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层

汽车UDS诊断教程 ISO15765(五)

旧城冷巷雨未停 提交于 2019-12-22 21:48:40
​ISO15765-2是什么? 包含哪些内容? 接上一节了解具体网络层定时 网络层定时 定时参数 运行要求的数值是是对对等通信的约束,以符合该协议。某个应用应指明规定的运行需求,该范围在下表中定义。 定义超时的值应比运行要求的值大保证系统工作且使克服运行需求值在(高总线负载)时,绝对不会满足。指定的超时的值认为是执行的最低限。实际超时的发生不应长于指定超时值+50%。 网络层在检测到错误的时候应传递合适的服务项至服务的使用者。 网络层定时参数值 定时参数 描述 数据链路服务 超时 (ms) 运行需求 (ms) Start End N_As 发送方CAN帧发送时间(任何N_PDU) L_Data.request L_Data.confirm 1000 N/A N_Ar 接收方CAN帧发送时间(任何N_PDU) L_Data.request L_Data.confirm 1000 N/A N_Bs 直至下一个流控帧接收的时间 L_Data.confirm(FF) L_Data.confirm(FC) L_Data.indicate(FC) L_Data.indicate(FC) 1000 N/A N_Br 直至下一个流控帧发送的时间 L_Data.indicate(FF) L_Data.confirm(FC) L_Data.request(FC) N/A (N_Br+ N_Ar)<

第5章 运输层

若如初见. 提交于 2019-12-22 21:31:59
5.1 运输层协议概述 5.1.1 进程之间的通信   主要讲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在网络层已经提供数据通信服务(IP数据报)的前提下还需要运输层?   运输层的地位:运输层直接向应用层提供服务,而路由器在进行路由转发的时候不具有运输层和应用层。   运输层的作用:1、为进程提供服务。网络层提供的数据报传输服务只能把数据报从一个主机传送到另一个主机的网络层上,但通信的本质并不是面向主机而是面向进程,只有把信息送到目标主机上一次通信才算完成,这正是运输层需要做的工作:向应用层提供进程和进程之间的通信,屏蔽底层通信细节使整个通信的过程透明化。这种进程之间透明的通信被称为逻辑通信,所谓逻辑通信是指在应用进程看来只需要把信息交给运输层就可以传递到目标进程上。 运输层提供的是进程和进程间的逻辑通信,而网络层提供的是主机要主机的逻辑通信 。      2、提供差错检测。运输层对收到的报文进行差错检测。 5.1.2 运输层的两个主要协议 面向连接的TCP。传输数据前建立连接,数据传输结束后释放连接。可靠但代价大。 不面向连接的UDP。传输数据前不建立连接,目的主机接收到报文后不做确认。不可靠但效率高。    5.1.3 运输层的端口   运输层的复用:进程->运输层->应用层。不同的进程都要通过运输层,这就是运输层的复用。   运输层的分用:网络层->运输层->进程

浏览网页的详细过程

我是研究僧i 提交于 2019-12-22 12:22:39
浏览网页的详细过程 当我们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网址之后,我们只看到返回了我们所需的信息,而浏览器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请求、应答过程 连接 输入一个请求的时候,按下回车,浏览器自动的将我们请求的地址封装成了HTTP报文,HTTP报文就是一串字符串,然后通过socket发送到服务器对应的IP和端口上去。如果URL不包含端口号,则使用协议的默认端口号。 若我们输入的是域名的话,就需要使用DNS解析,把域名转换为IP。 DNS查询方法:递归与重复 请求连接成功 请求连接成功建立后,开始向web服务器发出请求,这个请求一般是GET或POST命令,GET 路径/文件名 HTTP/1.0 应答 web服务器收到请求,进行处理。从它的文档空间中搜索子目录,如果找到该文件,web服务器把该文件内容传送给相应的web浏览器。 为了告知浏览器,web服务器首先会传送一些HTTP头信息,然后传送具体内容,HTTP头信息和HTTP体信息之间用一个空行分开。 关闭连接 当应答结束以后,web浏览器与web服务器必须断开,以保证其他web浏览器能够与web服务器建立连接。 常用的HTTP头信息: HTTP 1.0 200 OK :web服务器应答的第一列,列出服务器正在运行端HTTP版本号和应答代码 MIME——Version:1.0 :指示MIME类型的版本 Content_type

计算机网络第七版谢希仁知识点总结

て烟熏妆下的殇ゞ 提交于 2019-12-21 14:17:54
1.专有名词: 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Interest Service Provider) 互联网交换点 IXP (Internet eXchange Point) 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 城域网MAN(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局域网LAN(Local Area Network) 个人区域网PAN(Personal Area Network) 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 点对点协议PPP(Point-to-Point Protocol) 网络控制协议NCP(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链路控制协议LCP(Link Control Protocol) 逻辑链路控制LLC(Logical Link Control) 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trol) CSMA/CD协议(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循环冗余校验CRC(Cyclic Redundancy Check ) 帧校验序列FCS(Frame Check

TCP/IP学习笔记12-- IP协议基础

大憨熊 提交于 2019-12-21 10:54:53
IP(internet protocol, 网际协议) IP相当于OSI参考模型中的第三层 -- 网络层。 - -网络层的下一层--数据链路层的主要作用是在 同一种数据链路 的节点之间进行包传递,而一旦跨越多种数据链路,就需要借助网络层。 网络层 和数据链路层的关系: 数据链路层负责两个直连设备之间的通信, 作为网络层的IP负责实现 没有直连的两个网络层 之间的通信。 IP地址: 之前介绍过数据链路中的MAC地址(网卡地址),其作用是区分同一个链路中的不同的计算机。作为网络层的IP也有这种地址信息,成为IP地址,在TCP/IP通信中,所有的主机,路由器都必须设定自己的IP地址。 路由控制: 世界上有很多个 子网络 ,每个自网络都是由很多个计算机构成的。从源计算机发出的数据,要最终到达目标计算机,中间需要经过很多子网络,每个子网络都有一个路由器,路由器负责自网络之间的通信。源计算机发出的数据,到第一个离自己最近的路由器之后,该路由器看到目标计算机的IP,会查看路由控制表格(每个路由器都有一份),根据该表格决定将数据发送到哪一个子网络,,下一个路由器收到后做同样的动作,最终将信息传递给目标计算机。 图中一跳 指的是:从源mac地址到目标mac地址之间的区间,是 一个主机或路由器的网卡 不经过其他路由器而直接到达相邻 主机/路由器的网卡的一个区间。 IP属于面向无连接类型:

计算机硬件基础之网络协议(三)

青春壹個敷衍的年華 提交于 2019-12-21 10:53:20
1.网络通信原理:   一台硬设有了操作系统,然后装上软件你就可以正常使用了,然而你也只能自己使用像这样,每个人都拥有一台自己的机器,然而彼此孤立,所以就有了interne,t其实两台计算机之间通信与两个人打电话之间通信的原理是一样的,你不可能要求一个人/计算机掌握全世界的语言/标准,于是有了世界统一的通信标准:英语。   结论:英语成为世界上所有人通信的统一标准,如果把计算机看成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人,那么连接两台计算机之间的internet实际上就是一系列统一的标准,这些标准称之为互联网协议,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一系列的协议,总称为‘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Suite).互联网协议的功能:定义计算机如何接入internet,以及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通信的标准。 2.OSI七层协议   互联网协议按照功能不同分为osi七层或tcp/ip五层或tcp/ip四层   首先,用户感知到的只是最上面一层应用层,自上而下每层都依赖于下一层,所以我们从最下一层开始切入,比较好理解 每层都运行特定的协议,越往上越靠近用户,越往下越靠近硬件。 3.物理层   孤立的计算机之间要想一起玩,就必须接入internet,言外之意就是计算机之间必须完成组网。   物理层功能:主要是基于电器特性发送高低电压(电信号),高电压对应数字1,低电压对应数字0。 4.数据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北城以北 提交于 2019-12-21 00:42:23
通过通信信道和设备互联的计算机系统,使其协同工作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为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称为网络协议 三要素 语意:涉及用于协调与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语法:涉及数据与控制信息的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定时:涉及速度匹配和排序等 计算机网络各层次结构模型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ISO‘S OSI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包括体系结构,服务定义,协议规范三级抽象。 物理层 数据比特流在物理介质上传输,涉及0 1 信号的电平表示 数据链路层 帧,包含地址,控制及效验码,通过效验,确认和反馈重发等手段,将不可靠的物理链路改造成对网络层来说无差错的数据链路 网络层 数据以网络协议数据单元(分组)为单位进行传输,主要解决如何使分组跨越通信子网从源传输到目的地的问题。 传输层 主机到主机的层次,主要处理端到端的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会话层 进程到进程的层次,主要功能是组织和同步不同主机上各进程间的通信 表示层 管理采用抽象标准定义的数据结构,数据压缩/恢复和加密/解密也是表示层可提供的表示变换功能 应用层 通信服务分为面向连接服务和无连接服务 面向连接服务传输过程前需要经过建立连接,维护连接,释放连接的3个过程,因此可靠性高,协议复杂,通信效率不高 无连接服务则会出现乱序重复丢失现象 确认和重传机制 服务类型和服务质量

Day 6-1计算机网络基础&TCP/IP

删除回忆录丶 提交于 2019-12-20 11:44:31
按照功能不同,人们将互联网协议分为osi七层或tcp/ip五层或tcp/ip四层(我们只需要掌握tcp/ip五层协议即可) 每层运行常见物理设备: TCP/IP协议: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中译名为传输控制协议/因特网互联协议,又名网络通讯协议,是Internet最基本的协议、Internet国际互联网络的基础. OSI五层协议各层的功能: 物理层:计算机之间要想一起玩,就必须接入internet,言外之意就是计算机之间必须完成组网. 物理层功能:主要是基于电器特性发送高低电压(电信号),高电压对应数字1,低电压对应数字0. 数据链路层:单纯的电信号0和1没有任何意义,必须规定电信号多少位一组,每组什么意思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定义了电信号的分组方式 以太网协议: 早期的时候各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分组方式,后来形成了统一的标准,即以太网协议ethernet ethernet规定 一组电信号构成一个数据包,叫做‘帧’ 每一数据帧分成:报头head和数据data两部分 head包含:(固定18个字节) 发送者/源地址,6个字节 接收者/目标地址,6个字节 数据类型,6个字节 data包含:(最短46字节,最长1500字节) 数据包的具体内容 head长度+data长度=最短64字节,最长1518字节

Linux-VLAN

本秂侑毒 提交于 2019-12-20 09:13:49
Why Vlan? VLAN是为解决以太网的广播问题和安全性而提出的一种协议,它在以太网帧的基础上增加了VLAN头,用VLAN ID把用户划分为更小的工作组,限制不同工作组间的用户二层互访,每个工作组就是一个虚拟局域网。虚拟局域网的好处是可以限制广播范围,并能够形成虚拟工作组,动态管理网络。 What is Vlan? LAN(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即虚拟局域网,是一种通过将局域网内的设备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成一个个网段从而实现虚拟工作组的新兴技术。IEEE于1999年颁布了用以标准化VLAN实现方案的802.1Q协议标准草案。 VLAN技术允许网络管理者将一个物理的LAN逻辑地划分成不同的广播域(或称虚拟LAN,即VLAN),每一个VLAN都包含一组有着相同需求的计算机工作站,与物理上形成的LAN有着相同的属性。但由于它是逻辑地而不是物理地划分,所以同一个VLAN内的各个工作站无须被放置在同一个物理空间里,即这些工作站不一定属于同一个物理LAN网段。一个VLAN内部的广播和单播流量都不会转发到其他VLAN中,从而有助于控制流量、减少设备投资、简化网络管理、提高网络的安全性。 How to use Vlan? 基于端口划分的VLAN 这种划分VLAN的方法是根据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来划分,比如一个24口的交换机,1~4端口为VLAN 10,5

网络知识_01:ISO七层模型

不羁的心 提交于 2019-12-20 04:02:34
一 IOS七层模型 1.1OSI的概念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是由ISO(国际标准化组织)定义的。它是个灵活的、稳健的和可互操作的模型。 1.2OSI模型的目的   规范不同系统的互联标准,使两个不同的系统能够较容易的通信,而不需要改变底层的硬件或软件的逻辑。 1.3OSI模型分为七层   OSI把网络按照层次分为七层,由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1.4OSI的优点   将网络的通信过程划分为小一些、简单一些的部件,因此有助于各个部件的开发、设计和故障排除;   通过网络组件的标准化,允许多个供应商进行开发;   通过定义在模型的每一层实现什么功能,鼓励产业的标准化;   允许各种类型的网络硬件和软件相互通信;   防止对某一层所做的改动影响到其他的层,这样就有利于开发。 二 OS参考模型 应用层:各种应用程序协议 表示层:数据的格式化、数据加密解密、数据的压缩解压缩 会话层:建立、管理、终止实体之间的会话连接 传输层::数据的分段及重组;提供端到端的数据服务(可靠或不可靠) 网络层:将分组从源端传送到目的端;逻辑寻址;路由选择 数据链路层:将分组数据封装成帧;实现两个相邻结点之间的通信;差错检测 物理层:在介质上传输比特;提供机械的和电气的规约 2.1应用层 为应用软件提供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