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

15分钟教你使用 Spring Boot Thymeleaf自定义一个的图床管理工具!

落爺英雄遲暮 提交于 2020-02-12 14:25:22
SpringBoot OSS 服务自定义图床 源码地址:https://github.com/Snailclimb/springboot-aliyun-oss 前言 疫情之下,每天都是好吃懒做啊!反正在家闲着没有事情,于是乎,花了一天时间写了这个简单项目。其实我本来是准备继续完善一下,然后部署到自己的云服务器上当作自己的相册。后来实在太懒了,也不想写前端了,于是留下了一些代办。 项目虽小,但是五脏俱全,可以直接拿来当作工具使用,代码写的虽然仓促,但是总体上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初学者也可以直接拿来学习。 总的来说,这个项目主要能为你提供这些帮助: 阿里云 oss 作为图床服务非常常用,简单封装和了解一下有助于你以后使用; 技术栈使用 SpringBoot 和 thymeleaf 模板引擎,前端框架用的是国产好评较多的 layui。这个项目可以带你走一遍前后端一起开发的流程。 我会写 React 和 Vue 但是考虑到大部分后端的朋友没有接触过,所以直接用 thymeleaf整的,话说 layui 也还是第一次用!都是跟着 layui 官网找葫芦画瓢一步一步写的前端页面 。 效果展示 页面长的比较丑,没有花太多时间在这个上面,将就着看一下。 bilibili 在线观看: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88090586 上传页面 上传成功 技术栈 后端:

全栈工程师的第一步

会有一股神秘感。 提交于 2020-02-12 13:18:07
全栈工程师的第一步 记得在大学到时候,上计算机课觉得最有挑战的,就是做个一个个人主页。相对写个WORD文档、写个C语言程序,个人主页也是最有意思的一个主题。最开始的是用html标签方式来实现,用table来进行各种排版,丑得可见一斑。后面技术发展演进,大量的使用了html+css+js,再往后就衍生了html+css+jquery,一直到现在的各种vue、react群魔乱舞。 早起前端写法 一直从事后端开发,在刚阿里的两年里,还写了一些spingmvc+velocity的后台页面。主要是满足一些测试或者开发小二常用的后台功能,比如查询订单、查询商品等。 页面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主要就是一些form组成的表单,然后提交到后端做处理,或处理数据,或返回数据。 springmvc+velocity的实现方式也很简单,后端提供Controller来渲染和接收数据,vm页面用来提供用户视图,包括展示数据和接收用户数据。缺点就是页面和java是在同一个工程的,也就是说前后端是没有分离的。 全栈工程师 后面阿里2年,就基本做纯后端了,基本上没有接触过前端相关的逻辑。随着业务发展,对前端诉求越来越大,专业的前端已经不能满足需求,而且前端招聘难度也极大,因此要去我们每个人做到一专多能。即后端专业前端能力全面。 于是我开始了我写全新前端的历程。以下记录我自己的前端开发心得。 首先是新概念,有nodejs

新手在学习web前端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境

懵懂的女人 提交于 2020-02-12 12:22:21
刚刚学习 web 前端的新手在学习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很多问题,下面和 小编一起来看看阻挡新手在学习 web 前端过程中的困境都有哪些,希望对正在学习的你能有所帮助。 一、 入门 web 前端时的一些困境 1 、因一些基础算法、数据结构理论不扎实导致一些编程思维难于理解。 比如原型链,如果清楚数据结构中链表结构,那么这个东西不难理解,再比如哈希值,懂得数据结构中哈希表,哈希值也就迎刃而解。 2 、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理论、网络理论不扎实导致到后期一些东西难于理解。 比如有同学从前端学习入手,后来学习 node 开发,在 I/O , 进程、线程、 IPC 、线程锁方面有些概念就比较难于理解,而导致不能很好得使用 node 的 api 。 3 、前端整体体系架构没有做过深入思考。 导致用会用,但不知道为什么用,用另外一个有什么区别。 4 、学习环境中无高手。 没有高手能够指导自己进入下一个层次。 5 、有意识但是没有行动 我的网盘收集了一堆资料或者一堆视频,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二、 如何才能快速入门前端 1 、学习东西,自学是一种途径,然而在自学的过程中,很多人处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 2 、另一种是跟着高手,开阔视野,达到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境界,从而有方向,在短时期内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节约时间成本。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coffees/p

前端获取二进制流下载文件并解决无法获header问题,Content-Disposition

感情迁移 提交于 2020-02-12 12:18:02
CORS请求时,XMLHttpRequest对象的getResponseHeader()方法只能拿到6个基本字段:Cache-Control、Content-Language、Content-Type、Expires、Last-Modified、Pragma。 如果想拿到其他字段,就必须在Access-Control-Expose-Headers里面指定。 在返回时插入如下代码段: 1 Response.Headers.Add("Access-Control-Expose-Headers", "Content-Disposition");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TbKing-blogs/p/12298051.html

web前端工程师不同级别分别掌握哪些技能

末鹿安然 提交于 2020-02-12 11:17:03
随着大前端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颠覆了PC互联网。接下来,前端将颠覆原生App世界。而近几年,前端技术能力的值钱程度很突出,名列前茅。这正代表了前端技术的当前行情。前端工程师一般分为初级工程师、中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架构师或技术经理角色。不同级别的web前端工程师都应该掌握哪些知识呢 初级前端工程师:能熟练使用html、css、js 主要工作还是搭建静态页面,主要工作可能是给一些工作做企业官网居多(个人猜测)。进阶的知识的话就是响应式这一块了,一套代码能适配pc+手机是初级前端工程师的进阶, 中级前端工程师:作为一名中级前端工程师的话,除了上面的以外,还需要会使用一些框架之类的东西,像bootstrap、jquery之类的。进阶的知识应该是ajax这一块了,当然ajax并不难,了解怎么与后台交互是学习ajax的关键点, 高级前端工程师:想成为高级前端工程师?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前端工程化,推荐的几个进阶框架是angular.js、vue-cli、react 。那我本人比较推荐学习的是vue,至于为什么…肯定是因为火,第二是因为简单好用。它和jquery有着很大区别。vue是数据控制页面渲染及状态,而jquery是DOM节点控制渲染,vue渲染页面更容易更优雅。vue能够把前端项目彻底工程化,有配置文件、可以安装第三方模块、配合webpack打包、可以实现模块化开发…等等

说说前端这些事

笑着哭i 提交于 2020-02-12 05:41:45
好几天没有写博客了,最近在学习 backbone 为下一个项目做准备。 想想我从.net转向 前端工作已经有半年了(2014-3月份开始),我对 javascript这门语言本身是非常喜爱的,而且我也对 APP开发比较感兴趣,所以也不知道是因为巧合还是怎么的我就稀里糊涂的进入了 webApp 前端的开发工作! 想想在从事此工作之前我也很彷徨过,有一度的时间,我想放弃过从事IT行业的工作,但是始终自己没有那个勇气。 再说说目前我看过的一篇报道,2017年,穿戴式设备将会普及全世界 70%,想想到那时候,人民全是带着手表,不再玩手机,那 webApp还存在吗?毕竟一个穿戴设备可不会支持浏览器。 好了,说的太多的废话,下面讲讲我从事半年 web 前端所终结的经验。 记得,从来公司那会,公司一个项目说直接给我做,当时真是一头雾水,而且感觉压力很大啊,比较从未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就赶鸭子上架了,当时我们的项目经理做技术选型的时候说用JQM框架,还好,在2013年的时候,我特地买过一本书了解过前端的框架,书中主要讲的是:Jquery Mobile和senche touche 还有phonegap打包。 从UI那边接过来 PSD图之后,就让我切图,当时就泪流满面了,我哪会切图啊。%>_<%,经过一番讨教和学习终于学会了前端最基本的技能---切图。 然后我就开始做了,因为要做手机端啊

如何快速掌握Web前端技术?好程序员必备web前端教程,

断了今生、忘了曾经 提交于 2020-02-12 04:36:33
  如何快速掌握Web前端技术?好程序员必备web前端教程,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以及技术的不断革新,Web前端工程师需要掌握的技术也有所变更。很多人想知道当前常用的Web前端技术有哪些?如何快速掌握这些技术?接下来就给大家介绍下。   常用的Web前端技术有哪些? Web前端是为了协调前端设计与后端开发之间工作的岗位,是最接近产品和设计的工程师,起到衔接产品和技术的作用,前端为用户可以看到的部分负责,所以也是最接近用户的工程师。 Web前端开发基础技能:HTML、CSS、JavaScript   前端的开发中,在页面的布局时, HTML将元素进行定义,CSS对展示的元素进行定位,再通过JavaScript实现相应的效果和交互。虽然表面看起来很简单,但这里面需要掌握的东西绝对不会少。在进行开发前,需要对这些概念弄清楚、弄明白,这样在开发的过程中才会得心应手。 Web前端开发必知标准:http标准、W3C标准、ECMAScript标准 浏览器要从服务端获取网页,网页也可能将信息再提交给服务器,这其中都有http的连接。W3C标准不是某一个标准,而是一系列标准的集合。网页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结构(Structure)、表现(Presentation)和行为(Behavior)。JS是在ES的基础上,为Web浏览器做了一部分封装(增加了DOM操作、BOM操作等)。 Web前端开发加薪技能

微专业初级前端开发工程师

為{幸葍}努か 提交于 2020-02-12 04:30:15
目录: ┣━━1前端入门 ┃ ┣━━第1章 前端技术发展概述 ┃ ┃ ┗━━1前端技术发展概述.mp4 ┃ ┣━━第2章 微专业课程体系概述 ┃ ┃ ┗━━2微专业课程体系概述.mp4 ┃ ┣━━第3章 前端入门案例 ┃ ┃ ┗━━3前端入门案例.mp4 ┃ ┣━━第4章 前端开发工具 ┃ ┃ ┣━━4.1前端开发工具概述.mp4 ┃ ┃ ┣━━4.2WebStorm.mp4 ┃ ┃ ┣━━4.2WebStorm参考资料.doc ┃ ┃ ┣━━4.3Sublime Text 参考资料.doc ┃ ┃ ┣━━4.3Sublime Text.mp4 ┃ ┃ ┣━━4.4VsCode 参考资料.doc ┃ ┃ ┗━━4.4VsCode.mp4 ┃ ┣━━第5章 前端调试工具 ┃ ┃ ┣━━5.1前端调试工具概述.mp4 ┃ ┃ ┣━━5.2Chrome.mp4 ┃ ┃ ┣━━5.3Firefox.mp4 ┃ ┃ ┣━━5.4 IE.mp4 ┃ ┃ ┗━━5.5移动端调试.mp4 ┃ ┗━━第6章 选学学课程资料汇总 ┃ ┣━━6选学学课程资料汇总-GIT 练习指导文档.pdf ┃ ┗━━6选学学课程资料汇总.png ┣━━2HTML ┃ ┣━━第1章 HTML ┃ ┃ ┣━━1.01HTML简介.mp4 ┃ ┃ ┗━━1.02【课后练习】创建第一个HTML文档文本.txt ┃ ┣━

前端 Docker 镜像体积优化

£可爱£侵袭症+ 提交于 2020-02-11 20:27:01
如果 2019 年技术圈有十大流行词,容器化肯定占有一席之地,随着 Docker 的风靡,前端领域应用到 Docker 的场景也越来越多,本文主要来讲述下开源的分布式图数据库 Nebula Graph 是如何将 Docker 应用到可视化界面中,并将 1.3G 的 Docker 镜像优化到 0.3G 的实践经验。 为什么要用 Docker 对于前端日常开发而言,有时也会用到 Docker,结合到 Nebula Graph Studio (分布式图数据库 Nebula Graph 的图形界面工具)使用 Docker 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统一运行环境:我们的工具背后有好几个服务组合在一起,诸如不同技术栈的现有服务,纯前端的静态资源。 用户使用成本低:目前云服务还在开发中,想让用户对服务组合无感,能直接在本地一键启动应用并使用。 快速部署:团队本就提供有 Nebula镜像版本 实践,给了我们前端一些参考和借鉴。 Docker 镜像的构建 既然要使用 Docker 来承载我们的应用,就得将项目进行镜像构建。与所有 build 镜像类似,需要配置一份命名为Dockerfile 的文件,文件是一些步骤的描述,简单来说就是把项目复制到镜像里,并设置好启动方式: # 选择基础镜像 FROM node:10 # 设置工作目录 WORKDIR /nebula-web-console #

关于互联网应用前端架构的一些思考

ぐ巨炮叔叔 提交于 2020-02-11 16:31:11
一、互联网应用的分类 讨论前端架构之前,首先要弄清楚互联网应用的类型,明确了自己的产品所属的类型才能打造属于自己的架构。对互联网产品进行分类,网上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我觉得分类是多维度的,但是按照交互以及功能的复杂程度来分类是比较客观的。因此,我比较认同淘宝玉伯在关于前后端开发模式中对应用的分类,以下引用玉伯的观点: 前端涉及的产品形态在业界可分为两大类:Web Pages 和 Web Apps 。 Web Pages 是浏览类的,用户主要是来看的:以内容展现为主,辅有少量交互。前端提供基础类库,开发工具化、外包化。典型:首页、营销活动、频道等等。 Web Apps 则以交互为主,用户主要是来用的。可分为两种: 体验类:包含大量交互,同时用户体验很重要。比如 GMail, 支付宝收银台、淘宝购物车等等。 功能类:包含大量交互,以功能为主,体验不是第一位的。比如后台系统、认证流程等。 Web Apps 的开发,前端投入了大量人力,但前端资源依旧存在潜在的瓶颈(比如新增加一条业务线时,很可能无前端去支持)。现有前后端配合的开发模式,沟通协作成本偏高,可维护性不够方便。在现有的研发模式下,前端自身的价值点也很难体现出来(花了大量时间在业务上,但得到的认可不多)。 最核心的问题,依旧是前后端的解耦:如何让前后端的工作彼此更独立,如何让更合适的人做更合适的事,把事情做得更好。 对于体验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