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

抓包分析

China☆狼群 提交于 2019-12-06 02:19:14
一、 配置地址 (一) 网络地址规划表 源IP地址 默认网关地址 目的IP地址 域名 备注 192.168.101.30 192.168.101.1 222.218.87.132 www.sanguosha.com 目的IP地址为三国杀的官网IP地址 (二) 连通性测试 步骤:1.按windows键打开开始菜单,输入cmd,回车 2.进入命令提示符界面,输入ping 222.218.87.132连接 www.sanguosha.com的ip 地址 (三) 配置IP地址步骤 点击电脑右下角的网络标志,点击“网络和INTERNET设置” 点击更改适配器选项,进入网络连接界面 选中已连接的网络,双击打开,点击详细信息,查看当前电脑在网络中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服务器地址等重要的网络信息 关闭详细信息窗口,点击属性 选中“Internet协议版本4(TCP/IPV4)”,点击属性 点击使用下面的IP地址选项,输入要需要修改的新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DNS服务器地址等信息,点击确定 二、应用层 打开Google Chrome浏览器,打开Wireshark抓包软件,开始抓包,抓完包后,通过显示过滤器过滤http与IP地址为222.218.87.132的信息,如下图所示 通过复制hypertext transfer protoucol中的网址,在goole

网络通信原理

眉间皱痕 提交于 2019-12-06 02:17:31
一 CS架构 C指的是client(客户端软件),S指的是Server(服务端软件),我们用socket 就是为了C/S架构软件的开发,实现服务端软件与客户端软件基于网络通信。 二 CS信息传输流程 1、客户端软件产生数据,存放于客户端软件的内存中,然后调用接口将自己内存中的数据发送/拷贝给操作系统内存 2、客户端操作系统收到数据后,按照客户端软件指定的规则(即协议)、调用网卡发送数据 3、网络传输数据 4、服务端软件调用系统接口,想要将数据从操作系统内存拷贝到自己的内存中 5、服务端操作系统收到4的指令后,使用与客户端相同的规则(即协议)从网卡接收到数据,然后拷贝给服务端软件 三 网络模型 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要有统一的连接标准才能够进行通信,这个标准称之为互联网协议,而网络就是物理链接介质+互联网协议。 按照功能不同,人们将互联网协议分为osi七层或tcp/ip五层或tcp/ip四层 每层运行的常见设备 四 tcp/ip五层模型详解 物理层 物理层功能:主要是基于电器特性发送高低电压(电信号),高电压对应数字1,低电压对应数字0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由来:单纯的电信号0和1没有任何意义,必须规定电信号多少位一组,每组什么意思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定义了电信号的分组方式 以太网协议: 数据链路层使用以太网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基于mac地址的广播方式实现数据传输,只能在局域网内广播

TCP/IP协议栈中的各层的作用

假如想象 提交于 2019-12-06 02:13:29
一、TCP/IP协议栈中的各层的作用 1.物理层:解决的是传输0和1的问题 2.链路层:解决的是数据从源地址到目的地址传输的问题,通过MAC地址在自己的局域网内,以及通过L2交换机维护MAC地址和网口的映射表,来确保子网的数据有序的传输。 问题:既然局域网是用MAC地址就可以通信,为什么还需要IP地址? 局域网用MAC通讯为什么还要IP? 可以这么理解,只用MAC地址是完全可以在局域网通信,但一般的电脑设备没有提供只使用MAC地址来传输数据的“口子”,电脑最终还是要连接互联网的,要连外网必须使用IP地址,索性使用应用层一层一层向下调用,给用户留出统一的接口。 3.网络层:通过IP地址解决的是跨子网之间的数据传输,L3交换机维护路由表。 4.传输层:TCP和UDP协议,端口区别进程。 5.应用层:http ftp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4-wxw/p/11956415.html

ARP工作机制

微笑、不失礼 提交于 2019-12-06 02:12:38
以太网环境下,同一个网段的主机之间需要互相知道对方的MAC地址,才能访问。 TCP/IP协议栈从上层到下层的封装过程中,第三层封装需要知道目的IP,第二层封装需要知道目的MAC。 目的IP一般由用户手工输入,或者由应用程序填充,也可以通过名称解析系统解析得到,而 目的MAC就需要使用ARP来解析 。 ARP解析MAC地址 的过程: 第一步: 上层应用产生数据,这里用FTP协议为例,在FTP协议中定位了目的IP。 第二步: 那么,封装的过程如下: 应用层:需要FTP的控制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等; 传输层:目的端口号为21,源为随机端口号; 网络层:目的IP为172.16.1.200,源IP为172.16.1.1; 数据链路层:因为不知道目的IP 172.16.1.200对应的MAC,所以目的IP到目的MAC的封装映射失败; 三层到二层的封装失败,由于二层是以太网, ARP的工作机制 便会产生ARP Request去解析目的MAC,此时,源MAC为数据发起者的MAC,目的MAC地址为FFFF:FFFF:FFFF(代表所有MAC) 第三步: ARP Request到达本网段中的所有设备上,因为目的为FFFF:FFFF:FFFF,所以所有设备都可以拆掉二层的封装,然后解读ARP数据包中需要解析的目的IP。 第四步: 目的IP不正确的设备直接忽略这个ARP请求包,目的IP正确的设备

JetBrAIns IntelliJ IDEA 2019 for Mac(java语言开发的集成环境)2019.3汉化版

前提是你 提交于 2019-12-06 02:01:31
你了解JetBrAIns IntelliJ IDEA 2019 for Mac(java语言开发的集成环境)吗?今天小编带你解读Java平台IDE—JetBrAIns IntelliJ IDEA 2019 for Mac!JetBr AI ns IntelliJ IDEA 2019 for Mac业界所公认最好的java开发工具之一!IntelliJ IDEA 2019提供了一套全面的功能,以及使用Java,Groovy,Scala和其他语言进行Web和企业开发的最先进技术和框架的工具和集成,支持各种构建系统和单元测试框架集成以及直观的测试运行UI。 地址:https://www.macdown.com/mac/202.html JetBrAIns IntelliJ IDEA 2019 for Mac软件特色介绍 深入了解您的代码 IntelliJ IDEA分析您的代码,在所有项目文件和语言中查找符号之间的连接。利用这些信息,它提供了深入的编码协助,快速导航,巧妙的错误分析,当然还有重构。 智能完成 ^⇧Space为您提供当前上下文中适用的最相关符号的列表。这个和其他完成项目不断向您学习,将最常用的类和包的成员移动到建议列表的顶部,以便您可以更快地选择它们。 连锁完成 比Smart Completion深入一点,并在当前上下文中列出可通过方法或获取者访问的适用符号

Mac下多版本JDK安装及管理

放肆的年华 提交于 2019-12-06 01:16:18
  在Java项目中,经常对JDK版本有不同的要求,可是不可能为了某个项目的运行重新下载不同版本JDK进行安装,这样就涉及到对本地环境中多个JDK版本的管理。   Mac的JDK都是安装到一个指定目录的:/Library/Java/JavaVirtualMachines/,因此可以在这个目录下查看自己安装的所以JDK:          由此可见本系统中安装了7、10、13三个版本。对于JDK的安装可以直接到官网下载Mac需要的dmg安装包。如截图:          接下来就是配置环境变量并进行JDK版本管理,首先执行命令:vim ~/.bash_profile修改环境变量,MAC建议此处修改环境变量,而不是修改/etc/profile。几种配置文件区别如下:            如果没有.bash_profile文件那么在运行vim ~/.bash_profile命令时会创建这个文件,然后进行环境变量配置,输入以下信息并保存: export JAVA_10_HOME=/Library/java/JavaVirtualMachines/jdk-10.0.1.jdk/Contents/Home export JAVA_13_HOME=/Library/java/JavaVirtualMachines/jdk-13.0.1.jdk/Contents/Home export JAVA

IP寻址过程二

只愿长相守 提交于 2019-12-06 01:02:43
,跨三层交换机 1,由于 B 的 IP 地址并没有和 A 在一个网段,所以当 A 向 B 发送数据时, A 并不会直接把数据给 B ,而是交给自己的网关,所以 A 首先会 ARP 广播请求 网关 的 MAC 地址 A 得到网关的 MAC 地址后,以它为数据帧的目标 MAC 地址进行封装数据,并发送出去 2,Router1 收到该帧后,检查该帧的目标 IP ,并到自己的路由表查找如何到达该网段发现能够到,并且下一跳地址是 routerB 的 s0 端口,于是将数据重新封装,将源地址改为 s0 端口 MAC 地址,目标 MAC 地址改为 router2 的 s0 端口 MAC 地址,并发送给router2 3,中间 路由原理一样 。。。。。。 4,最后一个路由(routerN )收到该帧,发现目标 IP 就在自己的直连网段,于是查看ARP 缓存,如果找到该 IP 的 MAC 地址,则以该 MAC 地址封装数据发送出去,如果在ARP 缓存没找到,则发出 ARP 广播,请求该 IP 的 MAC 地址,得到对应的 MAC 地址后,再发送给主机 B 在以上数据传递过程中,我们发现,数据帧的源 IP 和目标 IP 始终是不变的,而经过每个路由进行重新封装数据时 MAC 地址则在不断的变化,总是以自己的地址作为源 MAC 地址,下一跳的地址作为目标 MAC 地址 上面是因特网上全球唯一的IP

以太网中的mac帧的格式

梦想的初衷 提交于 2019-12-06 00:57:12
以太网中的MAC帧的格式为: 前导码(7字节):使接收器建立比特同步 起始定界符SFD(1字节):指示一帧的开始 目的地址DA(6字节):指出要接收该帧的工作站 源地址SA(6字节):指示发送该帧的工作站地址。 数据字段长度长度(2字节):指示其后的逻辑链路控制(LLC)数据字节的长度 逻辑链路控制帧LLC:携带的用户数据 填充字段PAD:以保证帧有足够长度来适应碰撞检测的需要 帧校验序列FCS(4字节):采用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用于检验帧在传输过程中有无差错 以太网中的MAC帧的格式为: 前导码(7字节):使接收器建立比特同步 起始定界符SFD(1字节):指示一帧的开始 目的地址DA(6字节):指出要接收该帧的工作站 源地址SA(6字节):指示发送该帧的工作站地址。 数据字段长度长度(2字节):指示其后的逻辑链路控制(LLC)数据字节的长度 逻辑链路控制帧LLC:携带的用户数据 填充字段PAD:以保证帧有足够长度来适应碰撞检测的需要 帧校验序列FCS(4字节):采用循环冗余校验码(CRC)用于检验帧在传输过程中有无差错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beishen/p/11954699.html

tcp/ip协议

泄露秘密 提交于 2019-12-06 00:44:09
1.概览(自下而上的分层) 1.1 链路层(网络接口卡、网关):与线路(网线、集线器等)一起处理物理接口细节。 1.2 网络层(IP层):处理数据包的在网络中的活动,比如数据包的路由: IP(网际协议):为每一个网卡分配一个逻辑地址(IPv4或者IPv6版本)。 ICMP(网际控制消息协议):用于在IP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控制消息是指网络通不通、主机是否可达、路由是否可用等网络本身的消息,并不包含用户数据。 IGMP(Internet组管理协议):把UDP数据包多播到多个主机; ARP(地址解析协议):ip=>mac, R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mac=>ip; 1.3 传输层:为两台主机提供端到端的通信,主要有两个协议: TCP协议:提供高可靠的数据通信,主要进行数据分组、确认收到的分组、设置超时时钟等 UDP协议:只把数据报的分组从一个主机发送到另一个主机,不能保证数据能够达到目的地。 1.4 应用层:处理特定的程序细节,常见应用层协议: Telnet(远程登录协议) FTP(文件传输协议)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 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DNS(域名解析协议) 2 自下而上的学习 2.1链路层 2.1.1 以太网和IEEE802数据帧格式 一些说明: 目的地址和源地址:为48bit的mac地址(16进制表示为:50-bd

MAC、IP地址

て烟熏妆下的殇ゞ 提交于 2019-12-06 00:21:11
1)对于网络上的某一设备,如一台计算机或一台路由器,其IP地址可变(但必须唯一),而MAC地址不可变。我们可以根据需要给一台主机指定任意的IP地址,如我们可以给局域网上的某台计算机分配IP地址为192.168.0.112 ,也可以将它改成192.168.0.200。而任一网络设备(如网卡,路由器)一旦生产出来以后,其MAC地址永远唯一且不能由用户改变。 2)IP地址为32位,MAC地址为48位。 3)寻址协议层不同。IP地址应用于OSI第三层,即网络层,而MAC地址应用在OSI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协议可以使数据从一个节点传递到相同链路的另一个节点上(通过MAC地址),而网络层协议使数据可以从一个网络传递到另一个网络上(ARP根据目的IP地址,找到中间节点的MAC地址,通过中间节点传送,从而最终到达目的网络) 4)分配依据不同。IP地址的分配是基于网络拓扑,MAC地址的分配是基于制造商。 来源: https://www.cnblogs.com/xiao17-/p/119534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