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传输

看这玩意复习你还会挂科?《网络原理篇》

笑着哭i 提交于 2020-01-28 11:07:19
第一章 概述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 连通性、共享 【 连通性:是计算机网络使上网用户之间都可以交换信息,好像这些用户的计算机都可以彼此直接连接一样。用户之间的距离也似乎因此而变近了。 共享:是指资源共享,它的含义是多方面的,是信息、软件、硬件的共享。 】 网络的性能指标 — 时延 发送时延(传输时延) 【 是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计算公式:发送时延 = 数据帧长度( b ) / 发送速率( b/s ) 】 传播时延 【 是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计算公式: = 信道长度( m ) / 电磁波在信道中的传播速率( m/s ) 】 排队时延 【 分组在进入和输出路由器时都要进行排队等待,排队时延由此产生。 】 、处理时延 【 主机或路由器在收到分组时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就产生了处理时延。 】 因特网的发展史 【 ARPANET— 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 多层次 ISP 结构的因特网 】 因特网的组成 从其工作方式上可分为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 【 边缘部分:由所有连接在因特网上的主机组成。这部分是用户直接使用的,用来进行通信和资源共享;核心部分:由大量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这部分是为边缘部分提供服务的(提供连通性和交换)。 】 三 种交换方式的特点 电路交换 【 对端对端的通信质量有可靠的保证,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对端的资源

【软考】(五)网络互联设备

橙三吉。 提交于 2020-01-27 00:47:57
互联硬件分为硬件的设备和用来数据传输的介质 , 而传输的设备又因为其所在的协议层不同而不同 . 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的设备。 物理层 中继器 目的:扩展网络 特点:成本低。但不能保证网络之间的安全 中继器 1.首先要保证每个分支中的数据包和逻辑链路协议是同样的。比如,在 802.3以太局域网和802.5之间,中继器是无法使它们通信的。 2.中继器能够用来连接不同的物理介质,并在各种物理介质中数据传输包。它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介质。 3.採用中继器连接网络分支的数目要受详细的网络体系结构限制。 4.中继器没有隔离和过滤功能。它不能阻挡含有异常的数据包从一个分支传到还有一个分支。这意味着,一个分支出现问题可能影响到其他的每个网络分支。 相当于:多port的中继器。试想,如果每一个设备仅仅有一个对外接口。那么意味着仅仅能建立一对点好点的通信。为了可以让通信“一对多”。须要将信号复制广播,于是,产生了集线器:把一个port的信息反复广播到其他 7个port上(如果是8口HUB)。所以HUB也可以叫做multiportrepeater。广播会产生冲突,HUB都有碰撞检測功能。有碰撞基本上就是避让,一个人说完了。还有一个人再说,所以效率低。 集线器 目的:数字信号放大和中转的作用 分类:无源集线器、有源集线器、智能集线器 集线器的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

四层协议网络传输

ぃ、小莉子 提交于 2020-01-26 16:15:07
概述 四层协议传输过程分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自上而下每经过一层都会增加一个首部。与三次握手的关系:四层协议是请求到发送数据阶段,处于于三次握手的第一阶段。 详情 应用层:客户端发起一个请求,如http、smtp、telnet、dns、ftp、rip 传输层:封装一层tcp或udp首部,对报文分隔并打上标记序号、端口号传给网络层 网络层:封装一层ip首部,增加作为通讯目的的mac地址给链路层,这样发往网络的请求就准备齐全 数据链路层:外层再封装一层以他网首部,服务端收到数据往上层发送一直到应用层 图解 参考链接 https://www.jianshu.com/p/c9158308ad8c https://wenku.baidu.com/view/9c8785cb28ea81c758f57824.html https://www.cnblogs.com/wangdadada/p/12072868.html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wangdadada/p/12195832.html

SIG蓝牙mesh笔记3_网络结构

蹲街弑〆低调 提交于 2020-01-26 05:39:41
目录 3. Mesh Networking 3.1 Bearers 承载层 3.2 Network Layer 网络层 3.2.3 Address validity 地址有效性 3.2.4 Network PDU 3.2.6 Network layer behavior 3.3 Lower Transport Layer 下传输层 3.4 Upper trnsport layer 上传输层 3.5 Access Layer 访问层 3.6 Mesh Security 3. Mesh Networking 本部分以mesh网络的分层结构的顺序自下而上地介绍mesh网络。mesh网络结构如下所示: 3.1 Bearers 承载层 本规范定义了两种承载层: Advertising bearer GATT bearer 3.1.1 Advertising bearer 使用 advertising bearer 时,mesh数据包可以使用Advertising Data发送,BLE advertising PDU使用 Mesh Message AD Type标识。 Length AD Type Contens 0xXX Mesh Message network PDU 任何使用Mesh Message AD Type的广播消息应该是无需连接( non-connectable)、无需扫描的(

计算机网络---数据链路层

假装没事ソ 提交于 2020-01-26 04:49:03
数据链路层 一、链路和数据链路  1、 链路: 一个结点与相邻结点之间的一段物理线路(计算机网络由结点和链路组成)  2、 数据链路: 上述物理链路 + 必要的通信协议 二、 帧: 帧是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数据链路层把网络层交下来的数据构成帧发送到链路上,以及把接收到的帧中的数据取出并上交给网络层(网络层协议数据单元是IP数据报,或称分组,包),过程大致如下:  1、结点A的数据链路层把网络层交下来的ip数据报添加 首部和尾部 封装成帧  2、结点A把封装好的帧发送给结点B的数据链路层  3、若结点B收到无差错的帧,则取出其中的数据报交给上面的网络层,否则丢弃这个帧  (说明:在步骤2中,结点A先把封装好的帧传给本结点的物理层,物理层通过传输媒体传输比特流,结点B的物理层接收,并转换成相应的帧给数据链路层) 三、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  1、 封装成帧: 在一段数据(IP数据报)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构成一个帧。IP数据报是帧的数据部分,首部和尾部是控制部分。   ~ 每个数据链路层协议都规定了所能传送的帧的 数据部分长度上限---最大传送单元MTU ,IP数据报的大小必须小于该MTU值    ~为了接收方准确的接收帧的起止,需要给帧的首部和尾部使用特殊的帧定界符(SOH和EOT)  2、 透明传输: 透明,表示 某一个实际存在的事物看起来却好像不存在一样

网络架构系列1--TCP/IP详解

不羁的心 提交于 2020-01-26 02:37:40
不诗意的女程序媛不是好厨师~ 转载请注明出处,From李诗雨—[https://blog.csdn.net/cjm2484836553/article/details/103930596] 《网络架构系列1--TCP/IP详解》 1.计算机网络分层▲(面试点) 1.1 OSI七层网络模型 和 TCP/IP参考模型 2.IP地址 和 端口号 2.1 IP地址 2.2 端口号➹(暗涉一道面试题) 3. TCP和UDP 3.1 TCP的定义和特点 3.2 UDP的定义和特点 4. TCP报文结构 5. TCP中的三次握手▲▲▲(面试点) 5.1 描述一下TCP中三次握手的流程 5.2 为什么TCP建立连接需要三次握手? 5.3 TCP三次握手有什么漏洞吗(知道即可) 6.TCP中的四次挥手(面试点▲) 6.1 描述一下TCP中四次挥手的流程 6.2 为什么TCP释放连接需要四次挥手? 6.3 为什么建立连接是三次握手,而关闭连接却是四次挥手呢,为什么2、3两次不能合并呢? 7.TCP协议中的窗口机制(拓展,了解一下即可) 网络架构,可以算得上是面试的宠儿了,我也废话不多说,直接上重点。 1.计算机网络分层▲(面试点) 1.1 OSI七层网络模型 和 TCP/IP参考模型 重点1 :OSI七层网络模型 和 TCP/IP参考模型 ,它可是面试的敲门砖,所以大概的内容要记住。 (PS

计算机网络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述

僤鯓⒐⒋嵵緔 提交于 2020-01-25 08:50:41
目录 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1 计算机网络的不同定义 1.2 不同作用范围的网络 1.3 从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 2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2.1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2.1.1 速率 2.1.2 带宽 2.1.3 吞吐量 2.1.4 时延(delay 或 latency) 2.1.4.1 传输时延 2.1.4.2 传播时延 2.1.4.3 处理时延 2.1.4.4 排队时延 2.1.4.5 总时延 2.1.4.6 时延发生的地方 2.1.5 时延带宽积 2.1.6 利用率 2.1.6.1 时延与网络利用率的关系 3 OSI参考模型(七层) 4 计算机网络教材中的五层体系结构 1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1 计算机网络的不同定义 最简单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因特网(Internet)是“网络的网络” 1.2 不同作用范围的网络 广域网 WAN (Wide Area Network) 局域网 LAN (Local Area Network) 城域网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个人区域网 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 1.3 从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 公用网 (public network) 专用网 (private network) 2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2.1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2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和协议(2)_OSI参考模型

六月ゝ 毕业季﹏ 提交于 2020-01-25 08:35:28
2. OSI 参考模型 2.1 OSI 参考模型详解 (1)参考模型的优点   ①将网络的通信过程划分为小一些、功能简单的部件,有助于各个部件开发、设计和故障排除。   ②通过网络组件的标准化,允许多个供应商进行开发生产出标准的网络设备(如设备的接口标准和电压标准)   ③允许各种类型的网络硬件或软件相互通信。(如思科的交换机和华为的交换机能很好的连接;IE浏览器和火狐浏览器都能浏览网页等)   ④每一层完成各自的事情,互不干扰。某一层更改不会影响其它层 (2)各层的主要功能   ①应用层、表示层:如上图所示   ②会话层和传输层的区别:      A. 会话层 : 建立、维护和管理 应用程序之间 ( 面向用户 )的会话。比如流媒体服务器和每一个点播节点的客户端软件分别建立会话,服务器才能区分 每个用户点播的节目和相应的进度 。再比如,网购时客户下订单、商家发货、客户确认的 购买流程也属于会话层 ,这个流程由应用程序自己维护,而货物由哪一家或哪几家快递公司来运输是由传输层去建立连接的。即会话层负责的是在 两个应用程序之间 建立会话。      B. 传输层: 提供可靠或不可靠传输,能够纠正或失败重传。可靠传输负责端对端的连接,并负责数据在端到端连接上的传输。传输层通过端口号区分上层服务,并通过滑动窗口技术实现可靠传输、流量控制、拥塞控制等。传输层负责的是 两台计算机之间的连接 。

RFC791-IP-1.INTRODUCTION

烂漫一生 提交于 2020-01-23 18:32:15
文章目录 1. INTRODUCTION 1.1 Motivation 1.2 Scope 1.3 Interfaces 1.4 Operation 1. INTRODUCTION 1.1 Motivation IP协议是为包交换的计算机网络通信互联系统而设计。这样的系统被称为“catenet”。IP协议支持将被称为datagrams的数据块从源主机传输到目的主机,源主机和目的主机都用固定长度的地址来标识。如果在小包网络(small package)进行传输,如果必要的话,IP协议还提供长数据包的分片和重组。 1.2 Scope IP协议的适用范围被限定在为网络互联系统中的源到目的地的比特数据包传输提供必要的功能。并没有机制来保证end-to-end数据的可靠性、流量控制、有序性或者其它的一些在host-to-host协议中常见的服务。IP协议可以利用其所支持的网络所提供的服务来提供不同类型和质量的服务。 1.3 Interfaces 该协议供网络环境中的host-to-host协议调用。该协议调用本地网络协议将网络数据包传输到下个网关(gateway)或者目的主机。 比如,TCP模块会调用网络模块(internet模块)去将TCP分片(segment,包括TCP首部和用户数据)作为网络数据包的数据部分

计算机网络

走远了吗. 提交于 2020-01-23 16:22:23
计算机网络太难?了解这一篇就够了 【原文链接https://juejin.im/post/5d896cccf265da03bd055c87】 1、谈下你对五层网络协议体系结构的理解? 学习计算机网络时我们一般采用折中的办法,也就是中和 OSI 和 TCP/IP 的优点,采用一种只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这样既简洁又能将概念阐述清楚。 1. 应用层   应用层的任务是通过 应用进程 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应用层协议定义的是应用进程(进程:主机中正在运行的程序)间的通信和交互的规则。 对于不同的网络应用需要不同的应用层协议 。、应用层交互的数据单元称为报文。 2. 运输层   运输层的主要任务就是负责向 两台主机进程 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应用进程利用该服务传送应用层报文。“通用的”是指并不针对某一个特定的网络应用,而是多种应用可以使用同一个运输层服务。    由于一台主机可同时运行多个线程,因此运输层有 复用 和 分用 的功能。所谓复用就是指多个应用层进程可同时使用下面运输层的服务,分用和复用相反,是运输层把收到的信息分别交付上面应用层中的相应进程。   运输层还要对收到的报文进行 差错检测 。在网络层,IP数据包首部中的检验和字段只检验首部是否出现差错而不检验数据部分。   运输层向高层屏蔽了下面网络核心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