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

大佬们看中的农村便利店,真是新零售的风口吗

。_饼干妹妹 提交于 2019-12-29 02:44:10
6·18促销大战的硝烟尚未散去,另一个场地——线下实体店的战争也在枪林弹雨中火热地进行。如果说6·18、双11等线上爆点活动的对决是刺刀见红、短兵相接的肉搏战,那么线下实体店更像是投入诸多军备、战力的持续性战争。尤其潜力巨大,传统实体店孱弱的农村市场,更像是一块广袤无垠的“处女地”。 相比电商平台在线上、城市对攻战事的焦灼,农村市场更像是真正的决胜之地。淘宝此前发起的诸多下乡进村活动、京东近段时间发起的开设50万农村便利店活动等,都是明显发起抢攻的信号。配合新零售概念的火热出炉,大佬们看中的农村便利店会是新风口吗? 京东大刀阔斧 全面落地展开合作 早在此前,京东集团CEO刘强东宣布,未来5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的京东便利店,其中有一半在农村,“要做到每个村都有”。也就是说,京东要在农村开设50万家便利店。其实,早在2015年年初,京东就以“一县一中心”为目标,在全国建立“县级服务中心”。县级服务中心的模式为自营,由京东统一管理。 随后,为了让3C产品销售渠道下沉,京东又主动开设了“京东帮服务店”。在模式上,其主要是与当地有些实力、规模的商户进行合作。要想成为“京东帮”的一员,有着诸多条件——有自己的实体店,具备大家电营销/配送/安装能力、支付2—5万元保证金等。 而这次要开设的50万家农村便利店,显然不可能走“京东帮”的模式。毕竟后者门槛太高,也很容易造成重叠

吉林大学科研人员新发明让秸秆“变废为宝”

笑着哭i 提交于 2019-12-19 22:10:49
吉林大学科研人员新发明让秸秆“变废为宝” 新华社长春12月11日电(记者孟含琪)记者从吉林大学了解到,该校化学学院副教授高岩团队开展“液化秸秆改良土壤综合利用”项目,利用近临界水技术将畜禽粪便与秸秆“变废为宝”,转化为液体和颗粒有机肥,有效改良盐碱地,助力农民增产。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当地地广人稀,人均占有耕地22亩,但大量耕地是盐碱地,粮食亩产不到吉林省平均产量二分之一。在当地,大量秸秆和禽畜排泄物难以得到科学处理。 针对这些问题,高岩提出利用生物质改良盐碱土壤的思路。水在临界状态下具有酸碱自催化作用,秸秆和畜禽排泄物在近临界水的作用下可转化为有机质肥料。这一转化可形象地比喻成“高压锅煮肉”。把秸秆和畜禽排泄物放在近临界水里煮,煮烂了的汤和固体就是有机质肥料,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试剂。团队还自主设计了生产设备。 经通榆县农业科学技术推广站测定,使用该技术对玉米增产明显。近两年,当地盐碱地得到改良,粮食产量提升10%以上。该技术已申请3项国家发明专利,相关研究在《分析和应用热解》和《农药生物化学与生理学》期刊上发表。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张海涛说,高岩团队开创性地将近临界水技术应用于秸秆等生物质转化制备有机肥料领域,再利用有机肥料进行土壤修复和盐碱地治理,敢于创新并通过实践检验。 目前,该项技术已经实现产业化。高岩说,下一步

这才是中国农民贫困的真正原因

荒凉一梦 提交于 2019-12-10 11:11:18
转至 http://hx.cnd.org/?p=133020 【贫困并不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贫困就是因为农民素质低、没文化、愚昧、自然环境条件差,等等。我们把贫困的原因归结到穷人本身,好像贫困与政府、制度、主流人群没有多大关系。不是的!在很大程度上,贫困源于没有权利,贫困源于主流社会设计的不合理制度。】 我先从一个故事开始。我到了某地区的一个乡,那个乡有14000人,有锡矿、铅矿、煤矿,每天从这个乡拉出去的矿产值约40万。开矿的是浙江、四川、云南的”大老板”,他们每年给乡政 府提供的税收不足50万,但来来往往的运矿车辆,每年损坏路面用以维修的资金不少于150万。 矿开了,环境破坏了、资源没有了,并且矿是有毒的,矿工没有任何劳动保护,每个矿工在矿里 只能工作三个月就不能再工作了,时间长了有生命危险。这样的劳动,每个矿工的工资不到300元/月。如果你到矿上看到那些矿工,你的第一感觉是这些矿工和牲口没多大的差别。不生活在 那样的环境中的人是很难理解”宁可累死,不可饿死”的现实选择的。 第二个故事:我去的一个贫困县,那里的原始森林是九十年代以来砍伐的,砍树的时候没有任何补偿,因为主流社会的人说森林是国家的,砍伐森林自然不关当地人的事了。没有砍伐森 林的时候,当地人主要以狩猎为生,辅以简单的农作,生活还是比较舒坦的。树砍了之后,当地人不得不从狩猎生活转向农耕生活,千辛万苦地造了梯田

有没有你家?贵阳七村拟入选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

一世执手 提交于 2019-12-09 17:45:40
12月4日,虽然冬日寒风凛冽,但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龙井村里那口古井仍然汩汩喷涌,映衬出这个美丽乡村的勃勃生机。在龙井村的书画坊、织布坊、文化传习馆、龙井、蜡染坊、米酒坊、刺绣坊里,村民各自忙碌着,为迎接游客的到来做着准备。整洁的石板路、规范的指示牌、干净整洁的乡村民宿,井然有序的龙井村,展现出发展乡村旅游为这个村寨带来的改变。 日前,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会同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公布第一批拟入选全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乡村名单,龙井村榜上有名。与龙井村同时上榜的,还有乌当区偏坡布依族乡偏坡村、花溪区高坡乡扰绕村、开阳县禾丰乡马头村、观山湖区百花湖镇三屯村、乌当区新堡布依族乡王岗村和修文县六屯镇大木村。 “七村同时上榜,是对贵阳市打造美丽乡村精品工程工作的肯定,是对贵阳市加速推进乡村旅游提质增效工作的肯定。”贵阳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贵阳市紧扣“产业扶贫”核心,着力发挥旅游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特点,全面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带动、旅游企业带动、乡村旅游带动等旅游扶贫“九项工程”。以“三变”改革为路径,贵阳市着力推动困难群众从旅游业旁观者向参与者、受益者转变,全力凸显旅游富民作用,助力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近年来,贵阳市坚持优化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的精品工程,成功带动全市乡村旅游业发展。”该负责人介绍,贵阳市为加速推进乡村旅游建设,不断优化顶层设计

《农业》说课稿

本小妞迷上赌 提交于 2019-12-06 13:47:47
《农业》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农业》,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如下分析: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有:让“土地奉献”的产业、中国农业的发展、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畜牧业分布。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土地资源,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的五个部门。 2、通过了解农业发展的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并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与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精心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生活,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 2、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使其树立初步的环境观和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 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及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二、说教法:

《农业》说课稿

孤街醉人 提交于 2019-12-06 05:58:33
《农业》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农业》,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如下分析: 一、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农业》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有:让“土地奉献”的产业、中国农业的发展、主要农作物的分布、畜牧业分布。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土地资源,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农业的五个部门。 2、通过了解农业发展的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3、了解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并掌握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与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精心创设情境,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生活,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增强教材的实践性和探索性,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爱国主义教育。 2、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使其树立初步的环境观和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难点: 主要粮食作物的分布、商品粮基地的分布及分析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二、说教法:

《农民的终结》读书笔记优秀范文2700字

柔情痞子 提交于 2019-12-05 22:09:11
《农民的终结》读书笔记优秀范文2700字: 《农民的终结》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阐释了传统农民社会的逻辑和结构的严密性,在这样完整的社会结构面前,任何的变革都是不被农民欢迎的;第二部分中,作者指出,小农在劳动分工中所占有的往往是最低的收益,因此,改革也势在必行;并指出,现代化的农业变革不是由显要人物推动,而是由接受过现代教育的青年农业劳动者来领导。由此宣告了小农的死亡和农业大经营者的胜利。 第一部分:揭示了传统农民社会的逻辑性和结构的严密性,在这种情况下,革新是不受欢迎的。一项小小的改变就会使农业劳动者却从中觉察到这最终会造成他们整个生活体系的全面动荡。 变革的表现:工具、技术、新植物品种、耕作方法。 为什么农民不会成为革新者? 作者认为,农业的进步都源于外来因素,是由城市强加的,原因如下: 农村有完整的社会体系; 农民只知道一种生产和生活方式; 小农的生产生活解决的是吃饭问题,“自给自足”;只有领主会以货币进入市场,只有他们才需要改革;(小农的需要是生活的需要而不是经济的需要) 改革有风险,小农承担不了这样的风险。 推动改革:显要人物的边缘角色和革新角色 改革是由边缘人物(既是农民又能与非农接触的人)推动的; 但并非所有处于边缘角色的显要人物都支持改革,只有上升阶层会利用变化和进步来追求权力,已掌权的反而会更遵守传统。(技术进步的政治化) 土地、劳动和时间: 土地

农民卖菜难之“又多收了三五斗”

笑着哭i 提交于 2019-12-03 14:16:42
今天要说的故事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本来我是作为给某市的12345热线写的有关我创业项目信,介绍下目前农民卖菜难的问题,以及由此我们项目的解决方案。可惜洋洋洒洒的万字长文基本上没什么用,政府做事讲究流程,讲究分工,对于涉及多个部门、多个主管地的复杂但是一般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在不同主管地和主管部门之间转来转去,最后也就没啥有用的结果了。其实我写信之前也知道会是这个结果,市长根本看不到,下面也解决不了,但觉得跟我创业的合伙人是一个贫困户青年,现在政府扶贫攻坚力度这么大,以为贫困户创业能够有啥支持的,结果我想错了,创业还是要靠自己,不能有事就找政府。下面我附上我信的第一段,和信附录的故事。 ------------分界线--------------------------- 在动笔之前,我心里面反复回想着一位地方领导的话:“老百姓自己能解决的一点很小的问题,要自己想办法解决,而不是有事就找政府“。领导说这句话很无奈,作为我个人也表示很理解,从小就学习了要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传统美德,不能动不动就找政府。所以今天我写这封信心里面很矛盾,也许这件事情在领导看来就是一件小事,应该靠个人想办法客服困难去解决的,但是我作为一个小老百姓实在是很难解决当前遇到的困难,所以冒昧的写信求助市长、各位市领导,看看能否给我们一点批评或建议。 -------------邓大哥卖菜的故事------------

[转帖]粮食白皮书

笑着哭i 提交于 2019-12-01 10:24:25
https://www.qianzhan.com/wenda/detail/191015-9ab8f93a.html 根据中国粮食安全白皮书公布数据,中国人口占世界的近1/5,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1/4。中国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实现了由"吃不饱"到"吃得饱",并且"吃得好"的历史性转变。这既是中国人民自己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也是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的重大贡献。 (一)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人均占有量稳定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上。目前,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比1996年的414公斤增长了14%,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公斤增长了126%,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单产显著提高。2010年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突破5000公斤。2018年达到5621公斤,比1996年的4483公斤增加了1138公斤,增长25%以上。2017年稻谷、小麦、玉米的每公顷产量分别为6916.9公斤、5481.2公斤、6110.3公斤,较1996年分别增长11.3%、46.8%、17.4%,比世界平均水平分别高50.1%、55.2%、6.2%。 ——总产量连上新台阶。2010年突破5.5亿吨,2012年超过6亿吨,2015年达到6.6亿吨,连续4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水平。2018年产量近6.6亿吨,比1996年的5亿吨增产30%以上,比1978年的3亿吨增产116%,是1949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