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表

第四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理解RIP路由协议

谁说胖子不能爱 提交于 2019-12-02 23:40:58
姓名:祁翌炀   学号:201821121019   班级:计算1811 1 实验目的 理解RIP路由表的建立与更新 感受RIP坏消息传得慢 2 实验内容 使用Packet Tracer,正确配置网络参数,使用命令查看和分析RIP路由信息。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配置参数 分析RIP路由信息 3. 实验报告 3.1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图如下图所示: 3.2 配置参数 pc0的地址为192.168.1.19 链接地址为192.168.1.20 pc1的地址为192.168.3.20 连接地址为192.168.3.19 路由器R1接口配置如下: 另一端设置 R2采取相同方法 地址为192.168.2.20 192.168.3.19 检查 show ip interface brief 路由器R1的RIP配置如下: R2设置如下 3.3 测试网络连通性 3.4 理解RIP路由表建立和更新 1.查看路由过程的信息 Show ip protocols 分析:该路由器采用RIP路由协议,每30秒发送一次路由更新,下一轮更新将在16秒之后,该更新在180秒之后无效,若240秒后未收到更新信息,则该路由条目将从路由表中删除;其中发送版本为 version 2,接受 version 2 的版本信息,最多4条等价路由执行负载均衡; Gateway 是向R1发送更新的邻居的下一跳IP地址

【Django】连接使用多个数据库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36:01
【Django】连接使用多个数据库 第一步: 配置你要使用的数据库 第二步: 定义数据库路由方法类 第三步:指定数据库进行数据迁移 第四步:使用指定的数据库来执行操作 补充:实现读写分离的路由方法 第一步: 配置你要使用的数据库 在 setting.py 配置文件中的 DATABASES 字典中指定。 注意:默认的 default 数据库别名不可删除,如果不使用,可留空 {} 。 # 先定义好数据库别名 DB01 = 'db01' # 第一个数据库别名 DB02 = 'db02' # 第二个数据库别名 DATABASES = { 'default' : { } , # 不可删除,留空 {} DB01 : { # 第一个数据库 'ENGINE' : 'django.db.backends.mysql' , 'NAME' : 'db01' , 'HOST' : 'localhost' , 'POST' : '3306' , 'USER' : 'u1' , 'PASSWORD' : 'user@u1' , } , DB02 : { # 第二个数据库 'ENGINE' : 'django.db.backends.mysql' , 'NAME' : 'db02' , 'HOST' : 'localhost' , 'POST' : '3306' , 'USER' : 'u2' ,

RIP协议

匿名 (未验证) 提交于 2019-12-02 23:34:01
RIP协议概述: RIP协议是V-D算法在局域网上的直接实现,RIP将协议的参加者分为主动机和被动机两种。主动机主动地向外广播路径刷新报文,被动机被动地接受路径刷新报文。一般情况下,网关作主动机,主机作被动机。 RIP规定,网关每30秒向外广播一个V-D报文,报文信息来自本地路由表。RIP协议的V-D报文中,其距离以驿站计:与信宿网络直接相连的网关规定为一个驿站,相隔一个网关则为两个驿站……依次类推。一条路径的距离为该路径(从信源机到信宿机)上的网关数。为防止寻径回路的长期存在,RIP规定,长度为16的路径为无限长路径,即不存在路径。所以一条有限的路径长度不得超过15。正是这一规定限制了RIP的使用范围,使RIP局限于小型的局域网点中。 对于相同开销路径的处理是采用先入为主的原则。在具体的应用中,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去往相同网络有若干条相同距离的路径。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哪个网关的路径广播报文先到,就采用谁的路径。直到该路径失败或被新的更短的路径来代替。 RIP协议对过时路径的处理是采用了两个定时器;超时计时器和垃圾收集计时器。所有机器对路由表中的每个项目对设置两个计时器。每增加一个新表,就相应的增加两个计时器。当新的路由被安装到路由表中时,超时计时器被初始化为0,并开始计数。每当收到包含路由的RIP消息,超时计时器就被重新设置为0。如果在180秒内没有接收到包含该路由的RIP消息

第四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理解RIP路由协议

徘徊边缘 提交于 2019-12-02 23:30:15
姓名 岳灵生 学号 201821121079 班级 计算1813 1 实验目的 理解RIP路由表的建立与更新 感受RIP坏消息传得慢 2 实验内容 使用Packet Tracer,正确配置网络参数,使用命令查看和分析RIP路由信息。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配置参数 分析RIP路由信息 3.1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图如下图所示: 3.2 配置参数 客户端的IP地址为 192.168.1.79 , 79 是学号的尾数(如201821021079,IP地址后两位为79)。 路由器配置,给出R0的配置,包括接口的配置和RIP配置 接口配置如3.1的拓扑图所示 RIP 配置                         3.3 测试网络连通性 在PC1,PING PC2,测试整条链路的连通性,给出截图。 3.4 理解RIP路由表建立和更新 查看路由过程的信息 show ip protocols   R0        Routing Protocol is "rip":路由协议为RIP协议 FastEthernet0/0 2 2 :FastEthernet0/0发送和接收的RIP协议版本为2 FastEthernet0/1 2 2 :FastEthernet0/1发送和接收的RIP协议版本为2 Maximum path: 4:最大路径:4 Routing for Networks:

Linux系统网络

回眸只為那壹抹淺笑 提交于 2019-12-02 22:22:12
一、路由表 路由表是如何决策的: [root@centos-clone1 ~]# route -n Kernel IP routing table Destination Gateway Genmask Flags Metric Ref Use Iface 0.0.0.0 192.168.1.1 0.0.0.0 UG 0 0 0 eth0 169.254.0.0 0.0.0.0 255.255.0.0 U 1002 0 0 eth0 192.168.1.0 0.0.0.0 255.255.255.0 U 0 0 0 eth0 可以看到路由表中的条目: 当我们ping百度的时候: [root@centos-clone1 ~]# ping www.baidu.com PING www.a.shifen.com (14.215.177.38) 56(84) bytes of data. 64 bytes from 14.215.177.38 (14.215.177.38): icmp_seq=1 ttl=55 time=35.0 ms 64 bytes from 14.215.177.38 (14.215.177.38): icmp_seq=2 ttl=55 time=33.4 ms 64 bytes from 14.215.177.38 (14.215.177.38): icmp

第四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理解RIP路由协议

这一生的挚爱 提交于 2019-12-02 20:12:05
姓名:王丕杰 学号:201821121052 班级:计算1812 1 实验目的 理解RIP路由表的建立与更新 感受RIP坏消息传得慢 2 实验内容 使用Packet Tracer,正确配置网络参数,使用命令查看和分析RIP路由信息。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配置参数 分析RIP路由信息 3. 实验报告 3.1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图如下图所示: 3.2 配置参数 客户端的地址为192.168.1.52 路由器R1接口配置如下: 路由器R1的RIP配置如下: 3.3 测试网络连通性 3.4 理解RIP路由表建立和更新 1.查看路由过程的信息 show ip protocols 分析:该路由器采用RIP路由协议,每30秒发送一次路由更新,下一轮更新将在9秒之后,该更新在180秒之后无效,若240秒后未收到更新信息,则该路由条目将从路由表中删除; 其中发送版本为 version 2,接受 version 2 的版本信息,最多4条等价路由执行负载均衡; Gateway 是向R1发送更新的邻居的下一跳IP地址,管理距离为120,Last Update 是自上次收到该邻居的更新以来经过的秒数。 2.查年路由表 show ip route 分析:C表示直连路由,L表示本地IP地址,R表示RIP路由,该路由器的RIP路由为192.168.3.0/24网络,[120/1]表示管理距离为120

第四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理解RIP路由协议

此生再无相见时 提交于 2019-12-02 19:52:16
巫艳珍 201821121034 计算1812 目录 实验目的 实验内容 实验过程 理解RIP消息传得慢 1 实验目的 理解RIP路由表的建立与更新 感受RIP坏消息传得慢 2 实验内容 使用Packet Tracer,正确配置网络参数,使用命令查看和分析RIP路由信息。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配置参数 分析RIP路由信息 3 实验过程 3.1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图如下图所示: 3.2 配置参数 客户端的IP地址为 192.168.1.34。 路由器配置(R1的配置): 接口的配置: 为 接口F0/1配置IP地址,并将接口打开 RIP配置: 配置RIP路由协议 抓到的包: 3.3 测试网络连通性 在PC1,PING PC2,测试整条链路的连通性,PING的结果如下: 3.4 理解RIP路由表建立和更新 查看路由过程的信息 show ip protocols 显示IP协议: 1、Routing Protocol is "rip":表示路由协议为RIP协议 2、Sending updates every 30 seconds, next due in 26 seconds:每30秒会向网络中其它的路由器广播自己的路由表,下一次的更新在26s之后 3、Invalid after 180 seconds, hold down 180, flushed after 240

第四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理解RIP路由协议

☆樱花仙子☆ 提交于 2019-12-02 19:49:13
姓名:廖博强 学号:201821121083 班级:计算1813 1.网络拓扑结构    2.PC端    3.测试网络连通性    3.配置并激活路由口    4.检查    5.配置路由协议    6.分析RIP报文:                 其中NETWORK ADDRESS是当前IP地址,SUBNET MASK为子网掩码,当前的IP地址与子网掩码相于得到当前的网络地址,NEXT HOP是下一跳的IP地址。 7.查看路由表      上述返回的指令表示路由器中路由表的信息,例如可到达的IP地址、与谁相连接等。 8.查看路由过程信息      在每30秒一次的RIP路由更新中向其它路由器通告该网络,如果路由器在180秒内没有接受到某个邻居路由器发来的发来的更新,则路由器就会标记该邻居路由器为不可达路由器。如果在连续的240秒内还没有接受到邻居路由器的更新,则本地路由器会在路由表中删除与该邻居路由器的路由表项。 9.Debug    (1) 查看发送和接受RIP报文         此时路由器与路由器和PC之间都处于连通的状态,所以按照每隔30秒进行一次更新,信息相互传递。  (2)停止调试输出    10.验证坏消息传的慢      分析:RIP协议坏消息传的慢是因为将路由器R1和PC0断开后R1将自己的路由表中与PC0的距离更新为16,此时R2还未更新

第四次实验报告:使用Packet Tracer理解RIP路由协议

馋奶兔 提交于 2019-12-02 18:44:12
目录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内容 3. 实验报告 3.1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3.2 配置参数 3.3 测试网络连通性 3.4 理解RIP路由表建立和更新 4. 理解RIP消息传得慢 5. 拓展 1 实验目的 理解RIP路由表的建立与更新 感受RIP坏消息传得慢 2 实验内容 使用Packet Tracer,正确配置网络参数,使用命令查看和分析RIP路由信息。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配置参数 分析RIP路由信息 3. 实验报告 在写报告之前,先仔细阅读: 将作业提交到班级博客的一些注意事项 。 实验报告要求: 独立完成,不得抄袭。在截止日期前提交。 在博文开头给出你的个人信息 姓名 学号 班级 3.1 建立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图如下图所示: 3.2 配置参数 客户端的IP地址为 192.168.1.xx , xx 是学号的尾数(如201821021079,IP地址后两位为79)。 路由器配置,只需要给出R1的配置,包括接口的配置和RIP配置 3.3 测试网络连通性 在PC1,PING PC2,测试整条链路的连通性,给出截图。 如果不能正常连通,尝试使用 show ip route 和 show ip interface brief 等命令找到原因。 3.4 理解RIP路由表建立和更新 查看路由过程的信息 show ip protocols 查年路由表 show ip route