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连接池

MySql数据库连接池专题

吃可爱长大的小学妹 提交于 2019-12-29 03:49:06
一、什么是数据库连接池? 官方: 数据库 连接池(Connection pooling)是程序启动时建立足够的数据库连接,并将这些连接组成一个连接池,由程序动态地对池中的连接进行申请,使用,释放。 个人理解:创建数据库连接是一个很耗时的操作,也容易对数据库造成安全隐患。所以,在程序初始化的时候,集中创建多个数据库连接,并把他们集中管理,供程序使用,可以保证较快的数据库读写速度,还更加安全可靠。 二、传统的连接机制与数据库连接池的运行机制区别  传统统链接: 一般来说,Java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库的过程是:   ①装载数据库驱动程序;   ②通过JDBC建立数据库连接;   ③访问数据库,执行SQL语句;   ④断开数据库连接。 使用了数据库连接池的机制: (1) 程序初始化时创建连接池 (2) 使用时向连接池申请可用连接 (3) 使用完毕,将连接返还给连接池 (4) 程序退出时,断开所有连接,并释放资源 一. 为何要使用数据库连接池 假设网站一天有很大的访问量,数据库服务器就需要为每次连接创建一次数据库连接,极大的浪费数据库的资源,并且极易造成数据库服务器内存溢出、拓机。 数据库连接是一种关键的有限的昂贵的资源,这一点在多用户的网页应用程序中体现的尤为突出.对数据库连接的管理能显著影响到整个应用程序的伸缩性和健壮性,影响到程序的性能指标.数据库连接池正式针对这个问题提出来的.

数据库连接池

寵の児 提交于 2019-12-27 17:39:21
在使用开发基于数据库的 web 程序时,传统的模式基本是按以下步骤:    在主程序(如 servlet 、 beans )中建立数据库连接。 进行 sql 操作 断开数据库连接。 这种模式开发,存在的问题 : 普通的 JDBC 数据库连接使用 DriverManager 来获取,每次向数据库建立连接的时候都要将 Connection 加载到内存中,再验证用户名和密码 ( 得花费 0.05s ~ 1s 的时间 ) 。需要数据库连接的时候,就向数据库要求一个,执行完成后再断开连接。这样的方式将会消耗大量的资源和时间。数据库的连接资源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复利用 . 若同时有几百人甚至几千人在线,频繁的进行数据库连接操作将占用很多的系统资源,严重的甚至会造成服务器的崩溃。 对于每一次数据库连接,使用完后都得断开。否则,如果程序出现异常而未能关闭,将会导致数据库系统中的内存泄漏,最终将导致重启数据库。 这种开发不能控制被创建的连接对象数,系统资源会被毫无顾及的分配出去,如连接过多,也可能导致内存泄漏,服务器崩溃。 为解决传统开发中的数据库连接问题,可以采用数据库连接池技术。 数据库连接池的基本思想就是为数据库连接建立一个 “缓冲池”。预先在缓冲池中放入一定数量的连接,当需要建立数据库连接时,只需从“缓冲池”中取出一个,使用完毕之后再放回去。 数据库连接池负责分配、管理和释放数据库连接

javaWeb_JDBC_c3p0数据库连接池

你说的曾经没有我的故事 提交于 2019-12-26 05:27:01
JDBC_c3p0数据库连接池 1.一个基本的c3p0数据库连接池 /** * 一个基本的从池c3p0数据库连接池 */ public static void testC3P0() throws Exception{ ComboPooledDataSource cpds = new ComboPooledDataSource(); cpds.setDriverClass( "com.mysql.jdbc.Driver" ); //loads the jdbc driver cpds.setJdbcUrl( "jdbc:mysql:///test" ); cpds.setUser("root"); cpds.setPassword("123456"); System.out.println(cpds.getConnection()); } 2.通过配置文件来设置c3p0数据库连接池 (1).配置文件 c3p0-config.xml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c3p0-config> <named-config name="helloc3p0"> <!-- 指定连接数据源的基本属性 --> <property name="user">root</property> <property name="password">1230<

c3p0(数据库连接池)私人学习笔记

半城伤御伤魂 提交于 2019-12-26 05:25:38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编程的海洋如此的浩大,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是成功的一步! 此笔记主要是c3p0-0.9.1.2版本的笔记,并且笔记都是博主自己一字一字编写和记录,有错误的地方欢迎大家指正。 c3p0数据库池技术,Spring框架就是默认使用此数据库池技术。必须引入jar包:c3p0-0.9.1.2.jar。 1、使用方式一直接ComboPooledDataSource cbds = new ComboPooledDataSource();然后设置相应参数再获取Connection对象。(不推荐) 2、使用Properties配置文件,类似dbcp。 3、使用xml文件。也是使用ComboPooledDataSource cbds = new ComboPooledDataSource();不要再额外配置信息,直接就可以获取Connection对象。 4、使用连接池后,当获取Connection对象时,获取的不是原对象而是代理对象,Connection的close()方法也经过重写, 因此,Connection直接调用close()方法会被连接池收回资源,而并不是真正关闭Connection的链接。在使用时,应当手动调用close()方法, 可以加快连接池的回收,否则影响性能和效率。 xml文件路径跟名字已经固定(必须在src目录下建立c3p0-config.xml)

数据库连接池

旧时模样 提交于 2019-12-26 05:25:24
数据库连接池 一、什么是数据库连接池   数据库连接是一种关键的、有限的、昂贵的资源。每次用户获取数据库连接都需要消耗较大的资源,数据库连接池可以管理连接,可以重复使用连接而不需要每次都进行创建。使用池来管理连接的生命周期,可以节省资源,提高性能。用池来管理Connection,这可以重复使用Connection。有了池,我们就不用自己来创建Connection,而是通过池来获取Connection对象。当使用完Connection后,调用Connection的close()方法也不会真的关闭Connection,而是把Connection“归还”给池。池就可以再利用这个Connection对象了。数据库连接池的原理通俗地说:先创建好几个数据库放在池里,等系统需要用了直接去连接,并做上标记(连接),用完后再将数据库连接还回到池里,同时做上标记(空闲)。当有连接需求时,此时又没有空闲数据库连接,则会新建立连接放入池中。而这些参数我们都可以自己进行配置,如:   - 初始大小:10个   - 最小空闲连接数:3个   - 增量:一次创建的最小单位(5个)   - 最大空闲连接数:12个   - 最大连接数:20个   - 最大的等待时间:1000毫秒 二、常见连接池   这里总结下两个常见的连接池:DBCP和c3p0。导包是使用数据库连接池的第一步,   1.DBCP: 导jar包

spring中的数据库配置

天涯浪子 提交于 2019-12-26 05:25:15
spring中的数据库配置 1.使用org.springframework.jdbc.datasource.DriveManagerDataSource 1 <bean id="dataSource" class="org.springframework.jdbc.datasource.DriverManagerDataSource"> 2 <property name="driverClassName"> 3 <value>${jdbc.driverClassName}</value> 4 </property> 5 <property name="url"> 6 <value>${jdbc.url}</value> 7 </property> 8 <property name="username"> 9 <value>${jdbc.username}</value> 10 </property> 11 <property name="password"> 12 <value>${jdbc.password}</value> 13 </property> 14 </bean> 说明:DriverManagerDataSource建立连接是只要能建立连接就新建一个connection,根本没有连接池的概念。 2.使用org.springframework.jndi

自定义数据库连接池

假如想象 提交于 2019-12-25 23:41:53
一)数据库连接池简介 数据库连接池 负责分配、管理和释放数据库连接,它允许应用程序重复使用一个现有的数据库连接,而不是再重新建立一个。 数据库连接池 原理 : 在系统初始化的时候,将数据库连接作为对象存储在内存中,当用户需要访问数据库时,并非建立一个新的连接,而是从连接池中取出一个已建立的空闲连接对象。使用完毕后,用户也并非将连接关闭,而是将连接放回连接池中,以供下一个请求访问使用。而连接的建立、断开都由连接池自身来管理。 数据库访问 步骤 : 1) 加载对应的数据库驱动程序。 2) 通过JDBC的方式创建数据库连接。 3) 开启数据库事务。 4) 执行sql查询,并返回结果。 5) 提交事务,并关闭数据库事务。 6) 关闭数据库连接。 说明:在有了JDBC实际操作经验之后,会发现访问数据库最耗时的步骤是创建和关闭数据库连接这两个步骤,当用户量较多,频繁访问数据库时,性能开销是非常大的,所以可以在第1、2、6步骤的功能单独抽离处理。 Oracle或Mysql连接JDBC,可查看该文章: https://blog.csdn.net/p812438109/article/details/88640267 二)自定义数据库连接池 第一步 :创建一个数据库连接池工具类,用LinkedList作为数据库连接池。 import java.sql.Connection; import java

设计模式-单例模式

回眸只為那壹抹淺笑 提交于 2019-12-25 22:47:13
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分类 创建型模式,共五种:工厂方法模式、抽象工厂模式、单例模式、建造者模式、原型模式。 结构型模式,共七种:适配器模式、装饰器模式、代理模式、外观模式、桥接模式、组合模式、享元模式。 行为型模式,共十一种:策略模式、模板方法模式、观察者模式、迭代子模式、责任链模式、命令模式、备忘录模式、状态模式、访问者模式、中介者模式、解释器模式。 什么是单例 保证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并且提供一个访问该全局访问点 单例应用场景 Windows的Task Manager(任务管理器)就是很典型的单例模式(这个很熟悉吧),想想看,是不是呢,你能打开两个windows task manager吗? 不信你自己试试看哦~ windows的Recycle Bin(回收站)也是典型的单例应用。在整个系统运行过程中,回收站一直维护着仅有的一个实例。 网站的计数器,一般也是采用单例模式实现,否则难以同步。 应用程序的日志应用,一般都何用单例模式实现,这一般是由于共享的日志文件一直处于打开状态,因为只能有一个实例去操作,否则内容不好追加。 Web应用的配置对象的读取,一般也应用单例模式,这个是由于配置文件是共享的资源。 数据库连接池的设计一般也是采用单例模式,因为数据库连接是一种数据库资源。数据库软件系统中使用数据库连接池,主要是节省打开或者关闭数据库连接所引起的效率损耗

数据库连接池&&JDBCTempale

纵然是瞬间 提交于 2019-12-24 07:06:16
学习笔记 仅供参考!!!!!!!!!!!!!!!!!!!!!!!!! 数据库连接池:   其本质就是一个容器(集合),用来存放数据库连接的;   当系统初始化好后 容器被创建 容器中会申请一些连接对象 当你需要读取连接时 只需要在容器中请求其中一个连接对象,当你需要释放时 只需要将其在归还给容器就行了;   实现:     接口:DataSource:可以生成标准的Connection对象       方法:         获取连接: getConnection()         归还连接: 如果连接对象Connection是从连接池获取的 那么调用Connection.close()方法会将其归还     代表了数据源 其数据源接口由数据库厂商提供       1.c3p0:数据库连接池       2.Druid:数据库连接池实现技术 由阿里巴巴提供 c3p0: 数据库连接池i技术:   使用步骤:     1.导入jar包(两个):      注意: 导入包时不要忘记在导入驱动jar包     2.定义配置文件:       名称:c3p0.properties 或者c3p0-config.xml       路径: 直接将文件放在src目录下即可     3.创建核心对象 数据库连接池对象 ComboPooledDataSource 注意: 数据库路径,用户名,密码

JDBC----数据库连接池(connection pool)

一世执手 提交于 2019-12-22 21:31:34
•数据库连接池的 基本思想 就是为数据库连接建立一个“缓冲池”。预先在缓冲池中放入一定数量的连接,当需要建立数据库连接时,只需从“缓冲池”中取出一个,使用完毕之后再放回去。 • 数据库连接池 负责分配、管理和释放数据库连接,它 允许应用程序重复使用一个现有的数据库连接,而不是重新建立一个 。 •数据库连接池在初始化时将创建一定数量的数据库连接放到连接池中,这些数据库连接的数量是由最小数据库连接数来设定的。无论这些数据库连接是否被使用,连接池都将一直保证至少拥有这么多的连接数量。连接池的最大数据库连接数量限定了这个连接池能占有的最大连接数,当应用程序向连接池请求的连接数超过最大连接数量时,这些请求将被加入到等待队列中。 数据库连接池的工作原理 数据库连接池技术的优点 •资源重用: –由于数据库连接得以重用,避免了频繁创建,释放连接引起的大量性能开销。在减少系统消耗的基础上,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系统运行环境的平稳性。 •更快的系统反应速度 –数据库连接池在初始化过程中,往往已经创建了若干数据库连接置于连接池中备用。此时连接的初始化工作均已完成。对于业务请求处理而言,直接利用现有可用连接,避免了数据库连接初始化和释放过程的时间开销,从而减少了系统的响应时间 •新的资源分配手段 –对于多应用共享同一数据库的系统而言,可在应用层通过数据库连接池的配置,实现某一应用最大可用数据库连接数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