管理。 一. 可复用测试用例的开发 测试用例是为了验证最小功能点的一组输入、输出及操作序列的集合。可复用测试用例是指“为了复用目的而设计的测试用例”。复用的意义在于通过可复用测试用例验证功能相同或相近的模块,加快测试用例的设计进度、减少测试人员的负担;也可以帮助产品在设计类似功能时的需求细节补充;还可以与开发人员达成协议,后期在开发类似功能的时候,可以事先有一个既有的标准,提高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 1. 可复用维度分析 为高效使用可复用测试用例,测试用例的复用性可从三个维度分析: 1)时间角度:使用以前软件版本的测试用例作为新版本测试用例的基础,可作为软件维护和回归测试时复用。 2)通用角度:以某平台或硬件为基础的软件,测试其平台特性的测试用例可以复用。如测试B/S结构网络应用产品,针对该网络结构数据传输安全的测试用例基本都可以复用。 3)应用角度:以某特定领域模型为基础构建的测试用例,在同一领域不同应用系统中的测试过程中可以复用。 2. 可复用测试用例的质量特性 为构建高质量的可复用测试用例,需要规定可复用测试用例的本质特征,即对其质量特性进行分析。本文基于ISO9126质量模型和ISO9241标准

ERP测试用例设计

旧巷老猫 提交于 2019-12-01 18:52:42
1、一般的ERP系统设计大概包括以下几方面: 功能测试 、业务流程测试、数据逻辑测试、接口测试、兼容性测试、 性能测试 、易用性测试、用户体验测试等等; 2、ERP系统测试用例分为几类来写比较好:功能用例、业务流程用例、数据逻辑用例、接口用例, 最好是把功能与流程类的测试用例分开来写; 测试用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功能用例设计:相对而言比较简单,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界面原型提取测试功能点/项, 运用等价类、边界值、错误猜测、正交表等基本用例设计方法来设计; 需要根据文档/功能点/业务的变化进行修订/细化用例,提高功能用例的覆盖度; 如:身份证输入文本框,需要用到等类、边界值等方法,需要考虑15位和18位的身份证,需要考虑末位为字母的情况等…… 二、业务流程用例设计:关键在于理解实际业务、实际应用场景,最常用的操作过程和使用方法,必要时还要考虑操作习惯; 首先,需要结合业务模型或业务流程图,同需求分析人员、业务专家共同确认实际业务流程/运用场景,整理清楚最基本最常用的业务流程和应用场景; 接着,理清用例设计思路,画出用例设计流图,确定流程用例模板和风格; 然后,运用场景法、数据流程设计法、基本路径等方法设计业务流程用例; 1、简单模块流程单一,无分支或者分支少,用例设计也比较容易,根据业务流程设计测试数据; 2、复杂模块/子系统/系统,必定会存在多个分支

C/C++ Volatile关键词深度剖析

别来无恙 提交于 2019-12-01 08:14:32
背景 此微博,引发了朋友们的大量讨论:赞同者有之;批评者有之;当然,更多的朋友,是希望我能更详细的解读C/C++ Volatile关键词,来佐证我的微博观点。而这,正是我写这篇博文的初衷:本文,将详细分析C/C++ Volatile关键词的功能 (有多种功能)、Volatile关键词在多线程编程中存在的问题、Volatile关键词与编译器/CPU的关系、C/C++ Volatile与Java Volatile的区别,以及Volatile关键词的起源,希望对大家更好的理解、使用C/C++ Volatile,有所帮助。 Volatile,词典上的解释为:易失的;易变的;易挥发的。那么用这个关键词修饰的C/C++变量,应该也能够体现出”易变”的特征。大部分人认识Volatile,也是从这个特征出发,而这也是本文揭秘的C/C++ Volatile的第一个特征。 Volatile:易变的 在介绍C/C++ Volatile关键词的”易变”性前,先让我们看看以下的两个代码片段,以及他们对应的汇编指令 (以下用例的汇编代码,均为VS 2008编译出来的Release版本): 测试用例一:非Volatile变量 b = a + 1;这条语句,对应的汇编指令是:lea ecx, [eax + 1]。由于变量a,在前一条语句a = fn(c)执行时,被缓存在了寄存器eax中,因此b = a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