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p

Walrus operator example in PEP572

回眸只為那壹抹淺笑 提交于 2020-12-06 07:07:31
问题 One of the examples given in PEP572 is # Reuse a value that's expensive to compute [y := f(x), y**2, y**3] currently in python, you'd have to do one of the following: # option 1 y = f(x) [y, y**2, y**3] or # option 2 [f(x), f(x)**2, f(x)**3] the example implies that option 2 here could be improved, but I have never seen that recommended over the first option. Is there ever a reason why option 2 (and therefore the walrus operator) would be better than option 1? 回答1: Just to make things clear:

Walrus operator example in PEP572

故事扮演 提交于 2020-12-06 07:06:45
问题 One of the examples given in PEP572 is # Reuse a value that's expensive to compute [y := f(x), y**2, y**3] currently in python, you'd have to do one of the following: # option 1 y = f(x) [y, y**2, y**3] or # option 2 [f(x), f(x)**2, f(x)**3] the example implies that option 2 here could be improved, but I have never seen that recommended over the first option. Is there ever a reason why option 2 (and therefore the walrus operator) would be better than option 1? 回答1: Just to make things clear:

Walrus operator example in PEP572

霸气de小男生 提交于 2020-12-06 07:06:23
问题 One of the examples given in PEP572 is # Reuse a value that's expensive to compute [y := f(x), y**2, y**3] currently in python, you'd have to do one of the following: # option 1 y = f(x) [y, y**2, y**3] or # option 2 [f(x), f(x)**2, f(x)**3] the example implies that option 2 here could be improved, but I have never seen that recommended over the first option. Is there ever a reason why option 2 (and therefore the walrus operator) would be better than option 1? 回答1: Just to make things clear:

Walrus operator example in PEP572

与世无争的帅哥 提交于 2020-12-06 07:06:11
问题 One of the examples given in PEP572 is # Reuse a value that's expensive to compute [y := f(x), y**2, y**3] currently in python, you'd have to do one of the following: # option 1 y = f(x) [y, y**2, y**3] or # option 2 [f(x), f(x)**2, f(x)**3] the example implies that option 2 here could be improved, but I have never seen that recommended over the first option. Is there ever a reason why option 2 (and therefore the walrus operator) would be better than option 1? 回答1: Just to make things clear:

[python] 中文乱码问题

主宰稳场 提交于 2020-12-05 05:29:43
乱码产生的原因 乱码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字节流转换字符前后不一致导致。只要掌握了这个核心,就能解决乱码问题。python2中使用了一些“trick”(没有区分字符和字节流),所以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在python中遇到没有指定为unicode的string,就理解为字节流! 字节流,没有编码,只有字节,所以在转换字符时经常会出现乱码。 源文件编码、字符串编码 在python中有2个地方的编码要注意,源文件的编码、字符串的编码,只要设置正确了就不会出现乱码。 源文件编码 在源文件的第一行或者第二行一定要声明文件的编码方式并且与文件编码一致,通常会将源文件保存为utf8,声明也是utf8,如 1 # coding=utf8 或 1 # coding:utf8 如果不指定源码文件编码格式,文件中包含非ascii字符就会出现错误。 SyntaxError: Non-ASCII character ‘\xe4’ in file test_encoding.py on line 3, but no encoding declared; see http://python.org/dev/peps/pep-0263/ for details 这是因为,如果不指定源文件编码,python解释器会按照默认的字符集ascii来解码文件,由于中文不属于ascii字符集,所以会出错。 字符串编码

Python 之父:因打发时间创造 Python

好久不见. 提交于 2020-12-02 10:13:11
作者 | 年素清 责编 | 伍杏玲 出品 | 程序人生(ID:coder_life) Python语言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诞生至今,在处理系统管理任务和Web编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用率一路飙升。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开发的快速发展,Python成为最受欢迎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 Python如此火热,下面笔者想和大家分享下它的发明者——“Python之父” 吉多•范罗苏姆(Guido van Rossum)(下文统称范罗苏姆)的故事。 数字时代的传奇英雄 范罗苏姆于1956年1月31日出生在荷兰,1982年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获得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此后,他先后在多个研究机构供过职,包括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国家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研究学会(CWI)、美国马里兰州盖瑟斯堡(Gaithersburg)的国家标准及技术研究所(NIST)以及弗吉尼亚州雷斯顿(Reston)的国家创新研究公司(CNRI)。 1989年,范罗苏姆创建了Python语言,并将Python语言推广到全球。 2005年12月,范罗苏姆加入Google,Google之所以向他伸出橄榄枝就是看中了他的Python语言,而范罗苏姆接受的条件则是允许他用一半的工作时间来维护Python, 版权归他自己。在Google,范罗苏姆的工作任务是用 Python编写面向网页的代码浏览工具。 2013年1月

Python基础知识(一)

只谈情不闲聊 提交于 2020-12-01 21:18:48
一、编码规范 PEP-8 编码规范 Python Enhancement Proposals :python改进方案 Guido的关键点之一是:代码更多是用来读而不是写。编码规范旨在改善Python代码的可读性。 风格指南强调一致性。项目、模块或函数保持一致都很重要。 二、语法规范 1.1、注释 所谓注释,就是在程序中添加解释说明,能够大大增强程序的可读性。注释中的内容,不是真正要执行的程序,起辅助说明作用 单行注释 以#开头,#右边的所有东西当做说明 # 我是注释,可以在里写一些功能说明之类的哦 print( 'hello world' ) 多行注释 使用3引号,3个单引号或者3个双引号 ''' 我是多行注释,可以写很多很多行的功能说明 这就是我牛X指出 哈哈哈。。。 ''' """ 我也是多行注释啊,巴拉巴拉。。 """ 1.2、缩进 每级缩进用4个空格 python 不使用 {} 来组织代码,完全依靠缩进,所以缩进的格式非常重要。 使用4个空格来缩进,不要使用 tab ,更不能 tab 和 空格混用。 使用空格的时候永远使用4个空格,不能使用其他数量的空格,否则语法错误。 建议把开发工具的 tab 改成4个空格。 sublime 用如下方式设置:另外 pycharm 默认已经用4个空格替换 tab # 对准左括号 foo = long_function_name(var

小赵带你读论文系列14-阿里妈妈之Deep Interest Network for Click-Through Rate Prediction

帅比萌擦擦* 提交于 2020-12-01 13:24:22
前言 鬼才知道我为什么要学管理经济学和管理数学,学不进去了,算了看看论文读读代码放松一下。 这是阿里 DIN 系列的第一篇文章,文章读起来不是很难,不过工业上实现会考虑时延就很麻烦,主要的工作我觉得像是引入了 Attention 机制(他自己解释说有点差别)。以往都是根据用户的 Profile,Behavior Sequence 做一个用户的 Embedding ,然后根据这个 Embedding 来和待推荐的商品作比较,最终输出用户点击该商品的概率。阿里觉得不好,第一,这种对待所有商品用户的 Embedding 都一成不变,这显然不行。第二,单纯扩大 Embedding 的 size 来获取更多的信息,这样会浪费大量的计算成本并且有过拟合现象。以往的推荐形式如下图: 主体内容 第一, 阿里妈妈觉得待推荐的物品是否会被点击和用户的历史行为有着显著的关系,那么我们能不能使用用户的历史行为(也代表了用户的兴趣,Deep Interest大概从这里命名)来表征用户对于不同商品的兴趣呢,换句话说,我能不能使得用户对于不同的商品有不同的 Embedding 呢。然后他就把待推荐物品和用户历史点击行为进行 Attention ,他死不承认用 Attention 的一个原因大体就是他的 Attention 没有做正则化,以及他的 Attention weights 的 sum=1 。模型构建如下

Python 之父:因打发时间创造 Python

懵懂的女人 提交于 2020-11-26 13:57:38
作者 | 年素清 责编 | 伍杏玲 出品 | 程序人生(ID:coder_life) Python语言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诞生至今,在处理系统管理任务和Web编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用率一路飙升。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开发的快速发展,Python成为最受欢迎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 Python如此火热,下面笔者想和大家分享下它的发明者——“Python之父” 吉多•范罗苏姆(Guido van Rossum)(下文统称范罗苏姆)的故事。 数字时代的传奇英雄 范罗苏姆于1956年1月31日出生在荷兰,1982年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获得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此后,他先后在多个研究机构供过职,包括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国家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研究学会(CWI)、美国马里兰州盖瑟斯堡(Gaithersburg)的国家标准及技术研究所(NIST)以及弗吉尼亚州雷斯顿(Reston)的国家创新研究公司(CNRI)。 1989年,范罗苏姆创建了Python语言,并将Python语言推广到全球。 2005年12月,范罗苏姆加入Google,Google之所以向他伸出橄榄枝就是看中了他的Python语言,而范罗苏姆接受的条件则是允许他用一半的工作时间来维护Python, 版权归他自己。在Google,范罗苏姆的工作任务是用 Python编写面向网页的代码浏览工具。 2013年1月

Python 之父:因打发时间创造 Python

旧时模样 提交于 2020-11-26 13:18:48
作者 | 年素清 责编 | 伍杏玲 出品 | 程序人生(ID:coder_life) Python语言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诞生至今,在处理系统管理任务和Web编程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用率一路飙升。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开发的快速发展,Python成为最受欢迎的程序设计语言之一。 Python如此火热,下面笔者想和大家分享下它的发明者——“Python之父” 吉多•范罗苏姆(Guido van Rossum)(下文统称范罗苏姆)的故事。 数字时代的传奇英雄 范罗苏姆于1956年1月31日出生在荷兰,1982年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获得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此后,他先后在多个研究机构供过职,包括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国家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研究学会(CWI)、美国马里兰州盖瑟斯堡(Gaithersburg)的国家标准及技术研究所(NIST)以及弗吉尼亚州雷斯顿(Reston)的国家创新研究公司(CNRI)。 1989年,范罗苏姆创建了Python语言,并将Python语言推广到全球。 2005年12月,范罗苏姆加入Google,Google之所以向他伸出橄榄枝就是看中了他的Python语言,而范罗苏姆接受的条件则是允许他用一半的工作时间来维护Python, 版权归他自己。在Google,范罗苏姆的工作任务是用 Python编写面向网页的代码浏览工具。 2013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