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层

The Transport Service

喜夏-厌秋 提交于 2019-12-10 14:23:27
传输层目的: 提供高效、可靠的和低成本的服务 用户通常是应用层进程 两类传输服务: 面向连接的传输服务 无连接的传输服务 传输层实体(transport entity): 完成传输层功能的软件和硬件称为传输层实体。 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的关系 TPDU TPDU --Transport Protocol Data Unit —— 传送协议数据单元。 代表从一个传输实体发送至另一个传输实体的消息。 思考:相似(传输层与网络层)为何要设立2个独立的层? 1、用户无力控制通信子网,无法解决路由器性能差、链路层差错处理不够完善的问题,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网络层之上加上一层,以改善服务质量。 2、由于传输层的存在,传输服务可能比网络服务更可靠 3、将上面的各层与通信子网的技术、设计及其缺陷相隔离 Transport Service Primitives传输服务原语 为允许用户访问传输服务,必须为应用程序提供一些操作,即提供传输服务接口 来源: CSDN 作者: Lin_SIT 链接: https://blog.csdn.net/gml1997/article/details/103471299

OSI参考模型

岁酱吖の 提交于 2019-12-10 11:09:33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即 开放式系统 互联。 一般都叫OSI参考模型,是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 )组织在1985年研究的 网络互联 模型。该 体系结构 标准定义了网络互连的七层框架( 物理层 、 数据链路层 、 网络层 、 传输层 、 会话层 、 表示层 和 应用层 ),即ISO 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在这一框架下进一步详细规定了每一层的功能,以实现 开放系统 环境中的互连性、 互操作性 和应用的可移植性。[1] 中文名 OSI参考模型 外文名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解 释 开放式系统 互联 设定组织 国际标准化组织 设定时间 1985年 目 的 开放系统 环境中的互连性等 目录 1 简介 2 划分原则 3 分层 4 各层功能 5 数据封装过程 6 比喻 7 模型用途 8 若干概念 9 ISO 7498概念 10 影响 简介 编辑 开放系统 OSI标准定制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是将整个庞大而复杂的问题划分为若干个容易处理的小问题,这就是分层的体系结构方法。在OSI中,采用了三级抽象,即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和 协议 规定说明。 OSI参考模型定义了开放系统的 层次结构 、层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各层所包含的可能的服务。它是作为一个框架来协调和组织各层协议的制定,也是对网络内部结构最精练的概括与描述进行整体修改。

TCPIP 协议的结构与运行原理

最后都变了- 提交于 2019-12-09 21:48:59
本文背景: TCP/IP 模型很成功,其设计已经经得起多年的磨练。无奈, TCP/IP 协议族是很繁杂的一个模型,为了全面理解它,宜采取先全局后局部的庖丁解牛式。本文从应用的角度试着去理解 TCP/IP 的全貌,配合例子加以讲解。 本文目的: 巩固自己这方面的知识,作为深入 TCP/IP 协议族的基础。 本文内容: 1. TCP/IP 协议族组成 从字面上理解, TCP/IP 协议族只有 TCP 、 IP 协议,其实不然。其真正的名字是 Internet 协议族 (Internet Protocol Suite) 。和大型软件一样,其分为四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 每一层的功能和目的都是不一样的,每一层上服务的协议也不是有区别的。从上往下看: 应用层(产生 | 利用数据) 协议: FTP 、 HTTP 、 SNMP( 网管 ) 、 SMTP(Email) 等常用协议; 职责:利用应用层协议发送用户的应用数据,比如利用 FTP 发送文件,利用 SMTP 发送 Email ;由系统调用交给运输层处理。 运输层(发送 | 接收数据) 协议: TCP( 有连接 ) 、 UDP( 无连接 ) ; 职责:负责建立连接、将数据分割发送;释放连接、数据重组或错误处理。 网络层(分组 | 路由数据) 协议: IP 、 ICMP( 控制报文协议 ) 、 IGMP( 组管理协议 ) ; 职责

tf.contrib.slim模块简介

泪湿孤枕 提交于 2019-12-09 21:29:27
原文连接:https://blog.csdn.net/MOU_IT/article/details/82717745 1、简介   对于tensorflow.contrib这个库,tensorflow官方对它的描述是:此目录中的任何代码未经官方支持,可能会随时更改或删除。每个目录下都有指定的所有者。它旨在包含额外功能和贡献,最终会合并到核心Tensorflow中,但其接口可能仍然会发生变化,或者需要进行一些测试,看是否可以获得更广泛的接受。所以slim依然不属于原生tensorflow。那么什么是slim? slim到底有什么用?   slim是一个使构建,训练,评估神经网络变得简单的库。它可以消除原生tensorflow里面很多重复的模板性的代码,让代码更紧凑,更具备可读性。另外slim提供了很多计算机视觉方面的著名模型(VGG, AlexNet等),我们不仅可以直接使用,甚至能以各种方式进行拓展。 slim由几个独立存在的部分组成,以下为主要的模块:    arg_scope : 提供了一个新的scope, 它允许用户定义在这个scope内的许多特殊操作(比如卷积、池化等)的默认参数。    data : 这个模块包含 data_decoder 、 prefetch_queue 、 dataset_data_provider 、 tfexample_decoder 、

计算机网络 基本知识

只愿长相守 提交于 2019-12-09 19:49:10
计算机网络 基本知识 预备知识: 1、分组、 2、IP数据报 3、帧,IP数据报和帧什么关系? 传输层:数据段;网络层:报文分组(IP包);数据链路层:数据帧;物理层:比特流 4、数据在网络层和链路层是什么意思?在不同的层怎么存储?为什么链路层数据不能跨域网络层?网络层连接不同子网中间的路由器中与各个网络对应的接口是怎么连接?在网络层的数据又是怎么通过路由器,然后有到达其他网络中的目标地址和目标MAC呢? 5、路由器的接口连接不同的子网,具有不同的网络地址和链路层地址,子网1包含的目的寻址是子网2中的网络地址, 6、路由选择算法、转发表 7、OSFP协议 计算机网络层次划分 图-1 计算机网络层次划分示意图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yinminbo/p/11696199.html

zigbee概述

自古美人都是妖i 提交于 2019-12-09 11:33:53
From: http://zh.wikipedia.org/wiki/ZigBee 维基百科 1. Zigbee ZigBee (也称紫蜂 )是一种低速短距离传输的 无线网络 协议,底层是采用 IEEE802.15.4 标准规范的 媒体访问层 与 物理层 。主要特色有低速、低耗电、低成本、支持大量网络节点、支持多种 网络拓扑 、低复杂度、快速、可靠、安全 。 2. 发展历程 主要由 Honeywell 公司组成的 ZigBee Alliance制定,从 1998年开始发展,于2001年向 电机电子工程师学会 ( IEEE)提案纳入 IEEE 802.15.4标准规范之中,自此将ZigBee技术渐渐成为各业界共同通用的低速短距无线通信技术之一。 3. IEEE802.15.4/ZigBee协议概述 IEEE802.15.4协议是 IEEE802.15.4工作组为低速率无线个人区域网 (WPAN: WirelessPersonal Area Network)制定的标准,该工作组成立于2002年12月,致力于定义一种廉价的,固定、便携或移动设备使用的,低复杂度、低成本、低功耗、低速率的无线连接技术,并于2003年12月通过了第一个802.15.4标准。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发展,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标准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802.15

计算机网络

狂风中的少年 提交于 2019-12-08 18:10:31
目录 1 计算机网络历史 2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通信原理 2.1 数据通信原理 2.2 对等会话原理 3 OSI/RM七层模型(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Reference Model)(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 3.1 物理层:Physical 3.2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3.3 网络层:Network 3.4 传输层:Transport 3.5 会话层:Session 3.6 表示层:Presentation 3.7 应用层:Application 4 TCP/IP四层模型 4.1 网络接口层:Link 4.2 网络互联层(网际层):Network 4.3 传输层:Transport 4.4 应用层:Application 5 IP地址 5.1 IP地址的特点 5.2 IPv4地址的分类 5.3 子网掩码 5.4 IP地址的计算 1 计算机网络历史 第一代:以单计算机为中心的联机系统,只在内部进行通信 第二代:计算机与计算机互联网络,主机既做数据处理,又做通信 第三代:计算机网络进入标准化发展(按协议进行) ARPANET的标准协议 用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所有的网络结点都同等重要;必须有冗余的路由(路由(路由寻址):路由器从一个接口上接收到数据包,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进行定向并转发到另一个接口的过程)

一文读懂客户端请求是如何到达服务器的

时光毁灭记忆、已成空白 提交于 2019-12-07 22:30:26
北京SEO :互联网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而构成互联网架构的核心在于TCP/IP协议。那么TCP/IP是如何工作的呢,我们先从数据包开始讲起。 1、数据包 一、HTTP请求和响应步骤 http请求全过程 请求 响应 以上完整表示了HTTP请求和响应的7个步骤,下面从TCP/IP协议模型的角度来理解HTTP请求和响应如何传递的。 2、TCP/IP概述 我们以RFC 1180中的图作为参考 上图展示了四层TCP/IP协议图,其中network applications是应用程序,属于应用层;TCP和UDP主要是传输数据,属于传输层,TCP确保端对端的可靠传输并尽量确保网络健康运行,而UDP是简单不可靠传输;IP主要解决路由问题,属于网络层;ARP是网络地址转换,主要用来转换IP地址和MAC地址,介于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之间,可以看成2.5层;ENET在这里是数据链路层,网卡驱动属于这一层,主要做具体的介质传输,前面示例中的广告请求抓包就是在数据链路层抓取。 值得注意的是,ARP在linux系统里属于网络层,而在RFC里是介于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之间。在《TCP/IP详解》一书里,ARP被放到了数据链路层。当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把ARP放到网络层。 上图给出使用TCPCopy在不同层发包的使用方法。如果TCPCopy从数据链路层发包,由于没有享受到ARP服务

计算机网络知识汇总---20191207

。_饼干妹妹 提交于 2019-12-07 17:32:26
本文来源参考:https://www.cnblogs.com/xdyixia/p/9275246.html。 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分层(7层)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TCP/IP分层(4层) :网络接口层、网际层、运输层、 应用层。 五层协议 (5层)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 应用层。 TCP/IP五层模型每一层对应的设备分别是什么? 物理层: 网卡 数据链路层: 交换机 网络层: 路由器 传输层: 防火墙 应用层:计算机 每一层的协议如下 : 物理层:RJ45、CLOCK、IEEE802.3 (中继器,集线器,网关) 数据链路:PPP、FR、HDLC、VLAN、MAC (网桥,交换机) 网络层:IP、ICMP、ARP、RARP、OSPF、IPX、RIP、IGRP、 (路由器) 传输层:TCP、UDP、SPX 会话层:NFS、SQL、NETBIOS、RPC 表示层:JPEG、MPEG、ASII 应用层:FTP、DNS、Telnet、SMTP、HTTP、WWW、NFS 二进制 每一层的作用如下 : 物理层: 通过媒介传输比特,确定机械及电气规范(比特Bit) 数据链路层 :将比特组装成帧和点到点的传递(帧Frame) 网络层 :负责数据包从源到宿的传递和网际互连(包PackeT)

哈工大 计算机网络 期末总结

烂漫一生 提交于 2019-12-06 21:12:19
零散知识点总结 概述 比特(bit), 字节(byte), 1 byte = 8 bit(空间上,位数上) kbps = 10 3 bps 时延带宽积中的时延是传播时延, 单向的, 不是RTT 传输层是 数据段 ; 网络层是 数据报 .数据链路层是 数据帧 计算机网络就是互连的、自治的计算机集合 计算机网络结构: 网络边缘, 接入网络, 网络核心 端到端层: 传输层以上层次 OSI各层次(共7个)功能: 物理层: 比特编码, 时钟同步.. 数据链路层: 组帧, 流量控制,差错控制,访问控制,物理寻址... 网络层: 逻辑寻址, 路由, 分组转发 传输层: 连接控制,差错控制, 连接控制, 分段与重组, SAP寻址 会话层 : 会话控制, 同步 (最薄的一层) 表示层 : 加密/解密, 压缩/解压缩. 数据表示转换. 应用层: 支持用户通过软件使用网络服务 完成路由选择功能的层次是: 网络层 多路复用技术: TDM,FDM,WDM,CDM 采用10Mbps的HFC接入Internet可能比2Mbps的ADSL接入还慢。 端到端原则:网络高层次的功能应尽可能的实现在网络边缘(终端设备),网络核心框架只提供最基本的标准的服务。 接入网络的方式: DSL. 电缆, FTTH, 拨号和卫星,以太网, wifi, 光纤。 常见的物理媒体: 双绞铜线, 同轴电缆, 光纤 ,陆地无线电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