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架构

微服务架构基础之API网关

大憨熊 提交于 2019-12-17 20:19:15
在微服务架构中,API网关是核心的基础服务之一。在微服务流行之前,API网关已经在很多架构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开放平台,此时的API网关是系统的统一入口,肩负了很多的业务责任,比如限流、计费等功能。而在微服务架构中,API网关可能往往需要兼顾内部和外部的所有微服务,承担更多的职责。 什么是API网关 简单说,API网关是微服务架构中的指路人与守护者。首先,她会提供最基本的路由服务,将调用转发到上游服务。其次,作为一个入口,还可以进行认证、鉴权、限流等操作,对上游服务保护。所以说,有了API网关,就可以做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一般的电商系统中, API网关位于订单服务和商品服务之前,所有外部的调用者(手机端和电脑Web端)都会先走网关,再进入具体的后端业务服务中。 为什么需要API网关 大多数Java工程师,都对Spring AOP有所了解,在实际开发中,使用面向切面编程在完成一些功能时,可以让代码的侵入性更小,实现更加优雅。而在微服务架构中,API网关可以给整个微服务增加面向切面编程的能力。 在API网关上,可以做到: 安全相关:认证、鉴权、IP黑白名单 流控 集成服务发现 日志和审计 动态路由 在架构设计上,有了API网关也可以让整个架构更加灵活,很多业务系统,可能涉及到两套API,一套给自己的系统使用,一套给第三方使用,此时,就可以使用API网关进行分流

从函数计算架构看 Serverless 的演进与思考

醉酒当歌 提交于 2019-12-17 17:21:36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作者 | 杨皓然 阿里巴巴高级技术专家 导读 :云计算之所以能够成为 DT 时代颠覆性力量,是因为其本质是打破传统架构模式、降低成本并简化体系结构,用全新的思维更好的满足了用户需求。而无服务器计算(Serverless Computing)作为这个巨大市场的下一个阶段的进化产物,将真正帮助企业实现只专注于业务和构建应用程序,而不必担心 IT 基础设施,这也将成为云服务商未来竞争的关键。 什么是无服务器计算 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 CNCF)对无服务器计算作了如下定义: Serverless computing refers to the concept of building and running applications that do not require server management. It describes a finer-grained deployment model where applications, bundled as one or more functions, are uploaded to a platform and then executed, scaled, and billed in response

大型网站--负载均衡架构

你。 提交于 2019-12-17 14:50:22
负载均衡 (Load Balancing) 负载均衡建立在现有网络结构之上,它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透明的方法扩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 大型网站负载均衡的利器 全局负载均衡系统(GSLB) 内容缓存系统(CDN) 服务器负载均衡系统(SLB) DNS域名解析的基本过程 最初的负载均衡解决方案(DNS轮询) 优点 基本上无成本,因为往往域名注册商的这种解析都是免费的; 部署方便,除了网络拓扑的简单扩增,新增的Web服务器只要增加一个公网IP即可 缺点 健康检查,如果某台服务器宕机,DNS服务器是无法知晓的,仍旧会将访问分配到此服务器。修改DNS记录全部生效起码要3-4小时,甚至更久; 分配不均,如果几台Web服务器之间的配置不同,能够承受的压力也就不同,但是DNS解析分配的访问却是均匀分配的。用户群的分配不均衡导致DNS解析的不均衡。 会话保持,如果是需要身份验证的网站,在不修改软件构架的情况下,这点是比较致命的,因为DNS解析无法将验证用户的访问持久分配到同一服务器。虽然有一定的本地DNS缓存,但是很难保证在用户访问期间,本地DNS不过期,而重新查询服务器并指向新的服务器,那么原服务器保存的用户信息是无法被带到新服务器的,而且可能要求被重新认证身份,来回切换时间长了各台服务器都保存有用户不同的信息,对服务器资源也是一种浪费

一篇读懂分布式架构下的负载均衡技术:分类、原理、算法、常见方案等

核能气质少年 提交于 2019-12-17 07:52:48
1、引言 关于“负载均衡”的解释,百度词条里:负载均衡,英文叫Load Balance,意思就是将请求或者数据分摊到多个操作单元上进行执行,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负载均衡(Load Balance)建立在现有网络结构之上,它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透明的方法扩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 负载均衡有两方面的含义: 1)首先,大量的并发访问或数据流量分担到多台节点设备上分别处理,减少用户等待响应的时间; 2)其次,单个重负载的运算分担到多台节点设备上做并行处理,每个节点设备处理结束后,将结果汇总,返回给用户,系统处理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简单来说就是: 1)其一是将大量的并发处理转发给后端多个节点处理,减少工作响应时间; 2)其二是将单个繁重的工作转发给后端多个节点处理,处理完再返回给负载均衡中心,再返回给用户。 目前负载均衡技术大多数是用于提高诸如在Web服务器、FTP服务器和其它关键任务服务器上的Internet服务器程序的可用性和可伸缩性。 总之,它的目的就通过调度集群,达到最佳化资源使用,最大化吞吐率,最小化响应时间,避免单点过载的问题。 内容概述:本文将从负载均衡技术的分类、技术原理、常见实现算法、常用方案等入手,为您详细讲解负载均衡技术的方方面面。这其中,四层和七层负载均衡技术最为常用,它们也是本文介绍的重点。 内容点评

Jetty架构解析及应用示例

家住魔仙堡 提交于 2019-12-17 01:01:35
Jetty 是一个 Web server/servlet container, 支持 SPDY , WebSocket , OSGi , JMX , JNDI , JAAS 。Jetty非常高效而且灵活,Google App Engine 选择了Jetty,而放弃了Tomcat,或是其他的服务器。 Jetty has a slogan, "Don't deploy your application in Jetty, deploy Jetty in your application." What this means is that , putting an HTTP module into your application, rather than putting your application into an HTTP server. Jetty的口号是:“不要把你的程序部署到Jetty里,而是把Jetty部署到你的程序里”,意味着,你可以把Jetty当成程序的一个HTTP模块放到你的程序里。 本文先通过一个简单的HelloWorld示例,展示了java应用中的Jetty是如何启动的;接着详细分析了Jetty的整体架构;最后展示了用Jetty启动一个标准的Java web app。 Hello World 示例 需要的jar包: jetty-server-8.1.11

阿里巴巴叔同谈云原生和云计算

半城伤御伤魂 提交于 2019-12-16 16:46:46
本文系『CSDN云计算』对阿里云云原生应用平台负责人叔同的专访,阿里巴巴中间件受权转载。通过本文,您将了解到云计算时代容器技术的发展路径,阿里云在容器领域的产品矩阵、技术迭代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以及阿里云的容器技术演进历程。 以容器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成为云时代释放云价值的最短路径 "过去我们常以虚拟化作为云平台和与客户交互的界面,为企业带来灵活性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管理复杂度;容器的出现,在虚拟化的基础上向上封装了一层,逐步成为云平台和与客户交互的新界面之一,应用的构建、分发和交付得以在这个层面上实现标准化,大幅降低了企业 IT 实施和运维成本,提升了业务创新的效率。 从技术发展的维度看,开源让云计算变得越来越标准化,容器已经成为应用分发和交付的标准,可以将应用与底层运行环境解耦; Kubernetes 成为资源调度和编排的标准,屏蔽了底层架构的差异性,帮助应用平滑运行在不同的基础设施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上层应用抽象如微服务和服务网格,逐步形成应用架构现代化演进的标准,开发者只需要关注自身的业务逻辑,无需关注底层实现,云原生正在通过方法论、工具集和理念重塑整个软件技术栈和生命周期。 以容器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用开放、标准的技术体系,帮助企业和开发者在云上构建和运行可弹性扩展、容错性好、易于管理、便于观察的系统,已经成为释放云价值的最短路径。”在提及容器演进历程中叔同强调道

阿里巴巴叔同谈云原生和云计算

≯℡__Kan透↙ 提交于 2019-12-16 16:44:11
本文系『CSDN云计算』对阿里云云原生应用平台负责人叔同的专访,阿里巴巴中间件受权转载。通过本文,您将了解到云计算时代容器技术的发展路径,阿里云在容器领域的产品矩阵、技术迭代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以及阿里云的容器技术演进历程。 以容器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成为云时代释放云价值的最短路径 "过去我们常以虚拟化作为云平台和与客户交互的界面,为企业带来灵活性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管理复杂度;容器的出现,在虚拟化的基础上向上封装了一层,逐步成为云平台和与客户交互的新界面之一,应用的构建、分发和交付得以在这个层面上实现标准化,大幅降低了企业 IT 实施和运维成本,提升了业务创新的效率。 从技术发展的维度看,开源让云计算变得越来越标准化,容器已经成为应用分发和交付的标准,可以将应用与底层运行环境解耦; Kubernetes 成为资源调度和编排的标准,屏蔽了底层架构的差异性,帮助应用平滑运行在不同的基础设施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上层应用抽象如微服务和服务网格,逐步形成应用架构现代化演进的标准,开发者只需要关注自身的业务逻辑,无需关注底层实现,云原生正在通过方法论、工具集和理念重塑整个软件技术栈和生命周期。 以容器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用开放、标准的技术体系,帮助企业和开发者在云上构建和运行可弹性扩展、容错性好、易于管理、便于观察的系统,已经成为释放云价值的最短路径。”在提及容器演进历程中叔同强调道

阿里巴巴叔同谈云原生和云计算

◇◆丶佛笑我妖孽 提交于 2019-12-16 16:37:50
本文系『CSDN云计算』对阿里云云原生应用平台负责人叔同的专访,阿里巴巴中间件受权转载。通过本文,您将了解到云计算时代容器技术的发展路径,阿里云在容器领域的产品矩阵、技术迭代以及未来趋势等方面,以及阿里云的容器技术演进历程。 以容器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成为云时代释放云价值的最短路径 "过去我们常以虚拟化作为云平台和与客户交互的界面,为企业带来灵活性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管理复杂度;容器的出现,在虚拟化的基础上向上封装了一层,逐步成为云平台和与客户交互的新界面之一,应用的构建、分发和交付得以在这个层面上实现标准化,大幅降低了企业 IT 实施和运维成本,提升了业务创新的效率。 从技术发展的维度看,开源让云计算变得越来越标准化,容器已经成为应用分发和交付的标准,可以将应用与底层运行环境解耦; Kubernetes 成为资源调度和编排的标准,屏蔽了底层架构的差异性,帮助应用平滑运行在不同的基础设施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上层应用抽象如微服务和服务网格,逐步形成应用架构现代化演进的标准,开发者只需要关注自身的业务逻辑,无需关注底层实现,云原生正在通过方法论、工具集和理念重塑整个软件技术栈和生命周期。 以容器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用开放、标准的技术体系,帮助企业和开发者在云上构建和运行可弹性扩展、容错性好、易于管理、便于观察的系统,已经成为释放云价值的最短路径。”在提及容器演进历程中叔同强调道

以网游服务端的网络接入层设计为例,理解实时通信的技术挑战

天涯浪子 提交于 2019-12-16 16:10:07
本文参考并引用了部分腾讯游戏学院的相关技术文章内容,感谢原作者的分享。 1、前言 以现在主流的即时通讯应用形态来讲,一个完整的即时通讯IM应用其实是即时通信(英文简写:IM=Instant messaging)和实时通信(英文简写:RTC=Real-time communication)2种技术组合在一起的一整套网络通信系统。之所以以IM这个简写代称整个即时通讯软件,其实是历史原因了(因为早期的诸如ICQ这样的即时通讯工具,也就是文字聊天,并没有加入实时音视频这样的实时通信技术),对这个话题有兴趣的可以到网上查一查IM的发展历史。 以微信、QQ这样的完整即时通讯应用来说,回归到工具的本质,它主要包含了两种应用和技术: 1)广义的文字聊天:也就是我最常理解的各种聊天消息的传递,这部分的技术实现就是众所周之的IM通信(即Instant messaging); 2)实时音视频聊天:包括语音电话、视频聊天,这部分的技术实现,从网络通信的角度讲,就是实时通信(即Real-time communication)。 我们回忆一下:早几年前市面上主流的移动端IM——比如微信、QQ、以及现在满屏广告的网易易信、半死不活的小米米聊、已经入土的阿里来往、打擦边球的陌陌等,基本都没有或者很晚才加入实时音视频聊天功能(我们抛开技术因素之外的原因不议),原因不是不想做

阿里云叔同:以容器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已成为释放云价值的最短路径

拜拜、爱过 提交于 2019-12-16 10:22:31
【推荐】2019 Java 开发者跳槽指南.pdf(吐血整理) >>> 作者 | 丁宇(叔同) 阿里云智能容器平台负责人 、刘丹 2019 年阿里巴巴 双11 核心系统 100% 以云原生的方式上云,完美支撑了 54.4w 峰值流量以及 2684 亿的成交量。随着阿里巴巴经济体云原生技术的全面升级,容器性能、稳定性及在线率也得到了全面提升。本文作者将从云计算时代容器的发展路径为出发点,剖析阿里云的容器技术演进历程,借此探析整个行业的发展趋势。 以容器为代表的云原生技术,成为云时代释放云价值的最短路径 过去我们常以虚拟化作为云平台和与客户交互的界面,为企业带来灵活性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管理复杂度;容器的出现,在虚拟化的基础上向上封装了一层,逐步成为云平台和与客户交互的新界面之一,应用的构建、分发和交付得以在这个层面上实现标准化,大幅降低了企业 IT 实施和运维成本,提升了业务创新的效率。 从技术发展的维度看,开源让云计算变得越来越标准化,容器已经成为应用分发和交付的标准,可以将应用与底层运行环境解耦;Kubernetes 成为资源调度和编排的标准,屏蔽了底层架构的差异性,帮助应用平滑运行在不同的基础设施上;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上层应用抽象如微服务和服务网格,逐步形成应用架构现代化演进的标准,开发者只需要关注自身的业务逻辑,无需关注底层实现,云原生正在通过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