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

三类人最好别吃蜂蜜

試著忘記壹切 提交于 2020-02-16 04:20:31
  蜂蜜是人类最为熟悉的蜂产品,其由蜜蜂从植物花朵中采集花蜜回巢辛勤酿造而成。其色香味质因采集的花卉、季节以及地区不同而各具特色。主要含有60多种人体所需的无机物和有机物、葡萄糖、果糖、酶值、蛋白质以及18种氨基酸。   蜂蜜甜味可口营养丰富常服脸色红润、解除疲劳、滋阴壮阳、现代医学证明蜂蜜内服可治疗心、肝、脾、肾、肺、肠等器官疾病。外用可治疗烫伤、冻伤以及滋润皮肤。  但是,目前认为有三种人不适合喝蜂蜜。    1岁以内的婴幼儿   蜂蜜营养丰富,是大众饮食佳品。许多新妈妈也会在婴幼儿的辅食中加些蜂蜜来调节口味、增加营养价值。不过专家指出,1岁以内婴幼儿不适合食用蜂蜜。   蜂蜜在酿造、运输过程中,容易受到肉毒杆菌的污染,因为蜜蜂在采取花粉过程中有可能把被肉毒杆菌污染的花粉和蜜带回蜂箱。肉毒杆菌芽孢适应能力很强,在100℃的高温下仍然可以存活。   由于婴儿胃肠功能较弱,肝脏的解毒功能又差,尤其是小于6个月的婴儿,肉毒杆菌容易在肠道中繁殖并产生毒素,从而引起中毒。   中毒症状常发生于吃完蜂蜜或含有蜂蜜食品后的8~36小时,症状常包括便秘、疲倦、食欲减退。虽然婴儿发生肉毒杆菌感染的几率很小,但医生还是建议:在孩子满1岁以前,不要给他吃蜂蜜及其制品。   此外,专家还提醒,1岁以上的婴幼儿喝蜂蜜也要慎重,食用的量与大人相比要适当减少。   糖尿病人不宜服用蜂蜜  

《养好脾和肺,宝宝不积食不咳嗽长大个》01_第一章 脾虚肺虚引起的常见病

南笙酒味 提交于 2020-02-13 08:28:38
第一章 脾虚肺虚引起的常见病 第一节 感冒 概述 感冒是儿科发病率最高的常见病 病因 中医:肺娇嫩,肌肤潘篱不密,卫外功能不固,小儿寒暖不知自调,遇气候骤变则易伤风感冒;犹如打仗,风邪带领其他寒邪、热邪、暑邪、湿邪等来侵犯,肺将军宣发卫气抵御,当抵抗失败时战场移到体内,则感冒。 西医:儿童身体发育未完善,鼻腔短,鼻毛少,咽喉狭窄,黏膜柔嫩,血管丰富,免疫力差,易被病毒感染而感冒。 外邪从口鼻侵入,则鼻塞,流鼻涕,咽喉肿痛;直接侵入肺则咳嗽、咳痰。 脾虚对感冒的影响 感冒病因:受到外感的同时正气又比较虚弱。 如上面打仗例子,脾负责押运粮草,粮草足则打仗有力,故“四季脾旺不受邪”。脾虚会导致正气虚弱,经常感冒,吃饭没胃口,头发干黄,身体瘦且肌肉软塌塌不瓷实。 治疗时兼顾脾肺 临床上常见脾虚导致积食,然后遇到外感风寒就感冒。治疗时除了疏风解表,还要健脾消积、益气固表。 案例 临床表现:男,6岁,流鼻涕,发热,咳嗽。舌苔水滑白腻。头发黄干,肉软塌塌,平时胃口不好,容易感冒,一感冒就高热、咳嗽,每次半个多月。 诊断:脾虚,体内有疳,体表感染风寒。 治疗:除了治感冒咳嗽的“杏苏散”,还配有大枣山楂来消食化积。 第二节 发热 概述 发热只是一个现象,一个症状,而不是一种病,需要找到病因。 容易发热的病因 西医:孩子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未完善,不能很好的调节体温。 中医: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不耐火邪

科学合理的营养膳食

99封情书 提交于 2020-02-08 15:47:58
一、重症型患者的营养治疗 重症型患者常伴有食欲下降,进食不足,使原本较弱的抵抗力更加“雪上加霜”,要重视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为此提出序贯营养支持治疗原则: 1.少量多餐,每日6-7次利于吞咽和消化的流质食物,以蛋、大豆及其制品、奶及其制品、果汁、蔬菜汁、米粉等食材为主,注意补充足量优质蛋白质。病情逐渐缓解的过程中,可摄入半流质状态、易于咀嚼和消化的食物,随病情好转逐步向普通膳食过渡。 2.如食物未能达到营养需求,可在医生或者临床营养师指导下,正确使用肠内营养制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对于危重症型患者无法正常经口进食,可放置鼻胃管或鼻空肠管,应用重力滴注或肠内营养输注泵泵入营养液。 3.在食物和肠内营养不足或者不能的情况下,对于严重胃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需采用肠外营养以保持基本营养需求。在早期阶段可以达到营养摄入量的60%-80%,病情减轻后再逐步补充能量及营养素达到全量。 4. 患者营养方案应该根据机体总体情况、出入量、肝肾功能以及糖脂代谢情况而制定。 二、普通型或康复期患者的营养膳食。 1.能量要充足,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包括大米、面粉、杂粮等;保证充足蛋白质,主要摄入优质蛋白质类食物(每天150-200克),如瘦肉、鱼、虾、蛋、大豆等,尽量保证每天一个鸡蛋,300克的奶及奶制品(酸奶能提供肠道益生菌,可多选);通过多种烹调植物油增加必需脂肪酸的摄入

饮食

只谈情不闲聊 提交于 2020-02-07 07:50:05
金银花茶 浓茶漱口(促进愈合) 苹果 香蕉 橘子 倒立 清洗 避免辛辣食物 和 局部刺激 心情舒畅 乐观开朗 避免情绪波动 保证充足睡眠 避免过度疲劳 生活规律 营养均衡 控制好体重 来源: CSDN 作者: gululuzhigululu 链接: https://blog.csdn.net/xcfkaixin/article/details/104202949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老年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18条建议

隐身守侯 提交于 2020-02-05 16:04:28
应对疫情,老年人最该做好哪几件事?如果家中老人需要看病怎么办? 日前,中国老年医学学会会长范利教授接受采访时给出了老年人防护、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18条建议。 一、家居环境篇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少出门是最好的措施。老年人尤其应减少外出,避免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如商场、车站、公共浴池、棋牌室等。 宅在家的老年人,需做好以下防护: ①洗手洗够30秒 新型冠状病毒可通过接触传播,如果没有注意使双手沾上病毒,揉眼睛时就可能造成感染,所以勤洗手绝不是一句空话。 从外面回家后、做菜前、吃饭前、如厕后,尤其要注意洗手。在流动水下用肥皂或洗手液揉搓30秒左右,把手掌、手背、手指缝都洗一洗。 ②每天通风至少2次 室外的空气经过“稀释”和流动,几乎不能把病毒带进室内。 建议每日打开门窗通风2~3次,每次30分钟左右。天气好的时候,可以晒晒被子、衣服,紫外线是天然的消毒剂。 ③备好常用药 家中常备体温计和常用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要遵医嘱按时服药,不可盲目停药。 记住所在辖区发热门诊的地址和电话,如有需求及时联络。 ④防跌倒,降低去医院几率 疫情当前,老年人应避免往医院跑,以免引起交叉感染。然而老年人一旦跌倒,很容易引发骨折或脑出血,这时往往不得不去医院。 建议老年人在家少穿拖鞋,锻炼时,身边要有家属看护,防跌倒极为重要。 ⑤室温舒适,注意保暖 冬季心脑急症、呼吸道疾病高发,老年人应注意保暖

别把手抖当正常,这可能是病!【MTH】【3678】

社会主义新天地 提交于 2020-02-02 03:58:57
手抖这个情况大家应该都不陌生,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人年纪轻轻手就抖的厉害,老年人手抖更是司空见惯。对于老人手抖的情况大部分人可能要说,人上了年纪就会手抖呀! 这是正常现象? 其实不是这样的,注意长期手抖可能一种病! 特发性震颤 是一种大脑能力衰退的疾病,多发于50岁以上的人。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为最常见的锥体外系疾病,也是最常见的震颤病症。其次与环境因素、遗传易感性有关。需做头颅MRI检查。 帕金森病 属于静止性手抖,多发于50岁以上的老人。是肌肉在完全放松的情况下,即安静的状态下出现的手抖。这种手抖在睡觉时就可消失,手抖速度为4-6次/秒,比较有规律。需做头颅MRI检查及肌电图检查。 生理性手抖颤 一般幅度小而速度快,多在静止时出现,是一种细小的、快速的、无规律的抖动。生理性手抖常在精神紧张、恐惧、情绪激动、剧痛及极度疲劳的情况下出现,一旦引起手抖的上述原因消除,手抖也随之消失。另外饮酒、中毒后,体内矿物质和维生素均被酒精破坏殆尽,也会发生手抖状况。只要补充足量的镁、钙、VB、VC就可以调整过来。年轻人多见此类手抖。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亢是由于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以青年女性最常见,但极易误诊的疾病。心慌手抖、怕热多汗、多食易饥、体重减轻是甲亢常见的四大症状。除了四大症状,甲亢患者还容易激动、精神过敏、失眠紧张、焦虑烦躁、多猜疑、注意力难以集中等精神症状

手抖——多种疾病的伴随者【MTH】【3678】

你离开我真会死。 提交于 2020-02-01 22:39:26
相信大家在生活中身边人出现手抖是非常平常的一件事,小孩、中年人、老人也是无一幸免,而手抖这个症状可能是多种疾病,例如“甲亢,酒精中毒,帕金森、脑出血后遗症,共济失调”等等。那么在生活中该如何区分自己的手抖到底是属于那种疾病的表现呢。下面给大家普及一些疾病的手抖临床表现。 甲亢手抖:体重减轻,怕热爱出汗,手抖,交感神经兴奋,心悸,心动过速,失眠,情绪易激动,甚至焦虑。 静止性震颤手抖:手指抖动,静止时出现,搓丸样手抖,情绪激动焦虑疲劳时加重,随意运动时减轻或短暂消失。 帕金森手抖:手抖、静止性震颤,肌张力增高,运动迟缓,自主神经障碍甚至精神障碍。 特发性震颤手抖:紧张激动、疲劳饥饿、手拿东西、注意力集中、做精细活时手抖属于典型的特发性震颤的表现,多数病例在饮酒后消失,次日加重。舌震颤、下颚震颤、发生震颤、手抖,头抖,饥饿疲劳、情绪激动或高热状态下会加重震颤,夹筷子困难,存在肌张力障碍,伴发痉挛性斜颈,书写痉挛,乙醇(酒精)可短暂减少震颤(2h~4h)次日震颤加重。该病没有年龄区分,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并且通过目前医疗器械无法检测出具体原因。 酒精中毒手抖:恶心,呕吐,头晕,躁动,严重者昏迷,大小便失禁,呼吸抑制,停止饮酒时手抖明显。 脑出血后遗症手抖:肢体功能障碍,认知和精神障碍、言语功能障碍,吞咽功能障碍,手抖,头疼、眩晕、恶心、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耳鸣、眼花、多汗、心悸

特发性震颤是什么疾病?【MTH】【3678】

天大地大妈咪最大 提交于 2020-01-31 22:14:19
带你了解特发性震颤!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见有人拿杯子或轻东西时会出现手抖的症状,这多半是特发性震颤,特发性震颤是最常见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之一,又称家族性或良性震颤,常见于一侧上肢或双上肢,本病常在注意力集中、精神紧张、疲劳、饥饿时加重,多数病例在饮酒后暂时消失,次日加重。它不仅会引起外表和社交尴尬,还会妨碍手完成精细动作,如书写,喉肌受累时可影响发音。 特发性震颤与帕金森病的症状比较类似,但它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从临床表现比较:特发性震颤主要表现为姿势性震颤或动作性震颤,指在活动时会出现症状,比如写字、拿轻东西时会出现震颤,静止时不颤,无僵硬、动作缓慢症状;而帕金森病主要表现为静止性震颤,指在静止状态下会出现震颤、肌肉僵硬、动作缓慢等症状。 病因:目前主要认为特发性震颤的病因与大脑内协调和控制肢体活动的精细机构出现障碍有关,为遗传性疾病,约60%的病人有家族史。年轻人或老年人均可发病,部分特发性震颤患者到年老后,会转化为帕金森病。 中医治疗:张志忠大夫认为特发性震颤属于中医“颤证”范畴,主要累及肝、肾、筋脉,主要病机为肝肾阴虚、风气内动,治疗以调治“内风”为治则,选穴主要以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手阳明大肠经、任脉为主,头针与体针相配合,以达到“滋阴、平肝、息风”的效果。如上肢震颤,可取曲池、合谷、外关、手三里、四缝、太冲、肝俞、肾俞,配以百会、四神聪、气海、关元、足三里

健康生活每一天

浪尽此生 提交于 2020-01-31 03:13:32
健康生活每一天 “你为什么努力?” 想去的地方很远,想要的东西很贵,喜欢的人很优秀,父母的白发,朋友的约定,周围人的嘲笑,以及,天生傲骨。 我虽然不热爱那份“挣钱”的工作,但它可以给我面包吃;我真正热爱的“写作”虽然还没有带给我可观的收益,但它是真正激励着我向前冲的“动力因素”——有挑战性,能够获得读者的认可,还能够促进个人成长。 更为关键的是,工作的自由度可以为我提供充分的写作时间,而写作上的成就可以减轻我在工作中产生的焦虑——我已经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点。 我并不想把编程当做一个副业,恰恰相反,我希望一辈子都是一名善良的程序员,并且利用我的时间,创造出一些有价值的东西。 我生命中最幸福的时刻就是在家庭的温暖怀抱中度过了那些时光。” 在人的一生当中,除了工作,还有很多重要的东西,比如说与家人之间的亲情,与朋友之间的友谊。 善待免疫系统需要 1、健康的生活习惯,不抽烟,少喝酒,少熬夜,注意保暖等等 2、健康的饮食习惯 3、保持运动健身 4、建议多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果饮食摄入不足,可以考虑第三方药品或保健品摄入,放心,我不卖货,去药店买最便宜的那些即可 关于健康保护 细菌也不都是坏的,为什么小孩子要喝益生菌,人体内有很多细菌,与人体各种交互,有些交互是正向的,人体也是个生态系统,那些细菌也是人体生态的一部分。 所有细菌的治疗方案,基本上以抗生素治疗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