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层

包格式及IP地址,网络层协议

孤人 提交于 2019-12-20 01:59:47
包格式及IP地址,网络层协议 案例 1:配置静态路由 案例 2:配置浮动路由 案例 3:配置多路由的静态路由 案例 4:配置默认路由 1 案例1:配置静态路由 1.1 问题 配置路由接口 IP地址并通过静态路由的配置实现全网的互通。 1.2 方案 按如下网络拓扑配置接口 IP地址并通过静态路由的配置实现全网的互通如图-1所示: 图 -1 1.3 步骤 实现此案例需要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配置静态路由 1)R1上配置接口IP R1 ( config ) #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 / 0 R1 ( config - if ) #ip address 192.168.1.254 255.255.255.0 R1 ( config - if ) #no shutdown R1 ( config - if ) #exit R1 ( config ) #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 / 1 R1 ( config - if ) #ip address 192.168.2.1 255.255.255.0 R1 ( config - if ) #no shutdown 2)R2上配置接口IP R2 ( config ) #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 / 1 R2 ( config - if ) #ip address

互联网基础知识------OSI七层网络模型梗概

生来就可爱ヽ(ⅴ<●) 提交于 2019-12-19 23:36:45
OSI七层模型      七层网络结构:   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一般也作五层 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实体层)   引申问题:TCP/IP协议与http协议的区别:     TPC/IP协议是传输层协议,主要解决数据如何在网络中传输,而HTTP是应用层协议,主要解决如何包装数据。 关于TCP/IP和HTTP协议的关系,网络有一段比较容易理解的介绍:“我们在传输数据时,可以只使用(传输层)TCP/IP协议,但是那样的话,如果没有应用层,便无法识别数据内容,如果想要使传输的数据有意义,则必须使用到应用层协议,应用层协议有很多,比如HTTP、FTP、TELNET等,也可以自己定义应用层协议。WEB使用HTTP协议作应用层协议,以封装HTTP 文本信息,然后使用TCP/IP做传输层协议将它发到网络上。”     术语TCP/IP代表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指的是一系列协议。“IP”代表网际协议,TCP和UDP使用该协议从一个网络传送数据包到另一个网络。把 IP想像成一种高速公路 ,它允许其它协议在上面行驶并找到到其它电脑的出口。 TCP和UDP是高速公路上的“卡车”,它们携带的货物就是像HTTP ,文件传输协议FTP这样的协议等。    TCP和UDP是FTP,HTTP和SMTP之类使用的传输层协议

TCP/IP协议族

倾然丶 夕夏残阳落幕 提交于 2019-12-19 12:51:56
TCP/IP 协议是 Internet 最基本的协议。由传输层的 TCP 协议和网络层的 IP 协议组成。 TCP 负责发现传输的问题,一有问题就发出信号,要求重新传输,直到所有数据安全正确地传输到目的地。而 IP 是给因特网的每一台联网设备规定一个地址。 TCP/IP 协议族 的分层管理 TCP/IP 协议族按层次分别分为以下 4 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 应用层 应用层决定了向用户提供应该服务时通信的活动。 TCP/IP 协议族内预存了各类通用的应用服务。比如, FTP (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输协议)和 DNS ( Domain Name System ,域名系统)服务就是其中的两类。 HTTP 协议也处于该层。 传输层 传输层对上层应用层,提供处于网络连接中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 在传输层有两个性质不同的协议: TCP (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和 UDP ( User Data Protocol ,用户数据报协议)。 网络层(又名网络互连层) 网络层用来处理在网络上流动的数据包。数据包是网络传输的最小数据单位。该层规定了通过怎样的路径(所谓的传输路线)到达对方计算机,并把数据包传送给对方。 与对方计算机之间通过多台计算机或网络设备进行传输时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方法【六】——网络层

♀尐吖头ヾ 提交于 2019-12-18 21:14:07
  网络层,也是个中间层,分为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   本章说的是数据平面。   其中最主要的是路由选择与转发。   转发:当一个分组到达某路由器的一条输入链路时,该路由器必须将该分组移动到适当的输出链路。   路由选择:当分组从发送方流向接收方时,网络层必须决定这些分组所采用的路由或路径。   这个好像和以前学java的servlet时,转发和重定向有点类似?但仔细想想好像也没什么关联。   路由器是网络层的重要工具。   每个路由器都有一个转发表,路由器根据分组目的地前缀与该路由表中的表项进行匹配,找到对应的出口进行转发。   转发主要使用最长前缀匹配规则。   有三种交换方式,内存、总线、互联网络。   交换时会发生排队,排队时用先进先出的算法,还有一个优先级判断。   还有IPv4与IPv6,两个ip相关的。前段时间听说中国也会有自己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现。IPv6书上说,推行了好多年了,只有很小的进展,不到10%的样子。看来网络层的协议很难更改。   后续,之后弄懂了补上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weixin-tt/p/11073260.html

iso网络各层协议

此生再无相见时 提交于 2019-12-18 20:30:41
(1)网卡的作用就是把数据进行串并转换(串连数据是比特流形式的,存在与本计算机内部,而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是通过帧形式的数据来进行数据传输的),MAC子层规定了如何在物理线路上传输的frame,LLC的作用是识别不同协议类型然后进行encapsulation(封包), 所以精确的说,网卡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 (2)路由IP属于网络层 (3)ISO的术语称之为中继(relay)系统。根据中继系统所在的层次,可以有以下五种中继系统: 1.物理层(即常说的第一层、层L1)中继系统,即转发器(repeater)。 2.数据链路层(即第二层,层L2),即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3.网络层(第三层,层L3)中继系统,即路由器(router)。 4.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兼有网桥和路由器的功能。 5.在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即网关(gateway). 我们经常说到的以太网交换机实际是一个基于网桥技术的多端口第二层网络设备,即数据链路层 (4)TCP/UDP属于传输层 (5)HTTP/DNS属于应用层 (6)表示层位于OSI分层结构的第六层,它的主要作用之一是为异种机通信提供一种公共语言,以便能进行互操作。这种类型的服务之所以需要,是因为不同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使用的数据表示法不同。例如,IBM主机使用EBCDIC编码,而大部分PC机使用的是ASCII码

网络层

丶灬走出姿态 提交于 2019-12-18 19:31:19
网络层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1.虚电路服务 网际协议IP 各类IP地址的网路号字段和主机号字段: IP地址与与硬件地址的区别: 地址解析协议ARP的作用 路由器分组转发算法 划分子网和构造超网 1.1 划分子网 1.2 子网掩码 1.3 子网划分方法 1.4 在划分子网情况下路由器转发分组的算法 无分类编址CIDR CIDR地址块 路由聚合(构成超网) 内部网关协议RIP RIP协议的三个特点 网络层提供的两种服务 1.虚电路服务 虚电路服务: 虚电路表示这只是一条逻辑上的连接,分组都沿着这条逻辑连接按照存储转发方式传送,而不是真正建立了一条物理连接; 数据报服务 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网络层不提供服务质量的承诺; 对比的方面 虚电路服务 数据报服务 思路 可靠通信应当由网络来保证 可靠通信应当由用户主机来保证 连接的建立 必须有 不需要 终点地址 仅在连接建立阶段使用,每个分组使用短的虚电路号 每个分组都有终点的完整地址 分组的转发 属于同一条虚电路的分组均按照同一路由进行转发 每个分组独立选择路由进行转发 当结点出故障时 所有通过出故障的结点的虚电路均不能工作 出故障的结点可能会丢失分组,一些路由可能会发生变化 分组的顺序 总是按发送顺序到达终点 到达终点时不一定按发送顺序 端到端的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 可以由网络负责

TCP和UDP报文分片的区别

允我心安 提交于 2019-12-18 07:11:48
搞了三年网络,今天才知道这个细节,汗,总结下: MTU大家都知道,是链路层中的网络对数据帧的一个限制,依然以以太网为例,MTU为1500个字节。一个IP数据报在以太网中 传输,如果它的长度大于该MTU值,就要进行分片传输,使得每片数据报的长度小于MTU。分片传输的IP数据报不一定按序到达,但IP首部中的信息能让这些数据报片按序组装。IP数据报的分片与重组是在网络层进完成的。 MSS(最大分段大小) MSS是TCP里的一个概念(首部的选项字段中)。MSS是TCP数据包每次能够传输的最大数据分段,TCP报文段的长度大于MSS时,要进行分段传输。TCP协议在建立连接的时候通常要协商双方的MSS值,每一方都有用于通告它期望接收的MSS选项(MSS选项只出现在SYN报文段中,即TCP三次握手的前两次)。MSS的值一般为MTU值减去两个首部大小(需要减去IP数据包包头的大小20Bytes和TCP数据段的包头20Bytes)所以如果用链路层以太网,MSS的值往往为1460。而Internet上标准的MTU(最小的MTU,链路层网络为x2.5时)为576,那么如果不设置,则MSS的默认值就为536个字节。很多时候,MSS的值最好取512的倍数。TCP报文段的分段与重组是在运输层完成的。 到了这里有一个问题自然就明了了,TCP分段的原因是MSS,IP分片的原因是MTU,由于一直有MSS<=MTU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下)

孤人 提交于 2019-12-16 08:47:08
一. 计算机网络系统结构标准概述   最早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源于IBM在1974年宣布的系统网络体系结构SNA (Systems Network Architecture),这个著名的网络标准就是一种层次化网络体系结构。不久后,其他一些公司也相继推出自己公司的具有不同名称的体系结构。不同的网络体系结构出现后,采用不同的网络体系结构的产品就很难互相连通(通信)。然而,全球经济的发展使得处在不同网络体系结构的用户迫切要求能够互相交换信息,为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了专门的机构研究该问题,并于1977年提出了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联成网的标准框架,即著名的 开放系统互连基本参考模型OSI/RM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 。正如在本篇的姊妹篇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上)》 提到的那样, OSI七层体系结构具有概念清楚、理论完整的特点,是一个理论上的国际标准,但却不是事实上的国际标准;而具有简单易用特点的TCP/IP 四层体系结构则是事实上的标准。 需要指出的是,五层体系结构虽然综合了 OSI 和 TCP/IP 的优点,但其只是为了学术学习研究而提出的,没有具体的实际意义。 三者结构示意图如下所示: 二. OSI 七层体系结构简述 1、OSI七层参考体系结构  在OSI七层参考模型的体系结构中

swoole——名词理解,协议分层

天大地大妈咪最大 提交于 2019-12-16 03:53:23
最近开始了解swoole,一些名词有点懵,整理了一下 客户端 :需要服务的一方,谁需要服务谁就是客户端 服务端 :提供服务的一方,谁提佛那个服务谁就是服务端 同步:程序从而下顺序执行,如遇其他服务(sleep)会等待执行完成之后继续执行。例如买奶茶,拿小票之后会一直等着,直到奶茶做好 异步:程序开始之后,可以先去完成别的任务,在回来执行其他任务,程序还是会照常运行不会等待某一个任务完成。例如买奶茶拿好小票之后,可以先去买别的,在回来去制作好的奶茶。 同步和异步是相对于操作结果来说,会不会等待结果返回 阻塞:在店家做奶茶的过程中,你不可以去干其他的事情, 非阻塞:就是在同样的情况下,可以同时去干其他的事情。 阻塞和非阻塞是相对于线程是否被阻塞 其实,这两者存在本质的区别,它们的修饰对象是不同的。阻塞和非阻塞是指进程访问的数据如果尚未就绪,进程是否需要等待,简单说这相当于函数内部的实现区别,也就是未就绪时是直接返回还是等待就绪。 而同步和异步是指访问数据的机制,同步一般指主动请求并等待I/O操作完毕的方式,当数据就绪后在读写的时候必须阻塞,异步则指主动请求数据后便可以继续处理其它任务,随后等待I/O,操作完毕的通知,这可以使进程在数据读写时也不阻塞 长连接:连接->传输数据->保持连接->传输数据…->直到客户端关闭连接 短连接:连接->传输数据–>关闭连接 心跳检测:在长链接中

计算机网络 网络层

痴心易碎 提交于 2019-12-16 02:32:39
计算机网络 网络层 因特网采用的设计思路 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网络层的主机的运输层负责主机进程之间的可靠通信(差错处理和流量控制) 网际协议IP 地址解析协议ARP 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 网际控制协议ICMP 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网络互连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 中间设备又称为中间系统或中继(relay)系统。 物理层中继系统:转发器(repeater)。 数据链路层中继系统: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网络层中继系统:路由器(router)。 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 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网关(gateway) 当中继系统是转发器或网桥时,一般并不称之为网络互连,因为这仅仅是把一个网络扩大了,而这仍然是一个网络。 网关由于比较复杂,目前使用得较少。 互联网都是指用路由器进行互连的网络。 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有关 TCP/IP 的文献将网络层使用的路由器称为网关。 使用 IP 协议的虚拟互连网络可简称为 IP 网。 使用虚拟互连网络的好处是:当互联网上的主机进行通信时,就好像在一个网络上通信一样,而看不见互连的各具体的网络异构细节。 分类的IP地址 IP 地址现在由因特网名字与号码指派公司ICANN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