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标识

图解TCP/IP:IP地址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3 00:08:02
IP地址的基础知识 IP地址就像是TCP/IP通信的一块基石。 IP地址的定义 IP地址 (IPv4地址)由32位正整数来表示,在计算机内部以二进制方式被处理。采用一种特殊的标记方式,将32位的IP地址以每8位为一组,分成4组,每组以“.”隔开,再将每组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通常一块网卡只设置了一个IP地址,其实一块网卡也可以配置多个IP地址。此外,一台路由器通常都会配置两个以上的网卡,因此可以设置两个以上的IP地址。 IP地址由网络和主机两部分标识组成 IP地址由“网络标识(网络地址)”和“主机标识(主机地址)”两部分组成。网络标识在数据链路的每个段配置不同的值,网络标识必须保证互相连接的每个段的地址不相重复,而相同段内相连的主机必须由相同的网络地址。IP地址的“主机标识”则不允许在同一个网段内重现出现。 IP地址具有唯一性。 究竟从第几位开始到第几位算是网络标识,又从第几位开始到第几位算是主机标识呢?有约定俗成的两种类型:以分类进行区别、以子网掩码区分。 # 网络标识同一网段内值相同,主机标识同一网段内值不能相同。 "192.168.128.10/24" 中的 "/24" 表示从第 1 位开始到多少位属于网络标识。 IP地址的分类 IP地址分为四个级别,分别为A类、B类、C类、D类。它根据IP地址中从第1位到第4位的比特列对其网络标识和主机标识进行区分。 A类地址 A类IP地址

清新轩 [http://414791989.qzone.qq.com]

為{幸葍}努か 提交于 2019-11-27 11:21:34
IP和子网掩码 我们都知道,IP是由四段数字组成,在此,我们先来了解一下3类常用的IP A类IP段 0.0.0.0 到127.255.255.255 B类IP段 128.0.0.0 到191.255.255.255 C类IP段 192.0.0.0 到223.255.255.255 XP默认分配的子网掩码每段只有255或0 A类的默认子网掩码 255.0.0.0 一个子网最多可以容纳1677万多台电脑 B类的默认子网掩码 255.255.0.0 一个子网最多可以容纳6万台电脑 C类的默认子网掩码 255.255.255.0 一个子网最多可以容纳254台电脑 我以前认为,要想把一些电脑搞在同一网段,只要IP的前三段一样就可以了,今天,我才知道我错了。如果照我这说的话,一个子网就只能容纳254台电脑?真是有点笑话。我们来说详细看看吧。 要想在同一网段,只要网络标识相同就可以了,那要怎么看网络标识呢?首先要做的是把每段的IP转换为二进制。(有人说,我不会转换耶,没关系,我们用Windows自带计算器就行。打开计算器,点查看>科学型,输入十进制的数字,再点一下“二进制”这个单选点,就可以切换至二进制了。) 把子网掩码切换至二进制,我们会发现,所有的子网掩码是由一串连续的1和一串连续的0组成的(一共4段,每段8位,一共32位数)。 255.0.0.0 11111111.00000000

TCP/IP

不想你离开。 提交于 2019-11-26 19:23:05
一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分层 OSI七层模型 TCP/IP概念层模型 功能 TCP/IP协议族 应用层 应用层 文件传输、电子邮件、文件服务、虚拟终端 TFTP、HTTP、SNMP、FTP、SMTP、DNS、TELNET 表示层 数据格式化、代码转换、数据加密 没有协议 会话层 解除或建立与别的节点的联系 没有协议 传输层 传输层 提供端对端的接口 TCP、UDP 网络层 网络层 为数据包选择路由 IP、ICMP、RIP、OSPF、BGP、IGMP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传输有地址的帧以及错误检测功能 PPP、ARP、MTU 物理层 物理层 以二进制数据形式在物理媒体上传输数据 IEEE802、IEEE802.2 二 TCP/IP 1.TCP/IP的具体含义 从字面意义上讲,有人可能会认为TCP/IP是指的TCP和IP两种协议。实际生活中有时确实是指这两种协议。然而很多情况下,它只是利用IP进行通信时所必须用到的协议群的统称。具体来说,IP或者ICMP、TCP或者UDP、TELNET或FTP以及HTTP等都属于TCP/IP协议。他们与TCP或者IP的关系紧密,是互联网比不可少的组成部分。TCP/IP一词泛指这些协议,因此,有时也称TCP/IP为网际协议群。 互联网进行通信时,需要相应的网络协议,TCP/IP原本就是为使用互联网而开发定制的协议族。因此,互联网的协议就是TCP/IP。

网络——IP协议头格式

此生再无相见时 提交于 2019-11-25 21:25:40
网络层 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中确定一个合适的路径(路由选择) 网络层的目的是实现俩个端系统之间的数据透明传输,具体工能包括寻址,路由选择,连接的建立,保持和终止。 IP协议: 基本概念: 主机:配有IP地址,但不进行路由控制的设备 路由器:配有IP地址,又能进行路由控制的设备 节点:主机和路由器的统称 IP协议的功能 寻址和路由(根据对方的IP地址,寻找出最佳的路径传输信息) 传递服务 不可靠 (IP协议只是尽最大努力去交付,可靠由上层TCP协议提供) 无连接 (事先不建立会话) 数据包的分片和重组 IP协议头格式: 4位版本号:指定IP协议的版本,对于IPV4来讲,就是4 4位首部长度:IP首部长度是多少各32bit,也就是length*4 的字节数,IP头部最大长度是60字节 8位服务类型:    3位优先权字段(已经弃用)    4位TOS字段:最小延时,最大吞吐量,最高可靠性,最小成本(这四者冲突,只能选择一个)    1位保留字段,必须为0 16位总长度:IP数据报整体占多少个字节 16位标识:是一个标识,唯一标识主机发送的报文,如果IP报文在数据链路层被分片了(IP报文长度大于MTU),则每一片里的这个标识(id)都是一样的 3位标志:    第一位:保留    第二位:是否允许分片(置0:允许,置1:不允许),如果置1,但是IP报文长度超过MTU则被丢弃    第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